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74句文案)
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以下是BibleGateway的采访记录。
2、父母角色的缺位让丘吉尔在爱和接纳上有着比较严重的缺失,他很容易感到孤独;但同时,他又渴望证明自己。这种野心勃勃的动机,可以让他暂时对抗孤单,却无法弥补内在的失落。
3、鉴于这一历史事实,作者对丘吉尔给出了中肯的历史评价,也即“尽管丘吉尔在主观上反对非殖民化,并运用各种手段延缓其进程,但他从英国的国家利益、冷战局势和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需要出发,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际上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之一”。我们为丘吉尔失去主导战后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谋划布局的这个良机感到惋惜,但这就是历史,这正是历史。
4、丘吉尔是个追求荣誉的人,荣誉与虚名是其追求成功最大的动力,这在传纪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实与很多伟人一样,荣誉与虚名确实是最根本的,永不变的动力,信仰与信念之类的东西很容易变化,荣誉与虚名毕毕竟几乎是来自人的本能。(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5、但在随后的具体讨论中,英国外相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像集市里买地毯谈价钱那样,针对百分比协议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莫洛托夫成功地把丘吉尔的百分比作了修剪。
6、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丘吉尔还有无数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生平,比如他曾任过的职务有:两届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商务大臣、海军大臣、内政大臣、军需大臣、不管部大臣、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中校军衔、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兼任空军大臣、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比如他小时候成绩特别差,报考桑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考了三次才考上;比如他的家族非常显赫,祖上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比如他去世时举行了国葬,而非国家元首而举行国葬,英国历史上只有两次...精彩不足以形容他,伟大是绝不为过的夸赞。
7、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在监狱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当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他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即著名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进行镇压。
8、之所以选择丘吉尔为主题,是因为我是英国人,出生于温斯顿·丘吉尔去世不到两年之后。他始终存在于我的意识当中。关于他和他的行动的诸多争论与争议一直在我记忆中,我想尽可能多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为了读者,也是为了自己。我已经写了五本有丘吉尔在正副书名里的著作,还写了超过200篇与他有关的文章和书评。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承担撰写一部传记的任务了。丘吉尔就任首相时说:“我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这个时刻、这种考验所做的准备。”写他的传记,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9、卡莱尔说:"拿破仑具有根深蒂固的现实感."
10、潘兴明的妙笔生辉之处还在于其学术观点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本书旨在论述英国的非殖民化过程,探讨推动这一过程发展的动力,力求在多因互动中讲述历史之真实。他首先分析了世界经济学派和国际政治学派对于英国非殖民化的“发展依附论”和“主动撤退论”等观点的局限性,突出强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二战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美国的立场、冷战的牵制”等因素的关键作用,力求在全文中把这种多方因素进行互动考察,揭示英帝国非殖民化的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大程度上,是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袖约瑟夫·斯大林纵横捭阖,三巨头一起决定了战争大势。美国、英国这两个强大的国家联手苏联,在欧洲和北非抗击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伙伴。1942年1月,26个国家联合签署协定,保证为人类和平、正义而战。
12、1945年3月25日,丘吉尔跨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在他身后一同离开登陆艇的有陆军元帅布鲁克和艾森豪威尔的情妇凯·萨默斯比。
13、当然,华盛顿和伦敦也出现过意见分歧,比如,什么时候对希特勒控制下的西欧大陆发动登陆攻击?美英两国政府就持不同看法;罗斯福建议英国放弃一些殖民地,也遭到丘吉尔的反对。但总体上,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私谊,让美国和英国得以紧密合作。(历史如何评价丘吉尔)。
14、1953年当他的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授奖词是“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论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丘吉尔向秘书口述二战往事时常常难以自抑,忍不住老泪纵横。他把这段历史看作大英帝国史上最光辉的时刻,然而他也说过:“最美好的时光消失得也最快。”
15、我愿意参加历史与英文测验,在主考方面却偏重拉丁文和数学。
16、歌德说:"拿破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最富于创造力的人.....拿破仑摆布世界,就像洪默尔摆布钢琴一样....胸有成竹,应付裕如."
17、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一味软弱退让终于酿成大祸,二战爆发。雄才大略的丘吉尔重返张伯伦政府出任海军大臣,英国海军部第一时间给各大洋舰队发出的电文则只有简单一句话:“丘吉尔回来了。”
18、历史学家们往往只关注丘吉尔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力,而忽略他的精神层面。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9、1944年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在第四次莫斯科会议期间讨论了战后东欧国家的势力范围划分问题,并达成闻名于世的“百分比协议”。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参会的美驻苏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竟然被排除在两人的密谈之外。
20、后来,当丘吉尔成了国务活动家时,他的办公室里还一直挂着保姆的肖像。
21、克劳塞维茨说:"拿破仑的幸运和大胆使过去人们惯用的一切作战手段都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第一流的强国几乎被他一击即溃."
22、如果他在今天从政,他肯定会拥有数百万推特粉丝。他的绝大多数精辟和机智的名言都可以浓缩到280个字或更少。他在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怎么受欢迎,但他的伟大之处部分在于,他不管别人的看法,一直在说自己如何对付希特勒和纳粹。
23、不过,在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d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1955年,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用手指比划出有名的“胜利”手势,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24、在这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至暗时刻,要不是因为丘吉尔是一位语言和思想大师,他以“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许诺召唤他“伟大的岛国”的全部力量;要不是因为丘吉尔是一位战时首相,大不列颠极可能会沦陷,或者低下头来去谦恭的满足希特勒德国的要求。
25、“我们坚如磐石,拯救这个前途未卜的世界。”1943年,步履蹒跚的丘吉尔回答道。
26、司汤达说:"拿破仑向世界证明经过了多少世纪之后,恺撒和亚历山大终于后继有人.并且超过了他们 ”
27、“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个老话题。潘兴明在这本书中无疑选择以丘吉尔这个英雄人物为纲来讲述英帝国的非殖民化这段历史。但在作者笔下,这个英雄人物不仅会“勃然大怒”、会“平静下来”、会“满意”、会“颇为自得”,也会“深感失望”,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本书不仅写活了丘吉尔,也写活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至于丘吉尔是否主导和造就了这段非殖民化历史,作者并未简单得出结论,而是既借助整个进程描绘了丘吉尔的思想变化,又借助丘吉尔的观念转变讲述了整个非殖民化过程,丘吉尔和非殖民化是一种互动作用。
28、为这本传记做研究的时候,我去过古巴的丛林,丘吉尔二十岁生日前不久在那里第一次听到实战的枪声;我去过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战场,他的声誉在那里受到沉重打击;我去过1915—1916年间他在比利时作战的战壕;我去过1945年他渡过莱茵河的地方。我去过他出生的房间和他去世的房间(其他历史学家没有机会去)。我去过他心爱的乡间别墅查特维尔庄园。我参观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住的伦敦公寓、唐宁街10号、契克斯庄园(Chequers)和皇家空军在阿克斯桥的那个房间,他就是在那里观看不列颠空战的。至于伦敦的丘吉尔战时办公室,我去过几十次。我还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整理和修订了三十年前我写第一本书时采访一百多人留下的笔记。那些人都认识丘吉尔,曾在他身边工作。这让我清晰地回忆起了那些早已辞世的巨人和英雄,我非常荣幸,曾经认识他们。
29、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长篇小说《一九八四》的男主人公。大洋国公民,英社外围d员,在真理部记录司从事篡改历史的工作。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对所处的社会产生怀疑,并与外围d员裘莉亚恋爱,最终被思想警察逮捕并改造。
30、伦敦警察厅的沃尔特·汤普森警官一生当中有19年时间是为丘吉尔做贴身保镖,他伴随着丘吉尔一起度过了其超长的内阁大臣岁月、赋闲时代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备受煎熬的日日夜夜,从他眼中看到的那位“英国老雄狮”显得格外有意思。
31、丘吉尔出生于贵族之家,混迹于上流社会。从小对军事,政治便耳濡目染,后又多次参加战争,并有自己的深刻思考,对战争,国际局势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二战之前,在国内大声疾呼必须堤防法西斯,后来张伯伦之绥靖政府放纵德国之行为而致恶果,可谓具有超强的政治预见性。他简直就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为政治而生。
32、对于丘吉尔的极受舆论推崇的《世界危机》,霍尔斯陶穆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历史作品,不能算是文学作品。
33、我的丘吉尔传记总的来讲以档案和一手材料为基础,其中很多资料从来没有被任何一部丘吉尔传记使用过,比如曾在丘吉尔身边工作的人后来存放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41套文件,以及他的女儿玛丽·索姆斯(MarySoames)的文件。女王允许我使用她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的日记,此前还没有一位丘吉尔传记家读过这些日记。乔治六世的日记颇能体现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时刻的所思所想。苏联驻英大使伊凡·迈伊斯基(IvanMaisky)的日记也是前不久才公开的。我还幸运地发现了丘吉尔担任首相期间战时内阁的会议记录(并且是逐字逐句记录的),我在那里面挖掘了很多东西用于本书。
34、@kk@尘埃眠于光年@C.Fang@柚柚UU
35、华勒斯‧亨利:批评者认为丘吉尔的焦点并不在耶稣身上。这是世俗的又一次误读。丘吉尔相信耶稣基督是全世界的“救主”。
36、1895年10月到古巴观察当地人民反抗西班牙独立战争的旅行,奠定了丘吉尔对写作和战地记者紧张生活的长久迷恋。
37、1874年11月30日凌晨,一个早产儿降生在庄园里,这就是未来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38、过去113年里,温斯顿·丘吉尔(1940至1945年间的英国战时领袖)的传记已经多达1009种。还有必要写一本新的丘吉尔传记吗?我相信有必要,并且刚刚在伦敦推出了《丘吉尔:与命运同行》,今年稍晚还会推出中文版。关于丘吉尔的书已经汗牛充栋,但我这本从他出生讲到去世的全面传记仍然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相信自己这么说不算是骄傲。
39、1940年5月24日,40多万英法盟军被德军逼退到法国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佛兰德斯海岸,希特勒的坦克先遣部队只在10里之外,两军之间基本毫无屏障。5月26日,丘吉尔下令撤出被德军三面包围且危在旦夕的英法盟军,代号为“发电机”行动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式启动。短短8天时间,33万多名英国远征军及部分法军成功撤回本土。
40、在这种从大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型过程中,英国人依然小心翼翼地控制殖民地的独立,至少丘吉尔是这样做的。在丘吉尔第一任首相任期,保守d政府只准备允许殖民地自治而非独立。而且,“实现自治也应当发生在几十年之后,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殖民地也许永远达不到自治的标准”。即使在丘吉尔无法阻止非殖民化进程的第二个首相任期内,也没有一个殖民地在他的执政下获得独立。
41、2017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的《至暗时刻》引发观众好评,影片讲述了二战中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士气极其低落之时带领英国人走出情绪低谷的过程,彰显了英国人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42、不得不说,在英帝国的终曲中,丘吉尔是一个极富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捍卫英帝国而战斗,青年时期步入政坛,他参与平息爱尔兰、埃及和印度等地的动荡并制定帝国和自治领政策,坚决反对印度自治法案,提醒国人纳粹德国对于帝国的威胁,直到二战时期,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丘吉尔才第一次出任英国首相,一个为了保全帝国而打赢战争的人,最终不得不面对帝国的终结,顺应非殖民地化的历史潮流,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
43、1946年,第一篇研究丘吉尔作品的报告,由瑞典文学院年高德劭的霍尔斯陶穆执笔。
44、但这次由于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坚持,以及舆论的呼吁,瑞典文学院终于决定不考虑上述禁忌,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结丘吉尔。
45、他认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何以口才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或者感动如此多的人”。
46、在军队,丘吉尔一边打仗,一边为伦敦的报社提供新闻稿,很快便培养起了自己高超的写作能力。随着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丘吉尔觉得,是时候继承父亲的遗志了,他要进军英国政界。
47、除了延迟这种非殖民化进程外,英国非常注重对殖民地的制度建设。1942年底,殖民部战后问题委员会主席海利勋爵在太平洋关系协会会议上宣布“英国的帝国政策目标是在殖民地培育和建立自治制度”。在后来殖民地独立之时的权力交接中,英国力图把权力交接给那些够格之人,而且往往在权力交接前制定相应的制宪方案,以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
48、丘吉尔人生最爱两件事,抽雪茄,喝香槟,是人类历史上抽雪茄最多的人,据说抽了有3000公斤的雪茄!
49、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者、成熟的政治家、半个军事家、王牌演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资深大烟枪、业余画家、异想天开者、老胖男孩、普通人的丘吉尔,他的一生算得上最严格意义的波澜壮阔、多姿多彩了。任何一段拿出来都研究能写一本引人入胜的厚书,不是三言两语可讲清楚的。但对丘吉尔来说,最难忘的永远是二战风云紧急的岁月。
50、不过你敢相信,他幼时却有口吃的毛病吗?在他3岁的时候,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吃力。幼年的他,在保姆的帮助下,克服了口吃的困难,最终成为了伟大的演说家,他的就职演说,曾经鼓舞了无数英国人。
51、继“口碑爆棚”“12月必看”之后,《至暗时刻》才上映几天,不俗的表现就已经荣升不少影迷心中的“年度最佳”。
52、丘吉尔将圣经通读了许多遍(MartinGilbert有次告诉我总共有16遍)。丘吉尔透过圣经了解上帝的性情。他明白善能胜恶,而希特勒是邪恶的。申命记第9章回答了他所有的疑问,他16岁时的预言终成现实。
53、然而,英联邦体系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移民问题。丘吉尔非常关注殖民地和帝国其他部分对英国本身的影响,但由于某种原因,丘吉尔当政期间没有制定任何限制移民的法案。只有到1962年移民人数已达每年13万人以上时,英国政府才最终颁布了限制移民的相关法令。但随着英国加入欧共体,移民问题终究成了英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问题也最终促使英国退出欧盟。
54、历史上,对丘吉尔的评价有很多。但究竟哪个最接近真实的他我们难以揣测。好在,丘吉尔的曾孙强纳森‧桑迪斯(JonathanSandys)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丘吉尔。他发现,丘吉尔的魄力以及面对困境毫不妥协的坚定、乐观精神其实来源于丘吉尔的信仰——耶稣基督。
55、如果脱离整本书的背景来看丘吉尔1891年对他哈罗公学的校友MurlanddeGrasseEvans所讲的这段话,你一定会觉得傲慢。然而,差不多50年后,英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被呼召出来带领人们度过了危机。在他被任命为首相五年后,英国迎来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胜利,应民众的要求,我的曾祖父被誉为“拯救了伦敦和英国的人。”
56、对于英国人民的始乱终弃,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引用古希腊哲人普鲁塔克的名言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57、美国、英国和苏联在战争之初因军事需要而联合起来,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但随着盟军向德国边境挺进,这种联盟关系亦发生松动。罗斯福虽不断呼吁国际社会,等最后一发子弹打完,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但众所周知的是,同盟国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分歧日渐突出。最显著的一个问题是波兰。
58、希特勒崛起以后,丘吉尔很快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前德皇陆军下士是个魔鬼。他跟仔细研究过《凡尔赛条约》的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熙同样相信一战之后的欧洲和平很脆弱,“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而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将是新一场大战的策源地。丘吉尔像希腊神话里失败的预言家卡珊德拉公主一样到处奔走呼号,警告英国要注意德国,重振军备。但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主导的英国及西方盟国高层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只是把丘吉尔看作一个不可救药的好战分子和军国主义分子。
59、丘吉尔的童年很不幸,在预科学校遭到凶狠的体罚;他的父母忙碌而自私,对他不管不问。他的父亲也毫不掩饰地鄙视自己的儿子。然而到二十六岁时,丘吉尔已经参加了四场战争,出版了五本书,写了215篇报纸文章,参加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骑兵冲锋,还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成功越狱。
60、强纳森‧桑迪斯:他相信并承认耶稣是“基督”。在这本书中,我们引用了丘吉尔在他孙子温斯顿的洗礼仪式上的祝酒词:“敬耶稣基督忠实的战士和仆人。”丘吉尔私下曾对蒙哥马利(Montgomery)将军说过,“耶稣基督的一生和他为拯救罪人而死是无与伦比的。”
61、而这两门功课,我几乎都不能给以满意的答案。”按照学校的规定,考生必须用拉丁文写一篇作文,结果在两小时的考试中,丘吉尔只在考卷上写了一个字。
62、丘吉尔的标志性手势“V”,象征胜利(Victory),体现了丘吉尔坚定的信念。
63、美国著名编剧、作家,代表作有《阿甘正传》和《Assummersdie(消逝的夏日)》《美国西部史:1846-1847》等。
64、在1940年夏天,德国已经入侵了波兰、占领了挪威、击败并羞辱了法国,还打的英伦三岛全面溃败,几乎毫无抵挡之力。当时,希特勒还与苏联结盟,看起来统治欧洲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美国仍处于观望,此时的德国只差吹响胜利的号角。只有英国还在反抗这位独裁者。丘吉尔宣布,他只有一个目标:“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不管道路会有多漫长和艰难。”
65、我反复看首相患病后在唐宁街十号门口,给NHS员工鼓掌加油的那张照片。他的笑容和他桀骜不驯的发型一样有他的个性,但那照片上的他分明有着一丝尴尬。为自己的鲁莽和对病毒的认知欠缺?他为什么要冒风险跟病毒患者握手?真希望他谨慎一些,那么此刻在这个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刻,他就还能在疆场指挥作战。我试图从书里找到答案。
66、 将遥控器藏起来了,无所谓,要做的事情多着呢。一场疫情只是让人处事更谨慎了,要做的事却一样也少不了。学生论文在催着定稿、手上的翻译在等待交稿、自己的论文还写得七零八落,今天还想看完首相写的这本书《丘吉尔精神:一个人如何改变历史》。是的,你没有看错,书的序言就叫“一头名叫丘吉尔的犬”。鲍里斯写到:“从最近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年轻人认为丘吉尔是英国保险广告中的一只狗。”这是触动鲍里斯写这本书的缘由,他无法接受他心目中的英雄已经在被人们忘记。
67、帝国注定是要灭亡的,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都是如此。探索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当然,答案不一而足。爱德华·吉本把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归结为基督教对罗马精神的破坏,孟德斯鸠则将之归结为制度的优劣和民风的善恶,保罗·肯尼迪更是推出了“帝国过度扩张论”。就大英帝国的衰亡而言,其原因比罗马帝国更复杂。本书也深刻揭露了大英帝国衰亡的很多元素。
68、丘吉尔21岁写出了第一本小说,24岁跻身世界最高报酬记者之列,一生笔耕不辍写就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并于1953年凭借《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前他一直被认为是和平奖的热门人选)。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他: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丘吉尔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首相。
69、丘吉尔的一生充满各种逸闻趣事与争议。他嗜好雪茄、美酒与美食,写了好多本畅销书、说了好多妙言金句。即便一次大战在艰苦危险的法国前线,他也带着一个巨大的锡制浴盆和大量白兰地、肉类食物。据说,活到90高龄的丘吉尔一辈子差不多抽了25万支雪茄。
70、1940年8月英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德军对英国南部机场实施了毁灭性攻击,英国空军顽强抵抗,最关键的战争还在持续。丘吉尔在8月20日又来了一段重要演讲,他赞扬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再次震撼人心:
71、在这片土地上,丘吉尔家族修建了修建一座雄伟豪华的宫殿、英国最大的私人花园、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丘吉尔庄园。
72、1953年,丘吉尔凭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3年,美国国会授予他荣誉美国公民称号,这是美国首次向外国人颁赠荣誉公民衔;2002年,在BBC举办的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丘吉尔被他那些挑剔苛刻的同胞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73、强纳森‧桑迪斯:证据强烈支持我们的结论——丘吉尔所言不虚。
- 上一篇:精选一如既往造句子10个字(34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