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学会读书的方法(49句文案)

时间:2023-07-17 10:39:52

学会读书的方法

1、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2、如果你看过90年代的电影《土拨鼠日》(GroundhogDay),你就会知道比尔·默里(BillMurray)扮演的主角,每天都过着同样的日子。他习惯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即使每天都是一样的。当世界每天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时候,他必须学会看和听不同的东西,这样他才不会放弃。

3、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

4、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可以将知识联系起来,编制大网,形成知识体系。(学会读书的方法)。

5、在大量的阅读中,高荣成发现,市面上现有的讲读书方法的书,内容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是如此如此读书的,效果显著,据说历代伟人都是这样读书的,所以推荐大家也这么读书。他认为这种叙述的逻辑和“每天按时吃饭就能成名,因为所有伟人每天都按时吃饭”没有什么不同。

6、孩子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从爱上玩书开始的。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拍书、摔书,甚至撕书、咬书,但这恰恰是孩子爱上书的表现,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通过口和手来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的。妈妈最好不要轻易制止,一定要宽容对待,以免破坏了孩子对书的兴趣。如果担心孩子撕坏了书太可惜,可以给他买一些不易破坏的布书之类的,或者换一些广告纸、过期杂志之类的让她玩弄。

7、看梗概再读书。有时候读书,我们第一遍去读很难理解一本小说讲了什么故事或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能在读之前先看一下小说简介,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再读起来就会很流畅,不会有太多障碍,而且能更好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但是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被看到的观点所左右,缺乏自己的主见。

8、(2)周兢刘宝根.(2010)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来自早期阅读眼动及相关研究的初步证据.中国特殊教育

9、精读法。主要适用于那些考试要考的科目,这些课文即使在考试中不会原文复现,也需要去精读,去认真学习,因为在精读的过程中,能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学到很多实用的分析句子以及篇章结构的窍门,学会一篇就能够举一反所以要好好学,尤其适用于语文科目。

10、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学者在历史的舞台上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们或是言语非凡、妙语连珠,或是笔锋犀利、鞭辟入里,这些品质都与他们广泛阅读和使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胡适、李敖、杨振宁、华罗庚、朱熹等五位大师的阅读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1、愿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一些阅读之术,它虽不一定每一项都适用于每个人,但你总能够找到对你的有帮助的一些地方,这便是写书人之幸。

12、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13、再读的真正奥秘就在于此。事实上,不可能有所谓的再次阅读。因为阅读的人已经变了,对于一本书来说,读者永远是陌生的他者。

14、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5、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16、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可以将知识联系起来,编制大网,形成知识体系。

17、笔读的方式除了在书上做记号、写下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之外,抄写也是笔读的一种方式,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摘抄的经历,而摘抄正是你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18、读一些专业书籍,可以采用肢解和综合的方法。书变厚: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

19、大部分孩子是在各种“考试”中长大的,就连还不会说话的宝宝,都总会被问“哪个是老虎?”“飞机在哪里?”但在孩子读书时,太过频繁的“考试”可能会扼杀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傅春胜提醒,亲子阅读不能目的性太强,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让孩子单纯享受读书和开阔眼界、学习知识的过程,那样孩子才能真正爱上读书。

20、斯坦·佩斯基说:“好读者一定有百万本自传。”若读过的书里一点痕迹不留,不能算是自传。只有当书中留下我感情的那一刻,这本书才能变成专属于我的独一无二之物。

21、事实是,与人们的想法相比,我实际上并没有读那么多。我可能每天阅读一到两个小时。但这已经让我排在前0.001%了。我认为,这就是我生命中物质上的成功,和智力上的成功的原因。——纳瓦尔

22、(5)WeslsyA.HooverandPhillipB.Gough.(1990)TheSimpleViewOfReading.ReadingandWriting

23、不像约会,你可以欺骗一本书,然后和另一本上床。一本接一本的读太慢了。快速找到你喜欢的书,更快地找到你想花更多时间独处阅读的书。

24、早期阅读应当帮助儿童发展语音意识,增加口语词汇,发展起对语音和文字的敏感性。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26、当书在你面前的时候,它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找到你。让奇怪的现象发生在你身上。

27、我宁愿反复阅读最好的100本书,直到我完全吸收它们,而不是读所有的书。——纳瓦尔

28、读书要讲究味道,而体会味道的关键就是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家,沉浸进去。

29、厚薄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谈到他的读书方法时,强调学会把书读“薄”。他说:“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厚厚的一本书,一旦将它吃透,理清脉络,把握要点,这厚书也就变得薄了。当然,厚书读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0、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

31、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落。

32、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33、本书的作者认为“1年读50本书”对他来说更具有挑战性,他在书中写道:“1年读50本书”曾是我大学时的读书目标。我当时想,1年有52周,其中留两周富余,剩下50周每周读一本书,这样安排读书生活应该没问题。但遗憾的是,在30岁之前,我从没有实现过1年读50本书的目标。虽然我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确实1年连15本书都未曾读完。

34、了解规则,获取更高的成绩,也很有趣对不对?

35、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课文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它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

36、推荐理由:这种类型的书市面上很多。推荐这一本是因为我觉得他讲清楚了学习学校生活和人生的关系。学校生活只是一场游戏,无法忽视的游戏。

37、图读法的意思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把书本中的框架提取出来,图读法不仅可以开动左脑,发挥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动了你的右脑,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发挥你的形象化表达和展示能力。

38、有些同学总是疑惑自己阅读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你不妨试试目标阅读方法,比如读《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你专看赵云的一些章节片段,再专挑张飞的一些片段来看,这样有目标的阅读,读一本书,书自然就浮凸起来。

39、•如果一本书很好,为什么不再读一遍,让它再一次改变你的生活?

40、长久来看,从小培养孩子爱上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也不仅是为了行云流水、学富五车,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生活不如意时仍心向光明;让孩子有更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心态正视三观;在面对是非善恶时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41、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将父母之爱延伸到了读书之上。当孩子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爱时,他就会爱上读书。

42、华罗庚读书入神是出了名的。他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还常常把运算题的结果当做顾客应付的货款,把顾客吓一跳。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时有发生,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43、其实读书多的人,大多不会去炫耀读了多少本书,而会通过介绍好书来让自己更为瞩目。炫耀好书就相当于在炫耀读了这本书的自己。我想向这样的人鼓掌致意。同时,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你给我介绍好书,而你读了这么棒的书,你也很棒!

44、泛读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种变化:让我们变得更苛刻(更具批判思维),更荒诞(更具创造力),更谦逊(更具世界视野)。

45、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

46、书变薄: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得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

47、当然了,在地铁里做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也不存在哪种行为更优越的问题。但我们正在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这个新种族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读书困难。电视、多媒体和网络正在摧毁我们的大脑。

48、(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