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与戏曲有关的词语(28句文案)

时间:2023-06-29 11:27:28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2、窦娥奇冤——动地感天。待月西厢,天赐良缘。

3、戏曲杂剧,喜闻乐见。曲尽其妙,动人心弦。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4、比喻条理和层次等。比如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5、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6、活灵活现(huó líng huó xiàn ) 释义: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例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7、(比如李军老师的翻车版《珠帘寨》十一太保擒虎豹)

8、西天取经——水阔山长。荆棘塞途,路在何方。

9、[跑龙套]在戏曲表演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现在也指电影中不起眼的小角色。

10、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11、    叫板是戏曲音乐术语。板式开唱前的念白,尾声上扬,便于开唱起板,使念与唱衔接自然、协调。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12、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13、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14、一板三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一板三眼是四拍子。比喻说话有条理和分寸,合规矩,不马虎。

15、登场 (dēngcháng)戏剧中的人物登上舞台;出场。

16、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17、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8、    海报是戏曲班社术语。指旧时街头张贴的剧目广告,形式各有不同,大都用色笔或墨笔把演员和剧目名写在彩色或素色纸上。后话剧、电影、音乐、舞蹈各界亦沿用此名。近年来,群众性集会的通知也有称为“海报”。

19、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20、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21、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22、剧中人在上场、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用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3、春秋时期,楚人孟,在宫廷作优伶,故名优孟。此人擅长表演,常以谈笑讽谏时事。楚国的宰相孙叔敖,为官清廉,家产微薄。他死后,妻儿生活困顿,求助于优孟。优孟穿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出现在楚王面前,使楚王意识到应当厚待廉吏之后。

24、    圆场:为打开僵局而从中解说或提出折衷办法。

25、[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26、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27、优孟衣冠(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自于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王文成亦有病处…高视阔步;优孟衣冠;是其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例句: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熏陶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