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打草惊蛇(29句文案)

时间:2023-06-27 09:57:02

打草惊蛇

1、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打草惊蛇)。

2、“惊”,形声字,繁体字为“驚”,从“马”,表示马匹。“敬”声。《说文解字》中:“惊,马骇也。”表示马受惊。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李自成为了不让援军与开封守敌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布置了两个包围圈,把明军分割开来。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一条长达百里、宽为一丈六尺的大壕沟,一断明军粮道,二断明军退路。明军各路兵马,貌合神离,心怀鬼胎,互不买帐。

5、据说,古代有一个县令叫王鲁。此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在他做县令的时候,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看着上司这样,下面的人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地干坏事,压榨老百姓。

6、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探险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这座大山。

7、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8、释义: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9、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10、一天,王鲁批阅案卷,猛地发现县衙主簿被人联名控告贪污受贿。

11、锄强扶弱 仗义执言 劫富济贫 见义勇为 扶弱抑强 扶危济困

12、11)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装镇定,以免打草惊蛇。

13、释义: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14、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15、具有仗义执言、扶弱抑强优良品质的人,在生活中常常打抱不平,看不到欺负弱小的言行。

16、  2) 预防是关键:在山间行走,穿高帮鞋,最好绑小腿,打草惊蛇,看见五步蛇要绕开走。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17、”看完,他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18、(2)因小失大是一个成语,拼音yīnxiǎoshīdà,是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19、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20、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21、释义: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22、引证: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23、(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24、[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25、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26、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27、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28、释义: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