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道德的含义(61句文案)

时间:2023-07-14 12:23:09

道德的含义

1、(解释)品性;性格。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物品的质量、规格等。

2、(例子)公道正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认的一个人处人、处事应当秉持的基本立场,是国家公职人员一切优秀品格的起点和终点。

3、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职业道德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紧密联系的,各行各业都有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4、(例子)那些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趁火打劫哄抬物价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为遭到大家的谴责和唾骂。

5、庄子则更明确指出“有一而未形〈道〉,物得之以生生,谓德”;对于人而言,则“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

6、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7、(出处)唐 韩愈 《画记》:“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

8、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9、儒家历来非常强调责任,不仅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而且还升华为社会责任。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一个人能够做到对自己父母、家庭承担责任,这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开始,重要的是要培养对道义、对人民、对社会、对祖国承担责任。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孔子对道的追求到了视死如归的程度,终生矢志不渝。他还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坚定的志向不可改变。正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不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要“死而后己”。曾子还说:“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宋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说的是对事,在范仲淹说的是对人。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10、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11、庄子则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其为物也,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庄子·大宗师》)

12、《管子·心术》曰:“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故“德者,道之合”,即道与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物得德以生生”。

13、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14、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15、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16、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17、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我们也处在一定的阶层中,道德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和阶层向个人提出的,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准则,并没有具体的条例,但是却是在每个人的心目之中,它约束着我们的良心,让我们不会做伤害别人或者是伤害自己的事情。

18、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

19、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20、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

21、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22、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主要体现在职业实践中。  

23、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4、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

25、与大自然之本体‘道’相应,老子用‘德’涵盖‘道’之内秉特性和功能,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21)》)故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如韩非子所言:“德者道之功”。(《韩非子·解老》)。《道德经·(51)》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进而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大自然根本之德,亦是人之至德。

26、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27、(近义词)品格、品质、人格、品行、品德、德行、人品

28、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有一颗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一个不尽义务,推卸责任,敷衍塞责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社会的认可,也将最终失去自己的信誉、尊严。现实生活中,成功者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富有责任心。责任是一种宝贵的进取意识,高度的责任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一份责任,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奠下责任之基,才能使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直。

29、孝的根本是忠。忠是发自内心、竭心尽力;诚是真心实意、诚实厚道;合而言之,忠诚是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忠诚”也可以只称“忠”。儒家认为,忠是孝的根本又根源于孝。曾子说:“忠者,孝之本与。”(《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孔子说:“孝慈,则忠。”(《论语·为政》)

30、普遍性。职业道德具有从业者共同遵守基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普遍性特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团队合作、遵守职业纪律、遵守所在国法律、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等精神,都具有世界职业道德的特征。

31、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它涉及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32、社会意识形态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33、(出处)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34、现在,各行各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并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业者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物质利益观念、效率观念都很强,这使得各行各业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相对转弱,又往往会产生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大集体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员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旧思想、旧道德对员工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促进企业内部d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作,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和谐集体。  

35、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36、尽忠是做人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推崇“忠孝”,倡导以“孝”立身,以“忠”兴邦,既强调国家的绝对权威,又不偏失以民为本。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孝与忠结为一体。事君为忠,事亲为孝,忠孝两全,成为当时社会思想道德标准的最高典范。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必须具有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然后才谈得上兴邦伟业。这伟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质,就是忠诚。“忠诚”是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的,讲“忠诚”首先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于人民,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37、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家。其中以子思、孟轲一脉和孙卿(荀子)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前者以《中庸》、《孟子》为代表,后者以《荀子》传世。

38、社会意识形态之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39、当然,礼的内容因时代而异,但其要在于做人、成人。如果你希望通过锻炼健身气功,打造一个身心健康的‘你’,那就必须重视道德修养和心性陶冶,做一个真正的心身健康的人。

40、特征包括共同性、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变化性、传播性。

4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42、(出处)明·释今无《寿江若海》:“名誉高缙绅,品德洁清修。

43、《管子·心术》曰:“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化生万物,但它本身则“遍流万物而不变”。

44、(例子)乔治·华盛顿总统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宣称,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如果没有品德就无法管理自身和充分行使他们的自由权。

45、尽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尽忠才会事业有成。孔子认为忠诚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和保证,他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乾·文言》)忠信,就可以增进品德;修养成诚实的品格,就能建立起功业。《礼记·大学》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不能完全达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很远。《礼记·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46、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权。但有些人凭借职权钻空子,谋私利,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要紧密联系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准绳,查优质服务的现状,查不正之风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建筑行业要针对高估多算,转包工程从中渔利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杜绝敲诈勒索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商业系统要针对以经营商品谋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和虚假广告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问题;运输行业要针对野蛮装卸,以车谋私和违章超载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人民交通为人民的问题。总之,各行各业都要针对本行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以人为本,卓有成效地进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的教育和技能训练,把职业道德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做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公正诚实,形成道德新风尚。 

47、总之,‘道’是生成天地万物之本体(本原)。‘道’无形、无象是非所生的、超越时空的存在。故‘道’“周行而不殆,独立而不改”“遍流万物而不变。”且“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作为本体之存在,具有固有的能量(“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和固有的信息(“其中有信”)。

48、引证: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49、道德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不同时代道德是有侧重的,某种方面说,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50、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天下为公,就是儒家之大道,。这一理想鼓舞了两千多年万千志士仁人,上下求索。二十世纪初“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孙中山先生,亦矢志于此,而未竟其志。

51、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52、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少数人、少数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有全民族、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必须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基础抓起。  

53、到了河阳,与几位客人一起讨论画作的质量和风格,因为出色大家都喜欢看。

54、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55、道德观的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变化的,所以道德观也是变化的,是学习的,是可以传播的。

56、(解释)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57、①社会规划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58、它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标准,全靠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舆论。传统的社会,人们常常以道德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好恶是非,比如说一个孝敬老人的人他就可以受到别人的尊敬,甚至可以做上官。

59、现阶段的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建设、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突出表现为管理水平低、物资消耗高、科技含量低、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差,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变已进入到了交替的胶着状态,旧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失去了效应,而新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人们在认识上还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观。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经济、法制、行政的调节机制,但运用道德手段来调节和规范企业及员工的经济行为也是合乎民心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  

60、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