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什么电影(42句文案)

时间:2023-07-14 12:26:0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什么电影

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2、影片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3、萨比娜是四个人物中最“轻”的一个,轻到可以背离一切——亲人、爱情、配偶、故乡等等。作为托马斯情妇之她甚至比托马斯更加绝情,她喜欢扮演消极和被动的角色,虽然来自战乱的国家,但在萨比娜眼里尽是丑陋的现实。

4、《布拉格之恋》被称为一部艺术精品是当之无愧的,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用电影的方式给观众展示了灵与肉的对立与统一以及轻与重的换位与迷失。它不仅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还以电影的方式将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阐述的很到位。

5、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6、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7、该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成什么电影)。

8、这部作品,涵盖了太多的哲理,我仅仅理解的是冰山一角,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人,就是要自由自在的生活

9、“对萨比娜来说,活着就意味着观看。但萨比娜的视觉受双重边界所限:即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与完全彻底的黑暗。”很明显,两种界限是两种极端。在两种极端之间即为有限的存在。而在存在之下,不仅有挣扎,还有惊恐。萨比娜不爱音乐,认为音乐是噪音,实际上只有比较后,她才发现其实美是比较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比较也就没有美的存在。在布拉格,她悲伤时,总爱去公墓。如果说人死之悲伤去墓地,那么,生之悲伤就没有必要去墓地释放,因为人还活着,因为生与死于同一个人就是两种不可同时存在的极端。她之所以会去,要去,是因为那里有她想要的宁静,一种在现世现实中不能够被成全的宁静。也许那里是最接近生也是最接近死的地方。在那样的空间,她可能才能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10、Sabina并不依赖Tomas,她游走在这场爱情游戏中显得那么熟稔。她太过聪明,太过了解托Tomas,而自由从来不会使人回归。相反的,依赖往往能唤起沉睡已久的责任感。Tomas叼着面包在地上逗狗的样子真是可爱的一塌糊涂,为了妻子,这个贪玩的孩子也学会了去做底层的工作养家糊口。

11、弗朗茨是四个人物中最“重”的一个,作为萨比娜的情人之他喜欢给自己生命添加更多意义,也就是不断地加戏,如果没有充实的责任感便似乎无法存活。在与萨比娜的交往中主动和妻子摊牌承认婚外情来讨好萨比娜,却遭到萨比娜的反感。因为对萨比娜来说,人生就是不断的离开和背叛,不承担任何责任。萨比娜离开弗朗茨之后,弗朗茨只好去寻找其他更崇高的生命意义——参加了向柬埔寨进军的请愿团,然而过程之中形形色色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搞得混乱不堪,弗朗茨再次失望地离开,返程的途中遭到强盗打劫失去了性命。可以看到弗朗茨本是怀揣很有重量的目标行动,最后却死得轻于鸿毛。

12、最后一章提到了“牧歌”、“伊甸园”、“重复”,这无疑也带有强烈的西方哲学和神学色彩。伊甸园里原本只有亚当,在过着重复的生活(即伊甸园内的生活是循环的),且没有灵与肉的认识,但有了夏娃后,两人偷食禁果,上帝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他们不得不过一种未经演练的直线生活,这是一种历险。故事中,卡列宁最终病死了。临终之际,它的脸上还带着微笑,卡列宁是特蕾莎的伊甸园,而昆德拉提到“人们不该把动物当机器”,动物与人的爱是最好的爱,有了这份爱人们可以不至于因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即人生的虚无)而被压倒。这也是尼采观点的一部分。1888年意大利热那亚,他看到车夫用鞭子打一匹马,不禁上前抱住马痛哭,失去理智。在这之后,尼采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联系上下文,我们该思索的是,尼采的这种同情心,以及对超人的向往,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苦难的勇气,也许正是昆德拉想要向读者强调的人生态度。

13、  烦一个人是有原因的。我一直烦尼古拉斯•凯奇。不管他演什么,我都看不下去。所以这部《Birdy》,迟迟才看。

14、第媚俗是对某种绝对的生命价值的彻底认同,进而将不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事物视为肮脏的,从而排除在视野外,回避生活现实,苦难和肮脏。

15、又说回特蕾莎,她的那种灵肉结合的想法与托马斯的那种灵肉分离的观点无疑是矛盾且对立的,但她却无法避免自己在身体与灵魂上对托马斯的依赖,她知道她深爱托马斯,但她的爱给托马斯造成了负担,同时,托马斯的行为也对她造成了伤害,所以她选择离开。

16、  接下来有两场戏,至关重要,一场是他们在街头追狗,一场是小黄鸟差点被猫吃了。

17、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8、悲凉意昧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注入在悲凉之中。

19、托马斯是一个婚姻失败的外科医生,他对于女人总是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于是他的情人一抓一大把。

20、“在富裕的社会里,人们用不着去干体力活,从事的都是脑力劳动。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的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凄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的大学里随口乱喷的亿万言。”

21、绝大多数人的小的梦想在大的社会动荡下都是脆弱不堪的。那梦想中绘制的美好蓝图与社会的苍白暗淡是格格不入的。很多人有梦,所以梦不是奢侈品;很多人只是有梦,所以梦又是奢侈品。

22、Teresa果然在Tomas的家中,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了,Tomas也回到了从前的医院继续做脑科医生。然而生活依旧不能平静。

23、对特蕾莎来说,托马斯曾经是“唯一有光的那扇门”,可后来特蕾莎面对他仍然风流的生活态度陷入了新的痛苦,在不断折磨下越发依附托马斯,让曾经不以为意的托马斯有了心理怪圈,在情妇和特蕾莎之间不断徘徊和挣扎。特蕾莎永远是在最低处,仿佛就像重力牵扯着托马斯,反而让他不那么虚无。

24、这个画面好有喜感啊,然后女主就砰的一下出现了。

25、“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你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拥有,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既让人焦虑,又让你乐此不疲,止不住的想要得到全部。”

26、接下来就是外部现实的出现,否定了尼采哲学。

27、人们总对自己虚构出来的伟大而感动不已,政治不一定是媚俗的,但政治宣传无疑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并非建立在理性的态度之上,而是以表演、形象、词语,老套等为基础,其总体构成了这种或那种的政治媚俗。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陶醉于伟大进军的思想,便是把各个时代各种倾向的左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政治媚俗。

28、“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29、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30、关键是,助手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真的脱了,搞得旁边屋子里的医生和病人一通血脉喷张自叹不如。

31、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32、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媚俗”一度成为流行语,中国文学界、思想界言必称米兰·昆德拉。

33、萨比娜有梦,成为画家的梦(后来被称为画家)可她在的美术学院,只要求画共产主义国家元首的头像,所以她的梦成了却不完整。加上父亲禁止十四岁的她与心仪爱慕的男子来往的苛刻,她必须尝试着去寻找一把解禁的钥匙,来开启那被现实给予的封锁。逐渐地,她学会了背叛,从背叛家人离家出走到遇见弗兰茨进而背叛弗兰茨。

34、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是“Esmusssein(非这样不可,必然)”,这个短语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与巴门尼德宇宙为明暗正负轻重二元对立的看法正相反,贝多芬认为生命之重才是正,他对这一乐章的标注是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必然为重,重者才有价值。承担责任、历史,重的生活是对自己的生命决定细加掂量的生活。托马斯在书中正是一次次念着“Esmusssein”,回到特丽莎的身边,回归了生命之重,负起了家庭和爱情的责任。

35、本书主要以尼采的思想理念为根基,存在主义和巴门尼德的“轻与重”,“灵与肉”为结构,生发出媚俗/刻奇(kitsch)一词,讲述了自己对人生,对爱,对国家的诸多看法和态度。书中主角们试图通过反叛找到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生存的意义,探讨了何为爱,何为人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爱不仅仅是爱情,还是亲情,友情,爱国之情,乃至于对人类的博爱。

36、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特蕾莎所养的小狗。在最后的章节中,昆德拉引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不同,又延伸到了《旧约》中的伊甸园。特蕾莎觉得她对卡列宁的爱更美好也更无私,可是为什么呢?昆德拉认为是因为“狗从未被逐出过伊甸园。卡列宁对肉体与灵魂的两重性一无所知,不知何为厌恶。”好似正是这种纯真,这种因为不在一个世界的前提,使得特蕾莎对于卡列宁的爱都是自愿的,不要求改变的。

37、米拉·昆德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托马斯、特蕾莎以及莎比娜间的情爱纠葛的故事,男主角托马斯与众多露水情人上演着轻如鸿毛的好戏,一出又一出。他自认为自己的“性友谊”十分有原则,坚持‘三’的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相隔三周。托马斯心里认为,跟一个女人做爱和睡觉,是完完全全两件事。

38、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39、特蕾莎与托马斯,这是许多必然叠加出来的巧合。在特蕾莎听到贝多芬音乐的时候,她遇见了托马斯,于是,她告诉他她的房间号是六。他们坐在黄色的长凳上,一种无名的爱情在悄悄生长。

40、Teresa的隐忍终于爆发,在一个深夜哭着跑出家门。时逢捷克斯洛伐克共产d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其实这是在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但在牛逼哄哄的苏联老大哥看来,此举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满载着苏联士兵的坦克驶进了布拉格,Teresa在惊恐中被Tomas揽进怀中。这场政治争斗算是挽回了他们濒临崩溃的婚姻,在苏联共产d虎视眈眈的监视下,两人战战兢兢的相依为命。

41、《轻》读起来并不轻松,可以说很难理解,似乎也是昆德拉对于媚俗的摒弃。常规的故事性叙述,意义确定旨在唤起读者共鸣的表现手法里,也是偏向媚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