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曾国藩的家风家训(98句文案)

时间:2023-12-07 09:15:06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第如果专注于科举,只问成绩,不问品德,这个孩子有可能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品质上出现很多问题。这其实也是今天中国很多家庭出现的问题,分数决定一切。所以曾国藩一直说科举一事,“误人太深”。对这一点,曾国藩是认识得很清楚的。

2、世界上哪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有可能是骗局,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很多人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招致麻烦。正如《论语》中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实:靠岸“认真”二字打天下。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4、诚: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无论勤字,慎字,必须以诚为本,才会有用武之地。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5、左宗棠也持这种观点,他说不仅不留钱财,连古籍字画也不留给子孙,曾氏称赞左的这些话是“见道之言”。

6、8月24日-26日,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30期企业家国学践行公益研修班(简称国学班)将在长沙普瑞酒店盛大开讲。(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7、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8、 梁漱溟因此一生都很少顾及自己,而是为国为民。

9、林则徐对此也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堪称千古良言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10、《三字经》称“子不教,父之过”,管教不严,则子弟的不良习气就会逐渐滋长起来,父亲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不当回事。时间一长,子女就变得放荡懒散,整日无所事事,那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11、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2、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

13、第要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14、来源唐浩明、颜爱民对讲家风家教揭秘“富不过三代”的传说、《曾国藩家书》以及网络文章。

15、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16、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7、“教子孙两条正路”,两条正路是什么呢?“宜耕宜读”。“耕”是种地,种地是为了吃饭,这里泛指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果实。“读”,当然是读书,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让子孙不愚。这就是耕读传家,耕地的同时,不忘读书,保证后来不会种一辈子地。

18、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婚丧喜庆则“一切皆从俭约”,就连他亲母的丧事,也照一般人家开席用菜,“不用海菜”。

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国藩家书家训,当然可以拿来当书读!但是,我还是要重复一下这对联句一一

20、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21、 他给两个儿子取名培宽、培恕,因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

22、说到这里,其实我想要说的是,按曾国藩家书家训去做人做事,当然不错!但真正照此培养出来的人,大致都是庸才而已!

23、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4、答案就在曾国藩家风里。曾国藩家训的内容很多,而尤其值得现代人注意、重视和借鉴的,是以下三大要点。

25、要注意的是,“威如之吉”,有威严才能走向吉祥,“威如”并不是家暴,威仪从哪里来?“反身之谓也”,就是做父母的懂得反身修德,自己做好榜样,也就是说,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威如”不单单是对别人严,还要对自己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威仪才能出来,你才能要求子女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而不是“父不父、子不子”一般。

26、然而,他有个成就更应该被世人记住,他是一个优秀卓越的家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家庭具有高度责任心,一生修家书近1500封,对曾氏后人产生重大影响。

27、  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味着勤劳俭朴,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这种人就是君子。这就是说,曾氏不期盼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在这方面曾氏最有见识之处在于不仅要子弟读八股文等应试书籍,更重要的是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读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也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重塑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让我么变的更宽厚更智慧。

28、第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

29、  (来源:光明网 (编辑:康慧珍)《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30、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31、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32、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33、一位妈妈,一天骂了女儿两句,这个女儿离家出走了。路上饥寒交迫,遇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她一碗粥喝,这个女子认为老太太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聊到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对妈妈满腹怨言。老太太说:“你妈妈每天都给你做饭吃,你没感恩她。我今日就给你喝完粥,你就感激我?”这位女儿无地自容,马上回家了。

34、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5、王 新 13575830605 630605

36、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37、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38、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放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谈到家风家训,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值得世人学习的典范。

39、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40、同样是读儒家圣贤书长大的,一个成为曾国藩,一个成为洪秀全。

41、  因为年龄差距,曾国藩从小和几个弟弟并不是玩伴。弟弟们能奔跑嬉闹时,他已经奔走在考秀才的路上了。他和弟弟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一开始他是做私塾老师的父亲的助教,等到自己中了举人,教导诸弟的权威就从父亲那里转移到了他身上。

42、他们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去做科研,做实业,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而不是到官场上。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这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是很少见的。

43、     为了您的孩子,为了您的家庭,请耐心看完,再忙,也不差这两个多小时。

4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45、    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训,惟星冈公之都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评:书、蔬、猪、鱼、考(祭祀)、宝(睦邻)、早、扫,曾家这著名的“八诀”,一下子就把农耕文明家庭中勤劳、整洁、上进、读书、和气、敬祖等等方面的精神风貌都概括出来了,这样的家庭最起码也是个丰衣足食人口清吉的家庭。另外,曾国藩把祖上的言行总结出来,也说明他非常重视家庭文化和家训家风的整理传承。

46、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47、 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

48、《曾国藩家训》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事、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9、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0、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51、 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

52、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李教授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一代名臣曾国藩教子有方,爱子有道的形象在大家心头渐渐清晰起来。最后,讲座在亲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可李毅教授温文尔雅的大家风范,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述却留在了现场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53、 所以他在信中告诫儿子纪鸿“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54、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55、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56、 莫言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和早年的家庭熏陶息息相关。

57、对于勤。曾国藩要求子女黎明即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58、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59、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60、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表现得过于直率武断,因此得罪过弟弟。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

61、  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62、  求业之精,别⽆他法,⽇专⽽已矣。谚⽇①:“艺多不养⾝”,谓不专也。吾掘井多⽽⽆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习字⼯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家⽂稿;志在作古⽂⑤,则须专看⼀家⽂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业之⼈,必有⼼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6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64、谦: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65、但是曾国藩却不这样想,他一生没让曾纪泽去考科举。为什么呢?

66、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67、“书蔬鱼猪扫”就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扫地,为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床,“考”是重视祭祀祖先,“宝”是亲邻睦友。

68、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6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70、在曾国藩家规家风的熏陶下,百余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其中的睦邻、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和从小事做起,对我产生了深入骨髓的影响。

71、俭:好东西都得省着用。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生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72、   曾国藩非常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与选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曾纪泽最终成为了外交官。老二曾纪鸿喜欢理科,曾国藩就鼓励他做数学研究。

73、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评:曾国藩参学修身的形象从这段文字跃然纸上。实际上,曾国藩每天有个完整的12条功课单,包括主敬、静坐、早起、读书等等。反映出他思想深处的精气神,也能看出他的正心诚意、经世致用、体悟恳切的风格。

74、所以,像曾国藩这样不功利的家长,不仅在当时非常少见,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的家长,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么成功呢?挣大钱,当大官,这叫成功。

75、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76、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77、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78、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79、这是一场值得一看再看的演讲,十多年来长传不衰,身为父母的你,决不能错过。

80、 因为有好家风,这些世家大族,摆脱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家族百年长盛不衰。

81、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82、 曾国藩特别崇尚勤俭的家风,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83、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她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84、   反思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会有许多误区,比如,一种是对孩子的极端负责,恨不得将子女的一生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其心理支撑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另一种是放任,任由孩子发展,不去干预,其口头禅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85、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郭筠不像曾纪鸿一样喜欢数学,她只喜欢文学与历史,这一方面曾国藩绝对是大家。所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

86、退:退一步,进两步。激流勇退,保全末路。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作下场时。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87、 第三则: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88、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89、 好的家风,是一台空气净化器,在为你营造出一片清新空气的同时,也会在你的幼年的心灵深处埋下种子。

90、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总体境界就提高了。

91、 在京做官期间,虽然家隔千里,但曾国藩通过一封封家书,打破空间限制,建立了一个纸笔上的“亲情网”。

92、 他说,“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

93、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9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95、那么读书应该怎么读才对?曾国藩教给子女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96、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97、 家风养成人的性格,而性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