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2句文案)

时间:2023-10-17 10:18:1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1、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2、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文来到了东北沈阳。

3、首先各小组快速检查学习单中“自主研学”部分的完成情况。组长检查都做了的请给我信号。(师记录种子积分10)

4、读文章的时候,遇到有些陌生的词,就要有好奇心。有没有人通过猜一猜、查资料等方法弄明白课文中这些词的?

5、(2)品词析句,集体交流,感受“中华不振”。

6、要求:读准生字“崛”,理解“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整个题目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起而努力读书”的意思。

7、 此时学生感情激昂,教师要顺势引导,用“读”来降低理解课文的难度。

8、小结: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有人能帮一帮自己呀!可是,这个可恶的巡警竟借助外国人的势力在自己同胞面前显示威风,真是可耻至极,这就是——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9、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10、但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很多,在课堂上既要落实一些词语,又要读通全文,还要体会“中华不振”,可时间是不够的。经过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就是第九自然段,于是我就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11、2“惩”的声调是二声,不能读成三声;“惩处”的“处”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ǔ。

1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3、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唱罢了一首气势豪壮的歌。告别了祖国。毅然掉头东渡。求得精深细密的各种科学知识、 以挽救祖国的危亡。专心致志。刻苦攻读,为的是打破现状、改革社会。如果理想不能实现。投海殉国也不失英雄本色。

14、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东北是焦点。

15、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16、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17、明确:周恩来目睹国人受辱,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18、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19、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围绕文章主题设疑,启发思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训练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为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同时,抓住关键词语,形成教学主线,使课堂“提纲挈领”。

20、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21、(1)抓住“惩处”“训斥”,理解“中华不振”的内涵。

22、出示课件——(生)“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23、(1)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0自然段)。

24、把你的回答写下来,并想一想理由是什么,想清楚,写完整。

25、(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26、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27、(  疑)(  惑  )不解 ( 风 )和(日    )丽 

28、首先创设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你为什么读书呢?学生畅所欲言。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的读书志向呢?在浏览中发现有的为名,有的为钱,有的为利益,还有的为家族,只有周恩来为救国难而读书。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最后交流归纳总结出三件事曾触动了周恩来的心灵,才立下此志向,并为之奋斗了终生。第一件: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第二件: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练习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29、(3)大伙一起捧起书朗读第七自然段。在这样繁华的租界里,周恩来见到了什么样的租界?

30、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31、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