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101句文案)
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1、尼采在瑞士住得离瓦格纳一家很近,他尽可能地经常去拜访他们。他爱上了瓦格纳美丽的妻子柯西玛。他成了瓦格纳运动的一个热情参与者,同时也是其核心信徒圈子中的一员,这一圈子的成员从大师本人那里获得灵感,并推动将其开创性影响带入到周边社会中。
2、但是,自由意志的幻觉不是他排斥犹太教基督教道德的主要原因。正如他在极具风格的自传《看这个人》中所说,“它不是作为错误的错误”,他反对这种道德。尼采反对道德的核心主张更为激进和不自由:犹太教基督教道德或其它美学的或否认生活的道德支配下的任何文化都不利于实现人类的卓越潜力。正如他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所说,“如果可能的最高权力和最杰出超人从来都不能变为现实,道德本身处于极端的危险之中,道德本身要受到谴责,”该怎么办呢?
3、以尼采之见,一切有机体——有时尼采也说包括无机存在在内的一切存在——都是透视性偏见性的存在,也就是说,都会按照其力量大小和距离而对其他一切存在做出各自不同“估价”,锁定维持和提高自己的存在的特定条件。(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4、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5、尼采很快就对康德感到厌烦了,虽然康德和柏拉图仍然是他在写作中最经常引用的“哲学的”对手,就尼采的批判方法而言,“哲学的”这个说法或许产生误导。有名的是,尼采的独特写作风格非常类似伟大哲学家的经典:他的写作总是带有个人特色,格言警句不断,充满辩论和抒情色彩;他可能在同一篇文章里开玩笑,辛辣嘲讽,时而粗暴无礼,时而循规蹈矩,时而毫不留情地尖刻攻击。他完全回避了哲学论证的理性话语形式。在考察哲学话题(道德、自由意志、知识)的过程中,尼采求助于历史的、心理的、语文的和人类学的观点,但从来没有求助于本能或先验性apriori 的知识,更不要说三段论了(他曾经在《偶像的黄昏》中说俏皮话“没有什么比辩证效应更容易被消除了。”)
6、因此,从《漫游者及其影子》,《朝霞》,和《快乐的科学》等“过渡时期”或“转折时期”著作开始,尼采的思想、生命和感觉呈现出一种不同的色调和意义。如果仔细阅读尼采在这之前的著作和在这之后的著作,可以看到,虽然存在着诸多主题和思想上的连续性,但是,这些主题和思想的色彩和声调变了。一种新的基本情调出现。一种自信而清晰的声音响起,这是一个遥望近乎完美的表达形式出现在地平线上的艺术家的喜悦的声音:(尼采的思想有多可怕)。
7、自我检测。哲学的特种食谱。叔本华经历。思作为自我克服。神化的形体和天才。对语文学的怀疑。风格的意志。同瓦格纳的首次邂逅。
8、尼采的名言名句,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如思想、真理、生命、爱情、信仰、道德等。尼采的许多说法,显得极端、另类。对于尼采名言的意义,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9、凤凰给诗人看一卷正在慢慢烧掉的东西。它说:“别害怕!这是你的作品!它没有时代精神!它更没有反时代精神!因此,它必须烧掉。不过这是一个好兆头,它具有朝霞的某些性质。
10、他交替处在两种状态下。在一种状态中,他安静、有礼貌,能进行令人愉快的谈话,就像几年以前人们在瑞士旅馆的会客厅里碰巧遇见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男人。在另一种状态中,他就变成了狄奥尼索斯,他幸福地微笑着、狂野地大笑着,唱着歌,陷入情感的狂喜状态。
11、世界的价值可能比我们所相信的大的多,——我们必须识破我们的理想的幼稚性,也许,在给予世界最高解释的意识中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甚至连一个普通低廉的价值也不曾给予。
12、混淆因果的谬误——再也没有比倒果为因更更危险的谬误了,我称之为理性的真正堕落。尽管如此,这个谬误却属于人类万古常新的习惯,它甚至在我们之中被神圣化,它冒着“宗教”、“道德”的美名。
13、 可是他们深深明白一点,人出生即是痛苦,不出生是最大的幸福而死亡才是最大的解脱。在一派祥和的背后有无尽的痛苦,逼得人们似乎只能选择死亡。面对自然与希腊人自身的双重压力,人的意志坚持住了,明确的说“我想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人们不能只看到世界的丑恶,人们需要美,需要尊严,需要光辉。既然如此,不如给这世界蒙上一层面纱,用理性的美装点这世界,让世界变得高大、庄严,让人们愿意尊重崇敬这世界。这明明只是一个梦境,是一个幻象,可世界居然在我们梦的意愿下意外的与我们妥协了,她似乎也表现的温顺和可控起来,人与自然就在这隔着梦的面纱的奇妙感觉下和谐统一了。
14、尼采认为,正如不幸和幸福一样,疾病和健康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东西,而是一体之两面,你不可能只要一个而不要另一个——只要幸福不要不幸,只要健康不要疾病。疾病是健康在可能性中的阴影婆娑,而健康是疾病在现实性中的光明熠熠。重要的是二者的联动和均衡,协调和共致。重要的是,病人在多大程度上渴望健康,或者痊愈者在多大程度上克服疾病,赢得胜利,回忆疾病,或防止疾病。换句话说,在尼采的理想中,人通过大疾病而达到大健康,最强烈的光明同时伴有最深重的阴影,最凌乱的影子衬托着最热烈的舞姿。所以,尼采感谢他自己多病之“命运”,并主张世人应该“危险地生活”。(尼采,《快乐的科学》§3杨恒达译,载杨恒达等译,《尼采全集》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5、回顾一下,甚至康德最终都承认他的目标是给理性设置边界,“为上帝和道德信仰留出空间”。但是,尼采将不参与这种伪装活动,为哲学家的形而上学主题提供事实后理性化过程的解释,那些主题的动机是哲学家或道德的或非道德的意图,“构成了真正的萌芽,从中整个植物(哲学体系)才能长成。”尼采自己承认,他的动机是不道德的。
16、笛卡尔: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才智和生命达到最高水平
17、在当时许多人的心目中,尼采仍是不清不白的,因为纳粹曾利用过他诸如“权力意志”和“超人”之类的观点。尽管如此,福柯仍为尼采的书而着迷。“我们很少有时间读书,”班盖回忆道,“那里可游览的地方太多,简直忙不过来。但稍一得闲,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不管是在海边沙滩上,还是在咖啡馆的平台上,他都会打开这本书(那是法德对照的读本),继续他的阅读。”
18、▲ 1866年莱比锡的语言学会,尼采(后排左三)、ErnstWindisch(后排右三)与好友ErwinRohde(前排右二)
19、以及上百位霸占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
20、海德格尔说,在尼采看来,“世界”是境域性的偏见范围,世界起源于和维系于生命体的生命实行。(海德格尔:《尼采》,前揭,页6)因此,这种根本的同化并不是对现成事物的模仿性的和复制性的适应,而是命令性和创造性的同化,那么这种同化从何处获得其发号施令和进行创造的尺度和方向?由于命令和创造性同化的根本性,这种尺度和方向只能是从其自身而来:只有同化本身才能并且必须提供尺度,并且“制作出”正当之物。于是,向混沌同时也即向“存在者整体”的这种同化就成为指向正当和合宜的“公正”。像西方形而上学从来所做的那样把真理的本质解释为“符合”,并且把“符合”不是解释为现成之物的模仿,而是解释为命令、创造、指向性的“公正”,这就是尼采的形而上学思想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和“完成”。作为“解蔽”的真理在西方形而上学中一直隐而不显,没有得到思考和追问,而尼采关于“公正”的思想乃是这一事实的最内在和最遥远的必然后果。由于尼采的“公正”,存在者的存在在最大程度上被离弃了。(海德格尔:《尼采》,前揭,页663-6)
21、任何意义上的任何一种错误都是本能衰退和意志解体的结果:差不多可以用这来给恶下定义了。一切善都是本能——因而都是容易的,必然的,自由的。艰难是一种抗议,神与英雄属于不同的类型(用我的话来说:轻捷的足是神性的第一属性。
22、勇于承认自己的透视和偏见在强大的自然和本能中有其基础,而哲人们的伪装成客观、绝对和普遍的成见在虚弱的意识和思想中有其基础。与迄今为止哲人们对于意识和思想的高度评价不同,在尼采看来,生命本身与有意识思考的距离要远大于与无意识思考的距离。动物当然能思考、感觉、意欲和记忆,而无需让这一切进入意识中,而这种感觉、思考和记忆即使在理智发达的现代人身上也是占更大部分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绝大部分精神生活都是无意识发生的。人之所以需要让某些精神活动进入“意识”,不仅思考而且让别人“看见”其思考,是因为人是脆弱的动物,需要他的同类的帮助和保护,因此他必须能够懂得如何传达自己,让其他人理解他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思想像一切有机体一样,本身可以是完美无意识的,但是,由于群体生存的压力,为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其中一小部分变成了意识,而在尼采看来,这小部分是我们的思想中最肤浅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些变得有意识的思想才以词语的形式,也就是说,以平均和平庸的交流符号的形式发生。离群的人和猛烈的生灵不需要意识。意识不属于人的个体存在,而属于人身上的那种团体性、群体性的方面。因此,哪怕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个别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们却还是会把非个体本身,把“平均数”带给意识。因此,我们能够意识、思考和体系化的世界是一个肤浅的、符号的、一般化的世界。可是这个体系化的思想世界反过来却要求成为本体,要求引导和裁决整个生命。平均化的意识成为主导带来了生命的堕落和危险。(尼采,《快乐的科学》,前揭,§3)
23、 其实,谁不想放纵呢?动物的兽性在进化的一万年里真的消失了么?理性、文化、科学,这些给了人们无数的理由让人相信,这世界是美的,而且我们是值得被称颂的。但是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为什么战争中还会有惨绝人寰的屠杀?武器越先进,人们越肆无忌惮的杀戮。酒神精神在野蛮人身上的巨大化,我们谁能真正的避免?
24、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到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初闭关政策;
25、公正与偏见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从偏见冲突的角度来看,公正的动态的“符合”行为使某些偏见被裁决为成见,因为公正乃是偏见对自身的超出之路,而不是对现成偏见或对偏见的可能思想基础的静态确认。只有这种使偏见成为偏见的更高和更深层次的偏见才是“公正”。因此,海德格尔引用尼采如下这条格言:
26、福柯思索的起点自然是《古典时代疯狂史》。在我的心目之中,它不仅是二十世纪哲学中的一部厚重经典,而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为奇异的思想结晶体。此种奇异不仅在于疯狂这一离经叛道的主题,也不仅在于作者所翻阅和梳理的浩瀚文献。疯狂作为主题并非福柯的独创,而福柯对于历史资料的处理也往往受到正统历史学家的(往往是颇有根据的)诟病。但这部巨著的真正力量并不仅局限于这些明显的方面,而恰恰在于它对于哲学思索的真正起点这一普遍问题的深刻追问。从思想史的演变线索上看,无论将感觉经验抑或内秉观念、乃至体验或启示作为起点,它们都已经内在地蕴含着导向真理的趋向。换言之,作为通向真理的普遍而必然的思想运动的初始环节,它赋予思想以启始的动力,但却注定要最终作为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被纳入到整体性的体系之中。但福柯在《疯狂史》中却恰恰提出了一个判然有别的立场:哲学思索的起点理应在于不可确定的“别处”,异于自身的“他者”,或无法内化的“外部”(dehors)。哲学的思索并非单纯沿循着一条同一性的思辨路径冷静前行,而恰恰是开始于差异性的紧张和焦虑(但又未尝不是一种极致快感(jouissance))之中。
27、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
28、(4)LeoStrauss.Anintroductiontopoliticalphilosophy(M).Detroit:WayneStateUniversity,19
29、尼采肖像,在母亲瑙姆堡旧宅的长廊中,CurtStoeving绘于1893年。
30、尼采在1887年的一个笔记本里写道:“一旦我们拥有了全球性的经济管理(这很快就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人类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地成了一架为这种经济服务的机器,那将是一部巨大无比的发条装置,由无数极其微不足道的、极其精细的‘被改造过的’齿轮所组成。”
31、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
32、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3、在逝世50多年后,尼采(F.W.Nietzsche)的光芒像意大利海滨的艳阳一般,照耀了一位27岁的新锐哲人,让他感受到一种“哲学的震动”,并从此“结束了他的学习时代”。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Foucault)。
34、每在紧张时期便会出现某种疾病,这成了伴随尼采一生的一种模式。
35、有人说,尼采的超人意志哲学,包含着对人的爱。也有人说,尼采的思想太过偏激和片面,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如种族歧视或法西斯主义。
36、(10)尼采著作全集:第5卷(M).赵千帆,译.商务印书馆,20
37、世人的对新学说的耐力和抵抗力大大超过了尼采的想象,在他撒手人寰后不久,他的学说和震世骇俗的口号,如“重估一切价值”、“上帝死了”就不胫而走,“一个幽灵,一个尼采的幽灵不仅在欧洲游荡,而且跨越大洋在亚洲和古老的中国游荡,至今魂不守舍,在世纪长河里游荡。”在一个世纪漫长的岁月里,对尼采的毁誉也随着纷纭的战火和如火如荼的政治风云而几经沉浮。
38、阅藏知津丨 通识讲座 丨 讲习班 丨博雅沙龙
39、虽然对读者来说,尼采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独立的,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位置和意义,但就尼采个人生活和思想的实际经历来说,却存在着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既是他生命的最低点,也是他变得健康和更健康——至少尼采自己在灵魂中是这样深刻感觉的——的开始。《朝霞》,正如其名字,意味着转变和新的开端。
40、尼采的书不大被他那些更为保守的同事所接受,因为他们对这一领域采取的是更为狭窄的、技术性的观念,他们不愿意去理解那种冲击着尼采的新的精神之流。开始时,尼采进行了反击,他出版了更多的攻击保守思想家的作品,并进一步发扬了他对瓦格纳和诸如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这样的他所崇拜的英雄的热情。
41、我不再知道,你,我亲爱的同类和邻人,究竟能否不利于物种地,也就是说,“非理性地”、“有害地”生活。能损害物种的东西也许在千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现在属于连在上帝那里也不可能的事物。沉溺于你的至善或至恶的欲望吧……你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可能是人类的促进者和裨益者……
42、我们这里要问的问题是,是否尼采的偏见即公正可以在一种比海德格尔所述更为正面的意义上来理解,也就是说,尼采的“偏见”是否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真正的“公正”。
43、1936年-1940年期间,海德格尔于弗莱堡大学举办尼采专题讲座,其后讲稿与相关论文汇编为《尼采》文集出版。
44、如西方人崇拜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康德、牛顿、笛卡尔、爱因斯坦等人,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或科学家。中国人崇拜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都是道德修养很高的贤者圣人。
45、 人们只要看一看《朝霞》或者《漫游者及其影子》,就能理解这种“回归自我“是什么了:那是一种至高的痊愈本身!……其他的痊愈都只是它的结果。
46、道德即评价。评价即偏见。偏见即力量。力量即世界。道德代表了特定生命保存和提高的特定条件,有其自然性和正当性。尼采谴责的不是道德评价本身,而是道德哲学家们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命令提供的道德理由:
47、观一个朝圣点。”这是近乎魔鬼般的自信。他没料到的可能是,他那锐利的文化批判锋刃,尤其在20世纪和21世纪以来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批判中,寒光迸现,震烁学界。看一下福柯如何探究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追溯疯狂和理性的由来,即可在尼采逝世一百零四年整的今天,告之尼采亡灵,他的思维精神未灭,研究方法尚存。
48、尼采和瓦格纳:在神话方面的合作。浪漫主义和文化革命。《尼伯龙根的指环》。尼采在大师身旁的工作。狄俄尼索斯的轮回。没落的幻觉和“迷狂的顶峰”。在拜罗伊特的幻觉破灭。
49、尼采歌颂战争,认为战争能为那衰弱下去的民族灌输粗犷的攻城掠地的精力,灌输无情无义的憎恨和杀人不眨眼的冷静,以及对自己的生死和亲人的存亡毫不动心的骄傲气概。一句话,战争将会铸造超人。恺撤就是尼采心目中的超人;他还说过他自己是好战的,进攻是他的本能。
50、尼采思想,包含非理性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精神,直接启发和影响了西方后现代文化。
51、尼采认为,如果人想设计“一个他自己的存在宗旨”,就必须设法把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并使它们相互平衡。但他担心,基督教已教会了欧洲人去憎恶肉体及其未驯化的动物活力。而且,随着现代国家调节生活各个领域的能力的增长,人的狄俄尼索斯方面正濒临消失。由于国家极力让人们遵守那种最令人麻木不仁、最整齐划一的文化法典,狄俄尼索斯方面深受其害。
52、认为尼采为“权力意志”辩护的肤浅读者肯定忽略了他自己对这种哲学奢侈品的“怀疑和嘲讽”:正如他在《论道德的谱系》中所说,获得一种“权力感”是重要的人类动机,但那是心理学观点而非形而上学观点。在作为心理学家的尼采看来,哲学家的道德观点也“产生能说明他是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确凿证据--这意味着,在他的天性中最深刻动机相互之间以什么样的顺序排列。”但是,非理性动机可能产生强大的影响,主要靠非理性手段重新调整方向:如果你挑衅读者,娱乐读者,惹恼读者,你就将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在尼采看来,动机是指拥有某种情感反应的习性)。因此,尼采的写作方式源自他的人性观,即包括哲学家在内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53、我们看到,在关于偏见的物种公正之后,尼采指出,这种公正仍然没有达到最终的解脱和清白:
54、"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
55、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56、与之相反,阿波罗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处在意志的势力范围以外。一种文化在向人们反复灌输过行为方式之后,便把根子深深地扎向了过去。而“意志”,如尼采所言,“不能向后行使自己的力量”。在一种传统中生长的人,起初可以把它的文化遗产当作风俗习惯的一个安稳的避风港来经历。
57、尼采从小的表现就和寻常的孩子不一样,因为小时候的她就非常的多愁善感,在他屋睡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然后他的弟弟夭折了,为了生活,他的母亲带着妹妹和他一起去了姑妈家生活,这使得原本就闷闷不乐的他变得更加的不爱说话了,所以他只有靠着写诗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
58、海德格尔认为,尼采不仅有一种著名的透视主义或偏见主义,而且还有一种关于公正的核心思想,而且这两者实际上是内在一体的。但是,最终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的“公正”不过是他的透视或偏见而已,从根本上说不过是推进到极端的西方形而上学偏见而已,它将“存在”最大程度地遗忘了。
59、而尼采这一方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走向他认为是一种全新的心理科学——一种艰苦但欢悦的智慧,它挣脱了一切表面常规的束缚。这次决裂使尼采经历了他最严重的一些病痛。但当这一切都结束时(大约在1883年瓦格纳去世时),这位哲学家真正的声音开始出现了。
60、可是,你永远找不到这样一种人,他懂得全面嘲讽甚至处于最佳状态中的你,嘲讽你这个人,能在真理许可的范围内让你充分明白你那像苍蝇、青蛙一样的无边无际的可怜状况!就像你要为了真理的缘故而笑,因而不得不笑的那样,笑你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最优秀者至今都没有足够的真理意识,最有天赋者所具有的天才也太少太少。……现在生存的喜剧尚未“意识到”自己,现在始终仍然是悲剧的时代,道德和宗教的时代。
61、 苏格拉底明确地反酒神倾向就间接导致,古希腊悲剧的彻底瓦解。其实苏格拉底没有错,古希腊的荣光逝去,他的艺术必定遭受重创,如果不思考改变终会消亡,只是这种改变,在尼采看来太负面了。可是没有低谷就不会有高山,既然曾经立于高峰之巅,就该允许从高空衰落。毕竟落到大地上,才能看清楚整片天空。所以尼采说,超人就是忠于大地。想要超越别人,得先承认自己的渺小,然后一步一步成为伟大。诗与戏剧都一样。
62、▲ 1861年(17岁)为坚信礼拍摄的照片
63、(12)HermanWSiemens,Vastiroodt,etd.Nietzsche,powerandpolitics:rethinkingNietzsche’slegacyforpoliticalthought(M).Berlin:WalterdeGruyter,200
64、每种宗教和道德引为基础的最一般公式是:“做这个这个,不做这个这个——你就将幸福!否则……”每种道德、每种宗教都是这样的命令,——我称之为理性的巨大原罪,不朽的非理性。在我口中,这个公式转变为它的反面——我的“一切价值的重估”的第一个例子:一个发育良好的人,一个“幸运儿”,他必须采取某种行动,而对别种行动本能地踌躇,他把他生理上配置的叙序带进他同人和物的关系之中。
65、尼采甚至用他的权力意志论来曲解社会主义。他说:“个人主义是‘权力意志’的一个过得去的、尚不自觉的形式……社会主义不过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宣传手段。因为,它知道,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然要形成整体行动,形成某种‘权力’……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则是为个体利己主义服务的:19世纪的通病之一。无政府主义仅仅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宣传手段;社会主义利用前者制造恐怖感,它则利用恐怖感来震慑人心,恐怖主义开始了。首先——它把胆子大的人、亡命徒拉到自己一边,特别是在最精神性的事情方面,尽管如此,个人主义乃是权力意志的起码阶段。”从以上这段话,我们看得很清楚,权力意志绝非谋求一点点的个人利益,而是要建立权力、征服世界、掠夺弱者、确立霸权,是一种弱肉强食的逻辑。尼采认为人具有一种十分可怕的野蛮人的自然属性,就是掠夺他人、渴望拥有权力,扑向弱小的、更讲道德、更为和平的种族,在起初高贵的社会等级常常是野蛮的社会等级。正因为尼采把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说得太露骨了,又放肆地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口号的虚伪性,所以连资产阶级都不大喜欢他。必须指出,尼采对资本主义文化虚伪性的揭露,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评固然有其尖锐性,但是尼采是想用一种超人统治的国家来取代它。
66、此书作者,德国当代哲学家和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其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二十九种语言。十年中其著作外译语种,翻了不止一倍,可见他名声在外,如日中天。其众多著述中,六种已有中译。除了《海德格尔传》(1999)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2010)以及这里的《尼采思想传记》(2010),另有《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2001)、《席勒传》(2010)和《荣耀与丑闻一一反思德国浪漫主义》(2014)。之所以这样排列,只想顺势说明,这后面四种均由笔者译出。
67、(9)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译.三联书店,20
68、西方人历来有崇拜知识和真理的传统,就好比中国人历来崇拜贤者和圣人一样。
69、你们这些美丽的野兽……尽可能提升你们绿色的身体,在我和太阳之间构成一道墙——就像现在一样!真的,世界已不再有任何东西留下,除了绿色的朦胧和绿色的闪电。
70、1889年1月,他住在意大利的都灵。一天他看见一个车夫在街上抽打一匹马,他跑去制止,在抱住马的脖子时他崩溃了。之后一些天内的情况不大清楚。一个朋友收到了他的最后一张明信片:“我在射杀所有反犹分子。狄奥尼索斯。”
71、但是,即使尼采正确地诊断出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为什么同情痛苦的道德会成为承受痛苦者认识其创造潜力的障碍呢?尼采的关键思想是,在一个执着于追求幸福和消除痛苦为目标的文化中,年轻的尼采和贝多芬们将挥霍自己的潜力以追求这两个目标,而不是仅仅追求创造性的工作。毕竟,如果承受痛苦很糟糕,那么你的所有努力就是要竭力避免痛苦;如果幸福是好事,那么它就应该成为我们做一切事的目标。但是,人类的卓越不仅与追求幸福格格不入,而且也与逃避痛苦格格不入。
72、很少书能够如此多地被人阅读,直到现在,在英国每年还要印好几千册。我毫不怀疑,几乎没有一本书(当然《圣经》除外)像这个如此好心肠的怪东西这样,造成这么多的祸害,缩短这么多的生命。其源盖出于:把结果混同为原因了。这个厚道的意大利人把他的节食看作他长寿的原因;其实,长寿的前提,即新陈代谢的极其缓慢,微乎其微的消耗,
73、与此相对,平等主义者要求限制和逐步缩小现存的不平等,要求既得利益者对社会做出更大份额的补偿;他们的理由既可以是社会平衡稳定的实用考虑,也可以是基于公权力正当性和合法性的理性追求。当代西方民主制中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的冲突,在德里达看来,是两个“不可彼此还原”的原则,造成“不可和解、相互伤害”的伤口,悲剧的根源在于,每个人以自己的经济思维,在全然他者的领地上“算计属于自己的朋友,算计他人。”(13)35
74、本书作者萨弗兰斯基是当今德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其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十三种语言。众多著述中的两本也已有中译,一是他的《海德格尔传一一来自德国的大师》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二是他的《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尼采思想传记》是他又一部用心之作。它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顺着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出尼采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的提示收束。与上述研究专著相比,作者没有掺入自己“微言大义”的奢望,也不怎么做“补正纠偏”的尝试,着眼的多是尼采人格发展背景上的思想意旨,以及这些思想与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纵向联系和横向关涉。与上述生平传记相较,他绝不拘泥尼采的生平琐事和生活变迁,更不屑重复那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逸事奇阔,而以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超人作为人类理想,权力意志作为历史解读,这些尼采学说中的要点,无不被他以自己独到的叙述点拨。
75、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诞生于古希腊的日神与酒神精神,以及二者结合后产生的悲剧。全书围绕着酒神精神而展开,日神精神甚至可能屈居其后。直到悲剧将二者结合,古希腊的美走向巅峰,而悲剧的终结恰恰是被我们称道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出现。因此,笔者想做的不过是将全书的核心以较为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苏格拉底被人所贬低甚至称为“魔鬼”实在有趣,所以文章最后的部分他才会登场。
76、毫无疑问,瓦格纳的死有助于减轻尼采的紧张感,他对婚姻期望的消逝也减缓了他的紧张感(虽然这本会加重他的紧张感的)。他的妹妹伊利莎白以前总爱插手他的事务,现在嫁给了一个叫弗斯特的反犹派政客,搬到巴拉圭去了。
77、那时,瓦格纳运动并不只是一场音乐实践——它比1960年代以“披头士”和“滚石”乐队为先锋的运动意义更大。瓦格纳的音乐是对统治着19世纪文明的形式主义颓废的冲击。在他伟大的神话歌剧中,瓦格纳摒弃了当时的资产阶级精神,并用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形象取而代之。对于专门研究古希腊语言和文学的经典哲学家尼采来说,这一主题正好契合于他自己的专业研究中开始浮现出的一种革命的可能性。
78、尽管尼采对婚姻持否定态度(莎乐美也持同样态度),他还是向莎乐美求过两次婚,但都被拒绝了。后来他们曾计划与另一个学问上的亲密朋友(保尔·里)一起搬到巴黎去,建立一个三角家庭。
79、尼采认为,传统理性主义意味着人性的沉沦、堕落,他的超人意志才是对人性的锤炼和提升。
80、萨弗兰斯基文字优美、才华横溢,能够将大量史料和独特观点圆融地浸润于通俗的讲述之中。2002年,作为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主持人之萨氏担纲主持的电视节目“哲学四重奏”,为他赢得了十分广泛的公共知名度。
81、后来的动机说明被首先感受到,还伴随着仿佛在电光中一闪而过的成千细节,随后才是炮击……发生了什么?某一状态所造成的想象被误解成了这个状态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在醒时也这么做。
82、回顾起来,叔本华认为,如果考虑到人类毫无道理可言的痛苦的必然性,这样的生活就不值得过。作为对叔本华的回应,尼采在其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非常稳定地提出了充满活力的观点:正如他在《悲剧的诞生》1886年的新序言中所说,“世界的存在只有在作为美学现象的情况下才有可辩护的理由,”这样一种世界“诱惑人们持续活下去。”最关键的是,尼采对美学体验的描述完全与康德的观点相反,康德觉得审美体验“与利益关系考虑无关”。尼采赞同司汤达(Stendahl)的美学体验公式,即“幸福的美妙承诺”,也就是它产生“意志(利益)的觉醒”:尼采在后来的《道德的谱系》中写道“特别的甜蜜和美学条件的完整特征的根源或许就源于“肉欲”(sensuality),虽然它现在被转化,不再作为性刺激进入意识领域了。”
83、希特勒甚至参观尼采故居,拜谒尼采之墓,与尼采雕像合影。尼采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起起落落。20世纪初,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陈独秀等人都曾翻译推介尼采的著作,但在50年代,尼采被定为反动哲学家,研究和介绍尼采成了禁区。
84、公正,作为一种全景式眺望着的强力的作用,它超越善与恶的细小视角向外观看,因而具有一个广大的优势境遇——其意图是保持比这个和那个个人更多的某物。
85、尼采提出的超人意志和贵族道德,对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如希特勒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结果就是,希特勒遭到人民和历史的唾弃,尼采也疯癫而死。鲁迅批评尼采说:尼采自诩为太阳,只想付出,不求回报,最后他成了疯子。
86、尼采是有史以来被人们谈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也是最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之一。流言蜚语在他的身后绵延不绝,涉及他的性生活,他的政治立场,他的精神健康。他的学说也往往受到误读和曲解,其中最不幸的便是德国纳粹分子将他的学说曲解为法西斯理论的支柱。
87、尼采的上述看法,既批判希腊理性主义认识论,又抨击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现代性。
88、本文回应国际学术界尼采研究的政治哲学转向,针对利奥·施特劳斯派对尼采“秘传”式解释的主观随意性,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此后作品为依据,分析尼采哲学“超人—追求权力的意志—永恒回归”的“三连论”政治底蕴,公示尼采后期激进贵族主义企图回归古代等级制的证据,最后对尼采在当代政治哲学争论中所起的重要影响进行批判性分析。
89、 “无辜”意味着什么?当尼采指责我们狂热地非难生命,狂热地从外界、甚至从自身寻求那些应当承担责任的东西,他的批判基于五个依据。第一点是“无物在整全外”。然而,最后也是最深刻的一点却是根本“不存在整全这样的东西”:“有必要分解这个世界,放弃对整全的顶礼膜拜”(《权力意志》,第3部分,489)。无辜是多元性的真理,它直接产生于力与意志的哲学原则。每一物涉及能够解释它的力,而每一种力又涉及与之不可分割的能力。正是这种相关、肯定以及被肯定的方式尤其无辜。无论何物,如果它不让某种力解释自己、不让某种意志评价自己,自然会唤起另一种能评价它的意志和另一种能解释它的力。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我们宁愿保留与我们拥有的力相符的诠释,而否定与我们的诠释不相符的事物。我们造出种种古怪的方式来表现力与意志,迫使力与其所能分离,我们把自身的力称为“有价值的”,因为它绝不肯做它不能做的事,而把事物具有的力称为“应受谴责”的,其实只有事物才精确表现它拥有的力。我们把意志一分为造出一个中立的、富于自由意志的主体,并且给这意志行动和不行动的权力(《论道德的谱系》,第1部分,13)。这就是我们的境况与生存的关系,我们甚至尚未意识到意志可以评价(“衡量”)大地,力可以诠释生存。于是,我们否定生存本身,以贬抑代替诠释。我们发明了贬抑的办法,并把它当作评价和诠释的方式。“诠释当中的一种破灭了,但如果它被当作唯一可能的诠释,生存便似乎不再有意义,一切也仿佛是徒劳”(《权力意志》,第3部分,8)。唉,我们真是些蹩脚的玩家。无辜是关涉到生存、力和意志的一场游戏。在这里,生存被肯定和欣赏,力未与其所能分离,意志未被一分为二——这便是最接近无辜的含义(《权力意志》,第3部分,457—496)。
90、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受印度佛学影响较大,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力才能领悟到意志的本性。因此人的最高目的是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到空幻境界,这样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91、当我们谈论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在生命的激励下、通过生命的镜头谈论的:生命迫使我们制定价值;当我们制定价值的时候,是生命本身通过我们进行评价……由此可见,那种违反自然的道德——它把上帝视为反生命的概念,视为对生命的判决——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价值判断,——什么生命?何种生命?——我已经给出了答案:是衰退的、衰弱的、疲惫的、被判决的生命。(……)它是被判决的人做出的判决……
92、在本文这一部分,我们将按照海德格尔的指引,讨论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公正。但是,对于海德格尔所谓尼采的公正实际上是西方主体性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偏见的顶点和完成的看法,我们将加以分辨,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尼采哲学中的“公正”。
93、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理性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如没有理性的动物照样生存得很好,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
94、如果你也梦想一睹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雷海宗等清华北大的教授风采;
95、作为存在主义者的尼采与作为非自由主义者的尼采同时并存, 他看到有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崩溃在根本上与后基督教现代性的整个道德世界观站不住脚联系在一起。上帝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价值,都拥有值得上帝喜爱的不朽灵魂。如果没有这样的上帝,我们为何认定人人都值得拥有在道德上得到平等考虑?正如尼采所论证的那样,平等、利他主义和对受苦人的同情的道德性事实上成为人类走向卓越的障碍,该怎么办呢?如果成为有道德的人,你就再也不能成为贝多芬了,该怎么办呢?尼采的结论非常清晰:如果道德平等是人类走向卓越的障碍,那就别让道德平等再祸害人了。尼采这个常常令人感到吃惊的反平等观点,很多人似乎并不怎么了解。
96、在尼采看来,他的思想其实包含着对西方人的爱,只是尼采提倡的爱,不是肯定和纵容西方文化,而是否定和锤炼西方文化,即批判太阳神阿波罗的理性主义,鼓吹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本能、欲望,如超人意志。
97、以上译序出自十年前。照录如上,但有些信息过时,补充如下。
98、 悲剧的形式是日神的艺术,也就是以具体的表演唱诵来表现,而其精神又是酒神的艺术,一种个人性神化。表演者在舞台这个形式下,完全消弭了自己,那一瞬间,自己成了各色各样的或神或人。观众保持审美的态度,观众心中知道这是一场演出,而演员已经忘记,然后在演员忘我的表演中,观众的心随着演员而波动,或悲伤或快。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是可以被呈现的,而且无论怎样的荒凉,怎样的残酷,观众都可以接受。观众不是去审美的享受表演,而不是经验性的体验。
99、这个年轻人过早地苍白萎靡了。他的朋友们说:某某疾病应负其咎。我说:他生病,他不能抵抗疾病,这本身已是一个衰败的生命、一种因袭的枯竭的结果。报纸读者说:这个政d用这样一个错误断送了自己。我的更高的政治说:一个犯这种错误的政d原已末日临头——它不复有自己的安全本能。
100、 你用火焰之矛/把我灵魂的寒冰粉碎/我的灵魂怒吼着/奔向它那至高的希望之海:/总是更明亮,总是更健康/自由地在最可爱的必然中——它就这样颂扬你的神奇,至美的雅努斯!
- 上一篇:精选小时代1经典语录(90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