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托尔斯泰复活(61句文案)
托尔斯泰复活
1、法庭审理玛斯洛娃是一场十足的讽刺,它尽情展示了现实中法庭的滑稽、法官的私欲、法律的随意。
2、哪怕对玛丝洛娃的好感,也是少男少女之间的纯洁关系。
3、后来几年的军官生活,使他变得腐化堕落,竟然卑鄙无耻地摧毁了一个善良的女人。
4、更不幸的是,卡秋莎被接生婆骗光了所有积蓄。为了生计,她一步步落入了罪恶的深渊。
5、过去的伤口如果一直溃烂,疼痛就会如影随形。
6、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在这个时期,托尔斯泰对社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深入研究了整个沙俄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宗教制度,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改变。所以在《复活》中,我们能清晰地概览玛斯洛娃受审的庭审过程、陪审员的陪审程序、聂赫里多夫奔走上诉的经过、政治犯对于玛斯洛娃的精神拯救等。
7、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件事后,把她赶出了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因为无力抚养,随即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
8、正是在这样的背景驱动下,托尔斯泰拿起他手中的“利器”,艰难地创造出了《复活》,因此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批判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9、真正的成长,就是来自于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10、《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 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 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 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 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 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 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 脚镣的政治犯。
11、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以真诚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上他,然而为了他的名誉和地位,她却最终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12、三年的时光过去,聂赫留朵夫成为一名军官,出征途中再次来到姑妈家暂住。
13、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14、读过一句话,“良心一旦苏醒,人就再难装睡。”
15、
16、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只要在各方面帮助这个女子就可以,没有必要与其结婚。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17、(周二-六19:周日15:00,逢周一休息)
18、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生活困苦的农民,因宣传革命而被捕的先进人士,自私的各种军官等各层次的人士,了解到了农民的不幸,看清了上层人士的丑恶嘴脸,他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说在他对玛斯洛娃的拯救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对他自我的救赎,这也是他自我的复活。
19、那时,天真无邪的聂赫留朵夫,对这份纯洁的感情,没有生出任何不道德的想法。
20、一种坏行为只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一发而不可收拾。
21、他从解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上流社会决裂的决心。
22、这让我想起《追风筝的人》中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对自己儿时的过错进行弥补,他历尽艰难收养了哈桑的孩子,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23、此外,它还反映了俄皇专制时期官僚的昏庸和腐败,小说的情节也是时常出人意料,比如马丝洛娃在面对聂赫留多夫求婚时,她在经过回忆的痛苦和怨恨后,对他的爱又重新回归,之后却并没有嫁给他,反而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一开始如果没能走到底,破镜重圆也不一定尽如人意,复活的人正因为看到这点,所以才复活吧。
24、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910年11月卒于一个破旧的火车站。他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宁认为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18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复活》(1899年)等。
25、列夫·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世袭伯爵,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享受着优越的待遇。早期他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贵族青年,属于具有民主思想的贵族派。
26、当心中的兽性战胜人性时,他诱奸了卡秋莎。事后,只用了100卢布将她打发了。
27、您说什么?要跟我结婚?什么?您要不跟我结婚就对不起上帝?哈哈。。。上帝!公爵先生!我又您的嘴里听到了上帝。可那是多么残忍的,吃人的上帝啊!我倒记得那天晚上的事了,您要听吗?我从您姑母那里听到了你要从前线回来的消息,我是多么欢喜,多么高兴啊!我相信,您一定会到我们村子来的。可是,您最后却说有事要到彼得堡去。
28、聂赫留朵夫是贵族阶层中的陪审员,玛丝洛娃却是被审问的一方。
29、即使地位悬殊,聂赫留朵夫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曾爱过的姑娘。
30、只有不断自省,进行灵魂扫除,才能让自己达到重获新生的境界。
31、作者:将离,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
32、但聂赫留朵夫为了赎罪,甘愿陪伴她一起去西伯利亚。
33、一个人心中充满爱,才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推己及人,尽心为人。
34、可由于陪审团的疏忽大意,清白的玛丝洛娃被判有罪,要驱逐流放西伯利亚。
35、读懂它就能明白,人这一辈子,若没有经历过灵魂的觉醒,只会困在原地,一生白活。
36、如果过去的你,也曾困于情,伤于心,往后的每一天,愿你能轻装上阵,让心清零,勇敢前行。
37、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决心到车站见您一面,我怎能不见您哪?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好几个月了。我打听到你们的火车是夜里两点钟到我们这,等您姑母睡了,我就换了一双胶鞋,把围巾蒙着头就去了。等我赶到车站,已经响了第二遍铃了。我一跑到月台就赶到头等车那边去。车厢里是雪亮的,桌子上点着手臂粗的蜡烛,天鹅绒的安乐椅上坐着两个军官在打扑克,我一眼就看见了您——那靠着椅背同人家笑着说话的不正是我日夜想念的人吗?第三遍铃又响了,火车就要开了。我一边急着用手敲窗子,一边把脸贴在玻璃上。正在这个时候,我看见您站了起来,并朝着窗子走来,我的心扑扑直跳,可谁知道。。。您是过来放窗帘的。
38、《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托尔斯泰于1889年动笔,1895年完成第一稿。后来经过不断探索、考察、重写,先后六次易稿,最终在1899年完成。这部书历经十年,几易其稿,终成鸿著。
39、 他为了救玛斯洛娃放弃了原本优渥的生活,放弃了土地和社会地位受到他人非议,这也是他对自我的救赎。去为玛斯洛娃奔走是为他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赎罪,把土地分给农民符合了他以前认为土地私有制不正确的想法,他也改变了以前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
40、有人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41、书中以聂赫留朵夫的视角对农村贫困景象的一幕进行了描述:
42、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43、“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全在于他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来看事物。”托尔斯泰正是信奉这样的创作信条,所以在结局的设置上才没有人人都想看到的“大团圆”。
44、但是在定稿时,托尔斯泰将其改成了:男女主人公无缘结合,男主人公一片热忱和努力,却没有获得他期望的结果,最后只能在宗教中寻求解脱,而女主人公与一个流放犯结合,继续在西伯利亚过日子。之所以如此修改,是因为托尔斯泰发觉此前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描述,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45、可一路走来,她发现聂赫留朵夫是真心悔改后,深受感动,善良的灵魂也被唤醒。
46、兽性大于智性,便会使人作出不该做的坏事来,而智性大于兽性,则会使人行为规范,美德彰显。”
47、回到家后,聂赫留朵夫把自己的土地无偿地分给了农民,与上流社会切断联系,选择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48、托尔斯泰自己也评价道:“我以为,这是我所写的全部作品中最好的东西。”
49、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50、1887年,托尔斯泰从检察官朋友那里听闻一桩真实案件,深受震撼。
51、《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
52、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53、在这个时候,托尔斯泰越来越关心人们的苦难。他积极参与当时的救灾工作,亲眼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惨状,并在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中,终于看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笔者参与了1891-1892年的救灾工作,认识到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54、十六岁那年,女地主的侄子聂赫留朵夫来到庄园度假,玛丝洛娃和这位看上去诚实,充满活力的青年之间产生了好感。
55、小说讲述了纨绔子弟聂赫留朵夫在良心驱使下,为拯救沦落风尘的恋人东奔西跑,在忏悔和觉醒中走向“复活”的故事。
56、一个人心中有了爱,才会对他人萌生恻隐之心,向善从事,以宽待人。
57、审判因为某个法官没有到庭,迟迟不能开始。代表着正义与公平的法庭,在审判伊始就丧失了它的权威。伴随着等待,读者在作者的笔下,认识了高大肥胖与生活放荡的审判长、夜生活奢靡的副检察官、总是迟到与喜欢占卜的法官······法庭的权威被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搞得乌烟瘴气,哪里还会存在正义呢!审判正式开始前,神职人员带领陪审员们在象征着神圣的福音书和主赋予生命力的十字架面前,进行虔诚地宣誓,“我将按着事实,根据事实······”可是,当他们讨论玛斯洛娃是否有罪时,却出现了“因为大家都已疲倦了,因此就倾向于判玛斯洛娃有罪”的情况。其实,当陪审员走进议事室开始讨论时,他们的举止言行已经出卖了他们之前的誓言:
58、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59、人的一生,若没有经历过灵魂的觉醒,便只会困在原地。
60、2年后,61岁的他毅然提笔,以此案为蓝本,写就了人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复活》。
- 上一篇:精选感谢教师的名言名句(32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