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其二(34句文案)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其二
1、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2、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实际上,这首诗告诉我一个道理,那便是时机的重要性。
4、实际上,这个道理适用于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国家。
5、xiàng lái wǎng fèi tuī yí lì
6、zuóyèjiāngbiānchūnshuǐshēng,méngchōngjùjiànyīmáoqīng。
7、“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8、朱熹流传下来的诗词不多,大约只有不到40首,但其中与水相关的占了一半左右,尽显他智者的灵动之气。这两首《观书有感》既是写景,更是借形象来说理,让人在生动的比喻中恍然而悟,体味朱子的读书和治学思想。
9、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10、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11、本书收录有112首古诗词、15篇文言文,以及1首毛泽东的现代诗。
12、这一句可以说是经典名句,也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既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而且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13、诗将船于水涨前后两种情况对比了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先前是“枉费推移力”,船重自然要用大力,今天,“艨艟巨舰”变得“一毛轻”,可以于“中流自在行”,原因就在于“昨夜江边春水生”。
14、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15、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观书有感·其二》的道理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16、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17、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朱文公文集》。
18、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临江仙·柳絮》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看出,一旦时机成熟,人们便可以借助其他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19、xiàngláiwǎngfèituīyílì,cǐrìzhōngliúzìzàixíng。
20、“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21、艨艟(méng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22、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3、即使是朱子,毕竟也年轻过吧。比如他诗中的“半亩方塘”,便是真实存在的风景。朱熹出生于福建南剑州尤溪县城南公山之麓,即父亲好友郑义斋的馆舍中,并在此居住到七八岁时。
24、朱熹逝世后,当地县令在他的出生地建起祠堂,祭祀他和他的父亲。后来宋理宗亲自赐额,在此建立“南溪书院”,明清时又屡有修缮扩建。半亩塘亦经疏浚,并筑“活水亭”于其上,向来往的人们昭示着朱子的思想境界。
25、cǐ rì zhōng liú zì zài xíng
26、与唐诗相比,宋诗更好说理,其中优劣取舍,各人自有看法。有人比喻唐诗如荔枝,华美丰腴;宋诗如橄榄,涩瘦味长。
27、观书有感其一全诗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8、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思维。
29、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30、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31、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32、接下来诗人开始发问:池塘中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来保持水的清澈。
33、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 上一篇:精选母亲节句子祝福语(86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