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曾国藩语录400句白话文(77句文案)

时间:2023-10-02 09:59:36

曾国藩语录400句白话文

1、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至理的`名言名句大家想要阅读一些吗?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曾国藩名言名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2、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语录400句白话文)。

4、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曾国藩语录400句白话文)。

5、胡适说,唐代已有白话小诗短词;宋代语录体广为流行,白话用于诗词、书信也常见;“小说则明清之有名小说,皆白话也”。可以说,宋以来“‘今文’之趋势已成”。“今文”即白话文。然而,明七子、清代桐城派必欲反之于古,使白话文学命悬一线

6、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所以一直能获得长久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因为那可能是骗局,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别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因为那里有可能有危险,《论语》中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7、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8、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9、两位先生的话,语文老师们耳熟能详。然而,究竟读多少算“多读”?一个小孩子,一个月读多少字,就可以界定为“多读”了?是不是一有空就拿起书来,才叫“多读”?曾听一位很有名望的专家说,学生读上1000万字,不会作文也难。其言若真,中国语文教学的“诺贝尔奖”,当颁发给此君。办公室的P老师,儿子书房里的书,已经过了200本,P老师自豪地说,这些书,咱儿子都读过了。以每本10万字计,也有2000万字,P老师纳闷的是,怎么就没觉得儿子作文如鱼得水,信手拈来?

10、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11、常常提其朝气为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2、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3、2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4、也难怪他被央视拍成纪录片,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专门开了王阳明心学课,被现代无数年轻人追捧。

15、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6、第如果真能放的下,逆境坦荡,起伏轮回之后,成就大事的可能性激增。

17、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18、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19、1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20、此刻,在这个与中原几乎完全隔绝的一个小村落,中国思想史翻开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21、这么多人对王阳明顶礼膜拜,因为他的心学绝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学以致用的武器。

22、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23、Artisalwaystoanextentabouttryingtocreateorderoutofchaos.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永远是关于如何从杂乱中理出条理。

24、威尔·贡培兹(WillGompertz)1965年生,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杂志评为世界上*有创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贡培兹在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达七年之久,并在BBC的邀请下,担任新成立的艺术频道的*一位主编。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为《泰晤士报》和《卫报》撰写了很多艺术评论,并担任知名艺术批评网站(culturecritic.co.uk)的总编辑,也是英国众多前沿艺术机构的专业顾问。

2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6、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7、《曾文正公嘉言钞》作为民国的畅销书,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沉寂在各大书城的文史类角落里。又过了103年,冯唐也出了一本解读曾国藩语录的书:《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又让曾国藩的热度增加很多,这也是冯唐向曾国藩、梁启超等先贤隔着时空的问候致敬。

28、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9、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

30、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31、“国民”概念产生于戊戌维新时期,民国成立,主权在民被写进法律。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目标就是造一代新国民。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蔡元培等更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文化应该平民化,文体应该平民化,国语应具主导地位,可谓时代的呼声。

32、冯唐解读:表面意思:一个成功的CEO,会有两类下属,一类是出于“爱”,被CEO的人格、魅力征服;一类是出于“畏”,被CEO的权力和利益笼络。危难之际,出于“爱”的下属中,十有一可以共患难;出于“畏”的下属中,没有一个。深层道理:不要对人性要求太高,共患难、共进退的人,有5%—5%就很不错了。

3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4、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35、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也许反过来说更合乎逻辑撑起二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36、3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7、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国藩

38、2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39、读书这件事上,我认同林语堂的观点,阅读,不断发现属于自己的作家。这个阶段读喜欢A作家,下个阶段读喜欢B作家。这“喜欢”,不只内容,还有语言风格、言语个性、表达气质。

40、18)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41、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42、3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43、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曾国藩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热门篇)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44、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解释:世上没有长久获利的事情,要保持清醒,大家都去争抢的你就不要去了,去了可能会使你陷入危机。

45、实际上,这本书就是吕思勉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的简易版,相比较过于考究的前者,这本书通俗易懂多了。

46、1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7、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曾国藩

48、52林琴南:《致蔡元培函》,《五四运动文选》,第229页。

49、“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50、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51、冯唐解读:李宗羲因病休假,曾国藩写信慰问,教下属养病之法:第一要锻炼心志,早起、打坐;第二要去除妄念,别多想、别怕死——做个好领导不容易。团队成员的生老病死也要照顾。

52、1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53、首先,把文言文定为死文字,把白话文定为活文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讲不通。文字当随语言变化而变化,几千年来,汉语有很大变化,作为官话基础的北方方言变化之大更超过各地方。但是文言文未能随语言变化而变化,一方面保留了口语中已经废弃的词汇和用法;另一方面,为了所谓博雅,又生造了很多别称、典故之类,拉大了和语言的距离。但也有很多词汇、典故、成语很有活力。因此,既要看到文言脱离现实语言,不适用于现代,不适于普通人使用,也要看到它还是汉语,历数千年缓慢变化,积聚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咬定文言文是死文字,与要从中有所汲取是相矛盾的。由否定文言文,进而否定所有文言文学作品也是错误的。很多文言文学作品非常优秀,对汉语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胡适强调用国语文学创造文学的国语,其实文学的国语又何尝不需要从文言的文学中有所吸收。林纾说,《红楼梦》《水浒传》等书作者都是“博极群书之人”。“群书”当然多为文言文作品。又说:“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5这些话是有道理的。文言文与白话文都是汉语,是亲兄弟,只是演变的路径很不相同,结果也不同。还应该看到,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差异在某些地方是文化的差异,随着教育普及,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语对文言会有更多的汲取。

54、1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5、25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第47页。

56、罗家伦作了进一步发挥:“我以为白话文是最能有想像,感情,体性以表现和批评人生的,最能传布最好的思想而无阻碍的。何以故呢?因为我们人生日日所用的都是白话,我们日日所流露的所发生的种种种感情,都是先从日用的白话里表现出来的。所以用白话来做文学,格外亲切,格外可以表现得出,批评得真。文言做的文学,无论写什么人,或为大总统,或为叫花子,都是一样的腔调,一个模形;而白话做的文学,则一字一字之间,都可以写得入微。写大总统说话的口吻,决不会变叫花子;叫花子不同大总统一样,口里文绉绉的。其余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什么境,都可运用自由,不生阻碍,并且可以为各人各事保存他们的个性。《红楼梦》里宝钗的生活言动,决不是黛玉的生活言动;《水浒》里的武松打虎,决不是李逵打虎。”还说:“古文只顾外形,言之无物,自然枯槁了。”至于论理,文言文更非白话文可比:“古文不能说理,非用白话不可,已有宋明诸儒的语录为证;而且曾国藩也说,‘古文无所往而不宜,惟不宜于说理’。”而白话,“不但可以表现人生,施用艺术,而且可以讲明一切的学理”。

5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8、3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59、于是越来越多的老师看重“真”作文,不许学生写“假”作文。“真”作文,能那么简单地活跃起来吗?

60、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61、“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秦楚大战间隙,一对兄弟黑夫和惊躲在淮阳战壕的一角给大哥写信。借战友的钱都用光了,黑夫求母亲“给我们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钱一起带过来”,惊告诉家人“为我求神祭拜时,如果得到的是下下签,那只是因为我身在叛逆之城的缘故,不要想多了。”这封写在木简上的信,距今2200多年。

62、克制心魔,立地成佛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6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64、3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65、冯唐解读:这句话是曾国藩写给青年营官罗萱的,手把手,教部下。

66、这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亦是一部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史的划时代巨作。

67、24钱玄同:《“新青年”改用左行横式的提议》,《钱玄同文集》(第一卷),第40页。

68、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69、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70、其次,过分强调了国语文学对国语建设的作用。胡适说,建设国语主要靠国语文学。证据有一为自己的经验,今日居然能做白话文章,能写得出好几百个白话的字,不是从教科书上学来的,而是从《水浒传》等白话小说中学来的。“这些白话文学的势力,比什么字典教科书都还大几百倍。”二是欧洲各国的“国语”史。数百年前,欧洲各国只有方言,没有“国语”,写书通信都是用拉丁文。14世纪初,意大利的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了一部“喜剧”。“那‘神圣喜剧’的白话后来便成了意大利的标准国语。”欧洲其他各国的国语,“大都是这样发生的,大都是靠着文学的力量才能变成标准的国语的”延伸论之,无论中外,“凡标准国语必须是‘文学的国语’,就是那有文学价值的国语。国语的标准是伟大的文学家定出来的,决不是教育部的公文定得出来的”

71、出自《曾国藩文集·冰鉴》。意思是:凡属大人物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

72、《曾国藩日记》:修身、治学、管理的经验心得。

73、有力地推动教育部重视和支持国语运动。1917年以前,教育部仅对确定国音较为重视,对何时用国语教学没有提及,总体上比较消极。随着国语运动的发展,教育部受到触动,自1918年起逐渐积极起来,采取措施,推进国语运动,终于1920年决定在国民学校用国语代替国文。这显然与国语运动的推动分不开。教育部也承认这一点。前引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令称:“本部年来对于筹备统一国语一事,既积极进行,现在全国教育界舆论趋向,又咸以国民学校国文科宜改授国语为言,提倡国语,实难再缓。”1就是说,教育部之所以提速,用国语代国文,是与舆论呼吁密切相关。在倡导国语方面,其他刊物断不能与《新青年》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教育部的积极态度,其实是采纳了《新青年》为代表的舆论意见的结果。

74、2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5、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6、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