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86句文案)

时间:2023-09-12 09:04:51

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

1、老子所说的就是—个道德实践者德能的强弱程度,是依次由身至家、由家至乡、由乡至邦、由邦至天下逐步聚积增强的过程,是道德持有者自身道光德能辐射的范围大小,以自身的德能为那个区域的众生万物服务,福被家人、社会乃至国家、天下的层级次第。

2、如果对方的思维如麋鹿一样放纵无制,我也可以驱使猎犬一样的论点去追逐制服他。(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

3、将这段阐释当中的核心关键词抽出来,逆向排列,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被后世学者称为《大学》八条目。

4、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却合乎“曲则全”的作用,比较使人容易接受。

5、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6、老子的辩证思维跨越了时空,充满了朴素的辩证之美和理性的光辉。这一思维所蕴含的深刻智慧,是指引人生的明灯,明白了世事无绝对,便能做到静观花开花落,云淡风轻。

7、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老子有关道德的名言)。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9、(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译文)要想达到虚无至极的境界,必须专一守住这个“静”字。

10、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1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3、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确实,先贤老子如同智慧的化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路上的灯塔,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名言,震古烁今,闪耀全球。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对他以后的诸子百家乃至是全世界思想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子也成为公认的“百家之祖”,成为世界上唯物主义哲学的鼻祖、辩证法的老祖。

17、“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18、"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19、老子认为,大道无形无名,却蕴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故曰:“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从空虚无形的道生出混沌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天地万物。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

20、“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2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4、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出处)《道德经·第七章》(译文)圣人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后面,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全了自己的身体。

2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2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9、(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3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1、对老子之道的解读,因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学者而出现不同的注译,却如倒映于每条河里的月亮,表现出同样迷人的光华异彩,月映万川,理一分殊。

32、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

33、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3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36、(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3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8、“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3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0、(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41、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4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43、德的品格能量层级每上升—步,都有严格的检验标准,容不得半点虚假。

44、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在孔子第五次问道的次年,时年81岁,回到洛邑辞官,骑青牛西游于秦,过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述五千言《德道经》,在楼观台讲经说法。

45、青春心向d,建功新时代|共青团广州华商学院国际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46、传说老子西游至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东北;一说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为著书立说。老子遂著书上下二篇,5000余字。因其书“言道德之意”,后世奉之为《道德经》。关于这个传说,西汉史学家刘向在《列仙传》中写道:

47、(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48、(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4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0、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5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5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53、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5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55、真正有修养的人要不自伐(自夸炫耀),有功等于无功。儒家的人常以尧舜来做标榜,“功在天下”,“功在国家”,而他自己好像一点都没有做一样,而且更加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那才是不自伐的最高竿。

56、司马迁还记载,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57、他的字典里面没有难字,那是“自是”,所以,成功果然很难,人不自是,才能开彰大业。

58、其心身德道能量所释放的范围都因人而异,深浅厚薄、远近强弱各自不同。

5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6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1、常常以此来作为课题,考察青年同学,看他能稳得住多久时间。

62、孔子受老子影响至深,曾慨叹“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子追求真理之志向不灭。

63、“不自是故彰”。“自是”与“自见”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但同中有异。“自是”是主动的认为我一定都对的,我的绝对没有错。

6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66、那么老子到底是不是以这种方式隐起来呢?不好说。其实隐还有另外的解释,就是大隐隐于市。老子大可不必走出函谷关隐到不知所踪的地方,他完全可以在社会上以另外一种身份生活,那也是一种隐。另外,他在行为处事上也可以以他自己的方法体现隐的精神。

67、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而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然后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而老子的学说渊源于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学说。)

6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9、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7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72、“不自矜故长”。“自矜”,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叫做傲慢。

73、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7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7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7、我们也看到,老子的智慧早就漂洋过海,在异域落地开花,启迪众生。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1987年,《纽约时报》评选古今十大作家,中国作家老子名列榜首。

78、如今的《道德经》是全球化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据统计,《道德经》一书在全世界已经翻译成94种语言,有近2000个版本,成为翻译语言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文化典籍。可以说,老子的智慧已经播撒全球,泽被全人类。正如《国际道德经论坛宣言》所说:“道通天地,德普人间。东方先哲,深悟道德经之奥义;西洋前贤,盛赞五千文之远瞻。”

79、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东周守藏室之吏。

80、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81、(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译文)把自己的身家和天下看作一样重要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重任。爱天下的人像爱自己的身家一样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

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83、(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84、(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译文)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以及做作的情态神色和好高鹜远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你都没什么好处。

85、(出处)《道德经,第十八章》(译文)大道废止了,就会有仁义。智慧出现了,就会有狡诈。六亲不和就会出现慈爱和孝顺。国家动乱就会有忠臣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