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精选论语学而篇感悟(53句文案)
论语学而篇感悟
1、孔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人的快乐的获得,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满足,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自省自悟而获得。简短的两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懂得欣赏、懂得宽恕。我想,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2、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讲仁义。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为如此,君子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得礼节的人,厌恶固执任性顽固不化的人。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敬”我认为不仅是做好本职工作,而是从内心的敬重自己的工作。孔子说,当政者要恭敬谨慎对待政事,民众才会信服。老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总是对学生提出要求,也一样需要对自己提要求,常反省自己的教育。每日三省:今日我有尽职尽责吗?今日我有做好示范作用吗?今日我有做好聆听者吗?(论语学而篇感悟)。
5、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6、 “泛爱众,则亲仁”始终保持热爱,永远希望满怀,共勉!(论语学而篇感悟)。
7、《论语·里仁》记录孔子的话:“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没有专门的规定一定要这样。无莫:没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这样。义:宜,适合。比:挨着、靠近。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情理,实际上表现了作为君子的一种智慧,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
8、 黄冬梅,华山中学梨华校区轮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多年来带领团队获得梨华中学“三八红旗集体”“先进年级组”等荣誉称号和个人荣誉。
9、至于其中的句子,给我感慨最深的还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可谓是妇孺皆知,而最后一句也是很着名的话:
10、重拾国学经典源于2019年暑假,李书娟老师和另外几位老师在市民广场上发起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上六点到七点,家长陪孩子大声诵读一个小时。为了培养孩子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我带着孩子也开始加入这个队伍,说来汗颜,那时真的只是在陪孩子读,孩子小,读经典不求甚解,我也未曾深入。今天再次拿起《论语》深入去解去悟,感觉很玄妙也很神圣。
11、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12、读《论语》,是一场洗礼。让原本枯槁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本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语,那一则则平实却韵味深远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养的心,浇湿了你我被快步骤的生活烤干的内涵的世界。
13、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14、 第五章提到管理的五大因素:敬、信、节、爱、使。
15、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在《论语》中,有很大篇幅叙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孔子认为,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以礼为之,天资聪慧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君子要“文质彬彬”;有义,即要“以义为质”,行之以礼,对待别人要诚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为了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而不断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当有九思:看了要考虑清楚、听后要考虑明白、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谈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怀疑要考虑是否询问、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义;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做到以上几点,应该称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得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以及不断完善自身。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现,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能够做到在庞杂的关系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即做到敏和明,那么这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君子那谁是呢?
16、来到三和书院已经四个月了,很是荣幸自己进入这个大集体,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不仅仅有德行厚重的刘老师的带领,他诲而不倦,不厌其烦的一直殷勤地培育着我们,用自己的甘露滋润着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次的苦口婆心启迪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能够“信心”(信自己的心),让我们做到“言而有信”,让我们做一个“真人”,然后再谈术。带领我们做“导引”,送健康给我们,身心不健康的身才会有健康的心。让我们写毛笔字,安抚我们浮躁的心,让我们“稳重”下来,为我们成为“君子”打基础。
17、《学而》里面还有很多名句,值得我去学习。它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18、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纠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修养的自觉性。
19、 我在2004年开始学习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那时忽然发现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没有积累多少经典文化,感觉经历的人生都很肤浅盲目。那时,我开始在教学导入环节讲《论语》,每节语文课用三分钟左右讲一则,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效果很好。有一些与经典有缘的学生,多年后仍感慨受益匪浅。
20、 第五章是孔子的为政理念,第六章是孔子对于人的发展要求,其核心依然是“仁”的思想。今天就从万圣师表的思想里,汲取与新时代融合的教育法则。
21、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22、多次在市级、区级撰写论文、教育叙事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带领班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23、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24、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5、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26、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27、而我则更想说,曾子是在用一种信仰在约束自己,也在传播这一信仰的同时,反作用于世人也能这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信仰是君子的光环,是触手可得的神的光芒。每天都反省:做错的事,没做好的事,做好的事,不幸的事。想想自己对朋友有没有不真诚,有没有不信任,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种坦然也便油然而生。若是有所汗颜,那必定会有积极的行动去补救,美好的友情也就这样愈加滋生曼妙。
28、 做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对于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授方法,但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利用课间与学生对话,班级活动时参与其中;多与家长沟通,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处理;在选择家委成员时,尽量选择时间自由,随时能够服务班级的家长朋友。通过这种多维度的班级管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学生、家长的凝聚力都得到了提高。虽然几年过去,我也许不再教这些孩子,但依然与家长们保持密切联系,孩子或家长有任何问题,看到了也会即刻回复。
29、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30、 “爱”从“使”中看,使民以时,我认为最后一点孔子提醒管理者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对于老师而言我们的管理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实际需求出发,“以生为本”,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看到学生的困境,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31、写了一周的毛笔字,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写字。因为刘老师的方法,不拘束,不束缚,怎么顺畅怎么写,写着写着发现自己会默写《学而》篇了,不仅仅写的时候脑海里是学而篇,甚至睡觉时,平时,学而篇就一直飘逸在自己的脑海里。心里暗喜,若是这样,我写什么,脑海里就飘逸什么,那我以后《心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论语》等等不就都会渐渐默写了吗?不由得我笑了起来。
32、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两个,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33、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34、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5、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36、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射进,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了一条充
37、《《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38、 本轮疫情我们一家三口出现了核酸异常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结果一开始我们也想不通,居家期间没有接触他人,怎么会异常呢?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只能配合当地的防疫管理要求去方舱,到方舱后一家人分别进了3个舱,孩子的学习进度、身体健康与否等问题,使我变得很焦虑,但是每天看到大白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默默地运送物品、安抚病患,他们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渐渐地我也就不焦虑了,并与家人安心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现在我们都已返回家中,虽然天气渐冷,但心是暖的!这些逆行者的身影,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充满爱的力量。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
39、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0、2021年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优秀学生导师”
41、南怀瑾先生在此书中诠释了孔子所指的学问不只是读书、文字和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正如孔子所言“观过而知仁”。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
42、 从南怀瑾先生那里,我学到《论语》的每一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廿十篇又都紧密关联。比如:学而篇写求学之道,以好学为引领;为政篇写治国之道,以德治为根本;八佾篇写礼乐教化,以和为贵;里仁篇写个人的思想修为,以仁为美;公冶长和雍也两篇写孔门贤弟子和各国贤大夫行仁的事例等等。
43、读《论语》,是一种享受。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怀。
44、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论语学而篇读后感800字篇三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4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6、诵读《学而》篇已经有一百多遍,越读越觉得是字字珠玑,句句如宝,现在要写一句最打动自己的话,反而不知写哪句更好,写这句吧,似乎有点对不起那句,因为《学而》篇里面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不同的阶段打动过我自己,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受益。比如“人不知而不愠”“夫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吾日三省吾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贫而乐,富而好礼”“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等。
47、 好了,分享心得就到这里,请大家也各抒所解,让我们共同进步。
48、2022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年月度“德慧教师”
49、 2026
50、《学而篇》开篇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君子”,我仿佛知道些。能称“君子”的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
51、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52、 直到晚年孔子才不得不著书立说,为什么改变了“述而不作”的从教态度呢?他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春秋》,就是要以历史记载的客观真实来警示天下的乱臣贼子,他们僭越礼制,弑君弑父的恶行会遗臭万年;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忠贞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后世的士大夫树立了担当天下或仁爱修身的榜样。孔子的《春秋》,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2000多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公认的、正统的伦理道德标准。人生在世,追求的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事业,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入世的精神,都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 上一篇:精选李嘉诚人生哲理的句子(25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