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
精选美言不信信言不美(62句文案)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1、 由于无始(劫) 以来,我们在无明中,随波逐流,随业轮转,习惯了,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有着自己所谓的,业力习气小性子。
2、那么什么是“信言”的“信”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自身里面找到答案(备注:我说的一体式解经也可以叫“以经解经”,用道德经作一个比喻,就是以道德经解释道德经),这就是第21章经文“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冥兮窈兮,其中有信”里的“信”字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备注:我们也可以参阅《庄子大宗师》里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这句经文里的“信”字,很显然说的是指道(自然)在时空之下,或者说在我们的物质世界里,对天地万物的“诚信、信实、守信”。这种道之信实是通过自然规律(法则)表现出来的,也同样包括自然界里的有规律的现象。例如唐代诗人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里的“信”所说的潮涨潮落;浙江钱塘江农历八月十五的潮汐。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有台湾兰屿岛达悟族人和飞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年3~7月间飞鱼会随着黑潮而来,带给兰屿达悟族人莫大的丰收;还有我们学地理课里的“信风”,都是指道(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守信。既然人类作为万物的最高级的生灵,那么体现在我们自然界背后里的来自道(自然)的守信,都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所以“悟族人相信飞鱼是上帝的赐予,格外珍惜这项天然资源,甚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和禁忌,也随着飞鱼洄游的生态来制订”。这种道(自然)的对于我们人类的信实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多到不胜枚举。所以“信言”的“信”就基本上可以解释为“可相信的”,“可信靠的”的意思,合起来解释就是“可相信(信靠)的道理”,“真(实)的道理”的意思。用道德经里的格式来说简而言之就是“正言”(备注:道德经第78章有“正言若反”),或者说“真言”。这里无论是用“正言”,还有“真言”,其实说的是就是后来的道之理的简省道理两字的同义(备注:在我国传统里,相比我们日常所说的道理,我们把宏观上的道理就叫做大道理),同样等同于我国近代翻译西方的真理两字之义。
3、两个月后,1904年9月,周树人赴仙台医专留学,这对师弟得以相遇。与读者的一般印象相反,那年,周树人已二十四岁,藤野先生却才三十一岁,师弟相差仅七岁。放在现在,周树人已可称“老学生”,藤野先生却还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教师”。不过,藤野先生长得黑瘦,留了胡子,又常黑口黑脸的,所以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显老。
4、《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5、 于六道轮回来说,烦恼痛苦才是我们最大的病。
6、(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春秋·老子
7、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值得相信的话都是不那么好听的,好听的话又是不值得相信的。这句话就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听到了好听的话就得意忘形,完全被对方所蒙蔽,这样的话很可能就是讨好和迷惑自己的,所以当听到好听的话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下,不要轻易相信。
8、《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9、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的问题。(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10、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哪怕是遇到委曲之言,侮辱性的语言,也必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取人之善,当据其事理,不必深究其心。别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别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我不争胜于人,以善心待不善。别人的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以养大德。当人来争辨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不用巧辞奇说,其心自然清静平和。先辈云:“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nè)。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由此可知“不辩”之深义。所谓“辨者不善”,是说凡是“善辩”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11、 这种业力习气的小性子,一旦遭遇上,那些与我们认定的三观,所不相吻合的矛盾言辞时,我们就会天然地认为,是冒犯了我们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了。
12、鲁迅不知道藤野先生的下落,藤野先生却闻知了鲁迅的死讯。1936年11月17日,藤野先生在自己的诊所接受记者的采访,口述了回忆周树人的文章,以“谨忆周树人様(さま)”为题,发表在《文学案内》(“案内”是“指南”的意思)翌年3月号上。其中说:“他至死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他得到了我的音信,将会是如何的高兴啊!现在是没有办法了,真是遗憾啊!”他还对侄子藤野恒三郎说:“我刚刚知道了鲁迅之名。他无疑就是过去的周树人。我在仙台时曾教过他,也曾为他订正过笔记,这些事情我都还记得。不过,周成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当时可是一点征兆都看不出来啊。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涌现出这样的伟人,真是让人高兴的事啊!”
13、 令我们感觉美妙动听的,那些华美之辞,却总又,不那么,诚实有道。
14、周树人离开仙台医专的九年后,藤野先生的教师生涯发生了变故。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今东北大学前身),成为后者的医科大学(医学部)。在重视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帝国大学”里,仅有“医学得业士”称号的藤野先生,虽然已经在仙台医专做了十余年的教授,却因为“学历不够”,而未能被东北帝大留任。当初,藤野先生也动过赴欧洲留学的念头,但未能成行;如果他也去欧洲镀一下金,那么就不会是这个结局了(他的同事敷波重治郎教授即赴德国留学,1905年11月6日,仙台医专的同学拍了送别纪念写真,周树人也在其中)。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近年来,许多非法集资者,金融诈骗者,在向公众集资时总是花言巧语,在台上话讲得很华美,但最后都无不被老子的“美言不信”所击中。2014年,北京中领航科集团董事长张少均及骨干数人在福州鼓楼区山水酒店会议室讲台上面对福州的投资者大美其言:中领航科是中科院研发的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将会一年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投资者会获得很高回报,集团还承诺投资者在上市前给予每月固定回报……结果中领航科到现在,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石沉大海”,董事长张少均也早已失联。北京炎黄文交所公司原法人秦福帝与顾问宁玉新之前更是指着一大堆皇帝用过的龙袍,玉玺,公主出嫁用的金鸡,唐朝藏酒等仿真文物,美其言:自己是皇家后裔,这些珍贵文物,都是被自己家族保留下来的。打造炎黄文交所平台,就是为盘活民间上万亿的文物资产,造富百姓……后来没过多久,法人秦福帝就被安徽界首市公安局抓捕,炎黄文交所公司也被查封,至今上万被骗投资人,数十亿投资资金未能拿回。
16、宣 传: 黄龙 大漠烟云 老道士 静水流深
17、《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8、“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哪怕是遇到委曲之言,侮辱性的语言,也必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取人之善,当据其事理,不必深究其心。别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别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我不争胜于人,以善心待不善。别人的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以养大德。当人来争辨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不用巧辞奇说,其心自然清静平和。先辈云:“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nè)。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由此可知“不辩”之深义。
19、诚实的言谈不华丽,华丽的言谈不诚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前边的人不善良。学有所成的人并非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是学有所成的人。圣人不积藏什么,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却更富有;尽全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足。自然的规律是,施利给万物而不伤害他们;圣人的法则是,施于人却不与人竞争。
20、 六道凡夫众生,就总是在这样一个,似乎永远矛盾和纠结的,状态当中,生存和生活着。
21、在人们听到不好听的话的时候也不要着急生气发脾气,应该冷静下来好好的想一想,对方说得话到底有什么有到底,不要被自己主观的感受影响到了自己的判断。虽然这些话似乎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很可能揭露了真相,所以这也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22、 所以真正的贤圣之言,是指的,七住位以上的,贤圣菩萨们的,真言教诲。
23、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24、我为什么要说上上面这一段,这是因为道德经的思想文化被衰减,即被“浑浊”之后,就会造成我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解经人士就难以得其全貌而窥之了。如果没有我国当今出土的道德经版本,我也只能看到的道德经版本就如同是我站在山东地段所看到的黄河,此时的黄河也早已不是源头清澈之流的黄河了。这就好比我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黄河了,我再怎么有天大的本领,再怎么解释得好也是没有用的,也是会有很多错谬的,因为我所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以及所参考的资料都是早已已经有了许多错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是因为我可以参考已经出土的道德经版本可以让我站在,或者说身处公元前200年时期,甚至是之前。公元前200年之后的,好比刘家峡之后的黄河,我压根就不去看它了。我时想,所有站在黄河刘家峡地段之后的解经人士,他们也就难免采用肢解式解释道德经,否则就无法解释得了,这是其其二就是微观化解经,也就是原本是属于宏观层面的思想或者说东西硬是采用下降式解释,解释成我们微观生活层面的东西,或者说意思。因为我要说这两点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很大关系。
25、我们现在来看道德经第81章的前24个字的经文,剩下33个字的经文我已经在以前的博文里有详细讲述过,我在这里就不想再赘述了。我们可以从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道德经里知道,本章前24个字的经文是这样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智)者不博,博者不知(智);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后来在岁月的传承中,被衰减成了即我们当今所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里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可以通过前后两者的比较,完全可以得知是由于人为的篡改,把原本是属于宏观层面的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思想,降低至属于微观层面的东西了。这就是我在上一篇博文里说的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原本的东西被降低了,当然有些是出于非人为的。这也是属于我所说的所谓的被衰减的其中一种。
26、我们现在来举一个有关“信言不美”的例子,或者说这个例子也同样表达了“信言不美”里面相关的意思。我相信我们当今地球上的人不知道有爱因斯坦的这个人是为数不多的,曾经在他很高光时刻,有人请他去做客,主人叫司机去火车站接他。其实我认为无论是主人还是司机都犯了这个“正常思维”错误,否则主人就会叮嘱司机,叫他不要以外在看人,意思是告诉他“爱因斯坦穿着很普通的,衣服都是便宜货,头发也可能很久没有洗了等等”,我有时想,我相信即使是主人当时告诉司机,司机也是难以相信他的话的。结果原本就被自己的“正常思维”所误导的司机,接不着爱因斯坦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了。当年司机肯定是往那些“高大尚”的人士身上去寻找爱因斯坦的。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想表达的意思;而那些“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人,往往为了一己之名利(当然还有更多的其它原因),只在表面上下功夫,从而外在的“高大尚”,迷惑或者说误导了许多人的认知水平;我想经文“美言不信”也同样表达了这一点,我们表里不一的光鲜的外在,同样都是属于“美言”。
27、1916年4月,藤野先生结束教师生涯,离开仙台,去东京泉桥的三井慈善病院(今三井纪念病院)耳鼻喉科进修,为成为开业医生(开设私人诊所)做准备。他的同学中,有不少是他过去教过的学生。同年,他回到了故乡福井县,在家乡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为村民们治病,那年他四十三岁。这私人诊所一开就是三十年,一直到他七十二岁去世。
28、“‘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1904年9月13日星期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新学年上课第一天,下午1点最后一节课,在给一年级新生上的第一堂解剖学课上,藤野先生的这个开场白,以及它所引发的后排留级生的笑声,在鲁迅——也就是当时在场的清国留学生周树人——的笔下,定格成了一道经典的文学风景。而这道风景,在藤野先生任教于仙台医专的前后十余年间,始终没有变过。据晚于周树人七年、于1911年9月入学的仙台医专“后辈”半泽正二郎回忆,在藤野先生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不仅藤野先生的开场白一如既往,而且后排留级生的笑声也照例响起。藤野先生的开场白说得抑扬顿挫,像古时候那些饱读儒书的汉学者,让刚从中学里上来的新生们绝倒。
29、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30、在道德经第81章前面24个字的经文里,我想后来的有人其实最想改掉的就是这节非常重要的经文,“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这句经文我相信很多人一看都能明白其中所说的意思,用不着我再来解释的了,我也在以前的博文里有多次详细讲述过。我有时想,真理或者已经接近真理的话语,就如同是强光,是刺眼的(备注:原话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真理如同阳光,是刺眼的”)。既然这句让某些人看起来非常“刺眼”的经文,被篡改掉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了。经文“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被改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之后,那么就会容易造成对首句经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正确的解释了,以及对经文“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里的“知”也同样无法有正确的解释了(备注:通行本不但修改了经文,也把后两句的经文在顺序上对调了一下)。
31、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32、圣人从不吝啬,而是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加丰富。上天的准则是,施利与万物却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帮助,给予他人却不与他们竞争。
33、“信”者,诚实也。“信言不美”,是说凡是诚实之言,都是质朴无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者,此谓之“信言”。凡是信言,句句真实,句句质朴,没有虚伪粉饰,没有投其所好,没有奸巧诡诈,而且都是真诚一片,所谓“忠言逆耳”即是。“信言”世人多不爱听,故称之为“不美”。
34、所谓“辨者不善”,是说凡是“善辩”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35、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36、除此之外,这句话也有更深层的含义,在颜小二看来,这句话在告诫世人,相比于“坏事物的危险”,我们更需警惕“好事物”,对人生百态,要注意运用正反视角,以“忧患意识”帮助我们从“从宠辱若惊走向宠辱不惊”。坏的事物不讨喜,但“好事物”更需警惕“趋利避害”,可以说是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了,人虽然产生了人类文明,但是对于“趋利避害”本性的克服,却一直还在路上。
37、而这种“道法自然”落在不同的事物上,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落在“言语”上,便有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道理。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81章。
39、幸运的是,藤野先生最终还是知道了此事。1935年下半年的一天,福井中学教汉文的菅好春老师问自己的学生藤野恒弥:“你是仙台医专的藤野先生的儿子吗?”学生回答说是的。原来,爱好中国文学的菅好春读到了刚出版的日文版《鲁迅选集》,发现《藤野先生》里写的藤野先生很像自己这个学生的家长。“这篇文章写令尊的事呢,请读一下吧。”这样,藤野先生就辗转读到了《藤野先生》。又过了半年,菅好春拜访了藤野先生,详细介绍了周树人回国后的情况,目前作为大文豪鲁迅的名声,藤野先生这才了解了昔日弟子的一切。他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着《鲁迅选集》卷首鲁迅的近照,喃喃自语道:“这就是周様(さま)吗?真是了不起了啊!”
40、本私塾国学院以儒释道一体化国学为主体拟设立的学院分别为:
41、 佛法中所言的,一切贤圣,是指的,菩提心道次第,信住行向地中,初住位以上的,贤圣之行者。
42、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而以真为核心。本章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
43、 在佛家解就是,之所以,一切贤圣们的真言,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似乎总是信言不美,是因为我们,整体上,总是处于一个,无明﹑愚痴和颠倒的,大状态之中的。
44、子承父业,藤野先生的长子也选择了从医,毕业于东北帝大医科大学,也就是以前的仙台医专。战争期间,作为陆军军医应征入伍,“活跃”在“南方方面”,1945年病死于广岛陆军病院。藤野先生一心善待来自圣贤故乡的人,关心清国留学生周树人的学习,但他的儿子却也被卷入了这场对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战争,这对藤野先生来说,也是另一个莫大的讽刺和悲哀吧?
45、但是在颜小二看来,就像老子提醒的那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顺境中隐匿着危机,逆境中往往也存在希望。
46、 安邦保险集团原董事长吴晓晖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大美其言:“我们的华尔道夫项目投资收益将会是非常丰厚的……计划把它改造成全球顶尖的住宅,成为文化与地位的象征。……我们会把酒店部分建成超五星级的酒店,创造顶级客户体验,实现安邦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今年3月18日,温州平阳人,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晓晖被上海法院控诉:集资诈骗652亿,职务侵占100亿。
47、于此,比起不讨喜的坏事,其实太顺畅的“好事”,更需警惕。“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正反视角除了告诫人们警惕顺境,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中,颜小二还看到了道家老子辩证的人生观。
48、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为能诚信于道的“信言”本身就是最美的,不需要再追求外在的人为的华美,否则是“画蛇添足”或“拔苗助长”。追求外在华美而失信于道的“美言”,因为追求外在的美,需要用外在的华美包装自己,迷惑别人,它失去了道朴实自然的本性,所以美言不可信。言语之美不在于它外在的形式,而重要在于它内在的灵魂。“信言不美”,因为它的灵魂诚信于道,实质是美的;“美言不信”,因为它的灵魂失信于道,实质是丑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多弘扬“信言”,而抵制“美言”,促进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让“信言”之花四处绽放,处处飘香。
49、”对此,我们倒认为,没有必要从字面上苛求老子,否则就会偏离或曲解老子的原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这么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听到这些话后,大概很少有人去钻牛角尖,反问:难道忠言都是逆耳的吗?难道良药都是苦口的吗?所以,老子的这些警句并不存在绝对化的问题。
50、(本文有关史实依据半泽正二郎《藤野先生のこと》,渡边襄《鲁迅の仙台时代》,均载《鲁迅と仙台》,仙台,东北大学出版会,2004年。)
51、 一切贤圣之言,是世间眼目,人生的灯塔和航标。
52、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53、按照道德经第41章的作者的观点,基本上只有具有很高聪明智慧的“上士”当听到这个道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以后能够明白的人;只有其次的聪明智慧的“中士”,听闻之后则是“若闻(存)若无”;而只有一般聪明智慧的“下士”,听闻之后则是“大笑之”。在这里提示一下,我们有时能够明白古人之“中士”,“下士”所难以明白的道理,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那时古人所无法企及的知识和认知的高度之上。往往说古人很愚昧的人,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当今的三岁小孩也知道地球是圆的,那是否可以说孔子还不如我们当今三岁小孩的聪明智慧呢。不过,我倒是可以肯定一点,对于我这次所讲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大笑之”的朋友也是不足为怪的。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意思是值得信任的言辞往往不中听,中听的言辞又往往不可信任。因此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要根据话语的动听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值得听取,要仔细思考话语内容,而不是形式。
55、所谓“美言”,其实就是一种和“恶语”杀伤力相当、但是隐蔽性“极强”的存在。
5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老子在《道德经》最后一章里的第一句话。真正诚信于道的语言,是不华美的;华美的语言,都是不诚信于道。老子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名言,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人性善恶的映射。它同《道德经》里的其他哲理名言一样穿越漫长时空,依然如皓洁的月光照耀着现代人的人生夜路。
57、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58、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原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徐海瑛为我们推荐了《道德经》这本书,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
59、比如,道家可以从“忠言”看到“逆耳”的规律,即“信言不美”;也能逆向从“美言”中看到“不信”。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另一种视角下的别有洞天。人生智慧:从宠辱若惊到宠辱不惊有人说,人面对“宠”与“辱”的时候,情绪大起大落,认为这往往是不成熟的体现,真正修炼到家,当属“宠辱不惊”。
60、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本章采用了与九章、十章、十五章、二十章、三十三章、四十五章、六十四章、七十六章相类似的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
61、他们不仅可以顺着事物发展之自然而然下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能通过这种“规律”,看到事物发展的对立面是怎么样的。
- 上一篇:精选读书优美句子摘抄大全简短(20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