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1句文案)

时间:2023-09-11 09:15:0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由老师孔子教读第一幕:同学们身穿战国书生服饰,将头发盘在头顶用帛包住,手持竹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第三幕:杨雨欣与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孔府。杨雨欣:“孔爷爷,孔爷爷!”孔子:“你是……”杨雨欣:“我是两千多年后峨眉二小四年级3班的学生杨雨欣,我们班正在用《论语》开展国旗下讲话。您听——”画外音(全班齐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4、他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拼命学习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孔子老先生是智慧的,我们就应该对他的话语加以研究,并照着去做;如此,你的收获一定超过普通的大众。

5、    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遇到问题拉不下面子向有经验的下级请教,那么你的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我并不觉得向下属请教问题是示弱的表现。相反,因为你的询问,他会意识到你重视他,而且他也在你的询问中重复回忆此项工作,从而加强员工本身的记忆,大大减少犯错的几率。

6、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7、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9、张立勇当初的背债情况,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会打打工混混日子了。因为在普通人的心里,辍学代表着自我学习能力不够;背债意味着贫穷,受不到人尊重。

10、第二幕:子贡:“老师,孔圉(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微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恍然大悟:“老师是说他聪明多才,又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才会获此谥号……”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13、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被人们奉为求学修身的圭臬。问能者,问智者,问强者,问不如己者,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不耻下问方能把问号拉直成感叹号。峨眉二小学生努力把“做学问”融入自己的血液,做求知的主人,在知识的蓝天尽情翱翔!

14、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16、    作为一名管家部的实习生,部门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我们培养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身为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实习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要尽快成长,负担起管理人员的角色。然而楼层工作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临时发生的情况也是师傅所不能预料到的,很多工作还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领悟。

17、尽管当时的亚珍,甚至还没有那位业主对目标小区的知识了解得多,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亲和力,还是挽留住了客户,最终在她这里成交。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即为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9、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江西7人上榜!

20、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21、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敏而好学造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22、杨雨欣:“孔爷爷,您看——”舞蹈《孔子爷爷》(全班伴唱):“孔子爷爷,胡子白花花。你手拿一卷竹签签,上面写些啥?孔子爷爷,微笑着回答:竹签写的都是我,两千多年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学们:哎呀呀!孔子爷爷,之乎者也,真有趣!你的《论语》,学问真大,我们从小就爱读它!

23、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再去学习,那学不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说风凉话的把柄。但张立勇没有顾虑那么多,他只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用心,结局也很令人感动。

24、    前几天,我被安排做大清楼层的计划卫生,和我搭档的是一位在楼层工作比较久的基层员工。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相对他来说我就是个新人。但是部门主管一上楼层就从头到尾细致的培训了一遍。刚开始的两间房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做,效率十分低下。后来搭档的同事就给我讲起了他之前做计划卫生的经验。在他的提点下,我调整了一下两人的分配量。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我们有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从这次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不耻下问,就要虚心求问。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事情,任何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哪怕他是你的下属。

25、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26、自认为比别人高明,就容易自满自大。有人提出建议,不屑一顾。向人家请教,会觉得没有面子。这样下去,愈来愈孤独,愈来愈固执,而不进则退,终究会难以赶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2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学习知识不会感到厌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28、  ■释义:“敏儿好学”出自《论语》。这句话是子贡请教孔子的话,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9、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0、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卫国大夫,死后追谥为“文”。②“文”,《周书·谥法》解为“勤学好问曰文。”③“不耻下问”指不以下问为耻。“下问”即询问在自己下面的人。

31、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32、中国文化有一个传统,就是人死之后用谥号来作为他一生行为的评价,像文这样的谥号是非常高的评价。

33、译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子谥号为文。‘’

34、2018年12月10日早晨,在蒙蒙冬雨中,峨眉二小四年级4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别样的国旗下讲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们用情景剧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学生的教学场景。

35、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6、  孔子本人就是敏而好学的榜样。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诲人不倦地传道授业。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对于他而言,是一种精神愉悦的活动,他很享受从学习中带来的快乐。孔子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但在学问方面是万世之师,而且在学习精神方面也堪称万世楷模,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一层引伸含义——为了得到学问,可以不顾一切。

38、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39、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40、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