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端午节的意义(93句文案)
端午节的意义
1、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2、端午时节,我们怀念屈原,因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因其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关心民生、造福社会、促进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心中不懈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不遗余力地去探索真相、追求真理。
3、端午龙舟竞渡,各地都有。常州别号龙城,有“自古兰陵号六龙”一说,所以竞渡的龙舟也有六种。淮阴的竞渡十分壮观,“清江闸下,溜塘深广,望之使人眼花。五月闹龙舟,七月放河灯,一种繁盛之状亦他处所未有。”(张煦《淮阴风土记》)。(端午节的意义)。
4、端午节的起源与演变,蕴含并承载了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5、和现在很多孩子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吃的粽子可都是看着母亲等长辈一个个包起来的。
6、端午那天,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们佩戴香包,然后要我们吃五黄、吃粽子,我们会看着母亲将艾蒿高高挂起。
7、 华德福教育非常强调教学活动及幼儿生活中的呼吸节奏,一年四季中的每个节日正是华德福教育在一年教学活动中呼吸节奏的时间分界点。同时,在一年四季相同的节气中,各个国家,因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传承下来许许多多传统的节日,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庆典节日的方式中记录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俗习、历史、故事、传说。在传统节日里,有的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
8、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9、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这就是香包的起源。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10、地大物博的中国,端午节在各地的叫法也不尽相同,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屈原日、女儿节、诗人节等。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时若是在学校,食堂会准备好粽子,一下课同学好友便相邀去吃粽子,五角钱一个,于是潜移默化的这一天就成了粽子节。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件正事那就是吟诗作对,毕竟这一天也叫诗人节。
11、第就是增强我们的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容上的竞争能力。
12、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13、在江浙一带,人们把黄色食物,即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混在一起吃,认为可以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14、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15、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强烈。节假日放假带来的闲暇,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活动,是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热闹祥和、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节假日氛围,既是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真实象征。
16、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17、除粽子外,吃“五黄”、吃“五毒饼”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俗。
18、 “五月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吃五黄,黄瓜、黄酒、鸭黄、黄鳝和黄鱼”……
19、“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胜物而不伤”。“端”这个字,本身就颇具有容有度、沉稳坦然的气质。调养心性如同应对时令更替,该作何为,古人在“端午”这个称谓里的智慧与用意清晰可辨,这个节日也因此区别于其它以时令为名的节日,而更具有一层人文气息。
20、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21、 2)、端午食粽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22、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推演计算宇宙规律的载体。其中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象。天文与地理,皆在其中。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因而又名“正阳节”。所以端午节,实际上是源于古人对天地气象的观察总结,将此变更之节点作为祭祀庆典的日期,逐渐演化为节日。从活动到衣食,皆是天人相融、物我相合、感应交集等内在需求的外化显现。
23、各地的风俗民歌也许各有不同,但都有着各自的纪念方式和丰富寓意。
24、第端午节放假,是延续传统习俗、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5、“爱国”铸就端午之魂求吉、纳祥和辟邪,是端午节千百年来不变的主题和美好的愿望。然而,抚今追昔,端午节最值得纪念的,还是屈原的爱国情怀。
26、第端午节放假,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需要。
27、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才思超逸,辅佐怀王。秦楚争霸,“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怀王轻信谗言,放逐屈原,与秦结盟,被秦俘虏,客死于秦。顷襄王即位,继续亲秦,再度放逐屈原。屈原流放,辗转沅湘,哀吟苦忆,目睹亡国。秦将白起破郢都,灭楚国。屈原痛不欲生,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时为(前278年)夏历五月初五。
28、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3天
29、赛龙舟,端午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了。
30、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3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端午节并非因民间纪念屈原而形成,但千百年来,民间始终都把端午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伟大爱国者屈原联系在一起,使得端午节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屈原纪念日。年复一年,不管世代如何变迁,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中爱国色彩最浓厚的节日,始终在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爱国精神洗礼日”的角色。
32、 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辟邪驱恶,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33、食粽子,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现在都喜欢粽子里包肉,蛋黄,绿豆等,随个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时食用的。
34、不过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秀,来去匆匆。可是有的人让人记住了几个世纪,有的人变成了尘埃。
35、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36、 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是生活中神圣和特殊的日子,也是每一位孩子天天都在期盼的日子。庆祝传统节日不但让孩子在特定的日子里表达崇敬之情,享受到他们期待的欢乐和喜悦,希望孩子们从有规律和充满喜悦的庆典活动中,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37、中文之美,在于字词本身已俱足哲思内涵与形神韵味。既说端午,先看名谓。
38、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有“仪式感”的,其习俗内容丰富多彩,例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系五彩线、佩香囊等。
39、端午节,原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40、挂艾叶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41、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42、各式各样的粽子充斥着超市,有豆沙的、有五花肉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
4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尽管普通人未必能读懂屈原著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44、中国古人一向推崇中、正之道,“端午”的“午”为“中”,午时则为一日之中。五月初五这天正是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在天空位置在一年里最居中,而且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月的第一个午日,称其“端午”。
45、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6、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7、2016年6月9日终南山自然学校端午节庆典活动已经开始报名(长按进入报名)
48、基本上所有的外在形式,都体现着内在需求。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都是经由人类群体智慧创造衍生的“艺术品”,其内涵必然丰富且深邃,因此经久不衰。
49、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尽管普通人未必能读懂屈原著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50、既然端午节是承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内涵深厚的重要节日,因此,端午节放假也就顺理成章、很有必要了。
51、也就是从那时起,对雄黄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知道雄黄有如此功能,而恨是因为雄黄让白娘子现了原形……
52、龙舟舟,出街游。子妹行埋莫打斗。封封利市挂龙头,龙头龙尾添福寿,老少平安到白头。养猪大过牛,养牛大过石门口。养鸡养到九斤养人养到一百岁左右。龙头摆归西,龙尾引财归。
53、从对辟邪驱瘟主题、舍身报国或舍身救父等高尚人格的尊崇开始,逐渐又通过各种活动(吃粽子、赛龙舟等)上升为人类与自然、社会既和谐相处又主动调节的生活智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才得以常盛不衰。
54、因为年纪还小,酒是不能喝的,大人就会蘸点雄黄,涂在我们的脑顶上,据说这样能避邪气,杀百虫,去百病。
5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6、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除湿,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来表达爱意。
57、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辟邪驱恶,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58、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59、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马车。 节日放假,广大民众的购物热情、旅游度假热情势必有所提升,从而形成”节假日经济”现象,对提升消费、扩大内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0、时光被节日点亮,并因“节日”驻扎在记忆和感受中。这样的传统节日的意义,不仅仅是汇集当下的喜悦,而更像是一次在生命河流中的驻足与回望。在用这些恒久不变的元素装点的时刻,没有距离和日常,只有从古至今的端午。仿佛两千年前缓缓前行的龙舟从未离场,只是由经岁月,更换着船客与摆渡人……
61、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饭,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钱。一百打金钗,一百买街牌。剩番打只金铬畀阿妈戴。
62、点击蓝色文字,一起怀念好兄弟、好战友樱桃红了,兄弟却不在了.....
63、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64、赛龙舟,端午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了。
65、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66、端午节是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过端午的做法。至于这一时节习俗的起由,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最初是远古时期以龙为图腾物的民族,祭祀其先祖,并祈龙施雨,以助农耕。春秋以后,人们把龙的祭祀与屈原、五子胥、越王勾践,以及与夏至节令的恶月禳疾联系起来,形成了历史上对端午节习俗起源的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中,流传最广的是“屈原说”。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屈原是忧国忧民才投江自尽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后世的人们所崇敬,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端午节演变成为对这位爱国者的纪念活动。
67、过端午节的意义就是弘扬以及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的那份爱国情怀被世人所称赞,同样他在历史上也有着无比重要的贡献,自屈原起个人风格的诗词歌赋被世人所接受。在其一生中每时每刻充斥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68、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69、粽叶都是山上的,有着一股子特有的清香,看着母亲把它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将糯米放入,再放入一块鲜肉,那时候就想,快点包好蒸煮起来啊。等到几十个粽子包好,母亲会将包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一蒸,不一会,那醉人的糯米香和着苇叶的清香味,便随着蒸汽溢满了房间,满屋子的清香,馋得我们不时掀开锅盖。
70、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魂。以法定放假的形式,让民众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有形式地去庆祝这个节日,从而让这一重要节日所饱含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精神,得以在各世代间持续不断地得以浸润、固化与传承,并不断被发扬光大,这已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非可有可无。
71、 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72、端午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初”同义,“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
73、 端午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初”同义,“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
74、“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饼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制成。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75、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饭,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得来买膏又买盐。
76、图为:2015年终南山自然学校传统节日端午庆典
77、端午节,对于北京警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2015年的端午节那天,交管局中心区支队民警曹毅因连续工作,突感身体不适,牺牲在岗位上,年仅31岁。让我们一起怀念好兄弟、好战友......
78、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龙节等。
79、粽子,其起源是用以从龙舟上撒入江河之中,借以祭祀屈原。后来衍变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时节食品。苏州、嘉兴的粽子一直是遐迩闻名。
80、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81、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40)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50)(128)(130)(131)(132)(129)(136)
82、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83、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条洒满阳光的小河,到处充满着温馨和欢乐。
84、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85、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端午节民间习俗盘点: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
86、因此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
87、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88、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除湿,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来表达爱意。
89、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树枝葫芦等,说是葫芦的寓意是福禄,葫芦还可以聚财避邪。
90、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源于上古时期的民间崇拜及其祭龙习俗,后来不断融入文化内涵,逐步演变为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栓五彩绳以驱灾辟邪,祭龙祖、划龙舟以祈福纳祥,食粽子、五黄以亲人团聚的热闹欢庆节日。由于各地习俗各有侧重,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91、虽然是个段子,但是却足以证明屈原和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92、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 上一篇:精选医院优质服务口号(19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