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老子语录赏析(106句文案)

时间:2023-07-02 10:39:08

老子语录赏析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老子语录赏析)。

4、(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5、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光明磊落,做一个有赤诚相待优良品质的人。

6、(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9、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10、(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1、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12、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16、(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7、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8、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19、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2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1、他觉得天地真正的恩泽,就是顺应自然大道,让万物自然生长。而圣人也应该像自然学习。圣人真正的仁爱就是无为而治,给百姓真正的自由,对待百姓公正。让百姓自己发展自己。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2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4、(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25、(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26、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27、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28、(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2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3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2、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释: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3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4、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36、(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3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0、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4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2、《第三十三章》翻译: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4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4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47、(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48、(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49、“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5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3、知足者富。并不是指知足常乐,安于现状。而是告诉众生,真正的富有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摒弃多少自己妄想和私心杂念,对自己有多少认识,只有这样你是真正的富有。

54、(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55、(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56、(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57、然后引用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再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9、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6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61、《第六十四章》翻译: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6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3、(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6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5、(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66、(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67、(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68、(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69、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70、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明艳动人的珍贵品质,做一个耀祖光宗的人。

71、(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72、(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73、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74、(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75、(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76、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77、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78、(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79、(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8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2、我是@女侠七安 ,想和你一起读书,学习。读书之路,我陪你。

83、(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84、(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85、(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8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7、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8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9、注释: 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90、(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91、本文由吉生起名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倾情奉献。

9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3、(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9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5、(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9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8、自知者明。每个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每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不了解自己的,所以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99、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气势磅礴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10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01、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比如,山高就用风吹之,水多就有河流之。这就是科学所讲的自然生态平衡,像现在环境污染很厉害,到处在喊环保,其实不用喊,只要人什么都不做,让老天来做这个工作,想必用不了几年,大自然又能恢复到从前模样了。

102、(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03、(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04、(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05、(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