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苏格拉底法(63句文案)
苏格拉底法
1、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善的知识,那么他就会自觉行善,而不会作恶。反之,如果明知善而不去行善,则说明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懂得关于这件事的知识。
2、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3、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苏格拉底法)。
4、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5、 苏格拉底在天有灵的话,肯定很难接受上述批评。他可能反驳说:我也想少花时间多教知识,可是我没知识,没文化呀!8平方呎大小的正方形边长究竟是多少,还是那个小孩子告诉我的呢!就算我事先知道答案,那也是我的知识,我没办法从外部把知识灌进那个小朋友的心灵或头脑当中。小杜说得好,知识不能像砖块那样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也不能像馅饼那样切成小块让大家分享。同样的道理,信仰不是钉子,不能用榔头敲进人的脑子里;态度不是膏药,不能贴在人的心上(10)知识和美德就在人心之中,所需要的不过是在对话中进行回忆和追索。对话、回忆、追索是一个个的过程,当然需要时间。不花时间,不折腾,怎么可能有充分的思考、深入的探究?怎么可能唤起内在的知识和美德?真理就是折腾出来的,好学生也是折腾出来的。何况,我折腾学生,学生乐意。实际上,学生们被我折腾得乐不可支,折腾得热爱思考,热爱智慧。说一千,道一万,教育就是一项消磨时光的事业嘛!
6、(论述)12西华,14延安大学,15哈尔滨,16天津大学,17山东,20华南,20云南
7、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8、占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代奉为理想的典范,因为它最能提供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的机会。苏格拉底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时,并不以知识教人,他主要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他从不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
9、如果神明以为最好我现在就了结此生,你以为奇怪吗?难道你不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不承认有任何人生活得比我更好或更幸福吗?因我认为,生活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最好地努力研究如何能生活得最好的人;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最意识到自己是在越过越好的人。
10、作为“理想家”的柏拉图,不仅名字很浪漫,他本人也很浪漫。当别人问他认为学习是什么时,他就浪漫地回应“学习即回忆”,它深深地存在我的脑海里~
11、(3)归纳: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本质。
12、(美德即知识+圣化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你的善恶取决于你是否有相关的知识
13、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14、 苏格拉底:那么,在这个16平方呎的地盘上,用土填掉多少才会得到8平方呎的地盘?
15、而柏拉图则更侧重于培养哲学王,培养国家的统治者和高级官吏。在著述方面,苏格拉底提出了与孔子同样的观点,即“述而不作”(阐释别人的观念,自己不立新义)。而柏拉图恰恰自立新义,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的名作。
16、优点: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能使人更加深刻地发现真理、理解教育内容,教师不灌输、不强加,而是自然而然地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
17、 许多学者从哲学探究方面总结过苏格拉底法,分析得头头是道(9)62~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甚至从对话、反讽、间接传达、顿悟、生成等角度,观察和分析苏格拉底法的教育精义(5)7~大师分析得极其透彻,他说过的咱就不再赘述了。这里需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后世学者出于对苏格拉底的崇敬而不便明说的腹诽之言。在我看来,苏格拉底法其实就是忽悠术。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忽悠策略无非是装傻充愣,不断发问,折腾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寻求真理。
18、▼重视感觉,强调感觉与理智的联系。对于感觉的作用,柏拉图一直持贬低、否定的态度。相反,亚里士多德则指出了感觉的基础作用,提出了理智至上的观点。
19、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0、在跟本上,说谎让人烦扰的不是用言辞大声地对别人说了假的东西,也不是故意设法误导了别人,而是在自己的心灵中对自己说了假东西,尤其是在最重要事情上说了假的东西。
21、 苏格拉底又在大图中标出一个边长为3呎的正方形(见图2),让童仆观察其中有几个1平方呎的小正方形。童仆数了一数,发现它有9个小正方形,因此面积是9平方呎,而不是8平方呎。他不得不否认“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3呎”的猜测。
22、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理想国》过于强调人的一致性,忽视人个性的塑造,拒绝改变,认为变革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23、alittleefforteverday
24、(目标院校直系学姐一对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5、④优点: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26、心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27、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28、(4)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9、缺点: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谈话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30、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31、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32、伦理: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33、(4)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4、 依当今注重学习效率的家长和老师们的高见,上面那道几何题简单得很,只要花上五到十分钟,就可以教会学生。苏格拉底却穷折腾,用了半个下午时间才搞定,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和学生的生命!追求效率的家长和老师坚信,直接告诉那个小朋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他就能够正确解决问题了,又何必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那里瞎琢磨?人类的经验如此众多,如果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探索,年轻一代又怎么可能继承高度进化的人类文明呢?事实确实如此——小朋友只要掌握了面积的计算公式,立即就能够明白4呎见长的正方形面积不是8平方呎,而是16平方呎。年轻一代正是通过教师这种直接而系统的教学,迅速地掌握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真是可笑,竟然选择了如此愚蠢的苏格拉底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哲学家;西方人真是滑稽,居然把苏石匠敬奉为职业教师的祖宗。
35、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新提出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个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
36、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成功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37、(2)熟读精思。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读书若真能做到既读得熟,又思得精,那么就真正把书读通了,而且会永远记住。
38、所以苏格里地的发问是开始于怀疑,目的是寻找真相,怀疑并且去探查对方前提的准确度,理顺并怀疑逻辑推理过程,在连续的发问过程中,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的谬误。 这个过程中有助于让对方脱离“茧房”的束缚,这个连续的提问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近而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39、(名词解释)10河南,10首都,21天津,10辽宁,17浙江,13西南,11广西,11北航,21聊城大学,12东北,20杭州,11江苏,11北京,13内蒙古,18华东,12南京,12山东,21上海,13福建,16延安大学,19四川,16湖南科技,21赣南,18淮北,20华中,21西华,19江苏大学,15中国海洋,5郑州大学,19鲁东,20贵州,19江西,19集美大学,16扬州,18陕西,16安徽,16沈阳,17山或大学,17南航,17广西师范,18山西,18新疆,18合肥,18湖南农业,18渤海大学,20安庆,19长春,19西安外国语,19曲阜,20闽南,20海南,21湖北大学,20湖南,20湖南大学,20吉林,20青海,20湖南大学,21大理大学,21太原,21北华大学,21吉林外国语,21齐齐哈尔,21深圳大学,21西藏大学
40、①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
41、尝试作答。包括有哪几条,怎么叙述,论述题还需要考虑怎么联合实际。
42、苏格拉底的学生个个智慧超群,甚至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如柏拉图。然而,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心存遗憾。
43、局限: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44、注:我所推荐的博主请大家自行判断好坏哦,不一定都要参考,适合自己最重要。
45、(简答)10福建,11曲阜,13东北,13中南大学,13闽南,14江苏,15广西,16湖南,18集美大学,17鲁东,18海南,18扬州,17湖北大学,20江苏大学,20临沂大学,21东华理工,21湖南大学,21南宁
46、本以为“关门弟子”柏拉图会乖乖遵循师嘱,致力研究哲学。没想到他中途“转型”,靠“做梦”发家致富,成为了个浪漫的“理想家”。这个“理想家”还有个梦,那就是想建一个理想国,并著了一本书,题名《理想国》。
47、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48、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49、苏格拉底表面上看来是个哲学家、教育家,但你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小话唠”,而他的日常任务就是不断的找人聊天。只因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人形礼物”。
50、 苏格拉底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跟美诺讨论美德是否可教。他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直接告诉美诺上述结论呢?难道他是为了混日子,尽量拖延时间,以便赖在美诺家里多蹭一顿美餐?抑或他压根儿就不懂得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在苏格拉底本人看来,让一个自以为无知的人发现自己的知识,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老师没有为教弟子知识而费神受累,弟子们却因为发现原来自己就有知识也备受鼓舞,并且对自己的知识备加珍惜。师逸功倍,岂不美哉?
51、其间,弟子们轮流探监,陪伴老师度过最后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柏拉图记载苏氏狱中言论的那几篇著名的对话录。约摸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下毒鸩,从容就死。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52、 苏格拉底法作为一种探求知识、思考伦理问题的经典方法,在现代西方哲学和教育领域中尚有一席之地(14)10-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却名声不佳。深谙此法的学者早就指出,苏格拉底的谈话令人生厌,远不如孔子启发术显得可爱,来得可靠。苏格拉底喋喋不休地发问,别人在他连珠炮式的问题压迫之下只一迭连声地称“是”,并没有多少主动思考的余地。(7)有人甚至认为,苏格拉底法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的提问牵着鼻子走。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入。(15)还是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目光犀利呀!大家看准了苏格拉底法的短板,认定它与现代教育的追求格格不入。
53、(2)德育论: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54、二人在教育观念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目的与对著述的态度上,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这种治国人才是有德有才、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专家。
55、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的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此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引导对方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当然,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适用。
56、(1)抖机灵:这个博主是今年考研的,内容我个人觉得是很不错的,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不亏!
57、作为苏格拉底的“关门弟子”,柏拉图自然传承了老师的一套“独门秘籍”,但是在讲究创新的时代里,没有创新能力只能碌碌无为,所以他也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苏格拉底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
58、(3)归纳: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本质。
59、(3)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60、 苏格拉底欣慰地说:你看,我不是说过你实际上是知道8平方呎大的正方形边长有多长的?!你说,这是我教给你的吗?
61、 童仆看了一会儿,又想了一下,便沿着那4个4平方呎的正方形对角线,分别把它们一分为还真用土把大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给填掉了(如图3)。
62、(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 上一篇:精选东邪西毒台词粤语(64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