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精选道家对人生的感悟(55句文案)
道家对人生的感悟
1、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2、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3、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4、淡化我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
5、老子之后,杨朱本人曾针对墨子的“兼爱”、“尚贤”、”非命“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了“非议”。杨朱后学子华子则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六欲不得其宜“的观点和行为做出了双向的扬弃,詹何则将杨朱”为我“、”贵己“之说中”损一毫利天下不为也“的思想作了近乎极致的发挥。
6、老子哲学的核心是无为,但无为思想的核心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道家对人生的感悟)。
7、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8、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9、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0、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1、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2、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
13、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1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第十三章》
15、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6、无论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后来郭象亦认为,对于生死,要顺其自然。他认为死生都是“命”。“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死与生,皆命也。无善则死,有善则生,不独善也。故若以吾生为善乎?则吾死亦善也。”所以不应喜生而恶死。
17、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18、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9、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20、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21、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2、道家黄老学一方面它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
23、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24、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5、 我还好,前两天都非常平稳地度过。到了第三天,学员们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明显优于前两天,只有我早上出现了轻微腹泻和胃反酸的现象。
26、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27、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28、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29、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30、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
31、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32、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33、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也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老子》作者生活年代在学界尚有争议,或以为与孔子同时,或认为晚于孔子。老子主要批评了孔子所执之“礼”及“仁义”观念,对杨朱则主要批评了其“予智自雄”及对“明王之治”的追求。
34、 晚上练习完辟谷功法后,再次的太极,八段锦练习!体悟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35、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6、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7、老子不仅主张外物之平静,还注重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人性的无欲无求。欲望所引发的争夺、血色事件太多。
38、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39、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40、点评:自己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有没有功劳,要靠别人说出来,如果自己说出来,那就不值钱了。
41、译文:没有精心诚意,就不能感动人。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就怕一个“诚”字,无论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只要做到真诚恭敬,没有做不好的。
42、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43、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44、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45、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46、❻ 庄子:普通人逃避问题,聪明人解决问题,智慧的人消除问题!
47、点评:无论什么事,但凡我们树立一个标准,就会有利有弊。比如树立一个“美”的标准,很多人为了得到“美”,就会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如果树立一个“善”的标准,很多人也会为了追求“善”名,而欺世盗名,沽名钓誉,反而与当时设立标准的初衷相违背了。
48、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49、人们最好都能在满足身体的基础需要之后都没有其他过强的欲望,“虚其心”就是老子提倡让自己的灵魂澄澈,内心欲望很少,很轻易的就可以被满足,被哄好,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极致境界。
50、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上道。
51、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52、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
53、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54、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 上一篇:精选微语录人生感悟(79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