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周而复始的全部小说(84句文案)

时间:2023-07-08 15:41:04

周而复始的全部小说

1、作为阐释人类存在的课题最为完整深刻、最为生动鲜活的哲人作家,加缪近几年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大有超过马尔罗、萨特之势。(周而复始的全部小说)。

2、其中《卡利古拉》是加缪的戏剧代表作,曾连续演出一百九十九场。

3、没心没肺,这一句还真是蛮贴切,沈安若心想。这一周她过得忙碌而平静,本以为心里总该掀起波澜的,她已经两年多未见江浩洋,却不想原来自己真的不曾在意。

4、我们何尝不逆向对其进行解读,就是因为我们人知道生命会终结,所以我们人才知道过程才是生命本身。于是意义的诠释就由过程来承担,因此只有人懂得用艺术来愉悦自己,用艺术来感染自己,用艺术来净化自己。

5、我连在“家-公司-公共场所”享有这点临时又不太坚固的自由时,都有些诚惶诚恐,哪怕上半年我已经经历过差不多100天的封控期。(周而复始的全部小说)。

6、“那你怎么不告诉我?枉我第一时间就跑来通知你,免得你突然见他尴尬。”贺秋雁如受骗一般地叫。

7、今晚喝了酒,便抑不住地絮叨与怀旧,突然记起了很多事。

8、  刘慈欣总是在他的科幻小说末尾,认真地署上:某年某月某日,于娘子关。

9、《环形废墟》代表了博尔赫斯着迷的另外一个主题:对自身存在的怀疑。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发现了自己其实只是别人梦中的人物,也就是说,自己是虚构的。这样的创意如今已经见诸许多科幻题材的故事。

10、“就是评价烂才要看啊,评价好咱还不看呢。走啦,几个亿砸出来的电影,再烂也值回票价啊,越烂越值,这叫奢侈的行为艺术。”

11、LainvencióndeMorelEditorialLosada,1940封面、插图设计NorahBorges

12、“唉,你若真一个人害怕,到我那儿去住吧,离你公司也近。你原来住的那个地方乱糟糟的,也不安全啊。”

13、   有定义说,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我不太认可。在文艺作品中,细节有时会是“最小的”部分,甚至可能只是一个词,譬如《阿Q正传》中阿Q在发达之后买酒的细节,鲁迅用出的只是一个词,“扔”,把钱扔至桌上,显示豪迈和发达了的粗犷;而在《孔乙己》中同样有一段孔乙己买酒的细节,鲁迅用出的依然是一个词,“排”,一种具有紧张感的谨慎……但还有一部分细节,则是做得细致、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充溢着不断叠加的细流——它就不能被看作是“最小的组成单位”,而是一个极有感染力量的内在组织,自身就有某种完整性。像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中、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谈及细节,其中的“细”和“节”大约都不应忽视,它要求的是我们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把叙述变成描述和“打量”,细致些,再细致些。

14、小学不比幼儿园,请一天假就落下一天课,孩子在家自学一课,我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心梗和子宫肌瘤的概率就增加一分,惜命的我轻易不敢给孩子请假。好在孩子争气,他周五放了学开始晕,晚上开始低烧,一直断断续续烧了两天,在我胆大心细的赤脚医疗举措下,周一竟奇迹般地退烧了,无缝衔接送入学校。

15、正如美国学者泽拉塔斯基所说:“极少有作家像加缪一样,作为一个为他自己的生命、也为我们的生命写作的人,展现在我们面前。”

16、我脱下睡衣穿上运动服的时候,他轻轻地翻了个身,被子一滑落肩膀被露了出来。正要打开房门的我又站定了,静静地凝视着他。

17、沈安若正因为自己现学现用了刚看过的网络奇句而得意,忽听对面某女阴恻恻地说:“今天我去管委,你猜我遇见谁?”见对方无好奇反应,只好自己补充:“我遇见江浩洋了。”

18、英雄和他背后的英雄——“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人生之路(报告文学)/杨黎光/4

19、“在八月中旬,瘟疫已经覆盖了一切。个人命运已不复存在,唯有一段集体的历史,即鼠疫给所有人的共同感受——骨肉分离和放逐感……恐惧和反抗。”

20、韩江与《素食主义者》的英译者在布克国际文学奖颁奖现场

21、他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叫做《的作者比埃尔·梅纳德》,收录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那个集子里。好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恶棍列传》。老实讲,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的篇章都算不上小说,而是对一些民间故事的重述。在现代小说中,作者往往贴着人物写,而在这些故事里,作者和人物离得很远。博尔赫斯在这里几乎从不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解释任何一个决定的动机,而只描述情节。整本书中的所有故事都使用同一个模板:一种疏离的故事梗概式的复述。《女海盗郑寡妇》写的是中国嘉庆年间的一个女海盗郑寡妇。郑寡妇本来不是寡妇,他的丈夫是海盗头子,由于准备接受朝廷的招安而被下属杀死。于是郑寡妇得以出头,当选为新的海盗首领。她很有领导才能,定下严格的制度,使海盗事业大兴。嘉庆下令征讨,郑寡妇带领海盗们与朝廷水师打了一仗,大获全胜。但是后来由于一则“龙和狐狸”的寓言,她向朝廷投降。据说得到了朝廷的特赦,晚年走私鸦片,那时候她不叫郑寡妇了,改了名字叫“慧光”。以上就是《女海盗郑寡妇》的故事。有什么道理要讲吗?没有。有什么余味吗?好像也没有。《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篇,因为故事本身很有张力。故事发生在日本,1702年暮春,显赫的赤穗藩主奉命接待天皇的使者,因为接待事大,不容出错,所以派了一个掌礼官来打前站。这个人就是题目所说的上野介,他大摆架子,拿腔拿调,还让藩主给他系鞋带,由此产生冲突,藩主在上野介的脸上留下了一个刀疤,并被判切腹自尽。

22、  了了先生说:“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很快,企业家们如雨后野草,遍地疯长。这是个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咱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编一本《中国企业家风采》,石头,写份征稿通知。你写上,该书将由国家领导人写序,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担任主编,香港ⅹⅹ出版公司出版,全世界各地发行。你再写上,每个企业家提供一张两寸照片,600字左右的简介和主要事迹。”

23、即便在他逝世60年后,无数人仍在循着他的文字,找寻自己存在的价值。

24、“换一部好不好,不是说很烂么,浪费钱。要不,安若,去你家看DVD好了。”

25、第五卷(《西西弗神话》)则为加缪的散文集合辑,收录了《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四部加缪的散文集。

26、沈安若很后悔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出去,现在是走也走不得了,只盼外面的姐妹谈心会尽早散场。没想到自己已经具备八卦娱民的明星身价,她只觉得哭笑不得。

27、高中毕业时,有位男生送我写满整整一本日记本的情书,七年后的同学会上,他直到聚会结束都没记起我的名字。

28、在摇曳的烛火下,我模糊地看到泥地上露出了一张面孔的轮廓。无法分辨是男是女,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张成人的面孔。那面孔就像是活生生的人的那样直勾勾地看着我。

29、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

30、我最后都急了,我说你必须给我说清楚,北京和呼和浩特,咱到底哪个能去?你先把落地的防疫政策全部给我说清楚,你给我分析分析,咱能去哪儿?!!

31、三联精选名家达人,每次60~90分钟,扩充你的知识密度,帮你的兴趣打开一扇门,视野丰富才有格局。已累计100位行业名家受邀分享,为你解锁140+小众兴趣。

32、《恶棍列传》是博尔赫斯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于1935年,这一年他36岁。

33、  孙石头失眠了。他思绪翻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常常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慢慢地,他好像有所醒悟:北大华大,不如胆子大。要不很多人说,不按常规出牌的人往往会赢。其实细细想来,能够不按常规出牌的人确实很不简单。他们不仅需要超人的胆略和勇气,更要有一种超人的嗅觉和眼光,他们像马赛马拉河里的鳄鱼,看上去静如枯木,不叫不动,丝毫看不出要袭击猎物的征兆,可一旦遇到毫无警惕的猎物,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嘴咬住死不松口。这种人胆大心野,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论招数,这是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想都不敢想的。清代袁枚有一句诗:“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弗朗西斯·培根说“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并不是那些爱读书多读书读书好的人就能够获得的。因此,很多“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中国的老祖宗也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他孙石头,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生,面前与他朝夕相处的,就是这个小时候天天吃着豆腐渣偷东西打架玩麻雀不好好学习的了了先生,连初中都没有上过,别说是英语,连汉字也认不到两千个,现在竟然有了这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这一切真的是很耐人寻味,很发人深省。孙石头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他的脑细胞在急剧地裂变。

34、片子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的差,安若觉得谢无欢十分的讨人喜欢,除了最后的死相不好看。

35、十二层盥洗室正在检修,于是去了十一层。盥洗室外面便是化妆室,相连的,完全不隔音。安若正要出来,不想听见外面一个嗓门很大的声音提到了自己的名字,顿觉进退两难,想了想,还是悄然退回。

36、我喜欢博尔赫斯晚年的这两个集子。特别是《布罗迪报道》,据博尔赫斯自己讲,这个集子几乎是“现实主义的”,在这个集子里,有许多已经写过的情节再一次出现(比如说决斗)。

37、还有江浩洋……曾经那一天,他在山顶上喊:“沈安若,你将来愿不愿嫁给我?”今天,我们的距离不过20厘米,却努力装作陌路相逢。

38、全文见《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9年第10期

39、   在我看来,细节可为小说做得不可谓不多。

40、还有人说你的今年旅行进程要结束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一个阶段的结束,恰恰就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7条进藏线路中,有的线路我已经走了两遍或两遍以上。因此,虽然走完了进藏的7条线路,并不代表我不会再去西藏。

41、 工科男刘慈欣说过的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句话,是为《流浪地球》写的一段前言:其实,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条寻找家园的路,回乡情结之所以隐藏在连自己都看不到的深处,是因为我不知道家园在哪里,所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

42、正如他的资深读者——朴树的歌词里写道,“两眼带刀,不肯求饶”、“就跟它(人类无法摆脱的死亡)干,一直干到,我们全都被干掉……”

43、   有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作家自我“智力博弈”和让自己获得“创造快感”的方式之一。譬如君特·格拉斯《铁皮鼓》中,作家塞与主人公奥斯卡“唱碎玻璃”的魔幻性细节,它可能并不是出于寓意和深刻度的考虑,也不是出于陌生化的考虑,而是——在自己艰难完成一部史诗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想象、博自己快乐的“自私性”想法。他要在一个相对漫长的写作中为自己“寻找”个人自由书写的快感,让自己有气力、有趣味继续下去,投入到这一卓绝工作中。我在自己的长篇《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的写作中,也曾有类似的这种“设计”,事实上“留给自己”是许多小说作家会有的预设,只是多数作家可能并不愿意如此承认。作为写作者,我想我知道某些细节的设计完全是写作者的自我游戏,借以抵抗建造过程中的倦怠与疲惫,这一趋向隐晦但又存在着。

44、  后来,了了先生带着他们,用孙石头的美国博士头衔,策划编辑印制了《当代中华名人小传》《现代小说家小传》《现代诗人小传》《中国当代书法家大全》等,几年间赚了二百多万。眼下,人们流汗拼命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就是争取当个万元户,两百万,你想想是个啥数字?这种赚钱方式,简直如同张开了大麻袋口,让天上往里面噼噼啪啪地掉金元宝。

45、还有江浩洋……曾经那一天,他在山顶上喊:“沈安若,你将来愿不愿嫁给我?”今天,我们的距离不过20厘米,却努力装作陌路相逢。

46、希望你的床头,也能放上一套加缪的书,让他笔下的阳光,照进生活中阴霾与混沌的角落。

47、从古典音乐、博物馆课、茶文化专栏、理财课,到艺术史、美食课、音乐电台、亲子课……5000+分钟的专栏内容,为你深度解析16个领域!

48、《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9年第10期

49、袁处长也是正洋集团的老熟人,而那位据称是与齐主任一起调入本区的江处长甚为年轻,五官周正,身材高挺,可谓一表人材,并不出声,只微微笑,在一群脸圆肚挺打着官腔的中年男人里显得鹤立鸡群。

50、人们热衷于关注纯粹幻想的那个博尔赫斯,在迷宫和镜子里,发现不曾发现的世界。那确实是一个迷人的领域。不过,博尔赫斯不止一面,他是诗人,文伦家,小说家,在小说领域内部,也常常将触手伸向不同的领域。博尔赫斯深知一点——小说就是小说。他可不光是个拿小说来思考的哲学爱好者,他是真正的小说家。他懂得叙事的技巧,善于制造悬念和惊异,他吸收科幻和侦探小说的元素,将史诗和民间故事的传奇性融入自己的小说里。难怪人们称他为“作家的作家”,因为不管是哪一种写作者,都能从他那里得到养分。读博尔赫斯的小说,最大的收获是获得读故事最原始的快感,虽然他在讲故事的方法上立意创新,但实际上,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古典的意识,一种《一千零一夜》那种古老文体的感觉。让人幸福,安静。

51、当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拿起画笔的那一刻,他不会在乎结果是否得到大家的认可,绘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和修行的过程;当一位真正的音乐家敲响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在整个过程中被感动,第一个感动的一定要是自己。

52、故事很简单,在这个无声的夜晚,所有人类都应该感谢这位乡村教师。他没要耀眼的光环,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自豪,就像残烛,燃烧了自己,保住了地球。他把教师这个群体放在了宇宙文明的宏大背景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从来都没有把教师的意义发挥到如此极致。一个短篇的科幻作品,竟然能让我心潮澎湃,科幻背景下我读到了柔软的人文情怀。

53、我并没有因为7条线路这个结果而自豪,我只是因为这7种不同的历程而欣慰。因为这种多彩的过程,是我这段岁月里,最值得我肯定的,因为生命就应该让自己每一刻都活的够多彩,够充实,每一刻都是值得自己肯定的。

54、   一是参与人物的塑造,让你所书写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鲜明。像《红楼梦》中,如果没有细节的参与,我们对晴雯的理解、林妹妹的理解甚至刘姥姥的理解都不会那么鲜明,那么深;《水浒传》中,鲁智深、李逵等人的形象也是依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建立起来的,这些细节甚至为他们“刻画”了鲜明的脸谱;像《变色龙》中警官几次对“崭新的大衣”的穿和脱,如果没有这个连绵着的细节,我们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这类人的理解也未必会那么深。参与人物塑造是细节的常见功能,不需要再做更多的举例,这样的例证实在太多了——好的作家会在设计故事细节的时候优先考虑它是否对人物形象塑造有利,至少要做到,这个“唯适的”细节是与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故事发展极其妥帖的。

55、所以一想到自己可能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产生过一点儿什么想法或观点,我就感觉小丑是我自己,实在无甚可写啊。

56、离开前特意带丛越越到江浩洋的办公室去致谢。“多谢,江处长,今天幸亏有你。”“不客气,应该的,是我们的流程不畅,令企业不便。”

57、收录了加缪的《卡利古拉》、《误会》、《戒严》、《正义者》、《阿斯图里亚斯起义》五部戏剧作品。

58、“你想干吗呀,我现场直播时咳嗽怎么办?马上去医院打针吧。”

59、译林出版社特邀了知名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外院教授李玉民倾情献译。六大卷、共163万字,全部是老先生用法语直译过来的。

60、法国100本“20世纪最好的书”投票,《局外人》位列第一。

61、我们一生所遇的大多数人,终究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而已,匆匆相遇,匆匆分离,只余一点记忆。更多的人,根本连痕迹都不留。

62、 是的,刘慈欣更愿意这么说:“如果非要问我属于哪里,我更愿意回答我属于哪一群人——我属于科幻迷这群人。”

63、  读书好的人,就一定能有个好的人生的前景?那绝对不一定。英国15世纪一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唯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是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了了先生和孙石头后来的人生命运,还真是应验了这位哲学先祖的名言。

64、当二十年后,加缪重返青年时来过的蒂巴萨,他在《夏天集》里这样写道:

65、安若连忙点头致谢,只听袁处长说:“唉,江处长怎么给女士夹肥肉啊?现在的女士都最在意减肥了,我家那口子,平日里简直一口肉都不吃。”

66、——只有加缪笔下的局外人默尔索,看着人世间的荒诞表演,不愿戴上任何面具。

67、影院里的强档电影只有《无极》,虽然网上骂得狠,购票者仍是络绎不绝。

68、ElinformedeBrodie,1970

69、在47岁短暂的一生中,加缪始终在进行着“荒诞无意义的世界中,人存在的意义”的永恒探索。揭露荒谬与苦难之外,他也为人们引入了阳光。

70、齐家屯的生活是没有空白的,像古典的油画那样,充满着浓郁得化不开的色彩。一切都是浓烈和温热的:铺着厚厚乌拉草的火炕、铜烟锅里的关东烟和莫合烟、厚实的高粱饭、六十五度的高粱酒……但这一切,又都在宁静与平和中流逝着,像屯子边上的小溪一样。

71、  了了先生笑了笑,没回答孙石头,转过头对温江浙说:“你到图书馆,翻看每天全国各地的报刊,凡看到上面介绍的企业家,把他们的名字单位记下来,然后按照地址把征稿通知寄去。”

72、 不对人发生兴趣——这几乎是刘慈欣所有小说中的一致特征,也是他思想方法的最大特点:对人不感兴趣,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感兴趣,但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73、ElJardindeSenderosQueSeBifurcan

74、“只有在科幻里,我才是个理想主义者。”刘慈欣曾经强调科幻的写作方法应该是个铜钱的形状——外圆内方,这同样适用于他的理想主义观:“真正的理想主义是不回避现实的。一切都为了他的理想,如果他的理想需要,他会去做那些重大的牺牲,也会去和现实妥协,理想需要他坚强他就坚强,理想需要他圆滑他就得去圆滑,这才是理想主义者。那种完全撇开现实只顾理想的人,那不是理想主义者,那是傻帽。”

75、《特隆、乌巴别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和《赫伯特·奎因作品的分析》是另外一种博尔赫斯喜欢干的事情:虚构的虚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写“假想书的注释”,也就是说,为不存在的书写注释,通过注释触摸“假想”的故事,而不直接写出来。老实讲,我并不很喜欢这样的叙述方法,看起来学究气太重,太累人了。《杜撰集》中,我非常喜欢《博闻强记的富内斯》这篇小说,故事讲的是一个可以记住一切的人,他虽然可以记住一切,但是却不能思考,因为不具备抽象的能力。博尔赫斯说这个故事是对长夜失眠的隐喻。确实,失眠时,记忆就像潮水一样涌来,永不停歇。这个故事与《阿莱夫》那个集子里的《永生》有某种关联。那是一个非常迷人的故事,讲一个流浪者寻找永生之城,最后找到了,却发现是一个空城,而附近看起来毫无文明可言的穴居人竟然是永生城的主人。著名的科幻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很可能借用了这个创意,从而创造出一个永生人的形象,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游荡。永生者没有死亡,就像富内斯不会遗忘一样,这让他们痛苦。

76、“啊,看到了,蔡一祥这死胖子要吐血了。人家比他资历浅,又是女性,直接站到他头顶上,哈哈,这下我们可有热闹看了。”

77、“丛小妹你一共才进去几秒钟?观察力可真够强。为了充分发挥你的优势,不如送你去公司接待前台实习三个月。”

78、   八是借助细节的“节点”完成故事的前后连贯,给人留下喘息和小小的凝滞;有时,细节还可以构成有意的闲笔,从故事的核心发展中旁逸出去,它多少会“冲淡”故事到达高潮时的紧张感,但又从本质上加重着即将到来的高潮的重量(我有一个极为固执的偏见,就是反对“本质无用”的闲笔,而这个“本质无用”的闲笔如果太过强大的话则更是我所反对的,挂不到树上的苹果不应当要。但,有些貌似闲笔的细节其实是有迂回感地“补笔”,它其实是有用的)……

79、058/局外(原载《飞天》2019年第8期)马金莲

80、收录了《局外人》《鼠疫》《堕落》三部中篇小说。前两部无疑是我们一生必读的、加缪的重要代表作。

81、高中毕业时,有位男生送我写满整整一本日记本的情书,七年后的同学会上,他直到聚会结束都没记起我的名字。

82、   四是构成深度,让故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这是现代小说(或者可以加上现代戏剧)的一个新有设计,当然这个“新有”本质上是从“旧有”中衍生出来的,只是在现代小说中被大大地强化了。而这部分的设计也较以往的小说呈现更有设计感和隐喻性,它并非仅仅用以表现生活的细微,并非仅仅用于展现作家对生活情境的熟悉,而是埋伏下深意,让你去思,让你触动。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有一段貌似“复原”的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让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萨姆沙隔着门缝得以看见,父亲、母亲和妹妹围坐在客厅桌子边的家人聊天,以及父亲的瞌睡和两个女人的疲惫。接下来他写道:“父亲有他的倔强,即使在家里,在非工作的时间,他也不肯脱下那身制服。睡衣挂在衣架上,唾手可得,然而它却成了摆设,而父亲则穿着笔挺地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好像随时准备去上班,即使在家里也要恭候上司的吩咐似的。久而久之,虽然有母亲和妹妹的细心打理,但这件本来就不那么新的制服也还是慢慢地变脏,有了油渍和褶皱。格里高尔时常整夜整夜地盯着那件油渍斑斑但纽扣却总是擦得锃亮的制服看,父亲穿着它睡觉似乎并不舒服,但却显得安宁,安心。”制服,在这里有着双重的象征,一重是身份和工作的象征,也是经济来源和“我”在付出、“我”是有用的人的象征;一重是“父亲”这一称谓的象征,它象征着这个家庭中的威权,具有保护者和惩罚者的双权力。于是,父亲的这一“不肯脱”便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味,特别是卡夫卡提醒我们,穿着它睡觉并不舒服。制服,在这里具有掩饰感和面具性,父亲对它的“钟爱”“不肯脱”本质上是对其象征意味的在意和钟爱,同时又有一种脱掉制服自己立刻变成软体动物的内在恐惧。同时,三个人的聊天(缺少了格里高尔之后)有一种属于家庭的、温暖的和客气的光,它在灯光的渗透下显得那么温情——然而,在这里,依然在“家庭中”的格里高尔却已经是被遗弃之物,没人想到他也没人提到他……这里的温情脉脉与本质上的冷酷、决绝形成张力,“温情脉脉”悄然地显现了它的表演性质。君特·格拉斯,奇妙和魅力非凡的《铁皮鼓》,它书写的是二战,二战时但泽人的生活和小说主人公奥斯卡的生活。第二章,蚂蚁大道,德国战败,苏联军队进入到德国,其中有一段对“我家地窖”进行搜查的细节,在那次的搜查中,奥斯卡的“父亲”马策拉特被结束了生命。他之所以被结束生命,是因为一枚纳粹的d徽:它无处藏匿,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我将它当成“糖果”递给了这个“父亲”。“马策拉特想摆脱它,作为厨师和殖民地商品店橱窗的装饰师,他的想象力经常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可此刻,除了他的口腔之外,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藏匿之处了。”“这样一个短促的手的动作是何等重要啊!从手里进入嘴里,这就足以把一左一右和平地坐在玛丽亚身边的两个伊凡吓一跳,将他们从防空床上赶跑。他们用机关枪对准马策拉特的肚皮。这时,人人都可以看到,马策拉特正使劲地把什么东西吞下去。”——伊凡,苏联战士的到来和“和平地”坐下是有寓意的,但我们更看中纳粹d徽所携带的寓意,以及马策拉特吞咽它、让它在口中藏匿起来的寓意。马策拉特的“欲盖弥彰”招致了后果,这一后果是有寓意的d徽给的,是一种盲目的“从”和“信”给的,它其实寓示着马策拉特难以摆脱的“纳粹性”,“洗脑”对于普通民众的真实和有效。“我”把d徽递回“父亲”的手上,让他在一瞬间进退失据进而“暴露”出自己,被本就敏感的伊凡开枪杀害——它又暗含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弑父”情结,在这里,“弑父”依然是以一种无意和过失的方式来完成的,君特·格拉斯强化了它和传统之间的勾联与互文,强化了它的寓意性……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也有一个很有意味的细节,它写下的是火焰和火海里的蚂蚁。这些蚂蚁,原本是“住在”房梁上的,这时火焰来了,它烧到了房梁,那些木梁纷纷倒在了火海里。亨利看到,成群的蚂蚁相互践踏,在火焰逼近房梁的一端时便疯狂地涌向另一端,而当它们费尽心力爬到另一端时,却发现那里也已经是一片火海。它们不停地来来回回,这个过程中不断有蚂蚁被挤入火海,蚂蚁的数量越来越少而蚂蚁逃命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它们没有出路。这一细节当然是人物命运的暗喻,是亨利在战争中的逃避以及无路可逃的暗喻。

83、看到290章,男主才跟女主表白,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每天坐在电脑屏幕前干什么,我在哪里,我是谁,我为什么没有一双上帝之手让故事里的男人和女人早一点眉来眼去。这个该死的故事让我对工作和人生的意义产生了重度怀疑,人生确实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你活的足够长,总能见证奇迹,就好比一篇烂网文,只要写得足够长,总有人眼瞎点进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