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表示舍生取义的诗句(33句文案)

时间:2024-04-03 09:35:46

表示舍生取义的诗句

1、于是从此之后孟子每天勤学苦读,从不敢懈怠放松,最后成为了继孔子之后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 “舍生取义”是人生大节的抉择。孔子要求“杀身成仁”,孟子要求“舍生取义”,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对中国的志士仁人影响极大。诸葛亮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人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些豪言壮语惊天地、泣鬼神,可永照日月。这就告诫人们在“利义”抉择时,要好好权衡轻重,不要因利而失大节。

4、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篇,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收录。著名的“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也就出自这一段话。

5、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国的荆轲正在燕国作太子丹的门客。为阻止秦国的进攻,燕太子丹请荆轲谋刺秦王赢政。

6、9大鹏一日同风起,百尺竿头九万里。——李白

7、为报国仇,亦为了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慨然应允,准备以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献燕督亢地图为由,接近秦王而刺之。

8、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

9、孟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刚想问母亲发生了什么,谁知母亲当着他的面,一下子就把辛苦织出来的布给剪断了。

10、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酒酣胸胆尚开张。

1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2、(主旨):表达了作者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爱国精神。

13、唐朝6位“孤篇诗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一首诗流芳百世

14、(主旨):表达了作者宁死不屈的英雄豪气和爱国之情。

15、母亲严肃地对他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只要中途打断,就会前功尽弃。”

1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翻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8、(主旨):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9、北草,原名赵红英,陕北榆阳区人,1968年8月生,喜欢文学,发表若干,属业余爱好

20、这就是孟子,他的大义凛然完全发自他的内心,同时,他也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值得用生命去捍卫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人的眼光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因为这恰恰可能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21、这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作的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

22、成语猜诗:根据所给出的七个四字成语,从每个成语猜各取一字组成一句七言古诗。

23、随着历史的发展,“义”字已不再代表“忠义”,而有了新的含义。

24、1898年9月,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

25、然而,生命并不是唯一的价值。除了生命本身,人生还有许多价值,比如忠诚、美德、爱情,甚至快乐。其中,有些事物的价值和生命平行,有些低于生命,但仍有少数几个价值是高于生命本身的。

26、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27、因为对利益的追求,一大批擅长辩论的谋士便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四处游说,渴望被诸侯重用,他们就是被后人称为纵横家的存在。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9、周一我们讲了孔子,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和他齐名的另一位伟人,孟子。孟子虽说比孔子要晚出生一百多年,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可以和孔子相媲美。我们都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来自于他的学说。他不仅是个很博学的人,而且正义感极强,有时候为了正义,他甚至可以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

30、续范亭毕生的战斗经历表明,他不愧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强战士。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跃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由一个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

31、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

32、  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二句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重视节操,坚持真理,守正不阿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伏清白以死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为前圣先贤所重视。我们也应发扬光大,以保持清白为荣,以献身真理为荣。这两句以诗歌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作者光辉人格的写照,可用于赞美先贤忠贞的品格,或用以劝勉青年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真理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