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海德格尔与纳粹(126句文案)
海德格尔与纳粹
1、德里达:为了思考纳粹主义,人们不能只对海德格尔感兴趣,必须也对纳粹主义感兴趣。认为欧洲的话语能够像对待一个物体那样拒斥纳粹主义的迫近,这一假定从最好的角度来看是幼稚的,从最坏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蒙昧主义和政治错误。这一假定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似乎纳粹主义与欧洲的其余部分,与其他哲学家,与其他政治的或宗教的语言等等毫无关联。(海德格尔与纳粹)。
2、BZ:GibtesdieOriginalmanuskriptenoch?
3、 齐泽克在这个靶子下继续提问,“如果海德格尔本人能使我们深刻洞悉纳粹主义的根源,为什么自己却抵御不了纳粹的诱惑?”答案呼之欲出,因为海德格尔就在那里---作为一个身处奥斯维辛的知识分子,他体验到了现代主体性的极致,所以他能揭示真相。(海德格尔与纳粹)。
4、就科技与现代问题而言,在当代思想史上,无论在海德格尔之前,还是在他之后,思想家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无限扩张提供了各种方式的警醒和各种对其进行遏制的建议,而且其中有许多恰恰是犹太思想家,例如胡塞尔通过对欧洲科学危机的尝试原因的分析而展开的历史现象学,约纳斯在责任伦理学与生态哲学等等方面所做的倡导。但所有这些在海德格尔的眼中应当都还属于旁枝末节的思考,甚至仍然属于算计理性的范畴,没有把握到古希腊形而上学传统中的“隐秘的决定因素”海德格尔的许多说法表明,他将犹太思维的根源一直追溯到古希腊人那里,因而在他那里与在尼采那里一样,古希腊带有双重的含义。例如,他在充满反犹主义味道的不来梅讲演中说:“路标不仅仅回指地表现在从λόγος而来的思的起源中,而且它也前指地表现在算计之思的极端形式中以及它的主宰的日益加固中。”(23)在这里,古希腊“逻各斯”意义上的理性话语被视为当代和未来的算计理性与制作性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先驱。这与特拉夫尼的说法一致:海德格尔想要在犹太人的“算计的熟练”以及“计算能力”中找出某种特定的思维形式,最终是“非常宽泛地把算计与理性连接在一起,以便把他以前的老师胡塞尔也纳入到某种历史序列之中去”类似的努力还表现在海德格尔用Dichten、Sagen、Reden、Denken、Sinnen、Sein/Seyn等德语词来重新诠释或替换θεωρία、λόγος、ἐπιστήμη、φιλοσοφία、ἰδέα、οὐσία等希腊概念的尝试中。
5、参见:„BerichtüberdasErgebnisderVerhandlungenimBereinigungsausschußvomu.XII.45,in:B.Martin(Hrsg.),MartinHeideggerunddas»DritteReich«.EinKompendium,WissenschaftlicheBuchgesellschaft:Darmstadt1989,S.1↑
6、埃里邦:人们肯定会问:从你把纳粹主义放到海德格尔的思想的中心地位起,你又怎么可能继续阅读他的作品呢?
7、以胡塞尔为例,勒维纳斯在回忆他与胡塞尔与他的太太马尔维纳的交往时曾对胡塞尔太太的一种被舒曼称之为“犹太式的反犹主义”(jüdischerAntisemitismus)(14)做过负面评价。根据勒维纳斯的观察,“胡塞尔太太在谈论犹太人时完全用第三人称,连第二人称都不用。”(15)由于勒维纳斯与胡塞尔夫妇都是犹太血统,因此他的回忆也涉及胡塞尔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在施特拉斯堡之前,胡塞尔从未与勒维纳斯谈到犹太人问题。而在斯特拉斯堡期间,马尔维娜在海林母亲陪同下去当地商店购物。回来后马尔维娜当着勒维纳斯的面说:“我们找到一家负责的店铺,尽管是犹太人,但还是非常可信的。”勒维纳斯听到后并未掩饰自己觉得受到了伤害。胡塞尔回答说:“算了,勒维纳斯先生,我自己就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而且……。”胡塞尔并未继续说下去。但勒维纳斯已经领会其中的意思:“犹太人彼此激烈地针锋相对;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容忍非犹太人向他们讲述的‘犹太人故事’,就像教会人士不喜欢那些反对教会干预政治的笑话一样,只要它们是来自世俗人士的;可是他们在自己内部却肯定在相互讲述这类笑话。胡塞尔的解释使我平静下来。”(16)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或谅解当时许多人的政治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行为,包括例如胡塞尔本人在一战期间的所持有的民族主义情感与思想。(17)
8、其他希望能够“领导元首”,亦即在遏制和排斥犹太人、强化和优化德国人方面给希特勒以思想上的引领。这与他对“一个民族的哲学”中的“民族”的界定和理解是一致的:
9、德里达:我总是试图尽可能地写得明白易懂。但是,明白显示是以其自己的写作形式来呈现的,有时会出现新的规则,这些写作形式经常是被创造并表现出来的。明白易懂不可能意味着在每一点上都符合这些文本恰恰正在质问或取代的传统规范。
10、 在《视差之见》的这几章里,齐泽克从正文到脚注都在嘲讽海德格尔。他先阐明,在海德格尔的有限存有论(ontologyoffinitude)中,包含两个基本的前提观念:
11、Figal:HerausragendwichtigfindeichdievonIhnenangesprocheneFrage,wiesicheineRelektürevonHeideggersTextenausdendreißigerJahrenaufderFoliederSchwarzenHeftegestaltenkönnte.DieFrageistoffen.Dashängtauchdamitzusammen,dassdieTexteausdenDreißigernundVierzigernimAllgemeinenvonHeideggerüberarbeiteteVersionenausdenfünfzigerJahrensind.
12、Jean-LucNancy,„HeideggersBanalität“, inP.TrawnyundAndrewJ.Mitchell(Hrsg.),Heidegger,dieJuden,nocheinmal,VittorioKlostermann:FrankfurtamMain2015,S.11-↑
13、M.Heidegger,BremerundFreiburgerVorträge(1949,1957),a.a.O.,S.↑
14、 这里,我做一些围绕着“形而上学”和“技术的本质”这两个关键词的补充说明---对于传统形而上学来说,习惯问的问题是,“某某东西是否存在”,将“存在”本身当作不言自明的东西,却没有追问‘存在’本身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的实质就是虚无主义,是陷入现代权力域的地球人的世界历史运动。形而上学之所以是虚无主义的,是因为它忘了存在,更具体地说,是忘了存在的意义---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被存在抛弃,是忘了存在本身的意义,一心只想利用存在者---这就预兆了一种运动,走向后来的技术理性;随着现代性的继续前行,有关存在及其意义的问题越来越多被‘技术问题’取而代之,从而使世界更容易被切割和工具化,产生出由技术原因所塑造的框架---而框架阻碍真理的闪光和支配作用,把人遣送到被勒令的天命,因此极度危险;而危险的地方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技术的本质之神秘性:它可以使人无法体会到更加本源的真理的召唤。
15、在需要谨慎处理的文献的某些方面和一些有关事实的问题之外,我们的讨论将特别集中在阐释上,即把这些“事实”同海德格尔的“文本”,同他的“思考”联系起来的那些阐释,而重要的是,这种讨论应该是敞开式的。提到法里雅斯对海德格尔文本的阅读,如果真有的话,那是十分不足或很成问题的,在不少时候其理解力差到令人怀疑这个调查者是否一个多小时前才开始阅读海德格尔的作品。据说法里雅斯是海德格尔的学生,这种事常有。当他平静地宣称海德格尔,我引用他的原话,把“适合于国家社会主义的某种丰富想法”翻译”成“他那独一无二的形式和风格”时,他指向一种分歧,不止一种,每个词后面都有分歧,但他没有探讨这些分歧,甚至对这些分歧的存在没有丝毫的疑虑。
16、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7、 我们在这儿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一个存在着明显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海德格尔一面提醒人们警惕技术理性对于“存在”的遮掩,警惕“技术的本质”之危险,另一面却又对通过极权和种族主义实施统治的纳粹政治,所能实施最大程度地,对技术的本质之承担(用一整套官僚体系和技术系统对犹太人进行现代性地有条理地屠杀)而表示赞赏,并认为这样的政治形式—纳粹的“内在伟大”—反而是对技术本质的抗拒。
18、 海德格尔面临三重任务:澄清哲学史也即欧洲历史内在的虚无本质,在充分把握这种内在的虚无本质时,尝试恢复思的筑造,并给当时弥漫在整个欧洲上空的虚无主义以恰如其分的理解,这种任务便是海德格尔试图用转向这个词承担的,实际上意味着重新解释欧洲的历史。海德格尔的第二个任务是关注近三百年在欧洲内部悄然生长的“世界观”已扩散到整个地球,这实际上意味着欧洲历史内部的虚无本质已被全人类分担,规定是者真理的欧洲哲学的虚无本质业已是评价全人类思想价值的尺度。在海德格尔看来,这将使整个人类的思想化为废墟,必须及早向世人阐释此一危险,并力求扭转这一趋势。承担这一任务的是海德格尔对近代主体性世界图像的批判。思者海德格尔的第三个任务是什么?那就是随着欧洲近代世界图像的全球化,哲学终结了,思想被一种更大尺度的历史要求着,也就是人类进入一个更高的历史筹划中,它需要一种以技术座架为基础的历史观,以技术规定科学为标志,人类全面进人复制时代,必须尽早适应这一行星时代,并力求尽快地掌握它的本质。在这种任务中,海德格尔一方面深思近代科学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密切注视在美国发生的事,并把美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视为同一力量的不同表达方式,尤其把美国主义视为行星时代的主导性可疑的力量。
19、BZ:WiegehtesweitermitdemHeidegger-Erbe?
20、 最近几年,国内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海德格尔与纳粹关系的文章,还有一些人写了有关海德格尔与阿伦特情感纠缠的文章。对于关心海德格尔的读者和作者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本不应大惊小怪。但是,这几年写作为思想家的海德格尔“思的事情”方面的文章少了,是否意味着对海德格尔的兴趣转移了?是否他的“思的事情”已经大体澄清了?该转入私的事情了?考虑到国人思想的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的顽疾,担心尚没有弄清一个思想家思的事情,就上演国人的拿手戏,先戴上一顶政治帽子,然后再判个道德重罪,这样就很容易把一个思想家打入冷宫。笔者素不喜凑热闹,但在海德格尔与纳粹这个问题上似乎非说几句不可。海德格尔与纳粹有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当过10个月的纳粹校长,在校长的就职演讲中发表了“颇受质疑的”《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提出了很成问题的大学的三个任务“劳动服务”、“军事服务”和“知识服务”,对犹太人有不敬之处,甚至有迫害犹太人的嫌疑等。这些事情早在法国军事当局占领西南德时就进行了甄别和清算,在德国学术界早已人所共知。当时处境极为特殊的德国学术界和法国学术界大体上能分开政治上的海德格尔和思想上的海德格尔。毕竟不是海德格尔支配了第三帝国,毕竟不是海德格尔制定了种族主义纲领,不是海德格尔实行了种族主义清洗。
21、E.Lévinas,“Laruinedelareprésentation”,ina.a.O.,S.121,Anm.↑
22、至此,我们已经无须在海德格尔的批评面前为胡塞尔辩护了。因为胡塞尔当然“从来没有进入到”、也永远不会进入到这样一种“本质决断的领域之中”。实际上,海德格尔的这些“攻击”总的说来都是无法反驳,也是无需反驳的,因为它们既没有给讨论留下空间,也完全是无意义的,无论是这些命题所预设的前提,还是从这些前提推导出的结论,终究是一种在自言自语中的自说自话。
23、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24、我们在前面“续篇”中已经指出:“在后期的海德格尔那里,狄尔泰历史哲学的元素事实上是被淡化和忽略了。”↑
25、JürgenHabermas,„Heidegger–WerkundWeltanschauung“,in:V.Farias:HeideggerundderNationalsozialismus,S. Fischer: FrankfurtamMain1989,S.↑
26、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Niemeyer)的压力。
27、而另一方面,德国的专业哲学家们则反过来抱怨,由于过多纠缠于海德格尔的世界观而非著作,海德格尔的思想至今没有受到严肃的学术讨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椅的持有者君特·费伽尔在其《马丁·海德格尔:自由的现象学》一书开篇写道:
28、莫森说,托特瑙堡山上的小木屋一定会让人睡眠充足,晚上八点半就熄灯了。冬天夜长,所以他们有时间聊天。话题当然不是哲学,而是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海德格尔赞成纳粹思想,这很让莫森吃惊。他说海德格尔并不懂政治,但是他厌恶平庸,纳粹却不平庸,它宣称要做大事,要坚决反对共产主义。海德格尔主张专制,他说只有通过专制,人们才能抵御苏联那种最恶劣的共产主义专制。莫森说,他似乎不关心政治上的细节问题。莫森对海德格尔的评论是,住在托特瑙堡小山上,他衡量事物的尺度真是与众不同。海德格尔的学生也说,老师在课上从不提政治。
29、在《精神生活》的序言中,她谈到了这个诱因,说在艾希曼这个唯唯诺诺的官僚身上,他表现出的陈词滥调、因循守旧和标准化表达背后是一种心不在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被社会认可的作用,“正是这种心不在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体验,因为我们几乎没时间停下来进行思考,更不用说有思考的爱好——使我产生了兴趣”。
30、1946年,萨特发表了《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
31、倪梁康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32、 最后,用博尔赫斯《德意志安魂曲》里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33、《海德格尔》在简要回顾海德格尔生平的基础上,着重从时间是存在的本质、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显现、语言是存在之家、技术是真理在事物中的显现四个角度,对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了解其深邃的哲学体系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真知灼见。
34、Figal:Ichdenkenicht.SeriöseWissenschaftlerbrauchenbeiannähernd1000SeiteneinigeZeit,umsicheinzuarbeiten.EineTagungimvergangenenJahristerörtertworden.Ichfandesbesser,nochzuwarten.NachmeinerVorstellunghättedieTagungimTurnusderzweijährigenTagungenderHeidegger-GesellschaftimHerbst2015stattfindensollen.Eswurdefürmichallerdingszunehmendschwierig,mirdieseTagungimKontextderGesellschaftvorzustellen.
35、BZ:UndSiewarensehrüberrascht?
36、 哲学史是一部虚无史,西方的文明持续地构造虚无。这种表达并非刻意强调欧洲的历史的否定性方面,更不是虚无主义的烂污,对海德格尔来说,虚无是欧洲内在的历史命运,因为在历史破晓的瞬间,虚无已经作为基本词诞生了,欧洲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哲学,不仅此历史是按哲学的样式展开的,而且要理解此一历史也必须哲学地理解,哲学地返回它的深处。为什么说虚无是欧洲内在的历史命运?就因为欧洲的内在历史尺度是哲学,就因为哲学一味规定作为是者的是者的真理,使是的真理废墟化。只要严格地在哲学内讨论真理,那就只能讨论是者的真理。只要哲学地解释历史,历史就只能是有关理解的逻辑学,只能局限于是者的真理,而不是它本应回归的是者之是。在这种从缘起上就是虚无的哲学中,当人们说真时,实指现实的是者,而非是者之是,而非是者的真理;当人们说善时,实指普适的原则,一个具有最大普遍性的空洞概念,而非原则之为原则的是,即原则的真理性追问;当人们说美时,无非是给形形色色的是者排序,使它们从是者的整体上看井然有序,而非在是的敞开中分享物的深刻让予。
37、当大学校长既非海德格尔的意愿,亦非其努力争取的结果,而是落在他身上的一个不祥之物。纳粹上台后不久,弗莱堡大学校长封·莫仑多夫教授就辞职不干了,任职时间很短,只有五天。辞职原因是政见不同。他不是纳粹d员,在纳粹d内没有任何关系。他认识海德格尔,迫切希望他能够接任校长一职。他还向海德格尔介绍了当校长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政治上,莫仑多夫是社会民主派。当时,纳粹d已经开始迫害社会民主派,逮捕、搜查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莫仑多夫的前任是历史学家索尔教授,一个天主教徒,他很反对海德格尔对待教会的那种否定态度。
38、 第二种是同情的中立性:全盘军事动员是现代主体性之极端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但由此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克服却并没有走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式坚守,这也是海德格尔无法隐瞒他迷恋技术效率的原因---海德格尔说“从资产阶级的文化和精神的角度看,人们可能希望把军队彻底的‘汽车化’完全看作无限量的技术化和物质主义的表现形式。其实,这是传统形而上学的行为。”
39、 海德格尔当了不到一年的纳粹校长,这成了人们指责他是纳粹的口实。但正如一直对海德格尔怀有矛盾心情的犹太人哲学家卡尔略维特所说,“在经历了众多的失望和恼火的事情之后,海德格尔辞去了校长职务。”(KarL.Lowith:《Mein Leben in Deutchland vor und nach 1933》p35,Stuttgart19)失望是对纳粹的失望,恼火是对纳粹的恼火。按照海德格尔自己的说法,在他的前任校长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后,原校长和副校长都动员海德格尔竞选校长,否则巴登州政府就准备派一位纳粹官员直接管理弗莱堡大学。海德格尔开始授受了这个建议,但后来又犹豫了,他又找到前任校长摩伦道夫,表示要退出竞选,但摩伦道夫表示选举在即,已经来不及了。(《Antwort-Martin Heidegger in Gespraech》p82,232-237,2)海德格尔的这些话可能有些辩解的成份,因为他起初是对纳粹抱有幻想,企图通过纳粹施展自己的教育理想。但仅仅十个月的时间就基本结束了这种幻想,也不算太迟吧?又有谁在那种特殊时期能坚定地在校长的位置上捍卫民主呢?
40、在雅利安-犹太人的差异与对立的问题上,与其说海德格尔在“领导元首”,不如说是他“被元首领导”。还在其写于1924年的《我的奋斗》(1925/26年出版)中,希特勒就明确提到:“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在另一处他还说:“对种族问题和犹太人问题如果没有最清楚的认识,德意志民族就不会复兴”
41、)因此,如果海德格尔还在世,他或许不会去在意费伽尔的抱怨。
42、BZ:过去和现在是否有些势力想要阻止探讨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
43、Figal:转折是黑色笔记本中的演讲。在此之前我也根本不是一个海德格尔主义者。我的哲学老师是伽达默尔和图根哈特,他们都是批判性地阅读海德格尔的。对黑色笔记本我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即海德格尔在其中代表他个人。他不停地说“我”。现在,人们不能再仅仅将这个名字作为一个哲学作品的标记了。
44、可以在海德格尔那里通过他的一些言论而清晰地看到他所持守的这种立场。在1948年答复他的学生马尔库塞的信中,他写道:“对于您所表述的对一个政权的沉重而合理的谴责——它杀死了几百万犹太人,使恐怖成为常态,并将一切真正与精神以及自由和真理概念相联结的东西转变成它们的对立面——,我只能补充说:这里的‘犹太人’也可以是‘东德人’,而后同样对同盟国中的一个成员有效,区别在于:自1945年以来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世界公众所知的,而纳粹的血腥恐怖在德意志民族面前事实上始终是被隐瞒的。”(30)
45、又如,胡塞尔曾在1933年5月4/5日的一封长信中向他的哥廷根学生迪特里希·曼科倾诉对自己五十年学术生涯与生命历程的回顾和体会,包括对海德格尔、尤其是对其三天前公开加入纳粹d的做法失望然而,曼科作为马堡大学哲学系主任(1932-1934年)不仅在半年后也在这封信上签名,而且还在1934年加入了纳粹冲锋队。(22)但曼科一直还写信给胡塞尔夫妇,包括在胡塞尔去世之后的致哀信。(23)
46、BZ:但这样问题又来了,在不知道这个态度的情况下,人们是否必须重新阅读那些写于纳粹时代的著作。
47、H.-G.Gadamer,HermeneutikII. Wahrheit und Methode.Ergänzungen,Register,GW2,J. C. B. Mohr:Tübingen1986,S.4↑
48、只有面对死亡的虚无,人的存在才能完全地显现出来,也可以说,死亡是存在最终的完成,是最本己的、只属于自己的、不可逾越的可能性。向死而生,向死而在,先行到死中去,通过对死亡的领会,对那种绝对虚无的领会,来领会生和存在的意义,通过对死亡的领会,把自己从沉沦的状态逼回到去存在的本真状态中,直面死亡,把自己逼回到自己筹划自己的未来的状态下,去实现生存的本质——去存在。死亡的无可替代性正是昭示人的存在本质——人不得不在,人对自身存在的不可逃避。
49、萨特一生拒绝领取任何奖项。196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其诺贝尔和平奖,被他谢绝。
50、再如,马堡大学的柯亨哲学教椅的继任者埃利希·彦施曾于1905/06年冬季学期在哥廷根参与过胡塞尔关于纳托尔普的高级练习课,并与胡塞尔有数十次的书信往来和思想交流。他可以算是胡塞尔的哥廷根学生,所倡导的心理学的“遗觉理论”(Eidetik)很可能也受到过胡塞尔“本质学说”(Eidetik)的影响。但在纳粹统治期间,他成为一名比海德格尔更为明确而坚定的纳粹d成员和纳粹教师同盟会成员,并从心理学-生物学出发为种族理论提供科学论证。他领头在表白信上签名,并于1939年成为马堡大学校长,直至1940年因手术失败而病逝。(26)
51、*本文节选自选自德里达《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何佩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由哲学漫步集编辑。
52、埃里邦:《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是从讲演中选出来的,它的风格比较明白易懂,但你较早的作品,如“Parages”或《尤利西斯留声机》(UlyssesGramophone)则更像是对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尝试。
53、首先要理解他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通过这种区分他指出了西方哲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存在遗忘的历史,即所谓的把存在者当成了存在。那么这两者有何区别?
54、马丁·海德格尔从未因为他对纳粹的支持而道歉。他于1933年加入纳粹d,直至1945二战的结束时始终保持着纳粹dd员身份。加入纳粹d的初期,他热情地表达对希特勒掌舵的保守革命的支持。然而自1935年起,他发现自己的抱负渐渐落空,于是变得越来越沉默。不过,当他将自己与国家社会主义的密切关系称为“战后犯的最大错误”时,他感到遗憾的并非他的过错,而是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55、阿伦特一生中基本上没怎么写哲学著作,她与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段恋情披露出来之后,给哲学界添了不少的八卦。要是这段恋情给阿伦特什么样的影响,那就是成为一个哲学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状况,就像海德格尔成为纳粹帮凶一样。
56、在这三个方面,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都与胡塞尔有或多或少的关联。通过《黑皮本》而得到明确的尤其是第三个方面。而在此之前,海德格尔从未明确将胡塞尔与犹太主义联系在一起谈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57、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58、参见维基百科的“DietrichMahnke”条目:https://de.wikipedia.org/wiki/Dietrich_Mahnke。↑
59、“存在着深不可测的决定,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忠于这一决定,尽管它完全无法以理性作为根基”
60、BZ:...SiehattennichtfrüherEinblick?
61、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62、埃里邦:你的书特别显著的一点是,你在海德格尔的文本与其他思想家,如胡塞尔、瓦莱里等的文本之间确立的和睦状态。
63、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自由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64、M.Heidegger,RedenundandereZeugnisseeinesLebensweges,a.a.O.,S.1↑
65、关于海德格尔的“思义”方法,可以参见后面的附录1:“Ereignis与Besinnung——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
66、初一时我迷恋尼采,常常写出一些炙热的句子。同学不能理解,老师觉得烫手;与陈教授书信往来,得到他的勉励,终于有信心在“面向思的事情”上多走上几步。在精神上找到了一个出口,很兴奋,很感恩。
67、BZ.Dasheißtaberdoch:DiePersonspieltjetztauchinderphilosophischenAuseinandersetzungeineRolle–zumalHeideggerselbstdieSchwarzenHeftezurPublikationinseinerGesamtausgabevorgesehenhat.
6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EeDzNlcrShNeIXHHzVjFg提取码:v6s5 书名:海德格尔与纳粹
69、阿伦特不承认自己是哲学家,在她看来,哲学家追求的是沉思的智慧,但是她所追求的是行动的智慧,是她花费一生精力总结的积极生活的智慧,被杨-布鲁尔恰如其分地概括为:爱这个世界。
70、18岁的阿伦特求知欲很强,她选了海德格尔的课并被这位哲学教授的魅力深深吸引。那时,阿伦特还是个天真的女大学生,精神的孤独使她需要思想的慰藉,在被海德格尔思想深深震撼的同时,产生了崇拜之情以至萌生了不顾一切的念头。
71、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72、可是在充满尼采气味的思考中为何要将犹太人作为替罪羊牵扯进来?这很可能与如何合理地将尼采与希特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有关。海德格尔究竟是从形而下的世界历史思义中的犹太人及其罪责的思考而意欲上升至对古希腊开端的某些部分的形而上的存在历史思义中,还是反过来从存在历史的思义下降到关于世界历史思义的反犹主义结论中,这恐怕是一个唯有海德格尔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了。
73、其海德格尔相信有一个犹太人的世界阴谋存在。这从他与雅斯贝尔斯战前的谈话中已经可以看出:1933年期间,在面对妻子是犹太人的雅斯贝尔斯时,海德格尔也毫不避讳,他对雅斯贝尔斯说:“的确存在一个危险的犹太人国际联盟”(2);他认为德国的大学以及哲学教授的席位已经过多地被犹太人占据,大学的犹太化是他早已预见到的危险。据此他也坦承自己抱有一种在大学理念方面的反犹主义。(3)这一点有可能作用于他对待其老师胡塞尔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特拉夫尼的说法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对海德格尔与胡塞尔关系的考察中不无重要的一点在于,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反感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含有反犹主义的因素。”(4)
74、对于某类人群或某个种族表现出的种类特征或民族性抱有反感乃至产生歧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通常它与我们的未经反思的自然政治情感有关。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演出的各种悲喜剧以及其中的各类人物角色,我们作为观众对其都会持有一定的态度,无论他们是以色列人还是阿拉伯人,是日本人还是越南人,是黑人还是白人。即使在旁观本民族人或者本乡人的日常生活时,我们也会从我们的自然政治情感出发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抱有或喜或恶的感受。
75、不过,在此期间像海德格尔一样亢奋的哲学家也不在少数,出于各自的原因。姑且不论J.哈贝马斯当时加入纳粹青年团是因为年少无知,我们在这封表白信的签字名单上看到的哲学家名字除了海德格尔之外还有:解释学哲学家H.-G.伽达默尔、生命哲学家O.F.波尔诺夫、哲学人类学家A.格伦、美学家H.福克特、哲学史家(十二卷本《哲学概念历史辞典》的主编之一)J.利特尔,如此等等。而在此前有几位与胡塞尔走得相对较近的学生如哲学史家D.曼科、现象学哲学家汉斯·利普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E.彦施,他们的签字也在这个名单上赫然在目。
76、德里达:对纳粹主义的谴责(不管在这个主题上一致的意见是什么),不是一种对纳粹主义的思考。我们仍然不知道纳粹主义是什么,又是什么使得这个邪恶的、然而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充满内部矛盾的东西成为了可能(当人们考虑到纳粹分子的习语和在卢森堡最终获胜的生物化趋势的总体修辞学时,海德格尔置身其中的小团体和他运用“精神”这个词的狡猾策略才呈现出某种意义)。毕竟,纳粹主义在德国或欧洲不是像一棵蘑菇那般成长起来的……
77、但费伽尔描述的这种海德格尔研究现状并不会令人感到诧异,因为看起来这种研究现状的形成颇受海德格尔本人的认可。一方面,海德格尔身前问世的几部重要海德格尔研究著作都得到他某种程度的赞许,例如理查德森和珀格勒的相关著作,它们都属于对道路而非对著作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海德格尔的研究确实有别对弗雷格、维特根斯坦、胡塞尔、狄尔泰、布伦塔诺等人的研究。费伽尔描述的海德格尔研究现状,也类似于现今的尼采研究现状。但这恰恰满足海德格尔本人的意愿。他自己在《哲学论稿》中就声言:
78、BZ:WerdenSiesichinFreiheitweitermitHeideggerauseinandersetzen?
79、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80、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海德格尔试图占据一个道德制高点,对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做出一个或是上帝、或是超人的评判,抹平一切的罪恶,将它们纳入人类原始过失的笼统范畴。由此可以理解,珀格勒为何将海德格尔三十年代的思想道路纳入“从希特勒到尼采”的标题下面。而且,他认为还可以问的一个问题是:是否也存在一条从尼采到希特勒的思想道路。(34)
81、Figal:Daswillichsonichtsagen.DieFragefürmichwar,obicheineBeschäftigungmitHeideggerimRahmeneinerrepräsentativenFunktionoderinFreiheitvollziehenwill.IchhabemichfürdieFreiheitentschieden.
82、BZ:您以后还会自由地与海德格尔进行争辩吗?
83、以上几位都是时任马堡大学哲学系的私人讲师或教授的学者。或许马堡大学当时是纳粹精神运动的学院重灾区。↑
84、 此外,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一文中,海德格尔还曾对“无”作过重要的形而上学思考,他不仅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之存在”原本就是“无”,而且还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缺点恰恰就是没有好好研究这个“无”。而孔子又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说明了“无”才是万物之初。
85、海德格尔自己在“黑皮本”的扉页上曾摘录过莱布尼茨的话:
86、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87、1960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这标志着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这个期间,他读了不少马克思的著作,感觉深受启发,于是试图把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及实践联系在一起考察。后来,一是忙于社会活动,二是身体状况逐渐不佳,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就未及写成。
88、但我们有许多因为聪明而正直而无法成为纳粹的例子或榜样:文化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特奥多尔·里特(TheodorLitt,1880-1962年)。当时他曾收到来自学生圈的一个带有反犹色彩的通信问询:在他的哲学中是否没有充分顾及民族的因素和生物学的意义?他情绪激动地在回信中写道:“我应当站到那面钩十字旗下去吗?我应当将右手伸向天空,并且用发誓和恳求的声音呼喊:亲爱的朋友们:我也与你们同在,我也是民族的!?难道人们看不出,在这后面丧失殆尽的是什么样的尊严;人们在向我要求何种道德的不可能?人们究竟在要求什么?人们在要求无条件地服从d的纲领,服从d的纲领的所有要点!这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我就是做不到!”(30)此后,里特作为莱比锡大学校长与纳粹当局发生分歧。他于1937年被禁止讲演,并且于57岁时便提前被退休。但他仍然发表文章批评主流的意识形态。战后他执教于波恩大学,并在那里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继续推行他的带有狄尔泰烙印的精神科学教育学。
89、为什么没有用“人”,因为“人”这个词有一种被规定的了的意味,无论是生物学上的、还是社会学上的,而海德格尔的人,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成、显现的过程,所以他用了此在,此在即未被规定的可能性,它创造自身的存在,它是一种是起来的过程,而这正符合存在这个词的意味。
90、德里达:他们以虚无主义、反人文主义等等来指责我。你知道所有这些口号。与这一指责相反,我正尝试把解构定义为一种肯定性的思考。因为我相信有必要(如果可能的话无止境地)暴露海德格尔文本(写作和行为)深远地依附于所有纳粹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因为我相信这个深不可测的畸形物,不应该根据众所周知的和最终会消除疑虑的先验图式来分类,我发现某些花招既荒谬可笑又令人惊恐。它们很古老,但我们此刻又看见它们重新露面了。
91、阿伦特正是针对这种极端情况作出了分析,她并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呼吁人们:呼唤道德复原,恢复道德的“法律和秩序”。相反,她坚持在危机中,真正有思想的人不要去寻找什么规则或法律,而应该说“我必须忠实于我自己”:“那些我一旦做了就不再能心安的事情,于我是决不能做的。”
92、Figal:这的确是问题。恰恰是在三十年代,个人经历与思想的结合无论如何是很紧密的,因为海德格尔本人也曾争取达到这一点。在那个时候,他强行推进这一思想,即将哲学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实现。问题是,人们想在何种程度上与这个环境相结合。他想结合。即使在他远离纳粹d的时候,他仍坚持在精神上的纳粹主义。对此我只能激烈地批判。在我看来,哲学是跨民族的。
93、Figal:IchhabewenigeraufdenMenschenalsaufseinWerkgesetzt.MeinZielwares,dieHeidegger-GesellschaftausMesskirchherauszuführen.Mirwareswichtig,HeideggerineinekritischeuniversitäreDiskussionzubringen,dieseinebestenTexteauchverdienthaben.
94、存在就是“是”,是一种生成、显现的过程,比如一颗种子长成一棵大树,我们说:它实现了自身的存在,它是了起来,是其所是,存在是这样一种“是起来”的过程,而一棵树或者一颗种子,它是存在者。通过种子和大树这样一些存在者,而对存在这样一个“是起来”的过程拥有了某种领会,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存在者去领会存在的意味,而不是把存在者当作存在本身。
95、执教于弗赖堡的哲学家君特•费伽尔,在任职十一年之后突然辞去了其海德格尔协会(位于麦斯教堂镇)主席一职。对他走出这一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去年三月出版的这位存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黑色笔记本中公然地表现出的反犹太主义。BettinaSchulte想从他那里知道关于辞职的更具体的情况。
96、在《爱这个世界》中,正是这些有德之人成为了阿伦特生活中的光亮。这样的人物有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她的丈夫海因里希·布吕赫、流亡到美国之后的玛丽·麦卡锡等,这些友人的存在照亮了她的生活,还有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中致敬的许多人物。阅读和撰写这样的人物,判断他们的生活价值,同样是她生命中重要的时刻。所谓“爱这个世界”就是爱这样的朋友、家人和在黑暗中发光的人。
97、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98、德里达:对语言或写作的关注并不一定是属于“文学”的。如果有人要探询“文学”或“哲学”这些空间的界限,我想知道这个人是否会是一位完全意义上的“作家”或“哲学家”。我无疑既不是作家也不是哲学家。
99、于是,在结束了与前夫施泰因的法律关系后,她便与布鲁希尔在巴黎结婚。
100、1927年 《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这本书的主旨就是探究存在的问题。
101、DerinFreiburglehrendePhilosophGünterFigalhatnachelfJahrenüberraschenddenVorsitzderinMesskirchbeheimateten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niedergelegt(BZvom).MaßgeblichfürseinenSchrittistderoffeneAntisemitismus,denderSeinsphilosophindenimvergangenenMärzerschienenenSchwarzenHeftenbekundet.BettinaSchultewolltevonihmNähereszuseinemRücktrittwissen.
102、 由此,海德格尔在二战期间这样评价过纳粹的战败,他认为“胜利的本质就是本质本身的胜利”,真正重要的不是“存有性”的军事胜利,而是德国人民面对和忍耐处于存在的本质(esseneofBeing)核心地带的斗争的力量。
103、 迫害犹太人,这是对海德格尔纳粹嫌疑的又一指责。但在这件事情上,恐怕与海德格尔有交往的犹太人最有发言权。犹太人胡塞尔是海德格尔的老师,海德格尔多方受益于胡塞尔,但在思想上又与胡塞尔分歧而且是带根本性的分岐。胡塞尔对海德格尔发扬现象学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现象学的看门人,而海德格尔并不认为自己是现象学家,就像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一样。这使海德格尔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在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很多误解。这主要是海德格尔认为胡塞尔把现象学看得太重,几乎搞成了宗派,发挥到了与思的自由相抵触的地步。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者所不能忍受的。不过海德格尔还是承认在人情上对胡塞尔有过不去的地方。但这与迫害犹太人差之太远了。
104、Figal:LängstnichtalleskommtindieGesamtausgabe.DasMaterialistvielumfangreicher,aberbisjetztnichtzugänglich.MirschwebtdasModelldesHusserl-ArchivsinLeuwenvor:AlleOriginalmanuskriptesinddortzugänglich.SoetwasistauchfürdenHeidegger-Nachlasswünschenswert:eineDigitalisierung,diefürdieForschungzurVerfügungsteht.
105、Figal:当然。仅就其效应视,人们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在胡塞尔之后,他给予了现象学以不可估量的重要推动。
106、海德格尔也不是非得为此事道歉。在过去的七十年里,他的许多辩护者和追随者一直在试图证明他的哲学著作是独立于他的纳粹思想而存在的,他们宣称,后者只不过是一个性格上的弱点,一次短暂的机会主义。2014年,一些法国哲学家甚至试图阻止海德格尔的哲学日记“黑色笔记本”的出版。但是,如果他的哲学中的反犹太主义是带有倾向性的,并且像有些人所认为的,与他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一致的,那么“黑色笔记本”就很难被善意地阅读。即使在二战之后,他仍然对犹太人的“复仇渴望”表示不满,认为其目的是“在精神和历史上消灭德国人”。
107、如果这些人对海德格尔知之甚少,他们就没有资格谈论“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或“海德格尔的哲学”。同样,他们也没有资格谈论有关解构的“本体论”,而我正在致力于这项工作,远胜于他们的清谈。“解构”没有高潮,也肯定不是一种“方法”。解构甚至发展了一种有关方法的相当复杂的话语,我们应该很好地劝告雅姆贝(Jambet)先生,多少反省一下。假使这些问题具有悲剧色彩的严肃性,那么,这个西班牙与法国的联手合作,撇开地域性不谈,难道不显得喜剧味十足,或者说是一种不幸吗?
108、海德格尔对这段历史写过两篇重要文章:“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与“大学校长(1933~1934):事实与思想”。前者是海德格尔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说,后者是二战以后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66年9月23日,海德格尔破例接受了德国著名周刊《明镜》记者的采访。按照约定,海德格尔去世后,《明镜》发表了题为“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度我们”的报道,这也是我们了解海德格尔校长生涯的重要文献。
109、埃里邦:你最新的一本书《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也谈论了海德格尔的纳粹主义。你把这个政治上的问题铭写在他的思想的中心。
110、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111、把握真者的方式不同。胡塞尔的哲学更具有思辨性,他是在追问一种原初的自明性。而海德格尔更关注一种自觉的呈现。
112、 我之所以做这一期,是因为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最早去读《存在与时间》的时候,虽然是翻译的版本,但能感觉是一种十分温柔的语言,这和海德格尔为纳粹辩护这件事情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我在整理这方面资料的时候,齐泽克的《视差之见》提供了一个视角,可以描摹出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是如何为纳粹进行辩护,这个过程十分有意思,也是我想分享出来的原因。
113、二次大战中,萨特从军,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逃出集中营,与庞蒂、波伏瓦等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抵抗运动。
114、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115、争议有很多,但是大多数争议都误解了阿伦特的思想,而她从书中提炼出的一个短语形容艾希曼,说他犯下的是“平庸的恶”。这个观点激怒了很多人,某种程度上伤害了犹太人的感情,也导致了阿伦特与许多友人之间的不和。
116、看起来,德国终于要觉醒了,终于要认识到并掌握住自身的命运。
117、BZ:HerrFigal,fastzehnMonatesindseitdemErscheinenderSchwarzenHeftevergangen.WarumhabenSiesichmitIhrerEntscheidungsolangeZeitgelassen?HattedasbisheuteanhaltendegewaltigeMedienechoEinflussaufIhrenSchritt?
118、Figal:我专注于他的著作,甚于专注于他这个人。我们的目标是,将海德格尔协会从麦斯教堂镇引导出来。对我来说这很重要,即将海德格尔引入一种批判性的大学讨论中来,他的最好的著作也是为此而作的。
119、——————————————————————————————————
120、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121、NicolausSombart,RendezvousmitdemWeltgeist.HeidelbergerReminiszenzen1945-1951,S. Fischer, Frankfurt,2000;中译本参见尼古劳斯·桑巴特:《海德堡岁月》,刘兴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7年,页↑
122、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123、Figal:我不认为这样。严肃的科学家需要一些时间,深入阅读这个近一千页的东西。关于一个研讨会,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确商议过。我们认为再等等会更好。按照我的想法,这个研讨会应该在海德格尔协会的两年一次的研讨会的框架中进行,于2015年秋天召开。但无论如何,在社会的背景下来设想这个研讨会,这对我越来越困难。
124、如果这个概念仅仅是阿伦特一时的思考,随着《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出版,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但事实恰好相反,阿伦特正是从此出发,改变了她后半生著作的研究方向,开始专注于“平庸的恶”是如何激发出来的。除了在众多演讲和文章中一再提及这个话题,更是用《精神生活》三卷本来追根溯源,从古希腊哲学到康德哲学的脉络中寻找写作灵感。
125、Figal:但它们并不是核心的。人们能够在其中看出它的策略,即他先提出他的思想,然后接着作为个人而卷进来。我始终紧迫地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要在基本信念上支持这个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上一篇:精选古诗词大全300首初中(18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