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68句文案)

时间:2023-09-03 09:49:22

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6、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7、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8、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9、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10、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厌恶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11、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12、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规》

13、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5、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大义),而不拘泥于小信。

1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作者:孔子

19、校风:见贤思齐 养正立身    传承红色基因 

20、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21、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2、人与父母的关系是人伦关系中最基本的一项。“孝”构成了这层关系的实质性内容。孔子是最讲“孝”的。他在理论上把“孝”界定为“仁”的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以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为仁道的基础,表明“孝”在孔子儒学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同时由于“孝”表示的是一种人伦之爱而不是人—神之爱,也体现出孔子儒学的人文主义特色。

23、我们的分析挑明了孔子儒学具有他者关怀的特征或他者意识,揭示出人的存在有一个他者的维度。借助他者哲学的视域,我们试图指明:“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孔子儒学包含着他者哲学的维度。

24、    这四种事,又是在居家之外,培养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认知的必备之事。

25、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28、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0、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3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32、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劝报亲恩篇》

33、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孝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5、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6、有志于成圣的人均有欲于“道”,而且持之以恒,欲望和意志十分坚定。对力求成圣的人而言,追求“道”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和孝敬父母时面带的愉悦表情是相通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指的是精神的悦奋之情。这种悦奋是带有理想性的精神之乐,是高妙的精神境界。这里的理想性既指对感性现实的超越,也指对世俗快乐的超越。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体会“道”的终极价值,而对“道”的体会与谋求就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闻道即得道,是对“道”的终极意义的把握和领会,是对他者的无限可能性的洞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旦得道,有限的生命立即获得无限的、不朽的意义,此时的“我”已经超越生死大限,超越时间(朝夕)界限,而与圣人—他者居于同一境界。

3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8、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1、劝父母可能很费口舌,很费精力,但是你不能有任何怨恨。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怎么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

4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3、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44、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5、在工作时,所从事事业中的角色,决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退休了,相应的角色也变化了,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变成以家庭角色为主了,相应地把原有的角色还给了社会,例如,你工作时是什么处长、科长、主任、工程师、教师、医生……退休了,就一个称呼:退休人员。 

46、(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4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8、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9、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50、其次,四十岁的人,其父母年龄都大了,做为四十岁的人,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

5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5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作者:孟轲

5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的名言,欢迎阅读参考!

57、除了上面提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含义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远”可以指对他者或异样文化的陌生。《论语》传统的注释者常常将“朋”解释为同学,同学是原本相识的朋友。我们认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远”也许是表面意思,深层的意思是:可以将远方的朋友引申为他者,异于“我”的他者。朋友生活在远方,漂泊在远方,接触了远方的他者文化,有着很深的对他者文化和他者人生观的体悟。此时,“远”意味着异、多样与陌生。他者意指朋友不仅生活在地理意义上的“远方”,而且生活在文化意义上的“远方”,生活在远方陌生的异文化中。来自“远方”的朋友带来他者的文化、异样的体验,这些文化与体验和“我”自己的文化与体验可能相隔很“远”,有很大的差异性。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他者与“我”进行真正的交流,彼此之间体会差异性和多样性,体会“他性”和独特性,以此反观自己的所悟心得,领会更深的天道与人道。这样的快乐是更深层次的。简单地说,快乐的原因在于他者。他者带来新奇与快乐。因此,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直接走向圣人之境界的道路”。

58、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59、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61、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2、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63、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厌恶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

64、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处:礼记

65、和“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的意思相接近,在《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凑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这个人能够成为“我”的老师呢?因为这个人是他者,拥有异样的东西,可以给予“我”新的知识。“他”一定有什么东西使“我”惊讶和感到新奇,打开了“我”的视野。这个人的身份如何并不重要,或许这个人是“我”认识的朋友,或许是刚刚遇到的陌生人,关键是“他”是异样的,具有“我”所不是或没有的东西或特征。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具有“温故而知新”本领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的关键是“知新”,即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发现突破了旧的知识谱系。老师作为他者必定是有新知的人。

6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