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83句文案)

时间:2023-07-26 10:07:16

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和孙刘联盟的胜利告终。

2、《隆中对》最迟发生在208年春,但早在公元200年,鲁肃就向孙权提出过类似的意见。(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3、只不过因为孙刘联盟的需要,孙权不想散伙,刘备不敢散伙,所以一方说“借”,另一方也就打个哈哈,不承认“借”,也不承认“没借”,这才出现了历史上“借荆州”这一段公案。

4、这种路线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方略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明面上说要攻打曹操,但未尝不可东取孙吴,最终划江而治。只不过碍于孙刘联盟,这种路线明白就好,不好说出来。

5、最后鲁肃等人的建议被孙权接受,孙权决定撤出南郡,把这里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

6、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7、赤壁之战后,刘表的长子刘琦尚在,刘备顾全大局,建议仍然让刘表的后人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刘琦不久后病死,“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士民主动推戴刘备为荆州之主,因此刘备获取荆州,并非借之于孙权之手,他完全有这个资格占领荆州,问心无愧。

8、另外,东吴手中的大半个南郡,处在刘备(武陵郡)与曹操(襄阳郡)的势力之间,孤军深入,很难保证万无一失。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做个人情,让给刘备算了。

9、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他原本是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和其侄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湘潭境)。《三国志·黄忠传》记载:

10、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闹剧。

11、无论是“同盟军”还是“战略伙伴”,在“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语境下,都不可一味信任、盲目乐观,自己不害人,未必就能换来别人不害你的结果;

12、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攻克南郡之战并非周瑜一人功劳,《吴录》记载,刘备和张飞都参加了此战,刘备还献上妙:“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更何况,荆州的其他几个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都是刘备打下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刘备也不理亏。

13、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14、俗话说“人的胃口一旦被撑大,就再难瘪回去了”,这句话用在刘备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刘备借荆州的下一句)。

15、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16、这个效应规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经典实验中提出的。

17、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得此消息,立即表示要收回南郡。但是,南郡对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若无南郡,被南郡隔断益荆联系的荆南四郡如同鸡肋,更无法实现《隆中对》里孔明提出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构想。

18、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下一篇章——。“跨有荆、益”这句话之前反复说过许多遍了,是诸葛亮在茅庐之中著名的《隆中对》中的一句,这句话为刘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未来打拼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9、从孙吴一方来看,荆州必不可少,否则其无从发展。

20、一句鲁肃劝孙权“借之”,即可看到东吴方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21、刘备与刘琦名义上是叔侄,荆州在孙刘双方看来,名义上是属于刘琦的,但实际上能做主的是刘备,但有趣的是,地盘却在曹操手中。

22、孙权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个战争年代,谁有地盘谁就拥有战略的纵深,刘备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得把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这四个郡,还有江夏郡纳入了自己的口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给孙权呢?所以,赤壁之战以后,面对战利品的分配问题,孙刘两家结下了梁子。

23、孙权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长沙一部分(都是它们的东部),另外还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

24、那么,东吴一方为何一直要强调“借荆州”呢?这要从孙吴一方为自己定下的战略规划说起。“荆州”对孙吴来说,是必须要取得的地盘刘备一方有《隆中对》,诸葛亮曾经这样给刘备规划: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也就是说,荆州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发力点,一切都要从占据荆州开始,这也从后续的历史走向里得以证实。

25、而几乎就在同时,曹操为报赤壁之耻,又得知周瑜已死,遂整顿人马,打算以谯县(今安徽亳州)、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北)等为基地进攻东吴。危机之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提议,将其所占有的大半个南郡给了刘备。

26、当时,荆州刺史名叫王睿。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王睿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王睿死后,董卓以汉献帝的名义,命刘表接任荆州刺史。但当时荆州的州治,也就是刺史衙门所在地南阳郡的宛县(今河南南阳)被后将军袁术占据。袁术和董卓是死敌,他岂能允许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到宛县上任?所以,刘表只好将荆州州治迁到南郡所属的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并在此新设了一个刺史衙门。

27、拥有南郡后,孙权便控制了西起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至寻阳(今江西九江)的长江防线。

28、结下梁子另说,单说孙权得到的这个南郡。从图上可以看出,南郡不仅地方小,而且还处于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战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在时,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而周瑜病故后战略家鲁肃接任,他选择了继续跟刘备结盟。顺便送了一个人情给刘备,就是把南郡这个易攻难守的山芋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愿意加强两家联盟,于是礼尚往来刘备同意攻取益州后就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主权交给孙权。其实这算起来孙权非但不亏,而且还赚了很多地盘,一郡换三郡,不动一兵一卒,孙权实在是赚大了。

29、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30、刘备确实面见孙权以求立足之地,孙权也确实分公安之地予刘备发展。所谓的刘备“借荆州”,自古以来便是争论的话题所在。

31、“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32、首先,曹操虽然兵败,但并不是孙刘任何一方可以抵抗的,孙刘联盟还必须保持住,暂时不能散伙;

33、有曹仁坐镇江陵这一仗并不好打,孙刘联军前后攻了一年多。看到江陵城一时难以攻克,周瑜便指挥人马去占江陵上游的夷陵,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在夷陵大破曹军,此战中年仅30岁的年轻将领吕蒙脱颖而出,被孙权任命为副军长(偏将)。

34、荆州该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著,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都督荆州’的说法”,“刘备要江陵,只能说是索荆州。”

35、此役过后,曹仁奉曹操命向北撤退,由此南郡便为东吴所有,周瑜即刻成为南郡太守。另外,孙权命程普为江夏太守,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

36、另一派意见以鲁肃为代表,认为应该答应刘备的请求。《汉晋春秋》记载,鲁肃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让之上也)。

37、江东内部对此事的看法出现严重分歧,身在江陵的周瑜听说刘备到了京口,写密信给孙权说:“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起来,我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38、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荆州牧,但是荆州下属各郡归属也常有变动,像南阳郡就先后被袁术、张绣等人占据过。在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降了曹操,南阳郡也就归属了曹操。在刘表临死前不久,孙权又击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区。

39、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其职。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派,主张尽一切努力维系好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他提出,东吴的最大敌人,是曹操。而曹操眼中的最大对手,亦是东吴。可以预见,曹军决不会因为赤壁之败,就在以后停止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40、对于既是盟友又是大舅哥的孙权,刘备表奏孙权为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这可是省部级的高官!作为回礼,趁着刘琦病逝,孙权则直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41、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刘备得到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42、相反,刘备曾经投奔过刘表,为刘表守御疆土,名义上二者是兄弟,实际上双方为君臣。刘备的势力也是在这一时间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其称霸路上的班底,诸葛亮、马良等人都是在此时收于麾下。

43、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44、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45、荆州不是一座城池,而是很大一块地方。东汉划天下郡国为十三个州,荆州便是其中之它包括荆南四郡,即长沙郡(今湖南东北部)、零陵郡(今湖南西南部)、桂阳郡(今湖南东南部)、武陵郡(今湖南西北部),和荆北三郡,即南阳郡(今河南西南部),南郡(今湖北西部)及江夏郡(今湖北东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稍有实力的州郡长官无不称霸一方、割据自守。

46、在名分上占据道理,实际上也是为了最终以武力夺取造势。

47、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48、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轻率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49、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50、这句话我们来看,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孙权为什么要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岂能是轻易能交予别人的?

51、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由刘表控制着。孙吴虽然屡次进攻荆州,最终也仅获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在刘表死后,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防止遭受迫害,则带领荆州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夏口镇守。曹操南下之后,刘琮投降,荆州六郡(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名义上都属于曹操的统治之下。而赤壁之战的争夺,则是被曹操、刘备(刘琦)、孙权一分为三的江夏郡。

52、这样的蜀汉是被曹魏所惊惧的,所以曾经的敌对双方联合起来,清除了蜀汉在荆州的地位。而这也是在孙权“讨还”荆州不成的前提下。

53、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和鲁肃口中所称的“与共拒曹操”为由,从孙权“借”得了“荆州”(事实上,仅借了荆州的南郡而已)。

54、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55、最后,也是最实际的原因,荆州百姓不认可孙权,而刘备在此地的威望极高,只能他来治理。

56、这种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剧对后人的影响,它给人灌输的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57、当时作为大都督的周瑜不同意,然而不巧的是他当时病逝了,由鲁肃当起了东吴的大都督。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说是借,然而孙权并没有完全拥有过。

58、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59、而周瑜一生也致力于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在他死前不久,还专程去拜见孙权,请求由他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一道,率军西征刘璋与张鲁,得到了孙权的首肯。但没想很快,此次西征因为周瑜之死而宣告流产。

60、孙权的行动很果断,丝毫没有考虑联盟另外两方刘备和刘琦的感受,比如江夏郡太守,原本由刘琦担任,程普再去当太守,明显是内讧。换成别人,早就去吵架了,但刘备经历过也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事,他丝毫不以为意。

61、这时候荆州的归属在名义上是属于曹操的,和孙权没有关系。

62、要解答上述疑问,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那就是荆州到底是哪里?它在最初是属于谁的?

63、后来,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刘备当然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64、分析到此,可以清晰看到,“刘备借荆州”典故能为我们“借”来不少宝贵启示:

65、所以在《三国志》之《蜀书》部分中,是只字看不到“借”这个字眼的。而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却有这样的记载:

66、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67、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68、《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69、“登门槛效应”原意是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潜在客户的大门,他就能最终成功地让人买他的东西,实现推销的目的。

70、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借荆州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登门槛”技术的精彩运用。

71、东吴方面,认为赤壁之战乃其大部分功劳,至于刘备,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战后东吴方面是这样做的:

72、公元209年,对于刘备来说,几乎天天都是好日子。这一年,原荆州牧刘琦病死了,这是刘琦的不幸,但对于刘备来说,那可是幸事。

73、经过周瑜、刘备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建安十四年(209年)下半年,曹操看到江陵再守十分困难,决定撤出,回防到襄阳。周瑜带伤指挥作战,迅速攻下江陵及其以东长江沿线的许多重要据点,从柴桑到夷陵的长江防线基本上被吴军占领。

74、面对颇具战略重要性的荆州,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了。

75、如果蜀汉能同时据有两川和荆州,那么完全就可以以荆州为战争中心,通过长江,将益州富饶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至荆州地区,而川内易守难攻的地形,也并不担心会受到攻击。

76、可是,这并不能满足孙权的野心,谁都知道荆州的战略重要性。鲁肃曾向孙权这样描述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荆州这块地儿没有谁不想得到,曹操想得到,因为他想要统一全国;刘备想得到,因为他要立足发展;孙权想得到,因为他要全据长江。

77、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78、所以,孙权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荆州地区,不仅仅是为了进取,也是为了自保。

79、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便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攻取荆州,兼并益州,而后消灭盘踞汉中的张鲁,连结马超等陇西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从汉中、襄阳两个方向出师北伐,则天下可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观点颇似一出东吴版的“隆中对”。

80、徐庶字元直,刘备最初的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派兵征讨刘备时,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被曹操调查侦知,假冒徐庶母亲的名义,用计赚走徐庶,徐庶明白情况后,不好意思再返回刘备处,遂留在了曹营中,但暗中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所以,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1、此事首先要从荆州说起。荆州,是战国秦汉以来的国家行政区划之与豫州、青州、扬州、兖州、梁州、雍州、冀州、徐州合称为“九州”。三国时的荆州并非是指一座城,而是一个地区,由占武陵、零陵、桂阳、长沙、江夏、襄阳、南阳等几个郡组成,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下辖郡数目曾发生多次变化,从七个到十二个不等,《三国演义》笼统称之为“荆襄九郡”。

82、注意,这个记录与《三国演义》完全相反: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一直拿刘琦当做长期“借”荆州的挡箭牌。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琦从来都不是刘备占据荆州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