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68句文案)

时间:2024-01-29 10:17:16

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1、  因此,当林则徐跻身清廷官员之列,很快就以其出色的实干才能崭露头角,成为威震一方的地方大吏,担当起兴利除弊、拯救民生的重任。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的经世致用主要体现在水利、漕务、币制、盐法等封建大政的革新改良上。

2、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高达二百多万斤,朝野上下吸食人数高达二百万,披上“福寿膏”外衣的毒品不断侵蚀着中国百姓的身心。洞察时弊的林则徐心急如焚,他多次上书朝廷,犯颜直谏:“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奏折令道光皇帝震动警醒,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

3、林公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品,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

4、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天津的军事力量,准备裁撤伊犁镇总兵,移至天津,并征求伊犁将军意见,下令伊犁将军布彦泰十天后拿出结果。林则徐到达新疆后自然成为处理这件大事的中心人物。林则徐从加强新疆边防的大局着眼,与各位大臣反复商量,之后,他起草奏折,由布彦泰上奏,决定保留伊犁镇总兵。清政府经过四个月的反复权衡,最后批准了布彦泰的上奏,伊犁镇总兵终于保留,这对巩固受沙俄侵略威胁的西北边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5、  临行前,道光皇帝一再嘱咐林则徐,鸦片务须杜绝,边衅决不可开。年近六旬的道光皇帝施政追求安静守成,他不想因为禁烟而发动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打得赢的战争。而清朝所有官员,也仅仅是从国内事务的角度出发禁烟,从未把将鸦片输入中国的“英夷”考虑在内。在他们眼中,除了天朝帝国,其余的都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根本没有国与国平等交往的概念,全然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与派头。包括那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的朋友、时任礼部客司主事的龚自珍,也认定根本不可能发生“边衅”,按他的分析,禁烟可能会带来战争,但战争的规模不会有多大,取胜也易如反掌。(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6、图4:林则徐为官刚正清廉、恪尽职守,堪称楷模。

7、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道光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勇于任事,勤政务实,清廉正直,治绩卓著,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页。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1839年正月抵广东查禁鸦片。他排除万难,严缉走私烟贩,惩治受贿官吏,迫使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0多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震惊世界。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戍新疆伊犁。1842年农历八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吟诗两首,留别家人。此为第二首。

8、1850年11月,历经坎坷的六十六岁的林则徐,指天三呼“星斗南”,与世长辞。

9、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10、  在纪念馆内,也再现了当年林则徐带领百姓修筑湟渠的情景,林则徐手拿地图在现场指挥,当地百姓用坎土曼挖渠,用扁担挑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11、嘉庆十一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任内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招他为自己的幕僚,并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传授给林则徐。嘉庆十四年镇压海盗时也带林则徐一同前往,让林则徐在参与中得到历练。年底,张师诚还推荐林则徐的父亲担任了乐正书院的主持,使林家经济状况得以改观。

12、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13、外商拒绝交出鸦片,林则徐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林则徐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终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众多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约237万余斤,近2万箱。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鸦片。

14、美国学者所著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谈到,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英国人完全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说,林则徐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

15、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林则徐因此被称为“民族英雄”,闻名中外。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林公夙兴夜寐、忧国为民的推动力。在纪念馆内,再现了当年林则徐带领新疆百姓修筑湟渠的场景,林则徐手拿地图在现场指挥,当地百姓用坎土曼挖渠,用扁担挑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另外,还有一尊坐像,林则徐坐在桌前、挥笔疾书,使人顿生钦佩敬重之情。

17、尾联林则徐巧用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

18、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19、他建议朝廷制炮造船;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20、伊犁垦荒的成功,使天山以南各城也相继奏请开垦。道光帝认为需要派人亲往各城查勘垦地。经过斟酌,他于年底通过布彦泰向林则徐传旨,派林则徐前往南疆,勘查地亩,兴办水利,招户安民,考核工费。虽然事务繁重,道路遥远,自己又体弱多病,但林则徐为了能为开发和保卫边疆贡献余力,为了报国安民,还是欣然前往。在南疆勘地期间,林则徐事事亲力亲为,无论酷暑炎热,冬季干冷的沙漠戈壁,还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荒野,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仅从来谪臣所未到,即武臣边帅亦鲜有躬亲周历”,“从容就案记事后,或作函、或看书、或草奏,点检毕就寝,则夜分矣。凡途间,日日如此”。

21、图9:林则徐“析产阄书”。林则徐61岁时为诸子写立分书,对财产进行了处分,道出他为官30多年所积家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足见其清廉官风。

22、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23、  林则徐一生最为辉煌的业绩是禁烟,他造就了新的时势,开启了新的时代——由他查禁鸦片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迎来了一个屈辱与奋发并存的艰难而痛苦的转型时代。

24、  林则徐最后实际收缴鸦片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237万多斤。有人进行过一番换算,若用现在的四吨载重卡车装载,约需297辆之多,可排成5公里的长龙。当时,官场妄言贪功、弄虚作假成风,怎样才能使远隔数千里之外的皇上及朝廷官员相信果真收缴了如此之多的鸦片呢?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林则徐不得不存有一份消除道光皇帝及朝廷官员怀疑的念头,做好启运鸦片进京的准备。以当时的科学技术及运输条件而言,陆路运送鸦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经过一番慎重考虑,林则徐将英美商人上缴鸦片的地点选定在离广州100多里,位于珠江入海口的虎门。不论何种情形,虎门都称得上一处十分理想的地方:离伶仃洋近,便于收缴,押解实物进京便于海路启运,免于解送便于就地销毁。幸而浙江道御史邓瀛在道光皇帝刚刚下达查明箱数、解京复验的谕旨,就上了一份奏本,言明将数万箱鸦片运往京城,不仅劳民伤财,还“最易偷换”,酿出一些新的不必要的祸端。幸而道光皇帝还不至于十分昏聩,对林则徐颇为信赖,也就采纳了邓瀛的建议,命令就地处理收缴的所有鸦片。然而,道光帝终归是放心不下,又不得不特别交待,要林则徐以公开销毁、官员亲临、百姓目睹的方式代替运送进京:“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见共闻。”这才有了轰轰烈烈、流芳千古的虎门销烟!

25、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接连降到林则徐头上。琦善当然不会错过这陷害和打击报复林则徐的机会。他险恶的声称,英国不满的就只是林则徐一个人,只要朝廷惩治了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26、“此去欲何?”“战疫魔,卫祖国。”“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问归期。”“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这一句句逆行者在狂风暴雨袭来时坚定的话语,是他们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是他们对家国的由衷深情。在充满未知的前线,在没有硝烟但有生死的战场上,战疫勇士没有退缩,舍身忘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虽然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是深植骨髓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挺身而出的凡人成为了英雄。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从未远去,一直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27、他的玄孙林崇镛在《林则徐传》中这样评价他,“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中。”这既是对林则徐为官品行的概括,也体现了良好家风的传承,正应了那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8、道光十年任湖北布政使,随后又擢升东河河道总督。为了治理黄河,林则徐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29、林则徐查找各家烟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进入中国。

30、  走进纪念馆陈列大厅,迎面一尊仿汉白玉的林则徐坐像映入眼帘,正襟危坐的林则徐目视前方,上方悬挂着道光帝赐的“功资柱石”匾额。坐像两侧玻璃屏风上刻有毛泽东手书的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作,“谁道函关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坐像后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虎门销烟浮雕复制件,两侧立柱上刻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言。

31、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生忠君爱国的林则徐,有人叹息枉费他担君之忧的一片苦心,昏庸的君主对外懦弱无能,尚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硬将忠良当罪臣。但想必林公对自己抗击荼毒、捍卫家园、完成历史使命之举无怨无悔,有的只是“世人皆醉,唯几人独醒”的遗憾吧。

33、直到离开新疆后,林则徐仍然念念不忘新疆边防。1850年,林则徐返乡途经长沙时,召后起之秀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彻夜长谈,并悉数赠送自己在新疆搜集的人文地理资料……1850年,秋风萧瑟。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病魔缠身。可就是这时,消息传来,清廷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要求他前往广西督办军务。在接到清廷任命的第二天,已经重病的林则徐还是没有犹豫,便启程赴任。只要对国家有用,自己这条命又算什么呢?然而,17天过后,林则徐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临终前,他让随行的儿子林聪彝代笔,给时任皇帝咸丰上了最后一道奏:上负圣恩委任,只期图报于来生。言毕,林则徐撒手人寰,享年66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34、  虎门销烟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反毒禁毒活动

35、  林则徐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他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拳拳的爱民之心,乐观旷达的胸怀。他在落难之际能如此奋发有为,更能显示其英雄本色。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林则徐正是中国的脊梁!他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的贡献使各族人民长思久仰,永远不能忘怀!

36、嘉庆二十一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父亲特地致信给他,嘱咐林则徐要慎选人才。林则徐任考官期间,公正严肃,博得好名声。

37、林则徐,字元抚,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其主张严禁鸦片,并留下名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世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38、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39、译文(仅供参考)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40、图11:林则徐使用过的印章,左:宠辱皆忘;右: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

41、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处禁烟。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3、  林则徐是一名典型的实干家,继承了清嘉道年间经世派的思想,以“明道救世”作为通经致用的目的与手段。在27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之前,林则徐便在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及福建巡抚张师诚处有过长达六年的幕僚生活,熟悉“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对政事与民生有着深刻的体察,为通达古今治乱得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45、  林则徐离开新疆后,仍然念念不忘新疆边防。1850年,林则徐返乡途经长沙时,召后起之秀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彻夜长谈,并悉数赠送自己在新疆搜集的人文地理资料。

46、好家风需要传承。从为官之日起,林则徐就牢记父亲“不妄取一文”的家教,并奉行终生。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47、林则徐的一生,为官三十多年,历经14省,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拳拳之心对待民生,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世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成为令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曾在《致夫人书》中写道:“夫余生逢盛世,明智禁烟妨碍英夷大利,必有困难,而毅然决然,不敢稍存畏葸之心者,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他的胸怀,磊落而坦荡;他的情怀,真挚而执着,感人至深。

48、  伊犁垦荒的奏效,对战后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道光帝启示不小。他在道光二十四年春的一道谕旨中说:“西陲地面辽阔,隙地必多。果能将开垦事宜实心筹办,当可以岁入之数,供兵粮之需,实为经久有益。”随后强调:“伊犁地处极边,兵粮民食,必当计及久远,当以开垦为第一要务。”表彰布彦泰“督率有方,忠诚为国”,并奖励提拔了一批垦荒有功人员,这极大地鼓舞了布彦泰和林则徐。《清史稿》评论说:“布彦泰新疆开垦,胥赖林则徐之擘画。”

49、革职流放新疆,是林则徐一生中最痛苦、最悲愤、最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时光。他在新疆生活的三年,仍然心系黎民百姓,尽己所能发光发热。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则徐被遣戍到新疆伊犁,虽身处逆境,仍振奋精神,身体力行勘察垦地、大兴水利发展生产;尽心竭力巩固边防,防御沙俄的侵略。林则徐对开发新疆、造福人民,巩固边防所作的贡献,被世代新疆人传诵至今。

50、  释义:这首诗是林则徐1842年8月被充军去伊犁途中所作。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用生命去换取,岂能因为灾祸就避开,有利就上前伸手呢?为国家利益生死以赴,不避个人祸福勇往直前,有容乃大千秋永照,无欲则刚百世为师。

51、此诗的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广为传颂的名句。上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生死”:偏义复词,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起陪衬作用;下句的“祸福”用法相同。纵是“功以待罪”,远戍边陲,面对即将到来的漫漫征程、大漠孤烟,面对与家人的远隔万里、音讯杳然,诗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悲戚畏惧,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却深怀忧民之心、报国之意。他认为: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即使牺牲性命亦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灾祸而躲避。

52、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

53、  伊犁垦荒的成功,使天山以南各城也相继奏请开垦。道光帝认为需要派人亲往各城查勘垦地。经过斟酌,他于年底通过布彦泰向林则徐传旨,派林则徐前往南疆,勘查地亩,兴办水利,招户安民,考核工费。这是林则徐梦想不到的。虽然事务繁重,道路遥远,自己又体弱多病,但林则徐为了能为开发和保卫边疆贡献余力,为了报国安民,还是欣然前往。

54、  当然,林则徐也认识到了禁烟任务的艰难、复杂与严峻,感到了此行的内外之危。临行前拜访座师沈鼎甫侍郎时,于自信与坚定之中透出了内心的愁肠与忧虑,不由得对座师说道:“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

55、  释义:大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才能成其大,人没有私欲贪念才能像峻峭的山峰挺拔刚强。林则徐这则自勉联语展现了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并成为福州市的城市精神。

56、  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就有一尊林则徐坐在桌前,挥笔疾书的蜡像,使人不觉顿生钦佩之心。

57、林则徐一生从政40年,历官13省,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个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他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无一事不认真”。

58、中华悲哉,曾蒙苦难;中华幸甚,英雄丰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像林则徐这样的先贤们,以心怀家国的情怀,以无私无畏的担当,撑起国家的脊梁,也照亮着整个民族的未来。

59、第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60、林则徐总是效法父亲“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同其父一样,林则徐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他关心儿女的学业,无论多忙,总是会抽空予以指导。这从他留下的家书中可以大致了解,他常说儿子文章有进步或者字写得好,某封信中有错字等。比如有一次,他因一封家书表扬三子林拱枢“此次寄来文字,比前次却有进境,其字句累赘不清者固多,然遇题尚有生发,不至十分干窘,阅之颇喜”。之后却细心地发现林拱枢的文章系他人代写,便批评他懒惰,教导他“年轻之人写字岂是难事”,“果有志向,首以戒懒为要”。

6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62、岂料真的发生了必须林则徐“出山”收拾局面的严重事件!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在广西举义,大有风卷残云之势。新任皇帝咸丰在所有大臣中挑来选去,觉得只有林则徐才是惟一的合适人选。于是,林则徐又一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广西平乱。没想到在途中林则徐患了严重的痢疾,行至潮州时,吐泻交加,昏沉不起。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县行馆溘然长逝,享年66岁。

6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它的意思是:“如果我的生死能够对国家有利,那我岂能因为是祸就躲,是福就做?”意即:“我的个人生死如果能够对国家有利,就不能因为祸福而避开。”此句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64、  在南疆勘地期间,林则徐事事亲力亲为,无论酷暑炎热,冬季干冷的沙漠戈壁,还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远荒野,他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仅从来谪臣所未到,即武臣边帅亦鲜有躬亲周历”,“从容就案记事后,或作函、或看书、或草奏,点检毕就寝,则夜分矣。凡途间,日日如此”。

65、  新疆屯田始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成熟于清代。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主要在伊犁和北疆,以及南疆阿克苏等地兴办屯田,有兵屯、回屯、遣(遣犯)屯和民屯。道光年间,发生张格尔叛乱,屯田一度停顿。叛乱平定后,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地恢复屯田。

66、  林则徐所置身的时代是一个疾风骤雨横扫一切、雷霆万钧惊天动地、忽喇喇大厦将倾的崩地裂的变革时代。而林则徐在其中所扮演的便是力挽狂澜,到处“救灾”的角色。林则徐呱呱坠地时,正逢声名广播的清官、福建巡抚徐嗣曾路过家门,父亲当即取名则徐。踏入仕途后,林则徐不论官居几品,总是两袖清风,夫人不论富贵贫贱,始终“布衣荆钗”。林则徐的外形气质,在《新世说·德行》中被描写为“英光四射,声若洪钟,生而机敏,豪气逼人”,“与上与下,无不流溢出堂堂正气”……

67、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