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鱼我所欲也朗读(98句文案)

时间:2023-09-06 09:11:02

鱼我所欲也朗读

1、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5、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鱼我所欲也朗读)。

6、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7、④闻一多面对国民d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8、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10、(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幺作用?

13、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14、(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

16、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17、(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8、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19、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苏武在北海牧羊,“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21、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2、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2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2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论据)

2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7、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28、家作品简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主张“法先王”。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0、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富贵不能淫》中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诠释了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他也给出了途径,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即儒学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正如朱熹集注所说,“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呼尔而与之(给予)

34、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5、(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3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7、(1)“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

38、提问:为什幺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9、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0、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4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44、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45、示例:“舍生取义”原本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意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词语的意思也与日俱新。在现代现实生活中“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如: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

46、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

47、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8、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图文解读

4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0、A 作者主要阐述了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所以A项错误。

51、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52、文言文没有什么顺口溜背法的,一是靠记,先读熟,不背,读时一边记字,这样背的时候会容易一些。还是读。

53、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54、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55、(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

5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57、“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是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58、解析本题应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观点,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分析论据论证的观点。甲文的观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的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59、(1)观沧海(曹操);(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次(3)北固山下(王湾);(4)天净沙·秋思;(5)咏雪;(6)《世说新语》;(7)陈太丘与友期行;(8)《论语》;(9)十二章诫子书(诸葛亮);(10)狼(蒲松龄);(11)穿井得一;(12)杞人忧天《列子》

60、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61、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2、(13)峨眉山月歌(李白);(14)江南逢李龟年;(1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16)夜上受降城闻笛;(17)秋词·其一(刘禹锡);(18)夜雨寄北(李商隐);(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20)潼关(谭嗣同);

63、(3)①孟子 大学 ②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64、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65、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6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7、(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68、(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9、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0、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71、解析从“嗟来之食”传达出的给予者的轻蔑之态可把握。

7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3、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74、应译为:从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5、(94)月夜忆舍弟(杜甫);(95)长沙过贾谊宅;(9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97)商山早行(温庭筠);(98)咸阳城东楼(许浑);(99)无题(李商隐);(100)行香子(秦观);(101)丑奴儿(辛弃疾)

76、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7、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

7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9、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0、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8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8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3、第二段是举例论证,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这也是“义”的范畴。“一箪食,一豆羹”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也是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

84、(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8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6、(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87、示例: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88、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89、言文看似变化多端,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要考查的知识点也就那么多,所以,在获取新知识时,一定不要忘了前面学的,做到温故知新,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为自己所用。

90、(1)孟子·告子上 轲 子舆 思想 教育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9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92、(32)竹里馆(王维);(33)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岑参);(34)晚春(韩愈);(35)泊秦淮(杜牧);(36)贾生(李商隐);(3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38)约客(赵师秀);

93、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4、(1)祸患,灾难 (2)同“辨”,辨别 (3)侍奉

95、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96、(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97、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