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录
精选不为已甚(32句文案)
不为已甚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此事不仅辱及大户母婶之辈,姑娘以后还怎么嫁人?而且当时没有DNA技术,古代安土重迁,知根知底,将来孩子婚配,别人会考虑孩子是大户的种?还是盗贼的种?(不为已甚)。
5、孟子在这里举了孔子的事情,是想借此说明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重要性。《论语·泰伯》:“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崇尚勇力而憎恶贫苦,是乱的根源。作人而不懂与人相互亲爱,憎恶得过份,也是乱的根源。私有制的畸形发展使得人们的正常的生存欲望变成了贪求、贪婪、贪恋之贪欲,而为了贪欲的满足,人们就会诉诸武力来进行侵略、掠夺、剥削。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的社会,拥有勇力、武力的人也就等于拥有了权势与财富。而人民受此“好勇疾贫”的影响,贪欲也逐渐增强,也就成了社会混乱的根源。既然人人都在为着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惜诉诸武力,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缺少相互亲爱的情感而彼此憎恨,憎恨之过份,则也会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社会的混乱。社会越混乱,为了人们自己生存的需要,人与人之间也就越缺乏相互亲爱的精神。所以,孔子认为,欲望,尤其是过度的欲望的满足的需要,是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所以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民不好勇,不疾贫,使民仁而不“疾之已甚”,则社会就不会混乱或不致于太混乱。这实际上也就是提倡人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6、(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不为已甚)。
7、岳飞不为已甚,并没有过于为难赵楚两家,在李八少的建议下,只把两家逐出了应天府。
8、出自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9、不为已甚,换言之,就是哲学上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10、《人民教育》:所以我们培养的人,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根还是在中国,热爱自己的国家;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一颗公益向善的心,有一个关怀整个人类的胸怀。
11、到八九岁时,他们的眼神又变了。在离开贫民窟时,我们看到一些四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就不一样了,看到我们之后主动打招呼,跟我们握手,特别活跃,眼神里没有了迷茫,而是有了热情,甚至还有了一种亮光。我想,尽管是贫民窟的学校,如果经过几年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变化,生发出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善意,就是教育最了不起的地方。
12、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22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
13、所谓善,不仅是善良,而且止于至善,止而不退。怎么做到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修身开始。修身是干什么呢?修身就是一种教育,其实教育不是外在的使人怎么样,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人生命中本质上美好的一面,使它生长出来、发展起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完整的人、健全的人。然后读《论语》,读《孟子》,读《中庸》,后来读《三字经》《弟子规》,发现都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播种,播种真善美才能生长真善美。这也是为什么我前几年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好的内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编撰成一本书叫《美德的准则》。
14、(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5、(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6、(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17、入室抢劫,按法当诛,这个怨不得大户;受点刑讯逼供,上刑具蹲号子,这个也怪不得大户。但法外施虐,盗贼们就心有不甘了。
18、在古代,很少有目不识丁的人作为“先生”出现。然而,王艮门下,成群地出现了。有樵夫、有陶匠、有田夫。王艮打破了儒门当中,必须读圣贤书才能做先生的规则。这是他的志气、出身、际遇决定的。到后来,泰州学派赤手屠龙蛇,就不足为奇了。
19、翟小宁:报告主题我变了好几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教育是为了生命的自由舒展和心灵的光明善好。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20、翟小宁:我现在的体会是,做教师也要先从修身开始。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主成长起来的。但在这个自主成长过程中,学校能不能有所作为呢?当然有。学校文化引领很重要,其中环境因素特别重要,环境要把人的本质中美好的方面激发出来。一个好教师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首先要有爱心,人实际上都有对爱的需求,也有爱别人的需求。这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质的东西。作为学校来说,要用善把教师生命本质中善的一面激发出来,以尊重和爱把教师生命本质中的爱激发出来,然后在工作中得以体现。这样,这盏灯亮了,那盏灯亮了,整个灯都亮了,这个环境就光明一片。
21、《人民教育》:我们注意到您提出的培养目标非常“中国化”。
22、《人民教育》:学校也不是真空,社会上的一些价值观,如利己主义、浮躁都会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对学生又会产生影响。除了刚才您提到的讲故事外,还采取了什么管理办法来影响教师?
23、(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取巧的习气,不是聪明人才有,只是聪明人身上更常见些。樊迟不聪明,曾参也不聪明。但樊迟和曾参有极大的不同。樊迟会打退堂鼓,曾参不打退堂鼓。曾参知道任重道远,樊迟学不好就想改行。曾参是阿鞞跋致,樊迟是鞞跋致。王艮也希望“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一等人”的事。但他的取巧,让他离樊迟近而离曾参远了。
25、(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6、(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27、周文王看待人民很悲伤,这个“悲伤”,就如佛家的“大慈悲心”,意指同情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意。他寻求着大道目标而好象未曾见到一样,这是指周文王不自满,不骄傲,追求到一个目标后,紧接着又追求下一个目标,并不停留在成绩上自夸,啊,看到没有,我们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周文王对待成绩就好象是没有看到,而是孜孜不倦地继续追求新的目标和成绩。这就是周文王选择的最佳行为方式。
2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29、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30、翟小宁:倦怠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重复一项工作,或者觉得这个工作没有意义。我们学校不在琐碎的管理上做文章,这就使教师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劳动。教师的课堂是自主的,教学也比较自由,可以不断探索。就是说,教师可以用一种研究的态度来做教育,这就有意思了。我们的教研组长有的四五十岁了,依然充满乐趣,而且研究的领域特别有深度,没感觉他们身上有职业倦怠,他们与年轻人在一起,把自己的积淀转到带领年轻教师成长这个方面来,也很有成就感。我们学校一位高老师今年52岁了,备课都备了30年,每次上课还备课。问她,你还需要备课吗?她说,不备不行,每天都有新东西。她上课不是重复,而是在不断地创造、超越。
31、《人民教育》:我记得在“翟小宁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您报告的主题是“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为什么用这句话作为主题?您能不能解读一下?
- 上一篇:精选珍惜时间名言名句名人(72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