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路不拾遗造句(31句文案)

时间:2023-11-10 09:10:16

路不拾遗造句

1、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2、我是一名光荣的翼族小伙,路不拾遗,见义勇为。

3、11月8日8时,市民韦阿姨乘坐南宁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26路1772号公交车,下车时不慎将一辆买菜用的小推车遗落在车上,驾驶员陈海辉师傅捡到推车后交回车队调度室保管。韦阿姨于中午来到车队领回失物,并向陈师傅表示感谢。

4、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正是社会治安良好的最佳写照。

5、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6、班长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不为名,不为利。

7、第根绝腐败。那时国法d纪对d政干部中的贪污腐败犯处罚极为严励,对大贪腐者处以死刑,对小的降级撤职,再小的记过或调离。个个干部真是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这极大地提高了d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形象,人民绝对拥护并服从d的领导。

8、成语解释: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9、(成语释义)兢兢业业,汉语成语,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10、唐朝时期的武阳民风淳朴,不仅每家每户晚上可以敞开大门睡觉,就连别人不小心遗失在路上的贵重物品,也不会有人将它拾回家。

11、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路不拾遗。”遗,丢失的物品。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12、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13、2016年12月下旬,为了工作和上、下班的方便,儿子家搬到东京足立区的一个团地(小区)。利用元旦放假的时间,他们夫妻俩于今年元月2日去商场给新家置买家具,可儿子在解手时把钱包竟忘在商场厕所里,待付款时才发现钱包没了。钱包里有准备买家具的钱、有各种卡、还有家里的钥匙等。当他们去商场前台把情况说明,前台的领班经核实资料无误后,便到仓库把钱包取出交给儿子手中。原来是一个叫羚木横几的男士捡到钱包并送来前台,而此时拾钱包者早就走了。儿子查点了钱包里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少。当我知道这事后,还埋怨儿子咋没酬谢人家呢。而儿子却告诉我:人家是不能接受酬谢的,捡东西交主人本就是件很正常的事嘛。

14、你可知,我梦有个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我祈盼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外户而不闭。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非虚言。良乡县经过数年的治理,已经民心安定,几近路不拾遗。

16、    军队要按照军功实行奖励,军功越大奖励越多,官员的升迁也是按照政绩的大小为依据。商鞅废除贵族世袭制度,遭到不少旧族势力的阻挠,但是秦孝公坚定的支持商鞅把变法进行下去。商鞅还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17、就当前世道人心而言,能够做到路不拾遗的君子,恐怕为数不多。

18、(反义词)见财起意、巧取豪夺、神州陆沉、浑水摸鱼

19、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20、成语造句: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皆是。

21、(解释):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22、一个人口众多、密集如蚁的岛国,其良好习惯和优雅环境的形成,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确立起来的。人们的习惯,是基本素质的一种体现,又要靠制度去管理实施。在制度约束中自觉执行,在自觉执行中提升制度境界。日本民法很早就纳入《遗失物法》,捡到失物者必须尽快将遗失物送还失主或者交给监察,社会对偷盗行为的态度基本达到“零容忍”。由于法律约束的严格、执行的坚决、认识的高度,意识的自觉,便自然而然地营建出合谐环境的良好氛围。

23、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

24、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25、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

26、(出自):汉 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27、“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妇人把给母亲治病的钱装进包袱,急匆匆回娘家看望母亲。过武阳镇时稍微歇息,不小心将包袱留在路边。过了很久才想起自己的包袱掉了,急得直哭,人们告诉她武阳镇的人是路不拾遗的,她赶忙回去找到了她的包袱。

28、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29、那么,全球都在渴望吹拂的“路不拾遗”和谐之风,又是何时成为弹丸之地的日本民间“自然平常”的现象,并引领着对我们有过苦痛、对世界有过争议的民族迈向如此的台阶呢?于是,我把自己所见所闻的平常琐事进行梳理,却又让思想在澄清疑虑中更新了认识。

30、(语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