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60句文案)

时间:2023-07-02 10:40:26

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

1、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2、正是基于上面的观点,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政治哲学对古代思想的“成功”替换,就整体而言不是进步,而是后退。这尤其表现在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精神家园的日渐萎缩上。因此,施特劳斯主张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用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来诊治现代性的痼疾。(参见施特劳斯,2008年,第155页)(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

3、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4、苏格拉底:如果我回答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是美德?

5、说到这儿,欧提德莫斯不得不承认: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回答已经丧失了信心,整个事情已经与我之前认为的完全相反。

6、定义概念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中十分重要。澄清观点的基础就是对其中的概念进行清晰定义,有了清晰的概念,我们才能准确地知道我们正在谈论什么。《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请欧绪弗洛解释“虔敬”的意思。欧绪弗洛说,虔敬就是“起诉犯罪的人”。苏格拉底说,我没有要你从无数虔敬的行为中列举出一两样,我是要你告诉我虔敬的概念是什么,正是它使得一切虔敬的行为成为虔敬。欧绪弗洛又几次试图描述“虔敬”,说“虔敬”就是诸神喜爱的,是正义的一部分等等,但这些显然都只是“虔敬”的一些特征,并不是它的本质。最终,欧绪弗洛终于落荒而逃,似乎承认了他并不清楚“虔敬”的真正本质含义。

7、苏格拉底 &#x知识即美德&#x 的信条直接影响了他的高徒柏拉图, 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比如说, 柏拉图的学院 (Academia) 在当时以培养大批数学家而闻名. 亚里士多德更是发扬了苏格拉底的说法, 提出了 &#x人活着只有沉思 (contemplation) 才是最有价值的活动&#x.

8、苏格拉底虽然没有自己的学说,但这种“产婆术”式的追问,把人们引向具体而深刻的思考。相对于智者学派炫耀学问,他坦诚地说自己无知,这是深刻思考下的洞见。他洞见到世界的神奇,进而引导人扎实地研究。

9、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古希腊哲学最重要的三位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想必是对哲学稍有兴趣的朋友都非常熟悉的。他们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是几千年西方思想的源泉。小猫哲学课堂将在介绍他们生平和思想的同时搭配原著选读,让我们共同和那个人类还年轻的时代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共情人之为人追求真知、真理、至善的初心。

10、第二个是色诺芬,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还是一位将军和历史学家。

11、我们之前说到,在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到了一个拐点。此前的早期哲学家属于“宇宙论时期”,关注的是外在于人类自身和意识的“自然”。而到了这一时期,面对对世界本质似乎永无休止的争论,哲学家开始怀疑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认识真理和善,思考的对象转向了人类理性和社会道德。此时兴起的智者派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上均持怀疑主义,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和善,人类当然也不可能认识它们。

12、在勾勒了政治哲学起源与苏格拉底思想特征的三个面相之后,我们现在从古典视域返回到现代视域,在古今对比中尝试厘清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及其成因。从苏格拉底问题出发,可以看到现代政治哲学较之古典政治哲学发生了某种偏离或断裂,而这种偏离或断裂或可解释现代性危机的成因。

13、所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也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方文化,我们说两栖文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理性主义的支柱,理性主义就来自于古希腊;另一个支柱是基督教文明。从中可以看出哲学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

14、(2)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简单粗暴的指责,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并提出严格要求指导改正。

15、所以,在柏拉图记录的苏格拉底思想中,有多大成分是他自己的,这是一件很难分辨的事情。就像我们看到的哲学史一样,一类是哲学史家写的哲学史,一类是哲学家写的哲学史。哲学家写的哲学史更多会把他自己的思想填充进去,而哲学史家会比较客观。色诺芬是一个历史学家,他的记录可能更加真实。但也有对色诺芬的批评,认为他的哲学思想不深刻,所以他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也缺乏一定深度。

16、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17、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18、那么,究竟是柏拉图的记录还是色诺芬的记录更真实呢?这其中存在很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一定是柏拉图的更真实。因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最亲近的学生,始终跟随着他,而且柏拉图也是苏格拉底后最伟大的哲学家,所以他最能深刻地理解老师的思想。但也有人不太认同,说正是因为柏拉图太牛了,是伟大的哲学家,常常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来,所以你不知道这是苏格拉底说的还是他说的。

19、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20、曼诺喊起来:我过去作过无数关于美德的讲演,现在却说不出什么是美德!

21、这种课程属于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故B正确。

22、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0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卡设定不良,常常该出声没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兴趣。

23、苏:那么,假设一位将军必须处理某个对其国家犯了极大错误的敌人,如果他征服并奴役这个敌人,这样做错了吗?

24、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5、苏格拉底借用德菲尔神庙中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回人间。他看到以前的自然哲学家在说明世界本原之前,没有首先审观自己的心灵,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找到这些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去规定外部世界。可以说,“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不仅拓展了哲学研究领城,而且改变了哲学研究的途径。

26、现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我们又如何确定苏格拉底思想的本真面目呢?况且,流传下来的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各种文献之间又彼此矛盾,“在这些纷繁不一的的‘出处’中,我们能否获得一个彼此关联的苏格拉底形象”(考夫曼,2005年,第171页)呢?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政治哲学的起源及其现代危机,有必要厘清不同文献资源中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面相。

27、苏格拉底与人们讨论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是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是正义、节制、勇敢等等。这正是他做哲学的方式,如黑格尔所说,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他在讨论中谦和有礼、机智幽默,“同任何人谈话,都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己,充分保证并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但却会在循循善诱中尖锐揭露出很多人们既有的或社会流行观念的错误。苏格拉底的谈话正是古希腊哲学精神的完美体现:不以灌输结论为目的,又不盲从任何权威和“主流”,在自由、平等的讨论中践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28、另一个问题是,施特劳斯解读苏格拉底问题的合法性根据何在?或者说施特劳斯究竟是一个启蒙哲人还是一个古代意义上的哲人?如果施特劳斯是启蒙哲人,那么,他基于古典立场的现代批判与他所批判的尼采、海德格尔等并无二致:都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正如施特劳斯的弟子罗森所看到的,施特劳斯的“全部职业生涯贡献于揭示哲学家的政治修辞,或者揭示他们隐微教诲与显白教诲的区分,施特劳斯默默但也毫无疑问地把自己确认为一个现代人,因而也就把自己确认为一个启蒙的儿子或继子”。(罗森,第35页)由于施特劳斯和尼采一样以无畏的言辞在一个充斥平等主义的时代推崇柏拉图的精神贵族之道,因此他就违反了其“像作者理解自己那样理解作者”的解释学原则。或者说,施特劳斯是带着自己的意图去理解古人,带着自己对犹太人生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关切去接近古人,这样,他就无法实现他所宣称的贴近阅读和澄清误读的学术旨趣。换言之,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解释无法摆脱过度诠释的嫌疑,他关于古典文本诠释的合法性问题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施特劳斯回头看的理论取向乃是不彻底或不完善的。

29、古希腊著名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对苏格拉底极尽讽刺之能事,嘲笑苏格拉底不务正业、不切实际,行走在空中。然而,黑格尔却说,阿里斯托芬对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描述是公正的,因为它的确使人们可以反对一切权威或者看上去最“天经地义”的观念。“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要用人类理性检验一切——这种精神本身,正与苏格拉底的名字一样,代表了哲学的起点。

30、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31、关于争论。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分化,学习冷静思考,慢慢走向理性,这就是哲学本身。

32、德尔菲神庙“人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给了苏格拉底重要启示。

33、首先,是道德与政治的分离,它导致政治的技术化和政治哲学的当代式微。古典政治哲学建立在宇宙目的论的基础上,在目的论话语系统下,政治事物成为实现人的德性完满和最佳生活秩序的一种手段。而现代哲人不满足于现世中不能实现的最佳城邦或彼岸天国,试图通过与传统决裂的方式在尘世构建人间天堂。这尤其表现在马基雅维利的学说中。马基雅维利的独创性工作表现在:一是降低哲学的目光,将古典政治哲学对应然的、最高善的正义生活转变为对实然的、现世可达到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二是在此基础上,将政治与道德、德性的关联斩断,将政治从人的完满德性的实现方式转变为一种技术手段,进而将受道德约束的政治问题转变为技术问题。然而,技术问题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无关乎好坏、善恶问题的。因而,它既能为城邦所用,以增加物质财富和完善制度设计,也能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图以危害人类,后者的极端例子如纳粹极权主义和“11”恐怖事件。

34、刘延球老师的细读就很见功夫,这也许是《苏菲的世界》作者或者是译者的错解,因为米利都的三位哲学家都是把世界万物归安纳克西曼德的“无限定者”也是“一”,只是不像泰利斯的水或者安那西梅尼斯的气那样相对具体(水和气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具体,依然是一种抽象)。

35、古希腊自然哲学有最早的物理学家,有最早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的化学家,最早的生物学家,最早的原子论研究者德谟克利特等等。后来的自然科学分支,都能够在古希腊自然哲学里找到源头,这就是自然哲学。

36、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37、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三步:

38、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39、综上可见,阿里斯托芬意在向哲人宣战,告诫哲人生活方式的不自足性,警告哲人应关注政治事物,关注人类事务,否则将会面临城邦迫害。因此,阿里斯托芬笔下的苏格拉底不应看做是单纯的攻击或控告,同时也应理解为一种提醒和警告。从后来苏格拉底被审判处死的事实可以看出,阿里斯托芬的警告的确有先见之明。这源于阿里斯托芬抓住了政治与哲学、习俗与自然冲突的本质:对自然的哲学研究被认为有“窥探诸神之秘密的傲慢企图”,因而是与城邦的权威意见相冲突的一种理论活动。所以,苏格拉底学园的焚毁不过是苏格拉底遭受政治迫害在阿里斯托芬那里的一次理论预演。而这也是色诺芬、柏拉图极其重视阿里斯托芬喜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40、阿里斯托芬笔下的苏格拉底:缺乏自我知识和实践智慧的自然哲人

41、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42、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泰勒斯的说法显然不合乎科学理论,对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不必在意用现在的观点看是否对,而应看到其在当时的意义。泰利斯把繁多的现象归为一个本源,当然这个水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取其流动性和变化性等特点。这就是区别于神话的理性思考。

43、&#x知识即美德&#x 的最伟大之处是把知识摆在了核心位置, 而不是空谈美德. 这直接影响后来的哲学家科学家去把寻找知识的科学活动作为最有价值的活动. Spinoza的神学认为寻求知识就是了解上帝. 爱因斯坦也曾说他只信奉斯宾诺莎的上帝.

44、------------------------

45、所谓“苏格拉底问题”,就是苏格拉底试图解决的问题和试图克服的障碍,以及这种解决和克服所带来的思想史意义上的转向及其意义。苏格拉底将哲学的目光从天上转到人间,从而带来了哲学史上的重要转折。因此,苏格拉底问题与古典政治哲学问题之间具有共时性和同质性:苏格拉底问题就是探讨古典政治哲学的性质和主张的问题。苏格拉底问题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苏格拉底之死”——城邦对哲人的迫害以及对哲人生活方式的否定。因此,苏格拉底问题的实质是哲学的政治性质问题,或者说哲学与城邦的根本张力问题。这种张力首先表现在阿里斯托芬笔下的苏格拉底身上,并在色诺芬和柏拉图的回应中得到深化和丰富。因此,下面依次勾勒阿里斯托芬、色诺芬和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面相,并试图在这些不同的面相中获得苏格拉底问题彼此关联的一致性。

46、还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展现了苏格拉底的过人品格。《会饮篇》中描述了他完全不为美貌所诱惑,在战争中英勇善战,忍耐力惊人:无论对饥渴还是寒冷的忍耐,都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在冷得可怕的冬天,他赤着脚站在冰上,穿着平时的衣服,却比那些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更若无其事。他为了追求哲学放弃了让自己生活富足的机会,一生生活在贫穷中。在政治生活中,不管是要对抗僭主还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他永远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所有这些,都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对追求真知和至善的完美诠释。

47、摘要: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哲人的理论节点和背景视域。对它的反思和批判,当今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接着走”,即沿着启蒙精神的内在逻辑,将现代性问题推向极致。这一方面表现为由尼采、海德格尔、科耶夫等所孕育,在解构主义那里蔚为壮观的后现代思潮;另一方面表现为由罗尔斯所引发的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这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思潮否定启蒙运动的目标可以达及,因此,它通过拆解、延异、游牧等方式解构西方传统,以图“休克式”地解决现代性的诸多难题;英美政治哲学则在肯定现代性某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启蒙理想的一些未竟“事业”,如平等问题、德性问题等,试图修正和完善现代性。但根本而言,这二者的理论取向都是沿着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向前走,试图将问题想到桶底脱落。

48、苏格拉底虽然最后也不一定拿得出美德的概念,但这种追问很厉害,这是深刻具体的理性思考,是逻辑。

49、后来听到阿那克萨哥拉讲“奴斯”,觉得很高兴。

50、显然,来自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都在追求世界的本源或始基,把纷繁的世界归为“一”。

51、关于预习。哲学课程有一定难度,上课之前要细读教材,课堂讨论建立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就疑点展开。

52、《西方哲学》对于大部分学员来讲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关于如何学习哲学、如何听课,如一老师也在第一讲课程中不断进行了引导。

53、苏:那么虚伪怎么样?虚伪应该被放在哪一栏?

54、古希腊哲学分为三种形态,自然哲学、本体论和伦理学。而苏格拉底是在古希腊哲学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哲学家。所以古希腊哲学,我们要把它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和后苏格拉底哲学,你想这个人多厉害。

55、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56、其次,是双重写作技艺的普遍遗忘,它导致对政治与哲学之间冲突的忽视。古今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写作方式和教诲方式的不同。阿尔法拉比是第一位真正重视并发扬柏拉图隐微教义的门徒。在《柏拉图〈法义〉概要》一文中,阿尔法拉比指出:“在向所有人启发和揭引每一种知识时……柏拉图采用了象征、谜语、晦涩和笨拙之类的成法,好让知识不会落入那些不配享有、反而会使知识变形的人手中,或者不会落入那些不识货或不会恰当运用的人手中。……(这)就是柏拉图著作的秘密之一。”(阿尔法拉比,第56页)迈蒙尼德继承了阿尔法拉比关于双重写作技艺的教诲。他将这一技艺比喻为“装在银器里的金苹果”,并在《迷途指津》一书中施以广泛运用。(参见迈蒙尼德,绪论,第12-13页)然而,现代哲人抛弃了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他们不再把政治视为德性或善的培养手段和过程,而是视其为一个学科门类或一种职业。现代哲人抛弃了古典哲人对人性等级高低之分的洞见,试图通过大众启蒙和教育普及的方式实现人在智性能力上的普遍平等。正是基于这样的主张,现代哲人逐渐遗忘了古典哲人的双重教诲,鼓励一种无畏的真理言说。然而,正如前述阿里斯托芬所指出的,哲人是不能将真理公之于众的,否则必然为其无畏言辞的政治后果负责:对于这一点,想想卢梭与法国大恐怖的爆发之间的关联、尼采与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之间的关联,便可一目了然。

57、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58、我们知道,从政治哲学的原初视角着眼,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在古希腊是一体不分的,二者的划分乃启蒙以降哲学与科学被区分的结果。在古典意义上,政治哲学是探究最佳政体或最好社会的一种理论活动,而政治哲人是指那种不参加政治实践活动、但试图描述最佳政体的人。因此,要想回到政治哲学的源头,就需要找到第一个不参加政治活动却描述最佳政体的哲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米利都的希波达莫斯(Hippodamus)。希波达莫斯对数字“三”极为看重,他将最佳政体的城邦主体和城邦所属的土地分为三个部分,从而将城邦政体的最佳形式描述为“三合一”的方案。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希波达莫斯的主张其实是“一团混乱”。(详细内容见亚里士多德,第50-55页)这种混乱表面上是希波达莫斯过分简单化的欲望引起的。希波达莫斯将数学代表的清晰和简约视为圭臬,试图以最简单易行的清晰标准来构造他的最佳城邦模式,但他没有看到“政治事务的特殊性,他没有发现政治事物是自成一家的”(施特劳斯,2005年,第5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希波达莫斯没有区分理论理性和实践智慧,他不知道研究不变知识的数学(理论理性)与研究可变事物的政治事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希波达莫斯将数理科学的公式运用到政治事务领域,粗暴地僭越了理性沉思生活与可变属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其达到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清晰,而是永远的“含混不清”。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希波达莫斯是探究政治哲学的第一人,但是不能把他的思想视为政治哲学的起源。

59、(20江西单选)“知识就是美德”是由( )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