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105句文案)

时间:2023-12-09 09:36:25

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1、私人自我是你的内在生活:你的意识流和你对它的觉知。

2、他想了半天,实在拿不出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所以干脆就把这些事物的实在性“悬置起来”,即在能够证明它们真实存在之前,先暂且认定它们不存在。

3、笛卡尔考虑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双向影响是与众不同的,但他不能对非物质的精神和物质如何互动这一问题做出充分的回答。事实上,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4、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莱尔将笛卡尔建立的身体/灵魂的二元论模型称为“机器中的幽灵”。

5、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我思故我在是什么观点)。

6、正如后来的评论家所指出的,笛卡尔并没有真正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是证明了思考正在进行,但并不是因为他正在思考,或者他的存在是因为他正在思考。但他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已经完成得非常好了,因为他的论点确立了肉体和精神/心智的区别。

7、相反的,脑部的研究已经知道,不管是感觉还是最高等的精神活动,都无法与生物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分隔开。因此,倘若这是可能的话,那么脑部研究学者就根本无事可做了;他们就不需要去研究脑区、记录静电联结状况和为化学物质命名,因为这些都与心灵毫无关系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纯用“心灵就是以上所述的相反”来解释心灵。而只是圈选出脑部的一个区域并列出一些物质,然后就号称“这便是人类的心灵”,这也是不够的。人类的意识是身体和它对环境的经验两者的交互作用。为了了解我们的心灵,我们不能只把它限制在我们的脑中,或像笛卡儿一样把它认定是存在于一个与身体分开的空间里,我们还必须学习从我们的整体生物结构去了解它。我们的感官、神经和神经元都与外界,与我们所看、所听、所嗅、所尝和所感觉的进行交流。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大约可以如此回答:我知道我是谁,因为我的感官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细胞,这些信号以精密复杂的转换电路扩散,其精密程度可让知道我自己的思想和想象我的存在等如此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产生。以上是波士顿这位现代脑部学者的说法。不过,被他严厉批评的那位三十年战争时代的前辈,在衣袖里还有最后一张王牌。这个脑部学者真的解答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吗?为了找出脑部的运作方式,以及描述感官和神经细胞如何为我反射出我自己的形象,我必须思考这些想法。而这一切即使都看似真实,却都还只是存在于我头脑里的想法和想象而已!这么看来,“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我们最好别将它理解成我的思考构成了我的存在,或者单单只有思考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毫不相干,因为这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说只有思考能带给我“我存在”的想法,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正确的!

8、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9、除了经验论外,伏尔泰还唯物地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他说:“没有一些对象在我们以外,我就不能是可以交往的,那么,怀疑论者们是可以允许我从坚信有一些物体开始的,否则我就必须拒不承认这些先生们的存在了。”

10、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方法:只有通过一步步滴水不漏的验证过程证明为无误的命题,方能接受其正确性。而他也把“我”作为哲学的中心。如果说从前的哲学家总试着找出世界“本身”是如何的,那么笛卡儿便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唯有探究出世界在我的思想前面展现何种面貌,才能发现世界“本身”是什么样子。因为我所知道的世界的一切,并不是透过任何客观的鸟瞰,而是单单透过我脑中的思想。尼采后来将笛卡儿称作“只承认理性才是权威的革命之父”。

11、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就是“我思故我在”的完美例子。自从霍金21岁患上肌肉萎缩性硬化症,他的肉身就失去了意义,霍金是以一种纯粹的“我思”的状态活着的。而在世人看来,他的肉身只是区区桎梏,思想与灵魂的意义无限重大,是另一种包罗万象的存在。只要他还在思想,他就存在着。

12、我不由得心想,笛卡尔的这个哲学命题又是有如何伟大魅力,仅仅五个字贯穿古今,沉淀数百年后依旧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呢。

13、笛卡尔是二元论者,起码还承认外来刺激引发观念的可能,承认感性是认识的来源之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发展到马勒伯朗士那里,感性就被贬低了。因为笛卡尔派认为心灵高于身体,而感性主要来自于身体的刺激,理性则是心灵的产物,因此理性要高于感性,而且感性不能认识真理,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故而笛卡尔派认为理性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心灵与神的结合!

14、能够完美的继承后几章,并用来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是拉美特里,他是一名医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去研究人心与人身的关系,拉美特里的哲学正是集中针对心灵与人体来展开论述。马克思说:“拉美特里的著作是笛卡尔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结合。拉美特里详尽地利用了笛卡尔的物理学。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仿照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模式写成的。”拉美特里的机械唯物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回答是:思维(感觉能力)是存在(物质)的属性。

15、《人是机器》标志着笛卡尔的物理学发展成了机械唯物主义

16、当然,还有一些道德问题需要考虑。是否不将应该在机器人身上模拟人类自我的某些方面,比如动机和目标?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我们是否也必须赋予它人格?

17、再次是人际自我。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同理心,它源于一种想象自已身处他人境地的总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用生态自我在内部模拟我们感知到的他人的情况。

18、然而,精神必须存在某处,笛卡尔认为它存在于大脑深处的松果体中。如果它是无关紧要的,为什么到处都有它?它对物质的躯体是怎样产生影响的?它是怎么受到物质躯体的影响的?

19、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20、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21、希望我们都能以温和而理性的方式去热爱智慧,过一种智性的生活。

22、这种轻视感性的思想,自然会受到洛克的猛烈批判,马克思说:“洛克关于人类理智起源的著作(《人类理解论》)适时地在海峡那边出现了,这部著作就像人们翘首以待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洛克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输入法国的,而这个主要的传播者就是伏尔泰。

23、我不是在怀疑一切东西的存在吗?那么“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这件事至少是确定无疑存在的吧?你越怀疑世界的真实性,你越是不能否认你“正在怀疑”这件事!

24、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25、极坐标的概念应该很早。古希腊天文学家和占星家希帕克(Hipparchus,公元前190–前120年)创建了一个弦长函数表,给出了每个角度都应的弦长度。在这个文献中,希帕克提到了他在建立恒星位置时使用了极坐标。大家都知道的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前212年)螺旋线,也要用到极坐标。

26、许多脑部学者认为,他们探索心灵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而从前被认为是哲学的领域,今天则应该归属于神经生物学的范畴。如果人类要知道自己是谁,就必须学习去了解他的脑部。脑部研究以一个冷静理智的自然科学研究取代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感觉、思想和行为的臆测。然而许多脑部学者都容易忽略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也并非走在通往绝对真实的道路上。每个自然学科本身都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而人类精神是自然学科想以自己的方法探究的对象。人类精神的认知能力端赖于人类演化过程中适应的需求。我们的脑部之所以会像现在这样,正是因为它显然在演化的竞赛中通过了考验;而它在雨林和热带草原里的任务也从来不是要全然客观地认知这个世界。如此一来,要说脑部并不是被完美设计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27、笛卡尔重视“我思”、心灵的倾向使哲学不断往形而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脱离了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笛卡尔说“没有一件东西比我的心灵更容易认识了。”这就导致他的后继者(笛卡尔派)都倾向对心灵、对纯思维的研究。而他们进一步得出来的结论也更加唯心主义化,他们说思想中的观念是有三类,分别是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

28、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29、生态自我把你和他人区别开来,给了你拥有自己的身体以及个人观寺的感觉。

30、我们可以先解构自我,然后再尝试—点点的重建自我,如此这般,我们可能就可以更多地理解自我到底是什么,甚至可能解决自我的核心谜团——为什么自我会让人觉得无比真实,然而一旦仔细考察,似乎又消散了。

31、这个观点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阿米巴是哲学更重要,还是实学更重要?哲学是思维层面的;实学我们可以理解为产品、服务、技术等等这些,就像行为,有实体存在。思维和行为,哪个决定哪个?思维决定行为,行为会改变思维。阿米巴的哲学是实学的基础,但同样,实学会精进阿米巴的哲学!

32、笛卡尔在物理学方面承认感觉来自人体器官,来自运动的物体的刺激。这与他在形而上学方面,认为简单观念、共同观念和几何观念是天赋的说法完全矛盾。《哲学原理》的后几章公开反对第一章!

33、因此,对于哲学家来说,从“思考的我”开始思考,进而一步步了解世界,仍然是个可行的方法。从这点来看,笛卡儿在今天并不比400年前落伍。不过哲学家们当然应该认清,他们既不是脱离脑部也不是借脑部的帮助来思考。脑部自己在思考,而脑部也产生出这个在想“我在思考”的“我”来。然而,笛卡儿在使用“我”这个词上是否正确无误呢?他难道不是应该说“如果人在怀疑的时候无疑是处于思考状态的,那么必定存在着思考这件事”才对吗?与其说“我思故我在”,不是更应该说“思想存在”吗?这个被偷偷带进来的“我”到底是什么呢?

34、什么不存在呢?他身边的火炉,他盖在身上的毛毯,甚至他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在梦中出现。

35、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正赶上兵荒马乱,大家三餐都以野菜果腹,曾七日没吃过一粒米。

36、说的专业一点就是“人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我们的认识如何可能?”

37、一是人类是有智力思维的高级生物,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基本上是依靠基因遗传的本能生存的,而人是有后天的智力思维,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38、思绪,让自我意识得以维系,象湖面起涟漪泥入河流浊猛风吹大海。

39、当奥古斯丁问“在上帝面前我是谁”时,意味着要知道我是谁,必须知道上帝是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则告诉人们,要知道上帝、世界以及一切存在是谁,必须知道我是谁。我的确定性先于上帝,也先于一切存在的确定性。

40、笛卡儿给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那就是:透过我的思想!而这个答案比从前的所有答案都好得多,即便神学家圣·奥古斯丁于4世纪就已经提出类似的说法。不过,这个论证后来也显示了一些不足之处,因为他的说法并非如其所说的一样完全没有前提。为了描述我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怀疑,我必须具备一个充分可行的语言,而笛卡儿并未怀疑语言。他在使用语言时,不曾怀疑过人们也有可能在字词、句子和语法上产生错误。其他的哲学家更批评笛卡儿没有区分知性(Verstand)和理性(Vernunft)。符合知性的是否就必定同时符合理性?这两个意义在这里是不是被混为一谈了?笛卡儿遭受的第三个批评,在于他花了极大的工夫去探究“思”,却没有想出什么来解释何谓“在”。

41、而这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笛卡儿是个举足轻重的哲学家,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虽然他起初曾受到严厉的攻击,却仍是许多关于身体、脑部和精神世界等新观念的创始者。然而他在探索思考方面的杰出表现,从后人的眼光看来更显现出他在对于人的身体看法上的薄弱。因为他认为身体只是头部的累赘附属品罢了!这位精神的机械师用冷酷的口吻对他的读者说,所有生物的身体都只是一个肢体机器、一个自动装置或是精密的推进装置。身体上的器官如同17世纪水景花园里的自动给水装置一般运作:神经就是水管,脑部的空间像是储存容器,肌肉可比作机械表里的弹簧,而呼吸就是表内的运动。而这一切都受脑部里的一个小人“松果体”控制。将人类的身体解释为一个物理的机械装置,是当时自然科学界最时兴的方式,也是笛卡儿最擅长的。他几乎在一夕之间被视为身体新观点的思想权威。而在面对他的批评者时,他感觉自己是客观、时髦和前卫的。倘若笛卡儿活在现今这个时代,他将肯定是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或是一名杰出的脑部研究学者。

42、在《哲学原理》第一章中,虽然笛卡尔还重复天赋观念论,然而第二章论述物质事物的时候,他却开始谈起来了“形而下”的物理学了——笛卡尔认为既然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对象是有长宽高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异乎上帝、异乎心灵。“这个具有广延的实体,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在第四章《地球》中,还把人的知觉归到脑部,他说:

43、纪念诺贝尔化学奖得主WalterKohn诞辰95周年

44、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你是否担心自己过于理性或过于感性么?

45、如今,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同意自我是一种幻觉。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有待解释。例如:如何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外部的世界?为什么你会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来体验这个世界?你如何记住过去的自己、抑或你是如何想象未来的自己?你为何能从别人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科学有望回答其中许多问题。

46、伽森狄劝笛卡尔反思一下自己在娘胎里,或刚出生的头几天、头几个月甚至头几年,是否还记得自己当时都想了什么。

47、那么,我们要如何解构自我,以便在机器上重建它呢?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就人类自我的构成因素提供了许多洞见。

48、既然这个怀疑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活动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一个思想活动而言,它总得有一个发出者吧?(这个所谓的思想活动的发出者在哲学中被叫做“认识主体”)。

49、这一洞见和休谟的直觉相符:如果你停止思考,自我就会消失。例如,在你睡着的时候,“你”就不存在了。然而,当你醒过来,自我的这些相似的过程会从之前停工的地方继续运行。

50、我们总是被主观意识所左右,往往也被主观意识所蒙蔽。其实,凡事儿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51、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指导,也不能忽略心灵上的呵护与培育;要教会学生思考什么,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让学生们在求学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自由运用理性的能力,以自我为出发点,有目标地去思考,去怀疑,去感受,去理解。

52、在机器人身上模拟生态自我、人际自我和随时间延续的自我,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了个头。但与人类大脑里进行的过程相比,我们的工作无疑是粗糙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概念自是我和私人自我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53、笛卡尔试图把自己的哲学思考建立在某些可以相信的确定性事物的基础上。他发现,自己唯一能肯定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存在,这引出了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想,故我在”)。他的这个观点基于自己看到或经历的一切可能并不比一个梦境更真实的认识。但事实上,他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并思考这个问题,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54、100年后,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没有“单一而持续的”自我,只有经验的流动。休谟的观点与佛教的“无我”概念不谋而合,佛教认为“不变的自我”是一种幻觉。

55、笛卡尔的结论是,身体是一个物质客体,由机械定律控制;而精神则是非物质的。他尽可能多地给身体分配精神活动。因此,他用感觉器官和神经来解释所有的感知、记忆、想象和常识活动,剩下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和语言,这些都属于精神的功能。

56、二是一般人有智力思维,但还是局限在如何趋利避害,生存得更好,甚至要比其他人活得更富贵荣华,才能满足。季羡林曾说过这种人的人生是没意义的。只有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实际更重要的是这层意思,也就是一个真正的人,要有慧思,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是“我存在”的价值。

57、直角坐标系要等到笛卡尔的时代,他在1637年公开发表了现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据说费马(PierredeFermat,费马大定理的那个费马)也独立构造了直角坐标系,但是没有公开发表(小朋友们,想让你的名字被历史记住,名垂青史,记得一定要公开发表自己的“创新”,否则烂在你脑子中、肚子中,终究是浪费!)。也有的说历史上NicoleOresme(1320–1382)使用了类似于笛卡尔坐标系的工具。但是现在,教材中要么笛卡尔坐标系,要么直角坐标系。

58、这个思想实验给我的感悟是:人的行为、语言、思想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切割,对事不对人往往是做不到的,事就代表了人。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思想等等,这些有行的和无形的才组成了一个具象的你。

59、在伽森狄看来,生命的初期,我们存在着,却没有思想或者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这是一个经验的事实,硬说“我思故我在”,那是对这个事实置若罔闻。在婴儿时代,“我在”,但我却未必“思”,“思”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我在”是第一性,“我思”是第二性。

60、“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分离的绝对性,只看到了矛盾中的同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对立之所在,缺少了辩证思维,自然会有唯心主义倾向了。

61、霍布斯对笛卡尔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经验论与天赋观念论的对立,这场论战还一直持续到洛克与莱布尼兹的争论。

62、伟人的出生和升仙往往有传奇色彩,比如Pi日的释迦摩尼、爱因斯坦、马克思、霍金。今天按"NS"历法,也是牛顿驾鹤西去的纪念日,但是在这美好春天,还是谈牛人的呱呱坠地比较符合时令。

63、我们可以感性,但不要有烦恼就行。怎样我们就不会有感性的烦恼了?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做到这三点,就不会有感性的烦恼,任何时候我们选择的都是正确那一个。

64、这些怀疑包括: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到的东西,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这种怀疑是一种“方法论的怀疑”,是以怀疑为手段,破除旧的教条与成见。

65、笛卡尔自己就从这条原理进行演绎,最终得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第一哲学沉思集》说:

66、伏尔泰在1726-1728年间流亡英国,接触到了英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写出了《哲学通信》,其中的第13封信件详细的介绍了洛克的经验认识论,伏尔泰说:

67、我们不难发现,笛卡尔的这后三条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按照由浅到深的层次递进,尽可能多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认识工作的进展。

68、若没有笛卡尔坐标系,则后来的牛顿和莱布尼茨就很难发展出微积分。想象,如果没有微积分,流体力学会出现么?今天的飞机还有么?

69、“华燕”在哪里?你带我参观了华燕的办公楼、厂房、实验室、车间……但请问“华燕”在哪里?

70、消失的是“你”,存在的是你说过的话,你处理过的事,你展露过的行为,你表达过的思想,每一个瞬间都是“你”!

71、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说的就是灵魂不死!笛卡尔把“我”说成是纯粹的精神,是可以跟形体割裂开来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我”的本质是思想,而思想是“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的。即使没有了身体,思想、精神、心灵仍然不失其存在!这种论述跟宗教形而上学的灵魂不死并没有区别。

72、除了直角坐标系,笛卡尔留给我们的还有“我思故我在”的哲学,以及在方法论、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几何学、代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建树(甚至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

73、从1596年出生到1650年2月因肺炎病逝,笛卡儿成就了些什么?

74、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

75、20世纪9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乌尔里克·奈塞尔更进一步,他标记了自我的五个关键层面:生态自我、人际自我、随时间延续的自我、概念自我和私人自我。

76、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77、人际自我是自我认知的基础(例如通过镜子),让你把别人看作和你一样的动因,并对他们怀有同理心。

78、我想在我垂暮之时,还能把青春偶像剧看的有滋有味!

79、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80、笛卡尔这一通“胡思乱想”其实是很伟大,在哲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把这个叫做“认识论转向”。

81、笛卡尔的哲学中,存在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的二元对立,在形而上学方面的“笛卡尔派”包括阿尔诺德、马勒伯朗士等人,偏向唯心主义;物理学方面的“笛卡尔派”却发展成了“机械唯物主义”。笛卡尔本人是一名形而上学家,但他的思想中具有实在科学的那一部分逐渐脱离了他的形而上学,给自己划定范围。因此,早期笛卡尔派的唯物主义者勒鲁瓦就利用笛卡尔的物理学观点,宣称灵魂是肉体的样态、思想是机械运动。——这是在笛卡尔还在世的时提出的,因而遭到笛卡尔本人的反对。

82、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它自己的真实面貌。现在笛卡尔相当于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我们在研究这个世界之前,得先要搞清楚,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它是不是真正的世界。

83、认为思维可以在没有任何感官输入的情况下发生,这表明了心灵(或灵魂)与身体之间某种程度的分离。

84、第二个沉思是“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笛卡尔在书中说:“精神可以用它本身的自由,对一切事物的存在只要有一点点怀疑,就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决不能认为它自己不存在。”

85、有没有哪怕一件事物,我们是可以确信它是真实存在的?

86、“与自己的思想对谈”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目标:当外面这场即将彻底摧毁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时,这名男子想追求安静、秩序和清晰。他要追求关于自己和世界绝对与最终的确定性。他第一步先规定,只要不是清晰明白的事,都不认为那是真的。他也怀疑一切可疑的事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其他的感官,因为人太容易出错了。带着怀疑的心,他慢慢向前摸索。即便是思想也不可以不经审查就加以采信,因为恶灵有可能影响我做出错误结论。等一等!难道就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容怀疑的吗?因为就算我怀疑一切,我还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以及“我是那个怀疑的人”这两件事啊!而如果我知道当我在怀疑的时候正在怀疑,那么我必定想着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有一个不容怀疑的确定性,一个高于所有其他原则的首要原则: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当他想到这句话并且脱口而出时,壁炉里的火还没熄,但是哲学的世界却已经完全改观。

87、 笛卡尔的法文是Descartes。据网络说法,Descartes以拉丁文的拼写(不要再问啦,KFC当然也不懂拉丁文)是desCartes,所以在英文里面就有Cartesian这个词汇,比如Cartesiancoordinatesystem(笛卡尔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而不是Decartescoordinatesystem。

88、2007年春。位于波士顿不远处的一幢粉刷成白色的木造单层楼房,屋前有一大片种着青翠草坪的庭院。在这里住着笛卡儿二世(RenéDescartesjunior)。他坐在客厅的壁炉边,衣着轻便:一件灯芯绒的裤子、格子衫外头套了一件编织毛衣。他舒适地靠坐在沙发里,开始诉说着:我身处美国。我的事业从法国经过荷兰,最后到了这里。此刻,我刚从纽约一个国家健康中心所举办的专业研讨会回来。趁着新学期还没开始,不会被授课和考试牵绊之际,我有机会好好安静地与我的思想对谈。由于我已决定对一切不够清楚明白、无法缜密探究和呈现的事物存疑,因为这是通往真理唯一的路,因此我首先必须对于未经查验就被哲学带来世上的那些错误的确定性提出质疑。让我们从那个身体和意识被不幸地分割之处开始吧。虽然那并不是由很久以前的那个另一个自我发明的,却根深蒂固地为哲学界所深信。

89、前段时间又听了一遍《世界观》。里面有一句:如果你每天都读你看得懂的书,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纵观人类历史世界观的变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然后不断颠覆,又不断重塑的循环过程。

90、朱丹凤:请问,你在哪里?我看到的是你的身体,听到的是你的声音,但请问,朱丹凤在哪里?

91、    孔圣人可以立即辨别真想,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92、你也可能会争辩,说所有这一切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我”。“我”是詹姆斯的自我概念(或者我们所说的“意识”)的核心。

93、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

94、在回到法国后,伏尔泰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成熟,在隐居期间写作了《形而上学论》。伏尔泰果断的放弃了那种滥用理性,在纯思维领域中玩弄逻辑游戏的经院哲学,他大胆的说:“毫无疑问我们的最初观念乃是我们的感觉。”

95、什么是自我?勒内·笛卡儿写下的“我思故我在“浓缩了他对自我的一种看法。他认为他的自我是永恒的、是他的存在的本质、是赖以认识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

96、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颇具影响的自我理论把自我分解为五个要素:

97、然而唯一真正的事实是:心灵和身体是不容分离的!因为任何想在脑中试着将两者加以区分的人都将徒劳无功。脑部并不是一个把心灵作为软件配备的硬件,这两者是以一个不可分割且至为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虽然“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的名气如此响亮,但是当中却不幸地掺杂了一些瑕疵。因为这句话不仅说明只有借助思考才能知道我和我的存在,它还主张思考以及思考的意识两者是存在真正的基础。而由于这个思考应该在严格与身体分开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这个句子便强调了精神世界和身体的彻底分离。另一个自我在当时写下的,已经无法得到今日脑部学者的认同:“我认知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整个本质和天性都只存在于思想里,且其存在不需要一个空间,也不依赖任何物质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让我成为我的灵魂,完全与身体不同,即使没有了身体也不会停止成为它要成为的一切。”如果这段话是对的,那么心灵便成了存在于一具机器里的鬼魂。但这并不正确,因为在脑中并没有一个名叫心灵的一个独立的地方。这无稽的程度,大致就像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个名叫大学的地方,它却独立地存在于大学楼房、街道、草坪和人群之外一样。

98、古希腊哲人阿那克萨戈拉有句名言:“在万物混沌中,思想产生并创造了秩序”;生活在17世纪的法国哲人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时,人类时时可以感受到自己仿佛沧海一粟,在天地寰宇无限的空间与时间之中,人类短暂的生命是泛不起光亮的存在。但是因为有了思想和理性,我们可以去理解和把握宇宙的奥秘,由此建立起挺立于宇宙之间的勇气和信心。就像霍金面对黑洞时说的那样,“我理解它们。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我是它们的主人。”这应该是对人类理性的最高礼赞吧。

99、更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方的立场与困难,只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对方下评语。

100、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101、奈塞尔的分析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但它对构建人工自我可能需要什么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102、我不畏惧衰老和死亡,但我惧怕变成那个除了器官在衰老,而其他一切一成不变的状态。

103、现在的人们,学历越来越高,却往往过度依赖知识的判定,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中成长。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104、一天,孔子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些白饭往嘴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