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40句文案)

时间:2023-07-20 10:18:05

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1、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此次近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进步,不仅学到了许多课堂内学不到的气象科学和防灾减灾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2、(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3、“白露日的雨,到一处坏一处”,这句谚语在崇明的流传也极广,因此,每到白露节之前,人们便非常关心天气变化,只怕当天下雨。在农村还有一条农谚,叫做“白露东风,十个铃子九个脓;白露西风,十个铃子九个空”。劳动人们在长期来的观测中,通过对白露这个关键日子的天气情况来推测下阶段的天气趋势。归结为:白露日吹了偏东风,下阶段雨水就要多,造成棉花烂铃,所以说“十个铃子九个脓”;吹了偏西风,下阶段雨水将会减少,晴天较多,对棉花生长有利,所以说“十个铃子九个空”。

4、嘉兴是的的刮刮(确确实实之意——编者注)的水乡城市,“南人乘船,北人骑马”,因此以前流下来的有关与船相关的谚语也特别多,像表现同舟共济精神的“同船合命”,像长期经验积累的行船经验,“轻担让重担,空船让满船”;“坐在船头稳,不怕浪头打”;“摇船一条线,十里只摇九里半”;“只推勿扳,船头撞坍”等等。

5、这句农谚的解释是霜降这天不下雨的话,暖和的天气就会持续到立冬,冬天就会晴天多,不会太冷。

6、1999年4月偏东风由24天,当年的梅雨日达38天,雨量达816mm,创百年历史最高纪录。(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7、以农历日期来固定的暴,如田鸡暴、重阳暴、端阳暴、正月二十落灯暴、八月初三潮神暴等,每年的日期都不一样。如三月初三田鸡暴,不管哪一年在或前或后的一二天,总会有一次风雨过程。因为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正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时候,蛰伏在土穴中的动物已苏醒出洞,若正好遇上闷热雷雨天气,田野中就会蛙声四起,所以农民称之为“田鸡暴”。

8、下雨的时候,一般来说总是漫天乌云。但奇怪的是,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天空中往往只有一小块云或一长条云,也并不怎么黑,却能下起一阵不小的雨来。这种云,农民们称它为“造桥云”。这时候的雨,因为一会儿阵雨哗哗,一会儿太阳高照,甚至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于是就有了“秋啦啦”的说法。

9、Copyright©2014-2022 心语文化

10、课堂上,小记者们学以致用,将刚才学到的知识一一展示。“各位小记者学习气象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对气象知识充满了好奇,提出的问题扩展性、思维性都很强。”黄曙杰赞赏道。

11、“老古董”身上斑驳的历史印记,为小记者们追溯上个世纪的气象历史,再现平潭50年代至60年代的气象工作场景。充满年代感的古老仪器,让小记者们深深着迷又充满好奇。

12、“为什么这个仪器有两个?”眼尖的何姿蓉再度提出不解。“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看,仪器一般都标有A、B,说明其中一个是备份的。就是为了以防一个设备坏了,另一个还能运行,作为替补。”周建宁的解释让小记者们恍然大悟。

13、到了秋季,在酷暑中熬了许久的人们盼望秋凉的到来。“处暑白露节,夜凉日里(白天)热。”“过了七月半,壁头冷一半。”“八月秋风凉,冻死懒婆娘。”“过了八月社,干上不干下。”秋社在阳历九月中旬,这时的太阳威力减弱,水分的蒸发在表土层。到了秋天,刮什么风会下雨呢?“秋发北,干煞热(刺);秋发南,水满潭(hon)。”北风干燥,带来晴天;南风暖湿,容易下雨。“秋南夏北,要雨易得。”夏天北风温度较低,遇见暖湿气流容易下雨。到了九初若是起了重阳风,则对庄稼的成熟与收割很不利,有首《重阳风谣》对此有描述:“初一咯油麻初二咯粟,初三咯黄豆初四咯谷,初五咯人,初六咯畜,初七初八咯扫仓谷。”这时起风对芝麻、粟米、黄豆、谷物的成熟和收割不利,对人和畜也有影响,我不知道原因,也不知真的是这样吗。到了九月初这天的天气多变化,没事不要外出,但这天却又是一个登高远足的好时光。

14、区气象局探测与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周建宁讲解旧式气象设备工作原理

15、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霜降见霜,立冬见冰。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16、“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林彦婷配合《智慧气象》宣传片,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她解释说,如今以卫星、雷达、地面气象站等现代气象观测手段获取气象资料,让采集、分析、应用、运算气象数据更加“智慧”。现代高科技设备和手段,都是“智慧气象”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17、春霜,实际上是指在农历节气惊蛰前后出现的霜,之前出现的还不能算是春霜。那么,什么样的春霜会“不隔宿“呢?什么样的春霜不但会“隔宿”而且还会“赖”,即连续出现几个好天气呢?

18、与广大的内陆不同,崇明四面是水,濒临江海,长期来沙洲之间又互相隔离,即便现在,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也仍然未连成一体。这种环境造就了崇明三岛气象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全市的气象预报,可能与岛上就有出入。这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非同小可。所以产生了千百年来崇明岛自成一体的天气谚语,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口耳相传,延续至今。

19、时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种莫放松。采棉刨薯回茬麦结合秋浇快进行。浇地造林集饲料,山药异地换种子。

2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1、谚语流传的范围有的宽广,甚至流传到全国;有的流传范围较小,只在局部地区(一县或邻近几县)流传。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很深刻,积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谚语的表达能力极强,一般是两句相连相对,有时一句话也形象而深刻,有时也用两句以上的句子共同说明一个道理。谚语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形象精炼地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朗朗上口,使人永记不忘。

22、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春东夏西秋不论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马牛不相及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边天开门风,闭门雨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西北风开天锁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南风不过过三不雨就阴天风乱转,不用算东风湿,西风北风寒,南风暖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23、2002年4月偏东风由27天,当年的梅雨量达到24mm,也较常年明显偏多。

24、到了冬天,“十月无霜地下寒”。若十月初一到十六日打了霜,预示来年有个好年成。据老人说:初一打了霜,便是一两霜,初二打了霜,就是二两霜,依此类推,十六打了霜便是一斤霜(古人以十六两为一斤)。这十六天中要打了一斤半霜(总数),来年就是好年成(这种说法不知准不准,好像现在十月初一到十六打霜的日子不多)。冬天气温低,不易有强对流天气出现雷电现象,但有时冬天偶然也会响雷,这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冬天打雷响咚咚,十只牛栏九只空。”在农耕社会里,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牛种田可就困难重重了。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有寒潮(在春季叫倒春寒),在大风来到之前气温一定会升高,温度升到只穿一件单衣,甚至打赤膊;可是强冷空气一来,人们又穿上了冬装,甚至要烤火御寒,这就形成了一句谚语:“昨日咯赤(tag)膊,今日咯炙(dag)火。”“炙火”就是烤火。冬天也会起雾,高安人说:“冬雾晴,春雾雨,夏雾日头晒煞鬼。”这是说冬天的雾消散了天会晴,春天起了雾会下雨,夏天的雾消散了,太阳的晒烤会更加厉害。冬天到了冬至就起“九”,我们再回到《九九歌》来,它的前两句是:“一二霜风不出手;三四冻破碓臼(doikeu)。”刚进人们冷得把双手缩在衫袖内,而到了三四连那石头凿成的碓臼也会冻破,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冷在三九嘛。

25、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无风水也吼。

26、我在本文中浅谈的是流传在高安一带的谚语,有不少是1968年至1972年生活在故居平湖听到的,有的是我从小到老生活在高安这块热土上听到的。有的谚语也不知是不是全国性的,我暂且将它们当成是高安的。

27、其实崇明农民总结的这条谚语对天气预报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关键是正确理解什么是“发尽桃花水”。“桃花水”是指桃树开花阶段的降雨量,根据崇明的情况,一般在清明前后的各十天左右的总降雨量。那么,怎样才算“发尽”了呢?根据秦老师搜集的历年气象资料分析,这个阶段的总降雨量达到或超过80mm;或者降水强度足,日降水量大于10mm,的达4天,这样的“桃花水”算是发足了。气象专家根据多年的资料分析证明:桃花水和黄梅雨之间确实存在着反相关,桃花水发足的年份,黄梅季节的雨量就少,群众称之为“旱黄梅”。

28、因为晚霞固然也表示着与朝霞一样的水气,但由于晚霞已是日落时间,气温趋于稳定、气流对流减少,形成降雨可能性降低,其次之所以出现晚霞,也说明晚霞的西面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形成晚霞,说明东南风西进水气在上升演变成往东降雨云系已经快消耗殆尽,因而晚霞同时也预示着即便是本地仍然在下雨,但上空的雨云即将移去,天气就要转晴。

29、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人们对它们的认识是深刻的。韭菜很好吃,但“过了五月节,韭菜硬似铁。”老了的韭菜就别吃了吧。南瓜、苦瓜等都是餐中常菜,但各有各的特点:“南瓜糜糜(miemie)烂,冬瓜不下饭,苦瓜苦泠泠,辣椒辣痛心,豆角又有筋。”菜园里的茄子、豆角开花了,它们每一朵花都会结出果实,人们夸奖它们:“茄里豆角不开空花”,下面还有一句:“细人子不打白话”,用茄子和豆角不开空花来比喻小孩不说假话,后面还要谈到。荞麦是一种很好的粮食,据说可防高血糖,但栽种它可不容易,因为“荞麦有三娇:怕风、怕雨、怕日头。”但收获了荞麦要吃它还是很简单方便的:“荞麦粉哩序序梭(sisiso,均为阳平,是荞麦粉从石磨中磨出来的样子),一边烧水一边磨。”芝麻和豆子同是大家熟知的作物,但侍弄芝麻的人工要多,选头(把多余的拔掉)、锄草,要反复多次,而豆子种下去只要锄一次草且不用下肥,豆子有根瘤菌自己制养料,因此农民说“勤麻懒豆”。还有种棉花,也是要花很多人工的,因为“棉花草,锄到老。”人们对许多草药都有认识,知道它的治病功能,因而说:“认得半边莲,可以与蛇眠。”当然这是夸张形象的说法。树木也是人类的朋友,如对油桐树的生长过程有精炼形象的记载:“一年土里困,两年一根棍,三年一把伞,四年油老板。”而对于松树更是“三年看不见,三年看不厌。”

30、崇明人对冬夏季节温差的描述,往往能用很形象的语言作描述,《冬至九九歌》和《夏至九九歌》便是集中反映。

31、白露是天气转凉的开始,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头不露”。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白露以后赤膊、下河游泳的日子不多了,因为这时的气温会逐渐下降,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多了。那么白露日的天气情况和风向为什么对下阶段的天气好坏、气温状况由一定的指示作用呢?这时因为白露日(包括前后一二天)吹偏东风,说明北方冷空气活动还未增强,控制本地区的暖湿空气还比较稳定。但小股冷空气会不时扩散南下,这样冷暖空气交流频繁,雨日、雨量将会增多。同时,因为暖湿气流还会在本地控制一个时期,往往会出现气温偏高的天气,病虫害就容易发生,对农作物、蔬菜瓜果等生长都不利。这种现象农民们看得多了,便总结出“白露日的雨,到一处坏一处”的谚语。

32、下午第二节课,综合组成员在三楼办公室集中教研,对周老师讲的课提出建议和看法。戴琦老师说:“周老师讲课流程清晰,内容有趣,小朋友们的发言显示他们掌握的常识挺多的。不过课件可以再精简一下,有的地方重复了。”吴见轮老师说:“这堂课知识量大,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这个值得肯定,周老师的教学方式有进步。”

33、雪打高山霜打洼。严霜单打独根草。晚稻就怕霜来早。

34、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35、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由于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雨多晴少,“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每年阳历三月五日左右是惊蛰节气,但若在此之前响了雷,则预示这个春天会久雨少晴,“冒到惊蛰先响雷,七七四十九天云不开”,就是说阴雨天很多。“三月九月无事莫到江边守。”这里的三月和九月都是指阴历,这两天天气多变,无风会起浪,告诫人们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江边守“是指是在江边用罾拗鱼之类的活动。关于“三月三”,在民间流传着两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即江猪(豚)同白qi相会和冒尾(maomi)龙子寻娘的故事(恕不详述)。春天还有霜雪吗?在我们高安是“清明断霜社断雪”,清明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这时就没有霜了;到了春社时就不会下雪了,春社大约在3月中旬。“光清明,暗谷雨。”是指清明时候会天晴(但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谷雨时会落雨。到了夏天,气温逐渐升高,阴雨的天数减少了,但一下雨雨量特别大,“立夏立夏,浮(pao)犁浮(pao)耙。”这雨够大的,连铁制的农具也会在水中漂浮起来(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禾。”是说芒种时节晴天气温高,夏至时会下雨。“吃了五月粽,寒衣方可送”,端午节前还会有低温天气。“六月六日阴,早秆贵似金;六月六日里晴,早秆满街yang。”这是说六月六日这天下雨或阴天,那么接着会有一段阴雨天气,这不利于早稻收割,收不了它就会在田里沤烂,稻谷和早秆都会很金贵;“早秆满街yang”是说晴天对收割早稻有利,早秆可以挑到街上去卖,而且数量相当多。“六月晒红绿。”六月六日的太阳最厉害,可以把自己的好衣被放在太阳底下晒,衣被晒得干干的不会受潮。夏天进入伏天后,下雨对早稻生长关系密切,人们盼望“头伏漏,二伏了(读如“料”的音),”为什么?“漏”是下雨的意思,头伏天下雨对早禾没有什么影响,“了”是雨停的意思。“过节不用扇,早禾冒一半。”是说端午前气温高对早禾生长有利,否则早禾的收成就不好。夏季的风也影响庄稼的成长,到了小暑时节,若是刮起了季风,那么,“小暑南风十八天,干得虾公鱼仔冒鱼煎。”这是说这时的南风要吹一段时间,南风导致天干,池塘沟渠里没有水,可以随时捉到许多鱼虾。小暑南风的特点是上午八时左右起风,到傍晚时就停歇了,这种风把人吹得软绵绵的,所以又说“小暑南风十八天,天天吹到点心边,后生走路老人牵。”在春夏两个季节,下雨的时间有个特点:“饭前落雨饭后晴,饭后落雨无路行。”这是说早晨下雨了,上午会停歇;假若早饭后下雨,那么这天下雨的时间会长,出门行走就不方便了。

36、五彩缤纷的霞光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留下的短波红色或橙色光染色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

37、  气象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而得来的智慧,也是早期劳动人民对四季轮回、天气变化、斗转星移等的认知。

38、春夏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尘埃少,如有鲜艳的朝霞,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坏天气将逐渐逼近,这就是“朝霞不出门”的原因。

39、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