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爱情句子

精选陆游的诗爱国诗(35句文案)

时间:2023-04-26 23:15:14

陆游的诗爱国诗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的诗爱国诗)。

2、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3、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4、这首诗写在绍熙三年(11壬子),作者时年六十八岁,闲居山阴三山故里。在这段时间里作者有大量的爱国诗篇问世。在这个题目下就有两首七言绝句,本节选其第二首。“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裹,南望王师又一年。”当时因中原大地外敌入侵,朝廷内部又骚动不安,大宋江山只剩半壁,中原北部处在金兵铁蹄的残踏下,北部边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统权者不思抵抗,苟延残喘,偏隅江南。眼看大好河山惨遭沦陷,陆游写下了这首满含家国情怀的诗篇。诗的前两句浅显易懂,以开阔的胸怀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蕴含了诗人对祖国万里江山惨遭侵略的痛惜之情。第三句直接点出了困在北方的父老乡亲在金兵胡寇的残酷统治之下,眼泪已经流尽了。诗人以深深的亲情、乡情惦念着亲人们,如此的家国情怀在历代爱国诗人中是非常罕见的。最后一句诗人既痛恨朝廷的不抵抗政策,又热切希望朝廷出征收复失地,解救民众百姓,统一祖国河山。但朝廷还是按兵不动,诗人叹息,一年又一年,江山一统更待何年?

5、《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恢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竦报国,尚凭精意视炉熏。”

6、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7、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8、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陆游的诗爱国诗)。

9、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0、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11、   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12、陆游的万首诗词中爱国诗篇占了很大份额,其中读来震憾人心的精典语句随手可拾。但限于篇幅,现撷选部分或全诗或节录与读者共享。

13、寄韩谏议注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14、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15、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6、陆游以“书愤”为题的诗很多,这里择其中一首。诗曰:“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诗作于淳熙十三年春上,时年作者六十二岁,在山阴三山故里,这一时期中有较多的爱国诗词之创作。《书愤》一诗是作者自抒爱国情感兼有指斥朝廷屈辱求和及诗人蔑视强敌之意。这也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忆及当年在大散关前与强敌激战,借用当年诸葛亮《出师表》之典故,用来激励抗战将士的斗志。虽两鬓已斑,但诗人的抗金意志不移。铁马秋风、独立横刀战斗在塞上长城,誓死保卫中原国土,真乃“千载谁堪伯仲间”!同年冬月作者有《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绝句》四首,其中第四首真是激励人心,诗曰:“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让人看到了胡寇一败涂地的狼狈相,溃败者阵亡倒毙,死横遍地,苟延者甩铠弃甲,慌不择路,纵横逃窜,而我抗金将士意气风发,驱马急追,扫尽残敌。乘胜直取辽阳,真是大快人心!

17、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8、因抗金前线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只身抵达南郑(今陕西汉中)进入王炎幕府,官为: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实为王炎幕府中的军机幕僚(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之职)。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实现了他“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的毕生心愿。身入军营,投笔从戎是陆游人生中的一大转则,他发出了“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的心声{《独酌南郑有怀》}在南郑的军旅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多月,但却是陆游一生中的巅峰时期。他发挥了早年攻读兵书的军事学识,入幕后积极为王炎制订作战方案,准备收复长安和北方失地。他分析南郑所处的军事战略地位之重要,看到南郑一向处于咽喉锁钥地位,“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连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又:“汉中府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右,北接秦川,乃秦蜀之重镇也。《广与记》曰:前控三秦,后据西蜀,左(右)通襄沔,是一大都会”。宋王朝南渡后,南郑更成为西北国防前线,乃宋金必争之地”。掌握地形地理是军事一大要素。充分发挥了他早年研读兵书所掌握的布阵、屯兵、训练、防守、攻击之基本军事技能。还为王炎制订了《平戌策》,提出了驱逐敌寇,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他在《平戌策》中提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畔则攻,无则守”的策略。他在南郑不仅向王炎建言献策,还亲自率兵巡逻放哨,真应了他梦寐以求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写下了很多壮怀激烈的爱国诗篇。他说“予山南杂诗百余篇”。但可惜的是在南郑回成都途中在途经望云滩时不慎诗稿落水而湮灭。他有记述:“舟过望云滩,坠水中,至今以为恨”。根据他传世的文献中可窥得其在南郑期间所作的诗词当在一百六十首以上。他的作品足见其才略奋发,学识精深,尊德义,斥功利,抗金复国一片丹心。如在《闻虏乱有感》中写道;“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诗人的赤诚之心,报国誓言掷地有声。八个多月的军中生活是陆游一生的辉煌,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激起诗人对南郑军中生活的回忆。如《岁暮风雨》中写道:“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又如在《秋夜感旧》中写道:“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从这些诗句中让人看到诗人认为从戎是慷慨雄壮的美事。再如《江北庄取米到》一诗中忆及“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城”。把当年从军在渭水边,大散关下驱贼寇的豪迈气概描写得真真切切。又如《蒸暑思梁州述怀》中写到:“最思出甲戍梁州,戈戟彻夜相摩声”。诗人当时最关注就是手持戈戟等武器披甲出征,战斗在秦陇一带,驱敌出境,统一祖国河山。虽然这一抱负无法实现,但诗人对南郑的军旅生活有许多美好和慷慨激昂的记忆,他写过许多“忆昔”为题的诗篇记述南郑时期的情怀。如:“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军书插鸟羽,戍垒候狼烟。……壮士埋巴峡,……安西九千里,……遣将人幽燕”。又如:“忆昔轻装万里行,……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独对青灯意未平”。诗人满怀壮志,不远万里投入军营,情绪高涨,但因朝廷妥协投和,诗人抗金复国之梦未能成真,直到晚年都看不到当朝的抗战行动,只能以农耕度日,诗人日夜操思未杀胡虏心意难平,爱国意志何等坚定,令人赞叹!其不但爱国,且爱乡爱民,他的家国情怀无与论比,在诗中多处写到关爱遗民,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关注遗民疾苦,希望朝廷出兵解救他们。又如《忆昔》中写到“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等,为关爱遗民而痛哭流涕,爱民之情昭然可见。这些《忆昔》诗篇,多为描述在南郑军幕时的战斗生活,有些以当时的现状作对照,借以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是我们今人值得学习之处。

19、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2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译文: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1、陆游虽然出身于上层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从幼年时期就同中国人民一道,受过抗敌战争的严酷考验。他在《三山杜门作歌》中写道:“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号鸡待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呜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可见他自幼饱受战乱之苦。由于陆游的祖辈、父辈都是正直爱国,积极抗敌的主战派人士,他从小受家庭的爱国主义薰陶,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籽。陆游童年时,父亲陆宰被主和派弹劾,罢官回到山阴故居,常有主战爱国的士大夫们上门议论国家大事,谴责秦桧卖国集团,谈及抗金复国之大事时,激愤难平,常见他们或裂毗嚼齿,或流涕痛哭。即使美味饭菜上桌,也不思食之。这对童年的陆游影响极为深刻,也给他一生主张积极抗战复国的坚强意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幼勤奋好学,自言“十三岁能诗文、六十年间万首诗”。他不仅赋诗作文,还研读兵书、深究本草、习碑临帖、操练剑术、演习骑射,从小立志报国。陆游可谓是五千年华夏的一大奇才。若按当今惯例可冠以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社会学家、气象学家、民俗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教授、作家、书画家、易学家等头衔。尤其是他的诗词艺术风格既豪放又沉稳,特别是爱国主义诗作多表现为雄健清新。

22、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23、《从军行》唐.李白: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24、④理想信念: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5、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26、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27、真不愧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里,都充满了对国家的担忧,他恨不得上战场杀敌,为国收复失地。

2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9、人死之后本来应该是万事成空,什么也没有了,可我唯一遗憾悲痛的,只是没有看见北伐成功,国家统一。

30、《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

31、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32、这首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冬。陆游时年七十二岁,在山阴故乡。是一首七言“柏梁体”。诗曰:“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我语壮士勉自疆,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古属陕西甘肃境内的天水郡。有名曰陇坻、陇山,汉时称陇关。《三秦记》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陇头水”。故有此称。此处地势险要,是古人交战的重地。当年虽屯兵陇水,将士日夜持枪待命,朝廷却按兵不动,前线将士夜不安寐,为国土沦陷而悲泪泗流。男儿志在四方,在抗金战场上作好了为国捐躯的精神准备,决心收回失地。据《宋史》卷九二“高宗记:”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以淮水中流划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对此屈辱条约诗人予以抨击,诗中“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之句就是直击此事。当时形势非常有利,士气亦很高涨,可是朝廷偏安一隅,仍按兵不动,此乃当出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偃兵,前方将士“报国欲死无战场”,可悲亦可恨!

33、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