经典语录
精选形容道家有仙气的句子(92句文案)
形容道家有仙气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但非诸葛亮的原创。而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2、是时冬服成,戎士气益振。虎竹谬朝寄,英贤降上宾。(形容道家有仙气的句子)。
3、 “至道之精,窈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广成子讲出一个修道的境界,什么佛家啊、道家啊、打坐啊,用各种方法,基本上工夫要达到一个境界,就是说思想不乱了,若有若无。“窈窈冥冥”,很难形容,眼睛、耳朵等六根、身体,都不用了。不是关闭哦,是自然清静。“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不是昏头昏脑,什么都不想,好像睡觉。我随便讲的啊,我没有得道,只讲中文。“昏昏默默”,等于现在人学打坐,要到这个程度。这是第一句话,讲了一个现象,最初证入的现象。
4、出处: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5、《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性,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本不亏缺,犹如圆月,因为其圆满,所以没有好恶、美丑、是非、黑白等阴阳的概念。也正如老子《德道经》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的状态就是道的状态,就是自性佛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修养道德,不执着于道德,超越了道德的概念,居于淳善无染的清静纯粹状态,所以这是真正的德,是上德;是真正的善,是上善。
6、在每部经典的开头,都看到这样四个字:如是我闻。
7、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咏荆轲(魏晋)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8、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李绅《赠毛仙翁》
9、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
10、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11、无上:至高,无出其上。《荀子·君子》:「尊无上矣。」
12、聞:《說文》:“知聞也”。耳在門內,專心聽也。聞與聽不同,重在強調靜默細聽。
13、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这种说辞太过神秘、附会,更确切的说法是老子“天生老相”。如果没有老子,当今那些天生老相的少年大叔、少年大妈,便没有了挡箭牌,只有独自黯然神伤了。
14、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被尊为“多闻第一”。
15、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16、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丹髓复命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甦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著。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五祖蒇道天尊。
17、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18、月下老人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19、壶里乾坤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20、我们不懂“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更不懂“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22、讨厌一个人贪得无厌,不能说“得寸进尺”。形容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得不偿失,不能说“寸进尺退”。听到最洪亮最美的声音,我们不能说“大音希声”。
2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说不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我们说不出“赤子之心”。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我们写不出“目迷五色”。形容生活美满、安定,我们写不出“安居乐业”。吃饭清淡无味,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我们写不出“淡而无味”。为亡故的人唱赞歌,我们写不出“虽死犹生”“死而不亡”。
24、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大圣乐》年代:宋作者:陆游
25、李白诗中,究竟有哪一首更能体现诗人的这种深不可测、悠思缥缈、神性摇荡?好像就是这首。他说一个人在花间月下喝酒,“我歌月徘徊”——月亮在那儿不动,怎么能徘徊?原来是诗人喝多了,一边舞动一边歌吟,恍惚间觉得是月亮在徘徊。好大的沉醉与忘我,好大的寂寞,好大的牵挂!“我舞影零乱”,这一句倒是清醒,知道自己的影子凌乱了。可是这里稍稍需要注意的是,“影子”在这里不仅是他的倒影,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平等的实体。这就大异其趣了。
26、无上清凉:人们因为烦恼严重而活在世间,烦烦恼恼叫做热恼,当烦恼完全消除尽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清凉。无上清凉就是最上的清净。
27、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28、云涛透百丈,水府跃千重。拖尾迷莲锷,张鳞露锦容。
29、先师陈樱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废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于五十年前一家疗养院所开的“静功讲座”中详细陈说,课后的实践者均有受益。此法虽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却不免难以受用,因为生理没有固定的反应。
30、他的话被路人听到,路人按照他的话真的找到了鹿并取走。回到家里,路人对妻子说:“刚才遇到一个人梦到他得了鹿,却不知道鹿在什么地方,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他的梦中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路人说:“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不用管他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
31、说到李白的“走神”,这里牵涉到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首先是闲暇――对比长时间的劳作,这时才有可能出现一种冥想和无所事事,白日梦,游离肉体的局限,走入沉思神游的悠然状态。这时可以听凭世界和事物自己运行,正是最富于创造的时刻。这种“走神”与社会功用观念相对立,比工作和工作中的停顿都要高级,进入了更高的秩序,成为一种超越平凡世界的独立存在的力量。它不是消极的,而是生命中的礼物——一件于无意间降临的厚礼。
32、谓物的精华乃天的宝物。物夺天地之精,而具华灿之气,此气故为天宝。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3、清雅之气犹如兰花。清气的反义词是浊气,人食五味,生六欲,衍七情,是为俗之根。故向来文人雅士以兰草兰花的高洁为效法的对象,师其高雅清净无染,学其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的清雅神采。
34、“如约而至”是个多么美好的词,等的辛苦,却从不辜负。
35、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36、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37、在结集经典时,阿难为尊重佛的吩咐,经首用“如是我闻”四字。
38、 大意: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反对自己。
39、绿鬓,乌黑光亮的鬓发,象征着年少时光。唐崔颢《卢姬篇》:“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绿鬓疏,即头发越来越少,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40、语出《楞严经》,真心,就是我们的自性,也就是人人具有的佛性。此自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因为我们的欲望而被遮蔽了,所以《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真心就是自性佛,众生众性皆为一性,也即是佛性。因为后天习染的不同,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性格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我们远离自性的根由。
4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42、太华指的是西岳华山。在华山中进入黑夜,四周一片寂静,深碧的天空一览无余,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了清亮的钟声,让人似乎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涤,变得一尘不染,杂念平息,神游太古倏忽即至。
4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4、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45、如果没有老子,中国武术四大门派(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南拳)将不完整,武林格局要重新洗牌。源于佛教的少林派和南拳武术,将横扫天下,两枝独秀。
46、这个词是误写之后(本来是要写“烟云供养”)再修改成了一个新词。
47、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48、云端不遇飞仙过,谁顾幽人寂寞中。——《早秋》年代:宋作者:陆游
49、 “来,吾语女至道。”来,我告诉你,这个“女”字是“汝”字,古文“汝”字不要三点水。你不要看成广成子跟黄帝谈女人,那就错了。
50、我不会再以真心对待任何人了,尤其是假装对我好的,因为他们总是时不时的从背后捅我一刀,还问我疼不疼。
51、月高居云天之上,在视觉上位于高处且与人保持着一段距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望月往往会伴随着一个动作,就是登楼或者登高。在寂静幽深的夜,薄衣挡不住微冷的风,孤独的人登楼望月,正是为了拉近人与月的距离,寻得一丝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月往往又高傲地孤悬天幕,不与人有亲近之意。月光洒下,可以令万物生辉,但月本身,似乎一直是那样圣洁无暇,高居仙界,永远不属于人间。无怪乎范仲淹会写下“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非至情至性之人是写不出“休独倚”这样三个字的。以上讲的是月的“高”。至于月的“古”,似乎就更明显了。江水不停东流,人世不停代谢,而月还是那一轮月,从来没有改过。古今诸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月的时间性和永恒性进行过感叹,比较典型的有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以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以这里只需要一句“月出东斗”,司空图想表达的“高”和“古”就一下子全出来了,至于下一句“好风相从”,不过是锦上添花。
52、湖海一舟须此老,蓬瀛方丈自飞仙。——《寄文潜无咎少游三学士》年代:宋作者:陈师道
53、现在的孩子们,将看不到《西游记》《大话西游》这些脍炙人口的影视和图书作品,也不认识齐天大圣孙悟空,中国人的独立、反抗、无畏、开拓精神也缺了一个依托。
54、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55、如没有老师呵护,就得时时靠自己决定,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当机立断的敏捷,否则便一筹莫展了,因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进一步则迷,退一步则失,而且一人一样,绝不相同。
56、陈子昂的那首诗写得比较直接,其情绪是比较容易捕捉和理解的,对许多人来说都不会陌生。那都是归纳出来的大实话,可以迅速拨动所有人的心弦。这种感受也是人之常情,是人性和经验浅处即有的东西。这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说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类思绪离无常和悠远的感慨还不算远,稍稍跋涉总还能够抵达。因为讲到底,无论说还是不说,这种悲怀与无奈是人人都有的,也很容易形成通感。但不能因此而说它是廉价的,它当然是深邃、阔大、深沉的人类情感。陈子昂和张若虚在写人与宇宙的关系时,人是面对宇宙的,人在对宇宙发言,宇宙还是一个独立于“我”之外而存在的“他者”;而在李白那里,人已经与宇宙混为一体了,难分难辨,人在宇宙之中,宇宙在人之中,彼此属于对方的一部分。
57、“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这里讲的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
58、根据记载,薛真人修道之前,曾经在释教为僧,法号叫“紫贤”。据说一日在寺中遇到扶风县来的道人石泰,石真人当时已是八十有五的高龄,黑发红颜,神宇非凡,夜里还做针线活计.道光真人知道不是一般人物,就在谈话之中,故意引用张伯端的诗句.石泰真人有些惊奇,问:""你怎么知道张紫阳?他正是我的老师."道光真人还不太相信,就举出(悟真篇)中的句子向他请教,石泰真人看他很诚心,就简略地为其讲解大要。道光真人听后大悟,平日埋藏在腹中的各种疑团,一下打破,如同桶之脱底一般。于是才信石泰真人是紫阳真人的真传弟子,进而叩拜要求收在门下。石泰真人笑言:"你不怕有叛教的嫌疑吗?"道光真人坚定地回答:"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难道不是自己耽误自己吗?"石泰真人听后连连点头,并言自从紫阳先师授道以来,将近30年了,今日才遇到可以继承的人。于是传授口诀真要,并告诫他急往通都大邑,依靠有力者供养修道,自己即退隐于世。
59、儒家和道家,中国最庞大的两个学问流派的创始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他同样伟大的粉丝,碰撞出了穿越千年的思想火花。据说,孔子曾多次向老子“问礼”,婚丧朝聘到典章制度,从“持盈之道”到万物的生成化育等问题,老子还引荐孔子向擅长音乐的大夫苌弘求教乐律、乐理。
60、天下有道的时候,马匹被用来耕田,用马粪肥田;天下无道的时候,战马产于城郊。
61、成语“紫气东来”,就是从这里来的。“紫气东来”甚至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无论帝王之家、寻常百姓,都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如果没有老子,你们家的春联横批,将会少了这四个祥和贵气的大字。
62、泸江东山山更奇,骑鲸飞仙归未归。——《题锦浪亭》年代:宋作者:曹叔远
63、况此特形胜,自馀非等俦。灵光掩五岳,仙气均十洲。
64、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65、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66、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67、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姚勉《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68、真正圆满成就的圣者,看上去跟普通人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没有执着,后者拘泥于是非,难逃生死苦海。在普通人眼里,圣人也如凡人,也有很多的缺失,并不那么高不可攀,济公活佛最能体现这样的特征。
69、2: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春日望海》(唐)李世民
70、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71、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72、宋真宗也不会在东京汴梁花八年时间(本来预计建造工期十五年),修建金碧辉煌的玉清宫,更不会有人批评这座宫殿“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
7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4、过化多方,真文备著:过,经过。化,教化。多方,许多地方。此二句可译为:教化经过许多地方,并写了许多文章丹书。
75、兵法中也不再有“哀兵必胜”的劝诫,这用来形容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也表示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76、明朝的吴承恩,苦思冥想了很多个日夜,脑子里一直在翻滚着神魔鬼怪的影子,但就是像“茶壶煮饺子”,怎么也倒不出来,《西游记》至死也没有动笔。
77、《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中,会少了一个重要计策“欲擒故纵”,或者说“欲取姑予”。这本来是老子最早总结的处事智慧,意思是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先付出些微的代价,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老子以精炼的词语,呼应着另一个民间智慧: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78、李白能吟能舞,特别是舞。他一个人在月下舞之蹈之,独自在酒后做这一切。这不是表演,不是小小的舞台之上,而是通常的生活之中,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可爱的诗人如李白才能这样。如果有一个男人喝醉了边舞边唱,在今天看就有些疯癫,大概这样做的并不会太多,在古代也不一定常见。
79、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80、焉能为绕指,拂拭试时人。酬崔法曹遗剑年代:(唐)作者:(戴叔伦)临风脱佩剑,相劝静胡尘。
81、 大意: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还在其次。
82、诗人严格讲就是一种“灵媒”。在平时,在许多时候,诗人显得普普通通,因为他还没有进入诗意的捕捉和表达,也就是说还没有进入那个“系统”。要进入就要有个过程,这与巫术相似,往往是通过舞蹈等一套复杂的仪式,来变成“灵媒”。诗人运用韵律、韵脚,牵引一个时刻的特别思绪,进入独有的一番浪漫的想象,这个时候他便是真正的“灵媒”了,可以站在艺术女神与人世之间,进行双向对话。
83、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84、 点评: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接受不好听的;都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的,不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忠恳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这能够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于接受反对意见。他们能够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8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8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7、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88、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
89、采琼花之仙异,著悟真之丹书:此二句讲紫阳真人显化的典故。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一位僧人修戒定真慧,自以为得最上乘法旨,那一日约紫阳真人同往扬州观琼花……于是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fu)坐。皆出神游,紫阳才到,其禅师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倾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后弟子问紫阳曰:"那位禅师与师父一同神游,为什么折花却不同?"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后作《悟真篇》行于世。故此二句可译为:紫阳真人采琼花以示道法真谛,著写《悟真篇》一内丹书籍。
90、圣人内在光明无碍,明达显隐而无所不知,其高尚的人格不为世人所理解,犹如济公一样被我们当成疯子,济公活佛是“大白如辱”的真实写照。
91、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 上一篇:精选幸福的名人事例(116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