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韩愈简介及代表作品(53句文案)

时间:2023-11-21 09:18:04

韩愈简介及代表作品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d领袖。

2、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3、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4、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5、概而言之,茅坤以“奇”为中心重构韩愈散文的经典属性,其原因和寄寓的意义应存在于双重历史维度中。在文学批评的维度,茅坤由此还原以韩愈为代表的八家散文原本具有的丰富面貌,从而改变士人的偏颇观念和既有认知;在政治文化的维度,茅坤在当时的态势下,着力通过这一曲折的方式,捍卫士人的独立人格与话语地位。

6、《分宁县云峰院记》:于云峰院无涉,而意甚奇。(《唐宋八大家文钞》曾文卷明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第16a页)

7、是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野志士和当朝君臣给对上了。天下不乏人才,而当政者有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一个有是发现的意思。

8、  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9、《桂州訾家洲亭记》:地之胜固奇峭,文亦称之。

10、(67) 《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八《复陈五岳方伯书》,第2册,第358页。

11、作品简介:绘制这幅画,我体会了时间的流逝,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事,为了捕捉美丽,能够凝视并看到很多东西非常重要,而且您还需要长时间工作才能应对绘画技术。每个时刻都有自己的特点。您可以看到一千个细节,但无法绘制看到的所有内容。(韩愈简介及代表作品)。

12、《获麟解》:文凡四转,而结思圆转如游龙,如辘轳,愈变化而愈劲厉,此奇兵也。

13、  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14、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5、茅坤对《史记》的感知与评论中虽未直接出现“奇”的字样,但其着力褒扬与推崇的“起伏翱翔,倏忽变化”“虬龙杳幻之怪,騕褭超逸之姿”以及“天动神解,洞窍擢髓”均指向司马迁奇幻激越的构思灵感与不为窠臼所束缚的写作体式。这与朱右对《史记》“雄深多奇”(37)的评价类似,同时也和茅坤对韩愈“奇诡”或“奇崛”之文的推崇遵循的是相同的经典观念与评判思维。在《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中,茅坤再度引用他曾经抒发的观点,称“屈、宋以来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认为对多种知识、观念、灵感的包蕴与融会是《史记》留给后世的最重要遗产,《史记》的广博内容与灵越构思亦由此经刘向、班固贯穿至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家,成为一条值得继续阐扬的精神统系。另外,在为友人内弟姚翼编纂的《历朝文选》撰序时,茅坤也称赏了该书搜罗风格各异作品的编选原则:

16、《石钟山记》:风旨亦自《水经》来,然多奇峭之兴。

17、作品简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找到满足感,所以“家和”是每个人应该有的避风港,在家里可以完全放松自己疲惫的身体和精神,补充好能量继续踏上征程。“家和”代表我们有地方可以平复伤痛,用更好的状态面对压力,工作事业自然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18、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19、然而自永乐以来,主流知识界对韩愈和唐宋散文的总体认知开始发生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明成祖高度重视理学作为笼络士人与思想教化工具的作用。由胡广主编的御制《性理大全》涵括了学术文化的各个层面,永乐皇帝意在通过此书的颁行,以理学为准则,为文化领域的所有议题设定思想的规范。该书对于韩愈文章与思想关注颇多,但其全部内容均摘录自二程、朱熹、陈淳、真德秀等宋代理学家的言论,辑录的内容也限于理学视角对韩愈文章、思想的批判性审视在理学思维与官方理念合流的语境下,韩愈文章与个性中与正统观念不尽协调的元素很难得到充分考察与认可。韩文之“奇”的特性与要素由此被遮蔽。仁宗、宣宗时期,“台阁体”作品和观念逐步形成。在台阁文人的视野中,欧阳修散文以其忠于政统的理念、丰富深厚的学识与平和方正的风貌被标举为至高典范台阁重臣杨士奇撰写多篇文章称颂欧阳修,表示“欧阳文忠公以古文奥学,直言正行,卓卓当时,其凛然忠义之气,知有君而已,知有道而已”但他并未撰写专文赞誉韩愈文章及其人格。另一位台阁元老杨荣曾为欧阳修及程、朱祠堂作记,虽亦时而提及韩愈,但强调的是其对“贾董马班”正统精神的继承,以及在使文章“达于孔孟”“羽翼六经”这方面,与多位唐宋古文家发挥了共同的作用。对韩愈文章的个性只描述为“辨博宏深”经由理学教化及台阁文人的实践与引领,唐宋八家散文发挥典范效用的范畴明显被化约、归拢至欧阳修所代表的“正”的属性。曾被广泛承认的韩文之“奇”,乃至八家散文的丰富精神与多重个性,均被相对搁置和冷落。在实际操作中,士人对唐宋八家散文的摹拟路径与借鉴空间日趋受限李东阳将这一特点概括为“言必濂洛,文必欧曾”并将这一现象的弊端描述为:“后之为欧文者,未得其纡余,而先陷于缓弱;未得其委备,而已失之覙缕,以为恒患,文之难亦如此。苟得其文而不得其所以重,天下且犹轻之,而况乎两失之者哉!”(63)解读视野的局限与指导思想的束缚,使得士人对韩愈、欧阳修文章精神的理解均产生了较大偏颇。王鏊亦对这一问题有明确的批判:“文如韩、柳,可谓严矣。其末也流而为晦,甚则艰蹇,钩棘聱牙而难入。文至欧、苏,可谓畅矣。其末也流而为弱,甚则熟斓,萎薾冗长而不足观。盖非四子者过,学之者过也。”(64)由于理解与摹习的失当,欧苏散文逐渐给人留下“缓弱”“萎薾”的印象,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唐宋八家散文的经典地位。同样,韩愈文章的“奇绝”个性不仅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反而被“学之者”引至“艰蹇”“钩棘聱牙”的错误方向。此后何景明、屠隆等人抨击“古文之法亡于韩”或唐宋文“气弱”“格卑”,与这种现象的蔓延应当有密切的关系。

20、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疏,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21、《赠尚书刑部侍郎王公墓志铭》:篇中多倒句、倒字相点次,荆公好奇处。

22、“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出自《医说》,意思是“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

23、(常识积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

24、《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25、 选自小说集《呐喊》,这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26、 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2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马说》,意思是“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28、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29、作品简介:山石与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现在的我们虽然仍处于疫情的严寒阴影之下,但依旧要心怀希望,静待春暖花开。

30、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31、(30)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卷明万历七年(1579)茅一桂刻本,第18a页;卷第5b—6a页。

32、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33、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

34、  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35、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36、  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37、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38、(71) 《明实录·明世宗实录》卷一三第77册,第3177—3179页。

39、(36) 《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三一《刻史记钞引》,第3册,第820—821页。

40、  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四史“之一。

41、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42、李锋|犹太城市文学研究的新探索——评专著《城市想象与犹太文化:索尔•贝娄城市小说研究》

43、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44、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45、韩愈的文章既表达了对儒学理念与传统的维护、弘扬与阐释,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文化个性,以及在精神内涵、表达方式上突破流俗、力求变革的文化诉求。这使“奇”和“正”共同成为解读者评价韩愈散文的维度。由此产生的评价张力,在韩愈散文的接受与阐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着眼于“奇”的批评者,大多基于文学表达的维度,主要推崇韩愈超越束缚、寻求新变的个性价值;而着眼于“正”的批评者,则较多基于儒家文学传统的维度,主要肯定韩愈对儒学精神及其谱系的尊重和传承,或侧重从韩文中提炼、考察符合历代经典散文传统的共性和可借鉴性。因此,对韩文中“奇”与“正”两方面因素的不同侧重,能够折射出批评者自身及其所处群体、时代的文化因素。

46、  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47、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

48、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49、 论述了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等方面的言论思想

50、   《中国评论》是英国人丹尼斯(N.B.Dennys)在香港创办的一份综合性英文汉学期刊,其撰稿人和读者群皆以英美来华传教士和汉学家为主。办刊30年(1872-1901),共刊出25卷150期,每期包括“专文”、“释疑”、“学界消息”等几个主要栏目,内容主要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地理、宗教、政治、法律、科技、民俗、人物传记等诸多方面,为西方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情况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和窗口。与《中国丛报》和《教务杂志》等宗教性质浓厚的刊物不同,《中国评论》较少受到宗教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身份的汉学研究者可以在《中国评论》上就各类议题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大大推动了英语世界的汉学研究进程。因此,有学者把《中国评论》称为“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杂志”(王国强i)。30年间,湛约翰(J.Chalmer)、阿连壁(C. F.R.Allen)、庄延龄(E.H.Parker)、翟理斯(H.A.Giles)、梅辉立(W.F.Mayers)、金斯密(T.W.Kingsmill)、葛显礼(H.C.J.Kopsch)、葛路耐(W.P.Groeneveldt)、贝勒(E.Bretschneider)、阿查立(C.Alabaster)、欧森南(E.L.Oxenham)、巴尔福(F.H.Balfour)、艾约瑟(J.Edkins)、波乃耶(J.D.Ball)、阿恩德(C.Arendt)、丁义华(E.W.Thwing)、艾德(E.J.Eitel)等汉学家共在《中国评论》上译介了60余部中国典籍和大量诗歌,其中就包括韩愈的部分诗文,为中国典籍西传做出了突出贡献。

51、(44) 《茅坤集·白华楼文稿补录》,第5册,第131331页。

52、因此,欧阳修及其文章在明代的典范化过程中融入了帝王的统治意志,包含了相当多的政治因素。相比之下,韩愈的文章内容及其体现的“奇崛”性格,则很难被帝王和朝臣树立为政治层面的示范。明太祖朱元璋就写过两篇文章批驳韩愈的思想,他在《辩韩愈讼风伯文》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