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海子以梦为马读后感(24句文案)
海子以梦为马读后感
1、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2、他选在山海关这个世界的低洼处,日出的地方,在日出时攀上太阳的诗歌王座,重新照耀人间。在自杀的前十几天,他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这首诗中充满一种绝望,但这种绝望并不颓废,反而显得十分壮美。
3、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4、西川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
5、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
6、第三层面(五——九节)是写诗人的伟大抱负以及对苦难命运的预感。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自己是大地之子,面对梦萦魂牵的祖国泥土,他深深地弯下了腰。人是最易朽的,“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但大地永存,会哺育生生不息的生命。
7、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赐踏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8、骆一禾这样写道:“用圣诉说,海子是得永生的人,以凡人的话说,海子的诗进入了可研究的行列。海子有他特定的成就,而不是从一般知识上带来了诗歌史上各种作品的共时存在,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
9、同年,海子纪念馆和海子诗歌碑林在德令哈市建成。
10、海子满怀希望开始流浪和追寻理想之地,然而找到的只有孤独的自己,还有一个醒来就一无所有的梦……
11、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12、它是一个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积极价值取向、沉浸式的体验空间。
13、这是一个让残疾人灿烂起来的梦,它的名字且叫做《灿烂梦工坊》。灿与残同音,残疾人就好比一朵无法或者尚未完全绽放的花,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让他们逐步绽放、更加灿烂,与健全人一样,拥有自信,实现自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人民更幸福,江阴更美好,残疾人不可或缺。
14、28年前的今天,海子手捧《圣经》,面对疾驰而来的火车,安静地躺倒,与这个世界一刀两断。那一年,他25岁。
15、马,在这里是指动力,亦有希望的意思。以马这种强健美好的动物作为希望的载体,承载内心的理念和梦想,为未来的人生提供内在支持。
16、当时教室里还坐着一群来自圆明园的画家(和他们的女朋友),这些人一水儿黑衣、长发,基本上都是迪克牛仔的范儿。当时台上不知是谁朗诵了一句好像什么“四月,我要到南方去”,台下忽然响起响亮清脆的掌声。回头一看,后排观众席上斜躺着一位长发画家,二目微合,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独自一人坚定地为朗诵者鼓掌(颇牛逼)。
17、 “不负韶华”,用一种极为浪漫的笔法,传递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古汉语中,“韶华”一词常被用来指代美好的时光。
18、初到残联工作,两位老友不约而同地送了两本以梦为主题的书给我,一本是《轮椅上的梦》,一本是《以梦为马》。
19、但人死了,抱负不会消失。于是,诗人假想了自己的“再生”。这“再生”,不是缘于留恋尘世的生命,而仅是为了续写生前未完成的宏大诗篇。“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我选择永恒的事业”。这“永恒的事业”,还是写作“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20、那些人如处无人之境,他们齐声朗读:“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21、初恋情人是海子在北京政法学院当老师时的学生,也是他的崇拜者。海子为她写下许多情诗,情书能写上两万字,他们沉浸在恋爱的幸福里。
22、海子一生都“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23、当“平民化”的意象与“贵族式”的歌唱联姻,抒情成为不受约束的、自发的举动,语言才得以散发出原始的诱惑力。
- 上一篇:精选土味情话套路一问一答(27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