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富兰克林发明电的故事(83句文案)

时间:2023-12-03 11:23:06

富兰克林发明电的故事

1、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名人故事》系列故事的《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2、最开始,中国古代的人,他们看到雷电就非常害怕,吓得不得了。他们以为天上的神仙生气了,发怒了,要惩罚那个人,会把那个人电死。

3、富兰克林最初是一个出版商,他与欧洲的朋友保持通信,及时获得欧洲的时尚前沿信息,然后在美国印刷传播。电学实验这个新兴事物自然也不容错过。1745年,正好是莱顿瓶刚刚发明、迅速流行的时候,英国商人彼得·柯林森向富兰克林的出版公司赠送了一支用于生产静电的玻璃管,并持续给富兰克林报道来自欧洲的电学新闻。富兰克林显然很感兴趣,很快就跟进购置了一整套电学仪器,开始一系列电学研究。1748年,他干脆把出版公司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埋头研究电学问题。

4、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5、如果人类能够控制这种反应,就可以利用核电站源源不断生产能源。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但此后,一些国家由于安全以及难以处理放射性核废料的原因,放弃了采用这种方法发电。

6、他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前,很多房子经常会被闪电劈到,房子被损坏,严重的人都会死掉。他发明了避雷针,让闪电从房子的外面的金属管上爬到地上,这样就不会破坏房子,伤害到人类。

7、1752年,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8、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9、尼古拉·特斯拉是前南斯拉夫的发明家,与爱迪生同时代,他发明了交流电。

10、电学史上,富兰克林身处过渡时期,从早期以收集定性规律和表演为主,到逐渐定量化、数理化。他提出的电流、正电、负电与电荷守恒的概念都对这一过渡非常关键,可以说是整个现代电学理论体系的起点。在实验方面,他对仪器的改良和对实验的设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学实验的重心从追求表演效果,逐渐转向定量分析。

11、经过大量实验后,法拉第终于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富兰克林发明电的故事)。

12、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13、点击文章上方绿色小喇叭听听鲸鱼姐姐给大家讲的故事吧~

14、  富兰克林联想到往莱顿瓶里蓄电的事,于1752年6月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里去的实验。其结果,发现了雷雨云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的现象。这个风筝实验很有名,许多科学家都很感兴趣,也跟着做。1753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电击身亡。通过用各种金属进行实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伏特证明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是个金属电压系列,当这个系列中的两种金属相互接触时,系列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带正电,排在后面的金属带负电。他把铜和锌做为两个电极置于稀硫酸中,从而发明了伏特电池。电压的单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5、除了亲身感受触电的感觉之外,“电火花”也是电学表演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当时的旋转球起电器甚至可以在冰上打出电火花,让观众惊叹不已。

16、爱迪生与有着“交流电之父”之称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一直在供电系统上有着争端,直到爱迪生死为止都还是不认同交流电。目前的电源供应系统分为直流(DC)和交流(AC)两种,其中爱迪生为了点亮电灯先发明了直流电(DC),而在爱迪生手下工作的特斯拉则开发了交流电,由于爱迪生始终不认同交流电系统,使得特斯拉愤而出走,找上了乔治·威斯汀豪斯(GeorgeWestinghouse)合作,在几个月后于匹兹堡建立了一个交流电网,从此特斯拉和爱迪生成为了敌人。

17、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富兰克林证实这件事的方法,他不是感觉到自己被电了,有一阵恐怖的麻木感,就轻易下结论说“雷电就是电”,而是随后将雷电引入莱顿瓶中带回到家(莱顿瓶其实就是玻璃瓶做的简易电容器),用收集到的雷电做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性质完全相同,才得出闪电和静电是一回事的结论,也就找到了电的本质。因为他有很严密的论证过程,后来英国皇家学会认可了他的发现,并且接纳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18、《人类是如何认识电的?:电磁学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发现》

19、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20、构成电的基本电荷有两种,我们把其中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两种电荷碰到一起会中和。在我们的宇宙里,稳定的电子带负电(也有带正电的电子,但不稳定,遇到负电子会湮灭),质子带正电。

21、虽然爱迪生极尽所能的打压,但事实证明,交流电才是当时适合社会所需的供电系统,现今交流电已经成为工业和社会供电的主流,俨然成为了现在社会的生活必需品。

22、1750年,富兰克林在写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到了用实验检验天火的设想。他设想通过树立一根30英尺高的金属杆接引闪电到木质房屋内。他本人并没有做这个实验,但信件被柯林森向欧洲科学界公开,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个法国人在1752年尝试了这个实验,据说成功了。后来的避雷针也是根据这个设计发展而来的。

23、发现:1752年7月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危险的方式接引空中雷电,证实自然界电的存在。并以此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4、但是,实践证明交流电具备很多优点,所以特斯拉并没有被爱迪生的一连串攻击所击退。为了改变公众对交流电的印象,1893年,特斯拉芝在加哥的世界博览会的记者招待会上,用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点亮了电灯,甚至还熔化了电线,使在场的记者一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取得了极大的宣传效果,由此改变了公众对交流电的看法,使世界步入了交流电时代。

25、  问及接近钥匙时触发电火花那一刹的感觉,富兰克林说,当时他只觉得手腕一阵麻木,与在实验室中“触电”时的感觉相同。原来,富兰克林曾尝试用几个莱顿瓶电死一只火鸡,但不慎碰及瓶子,被电流击昏。

26、馆藏地:北洋园文理阅览区、卫津路理工综合阅览区

27、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天上的雷电总会被赋予某些神圣意义,例如神灵的惩罚,富兰克林的实验的确对这类传统迷信给予了打击。不过,这件事情之所以可能,前提在于,人们已然认为“地上的电”并不神秘。如果人们对“地上的电”毫无了解,或者以为是巫术,那么引下天雷的人顶多会被理解为“大法师”,并不会破除人们对天雷的迷信。

28、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七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儿子。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29、雷电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力量。我们上次说过,当我们拿丝绸摩擦玻璃棒的时候,玻璃棒上的电子就会跑到丝绸上去,少了电子的玻璃棒就开始找他的电子,所以,只要任何东西靠近他,他都想吸过来。如果丢的电子特别多,他就会有啪啪的声音。

30、  在继电是谁发明的之后,1750年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31、  风筝上闪闪发亮的,原来是一根针似的金属线,那是用来吸引电的前沿导体,就像捕鱼时使用的诱饵,风筝线末端则系着一条丝带,让人可以安全握着,丝带与风筝线之间又拴了一把铜钥匙,钥匙插在一个莱顿瓶中。

32、1752年,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的构想。但他和儿子是否一起亲自做过这项实验,富兰克林从没有明确说过。世人熟知的故事版本出于和他交情不错的普利斯特里转述。1753年,一位俄罗斯人在尝试风筝实验中死亡,可能是被接引而来的球状闪电杀死。

33、富兰克林是美国的,那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呢?

34、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超过2000多项知名的发明,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电气工程研究实验室来进行发明创造的人。

35、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36、电作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有许多优点。这意味着电的用途几乎是无可限量。例如,交通、取暖、照明、电讯、计算等等,都必须以电为主要能源。家用电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7、最早关注电的科学家大概是吉尔伯特,他在1600年的《论磁》中考察了电现象与磁现象,并仿造希腊文中琥珀(elektron)一词创造了“电”这个拉丁词(electricus)。吉尔伯特的思想很超前,贡献也很大,但在现代人看来有点“神棍”,他认为磁和电都是某种“灵气”的作用,磁体是生命的纯粹形式。他还是“磁疗”行业的祖师爷,他本人是个医生,推崇磁力能够活化身体、治愈疾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与磁在上流社会中的普及方式,主要都在保健医疗和娱乐猎奇的方面。而到了21世纪,磁化水之类的虚构保健概念仍然大行其道,也难怪18世纪的人们趋之若鹜了。

38、风筝实验是富兰克林的一次关于雷电的实验。对其真实性,一直具有争议,此处权当是个故事。

39、闪电电压一般为数亿伏,电流一般在数千安到数十万安之间。

40、后来,富兰克林经常将闪电通过金属线引到自己的家里,他用闪电来敲铃,做了其它很多奇怪的东西。

41、(提问互动:富兰克林的国家和两百多年我做了互动,kiki去过美国,我让她猜,他的国家你也去过,如果没去过,可以说,他在我们的另一边。)他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美国。

42、我讲着故事,也会停顿,除了互动,kiki也会不断的加入他了解到的信息。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发明灯泡的人,她对发明和科学家的看法,她对富兰克林做法的观点。

43、其实里面是金属的,外面包裹了一层,金属导电,外面的不导电,这样我们才不会触电。我们要感谢这些不导电的,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的使用电。

44、第一集《灵光乍现》讲述了早期的电学探索。科学家们通过生物电,初步认识了电的本质。霍克斯比设计的仪器让人们第一次见到了电,此后,格雷提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储存电能。而伏特电池的发明,更为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45、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46、但是,你可以想想看,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他怎么从天空中收集到这样的闪电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可以畅所欲言)

47、  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在以后的2000年中,这些现象被看成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发现。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48、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转动摩擦发电机,不过产生的是静电,难有实用。

49、他手里拿着一个丝绸做的环,因为丝绸不会导电,这个环是连着风筝的线。

50、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

51、真正对电有一种模糊的发现的人其实是古埃及人,但是他们并没有解释出相关的原理和过程。直到数千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项开始研究,直到了1752年富兰克林做了风筝的实验,创造出来很多专业名称并解释了电的产生过程,这才正式地发现了电。

52、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53、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客小镇7号楼203室

54、在一般的科普书中,对富兰克林之前的电学史往往一笔带过,因为除了“电”这一概念本身,早期的电学史并没有留下多少沿用至今的符号或公式。

55、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经过摩擦后物体产生吸引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上。这些物体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那时候,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他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56、  另一方面,关于电路的研究也在发展。欧姆发现了关于电阻的欧姆定律(1826年),基尔霍夫发现了关于电路网络的定律(1849年),从而确立了电工学。

57、闪电的本质是逆天的高压把空气击穿了,电从云端直接打到地面上来。

58、电,是自然界最摄人心魄的力量之无数的科学家为之大胆探索,以致于我们只用了短短几百年时间,就彻底征服了电,利用它为人类造福。在BBC纪录片《电的故事》中,JimAl-Khalili教授将带我们走进电学的殿堂,向我们讲述电学先驱们的传奇。

59、这个故事,是我通过资料整理,自己重新写的,这样是结合孩子之前的实践,给出了很多孩子可以思考延伸的空间,传达了科学精神和思维:证明与猜想、于总不同的观点的提出,对社会的影响、关于电的古今观点的变化等等。

60、              享受快乐亲密的家庭时光

61、他把铜钥匙放进能够充电的莱顿瓶里,莱顿瓶里顿时冒出了蓝色的电火花。

62、182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实际用途还非常有限,因为当时除了用简陋的电池以外别无其它方法发电。

63、1752年7月,费城下了一场大雷雨,46岁的富兰克林领着儿子来到牧场,他们把准备好的风筝抛向天空,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高空。富兰克林父子俩躲在一块屋檐下观察着。闪电出现了,“啪”,闪电击中了风筝框上的金属丝,亚麻风筝线上的纤维顿时直竖起来,而且能够被手指吸引。富兰克林用食指靠近钥匙环,骤然间,一些电火花从他食指上闪过,与莱顿瓶产出的电火花是一样的。富兰克林被一股巨大的兴奋激动着,他抱起儿子大喊:“电,闪电捕捉到了。”

64、如果孩子说想,那么继续讲给他听,如果孩子说不想,那么下次再讲。

65、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机。

66、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67、富兰克林将风筝慢慢地升上了天,雨也哗哗啦啦地下大了。

68、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起,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69、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电流不是来源于动物,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这一发现直接导致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70、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71、  富兰克林的十大伟大发明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他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是谁发明的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72、但是,要抓住闪电可是非常难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现在都知道,闪电会电死人。

73、  忽然,一阵电光击中了风筝,只见风筝线上的细毛都竖立起来。那人伸出手指,沿着风筝线上下移动,竖起的细毛竟随着手指移动的方向摆动。接着,他将手伸向钥匙,噼啪一声,钥匙和手腕间闪出一道火花!那人惊叫一声,马上把手缩了回去。然后,他兴奋地欢呼了,因为他知道,他已成功地证明天空中的闪电与莱顿瓶所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74、爱迪生发明灯泡前已有发电机了。历史背景如下:

75、关于跟闪电有关的故事,我这里还有一个想讲给你听。这里会出现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叫富兰克林。

76、  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的我终于回过神来,向富兰克林请求允许我采访他。他

77、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78、中国有一个王充的科学家,他比富兰克林还要大一千多岁,那时候中国还是东汉时期。

79、富兰克林的改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他接受当时流行的“电是流体”的观点,但增添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并明确了“电量守恒”的原则。在实验仪器方面,富兰克林完善了起电机的制造,虽然很难说有什么革命性的创造,但更加精致有效。用手柄驱动转轮带动玻璃球旋转,摩擦毛皮垫片产生静电,最后导入莱顿瓶中储存。后来富兰克林还发展出所谓的“电池”,和之后的伏打电堆不同,是把许多莱顿瓶并联起来,可以同时储存或释放大量静电。

80、如果孩子意犹未尽,可以再给他讲一个非常短的小故事,这时候要问孩子,你还想不想听,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很短的小故事。

81、但是在富兰克林的这个时代,正是因为他的发现,人类对电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82、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