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维克多雨果代表作(77句文案)
维克多雨果代表作
1、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国葬,雨果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2、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3、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拉·艾丝美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
4、 首先在法国恐怕没有一个像雨果一样名气这么大的编剧、作家、诗人。法国每一个五千人以上的小镇,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雨果广场或者一个雨果街道。这种光荣不仅仅是在他逝去之后才得到,当时在他的生活当中,就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参加他的葬礼,1885年在巴黎有两百万人参与他的葬礼,就是国家为他举办的国葬。很矛盾的一件事情就是当雨果活着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得到了这种光荣,但是逝去之后他的戏剧作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搬上舞台,所以只有最后在法兰西戏剧院上演,其他的剧院没有上演他的戏剧作品。(维克多雨果代表作)。
5、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Academiefrançais)。
6、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7、《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
8、《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9、《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10、1845年,雨果被路易·菲力浦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11、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d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
12、○维克多·雨果,《星球》(Planète),1854年。
13、在人物塑造方面,雨果对丑陋、畸形的人物有着独特的兴趣,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Gleizes教授分析道,在政治层面上,这种丑陋的形象代表了人类遭受的苦难,这也是雨果对人类命运关注的体现;在美学层面上,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派认为,艺术的职责不仅仅是呈现美,还需要呈现丑,这一点也在雨果的许多漫画式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14、雨果晚期的绘画重新回到了人像画,当然他在此前也从未完全放弃“人”的描绘。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的人像画,总是漫画式地轻松而概括的寥寥几笔,勾勒出简练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不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革命的结果对人民来说,只是资本主义的枷锁代替了封建主义的枷锁。财富和特权集中在一小撮统治阶级手里,广大人民依旧过着苦难深重的生活。
16、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
17、DelphineGleizes:雨果在早年曾担任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在流亡前不久他曾公开呼吁要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关注民生的政治家。他的政治观念和人道主义观念都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与绘画创作,他为自己的文学作品《悲惨世界》进行插图,其中一幅便是用铁链象征痛苦与束缚,并有铁匠打断铁链的形象,这便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敲断束缚人民的悲惨铁链的象征意义。
18、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19、《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20、先给大家欣赏一下维克多·雨果作为画家的这些作品。在屏幕上看特别大,那天有一个专家来讲非常有意思,他说:“方寸之间,雷霆万钧”。在展厅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雨果绘画的尺幅非常小,据说三千多幅作品中最大的尺幅可能是一米大部分都是像我们展厅中这样的小尺寸。雨果首先是作家,所以像牛皮纸、信封、写作用的墨水、喝的咖啡、茶叶、墨鱼汁,这些他能信手拈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材料。雨果在十九世纪是非常先锋的画家,当然他从不觉得自己是画家。比如这幅雨果的画,尺幅是4×4厘米,欢迎大家去看原作。
21、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22、《笑面人》是雨果十九年流亡生活中最后一部长篇。
23、严酷只能吓唬人们的心,凛冽的北风刮不掉行人的外衣,太阳的光辉照到行人身上,却能使人渐渐热起来,自动把外衣脱掉。
24、1853年,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问世。《惩罚集》充满革命气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鼓舞爱国志士反纳粹的斗志。
25、这是雨果的情人朱丽叶·德鲁埃,在画家的心目中,朱丽叶是全世界最美丽最温柔最典雅的女人!
26、1843年,雨果创作的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在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而遭到失败。
27、大美与大丑,大善与大恶,人性与兽性,在冉·阿让身上矛盾而和谐地共存。
28、《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29、他的每一幅画作中似乎都栖息着一种幻象的图景、一种诗意的情感、一种能立刻让观者进入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戏剧化手法。画作中所蕴含的力量源自其丰富且新颖的绘画技巧,雨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墨水的晕染,从而制造出变幻的效果,被他称为”奇异的杂糅”。
30、(TheCasquetsLighthouse),1866年。
31、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1864年,牛皮纸墨画
32、《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33、雨果的长篇小说大多厚重,历史陈述繁杂冗长,但是在这个五月,不如抛掉那些历史赞誉,平和地再读雨果,将自己投入那年的英法战争,看遍地狼烟;跟着巴黎的民众一同革命,反抗宗教和贵族,这样的五月,刺激又充实!
34、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35、◇ 主题:《浅谈维克多·雨果戏剧作品与视觉艺术》
36、剧本写才貌双全的贵妇吕克莱斯·波尔吉为母爱受到抑制和维护权势地位用毒药杀人灭口、犯下一系列伤天害理的罪行。剧本写才貌双全的贵妇吕克莱斯·波尔吉为母爱受到抑制和维护权势地位用毒药杀人灭口、犯下一系列伤天害理的罪行。
37、雨果享得高寿,创作经历长达六十多年,一生写出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及文学评论,共有诗歌26卷,小说20卷,剧本12卷,论著21卷,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一代大师,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深受中国人民喜爱。
38、古特曼:大家好,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大家今天听到了很多关于雨果的演讲,但是很遗憾的是,我自己听不太懂中文,所以可能在发言当中会重复一些别人说过的话,但是我尽可能不重复。
39、《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40、 把话题拉回到戏剧,策划展览的过程实际上是要通过一些线索讲故事。除了跟大家提到的那两条比较显性的线索之外,这个展览当中还穿插着一些隐性线索,比如雨果的诗歌、雨果的绘画以及今天我们的话题——雨果的戏剧。就像刚才宫宝荣教授提到的,雨果浪漫主义的戏剧短命,所以我们选取的作品年代跨度不是特别长,从1830年到1843年。作为策展人,我们讲故事都是通过艺术作品、视觉作品。我跟奥迪内馆长进行了很多讨论,从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的馆藏当中我们选取了跟四部戏剧作品相关的视觉创作,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作品的样子。
41、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2、在家庭和个人生活方面,雨果与妻子育有四个子女,其中长女在塞纳河的英年早逝对雨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段遭遇是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痛,这也在雨果的文学与绘画作品中留下了一些痕迹。雨果在1864年创作的画作《破碎的青春》中的主人公就广泛地被认为是他女儿的形象,即使当时距离她的离世已经过去了20年。
43、雨果的画作不仅有技术简单的,还有许多复杂多元的。除了绘画之外,雨果还亲自为自己的画作制作画框。作品《高卢》描绘了站在风景中的雄鸡形象,雨果在该画作中用到了深色墨水来进行画面主体的绘画,也利用水粉来制造明暗对比。雨果最常用的绘画颜料是墨水,常用的绘画工具是羽毛笔,羽毛笔一可用于勾勒线条,亦可用其中的羽毛部分来进行晕染绘画。雨果尝试了其他的艺术工具,例如利用镂花模板来进行印制等。雨果的绘画还有许多象征意义,例如绘画《梦境》便给人噩梦的恐惧感。总结雨果的绘画,Gleizes教授认为雨果这样的浪漫派诗人一直在找寻实际物品背后的深远意义,文学和绘画都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
44、雨果从不向外界公开他的画作,是怕会影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但他很喜欢与朋友、家人分享。雨果的部分作品被当时一些知名的艺术家赏识。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拉瓦(EugèneDelacroix)在写给雨果的信中曾说:“如果雨果决定成为一名画家而不是作家,那他将超越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
45、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46、○ 维克多·雨果,《印迹》 (Taches),1875年。
47、这是由伟大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维克多·雨果半身像,只见大文豪低头向前倾,作沉思状,其肌肉的张力,象征着他本人文字的伟大,这是两个伟人之间灵魂的碰撞,是智者之间的互动方式!也说明雨果非常谦逊,有才华却不自高自大,愿意与我们每一位欣赏者作平等的交流!
48、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代表作《恶之花》
49、雨果常常用画笔记录下沿途风景,然后回去之后融入想象的成分,再变成文字!接着写文章写累了,休息一下,再随便画几张涂鸦一下!也许他对绘画只是喝一杯茶解渴,但是他一生却画了3000多幅画,即使是专职的画家也不一定有他画的多!
50、1864年,雨果以4万多法郎的价格,为情人朱丽叶在高城居右边的20号,买了一幢小楼,取名“高城仙境”。由于两个人有着对中国艺术的共同爱好,于是在装饰这座爱巢的时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想象力,去打造“一首真正的中国诗”(朱丽叶回忆)。
51、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52、雨果还非常喜欢中国,收藏了不少中国瓷器和艺术品,当年他还公开站出来,批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
53、后面是另外一位画家爱德华·富尼耶所画的《埃尔那尼》剧中的最后一幕。其实在展厅当中,不光是为维克多·雨果的戏剧作品,很多的视觉艺术家都通过油画、版画、照相摄影技术等方式给维克多·雨果的各种文学作品做了丰富的视觉创作,有的是剧情插图,有的是单独一件作品或者是一个系列,这些在我们的展厅当中都有呈现。
54、在雨果的笔下,长达一百零五万字的《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大家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样的书与浪漫没有太多的关系,虽然其中也有一些浪漫的情感故事穿插,但主要的还是反应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面,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
55、他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6、雨果在流亡的过程中,亲自操刀,把自己的居所“高城居”装扮成了一座艺术宫殿。确切地说,是中国艺术的宫殿。
57、其实,雨果画画是不需要别人吹捧的,19世纪,当别的大画家都在描绘现实世界时,雨果却在用他的画笔描绘他幻想的世界,这些幻觉无法用文字诉诸笔端,那就干脆尽情在纸上涂抹。也因此,他的绘画别具一格,成为后世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58、从河流走向大海,让雨果的人生豁然开朗,大海成为雨果画画的重要主题。在阴暗的背景上,苍茫的巨浪,飞溅着白色的浪花,成了雨果内心的真实写照。
59、从时间上来看,虽然雨果的绘画创作与他的政治生涯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但是画作的题材却鲜有跟政治直接相关的。其中,《上吊的男人》和《正义》等作品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死刑的强烈反对。
60、雨果会细心钻研自己选择使用的材料或者媒介,尽可能挖掘出它们最多的可能性。而且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意外的”效果,只要这些意外符合自己的审美。创作方式的随性、浪漫,使他的画作有时候更像是20世纪抽象派的作品,而不像随便画画。有人评价说,他的风格让人想起18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之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1775年-1851年)。
61、郭沫若4岁时,便随着母亲口诵古诗,受到中国诗歌的熏陶。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好多的诗”,“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对子女的教育却很重视,设了家塾。因为家塾面对绥山,取名为“绥山山馆”,并且聘请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师。
62、*巴黎圣母院(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B4%E9%BB%8E%E5%9C%A3%E6%AF%8D%E9%99%A2/5658586?fromModule=lemma_inlink
63、除了极少数的作品被制成雕版刻印之外,雨果的画作在他生前鲜为人知。这些画作仅仅作为贺卡,在新年或其他特殊的日子,被赠予他的亲友,或是由他自已留存。一直到1888年,也就是雨果逝世后第三年,人们才得以看到雨果绘画作品的首次公开展览。
64、6岁时,郭沫若进“绥山山馆”拜师,在大成至圣先师的神位之前,磕了几个响头。开始学些《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并开始作对子。7岁时开始作试帖诗,老师出了些什么“赋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得楼字”的诗题,这对儿童就像巫师画的神符一样。
65、 像《埃尔那尼》,我就不说它为什么重要了,因为刚刚两位老师都详细进行了介绍。为什么我们还选取了《吕克蕾丝·博尔日亚》这样一出剧呢?这部剧我觉得在个人生活上或者是故事上对雨果影响很大。大家都知道雨果有一个相恋半个世纪的情人叫朱丽叶,这是朱丽叶年轻时候的小像,我们在展厅当中,在流亡前有这样一幅肖像画,在流亡后的部分,也是雨果和很多亲人说再见的部分,也展出了朱丽叶去世前的这样一幅非常优雅的老年形象的油画,大家可以对照去看。
66、这首诗大约作于13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状况。茶溪是从峨眉山麓流下来的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沙湾,注入大渡河。能有兴致去钓鱼戏水,进而忘情诵诗,足可以说明他少年时生活的闲适和对诗歌的投入。
67、1871年3月,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
68、1870年3月,拿破仑三世垮台后,雨果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普法战争期间,雨果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斗争,他发表演说鼓舞人民斗志,并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
69、 第三部戏剧作品是《吕伊·布拉斯》。夏多布里昂看过《埃尔那尼》后曾说:“我将去矣,而先生,你今方来。”《埃尔那尼》是雨果吹响的浪漫主义号角,像是一场战役,刚才的画面上也呈现出那个场景。《吕伊·布拉斯》可能是雨果戏剧的大功告成之作,所以我们选了这样的作品,以及他浪漫主义戏剧的最后这一部《城堡卫戍官》在展厅当中,这些其实是20世纪初的绘画作品的呈现。整个展览有关戏剧方面的策划线索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再次感谢袁莉老师,感谢上海翻译家协会和到场的各位,欢迎大家接下来继续聆听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院长劳朗·古特曼(LaurentGutmann)的分享。
70、早年生活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生在四川省乐山县(今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这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从镇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绥山,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镇的东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对这山水之间的小镇,乡里人总爱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来加以赞美。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称。
71、在1837年,他画出了一系列天马行空的钢笔墨水画,展现了沙漠风光中的东方建筑,它融和了波斯、俄罗斯和中国风格。狂放的线条,有一种完全不同于当时西方传统绘画的东方意境。
72、1848年六月革命后,雨果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
73、从中学时代,雨果爱好文学创作,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便开始写诗。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74、 作为导演要能够指导制作雨果的戏有一个风险,这个风险是因为雨果的戏剧都是非常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直接把他的戏剧搬到舞台上,我们就很容易创造那种太夸张了、不可理喻、不现实的状态,甚至会像我们讽刺戏剧的剧目,所以这对于导演来讲是要避免的错误。
75、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创作,都与雨果的政治立场密不可分。作为文学家,诗人的责任感,使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政治活动中。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时,雨果决定暂停写作。在这期间,绘画成为他唯一的创作。从1848年到他流亡期间,是雨果绘画的高产期。
76、 这幅画作是我们翻译成《城堡卫戍官》的戏剧相关作品。刚才宫老师也讲到有人翻译成《城堡的伯爵》等等其他的译名。
- 上一篇:精选讲诚信的故事100字(32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