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谭嗣同斩首照片(64句文案)

时间:2024-04-22 08:25:41

谭嗣同斩首照片

1、对戊戌变法来说,失败固然是可惜的,但是戊戌六君子却值得敬佩,其中尤其是谭嗣同,堪称君子的典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康有为装圣人,结果却是一个烂人。

2、谭继洵虽然官至巡抚,为一省的地方大员。但是谭嗣同所牵涉的变法维新之事却是最高权力级别的斗争,得罪的是慈禧太后,相比起来,巡抚的权力可以忽略不计了。

3、为了杀鸡敬猴,慈禧太后命令人以最残忍的方式处死谭嗣同,特别是死刑犯用钝刀砍断了他的脖子。我们看到了他被斩首的惨状。那天用的刀被称为“大将军”,一次就飞走了,血流成河,头装在脖子上。“不是割断脖子,而是锯齿,锯脖子比割断脖子疼几百倍。”

4、谭嗣同的父亲是湖广总督,在封建时期,可以算得上妥妥地官二代了。可以说,谭嗣同的家族是封建王朝的既得利益者,谭嗣同的父亲接受的是“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所以对于朝廷的任何决策,他都是逆来顺受,不敢不听从。与父亲相反,谭嗣同接受的是新潮的思想,勇于去改革,去拯救危亡的清政府,所以他积极地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即使为革命而死,也在所不惜。(谭嗣同斩首照片)。

5、谭继洵对谭嗣同的锐意维新更是意见很大,谭嗣同在浏阳设立新馆,推广新思想,曾经邀请谭继洵为其宣传,谭继洵表示:“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6、(墓地全貌)谭嗣同墓地位于湖南浏阳县城南约8公里处牛石乡小水村(今为嗣同村)石山下。1904年6月,谭嗣同从县城迁葬于此。谭嗣同墓地非常寒酸,如果仔细辨认墓碑,根本难以想象这就是谭嗣同的墓地。

7、1898年9月21日,维新变法刚刚进行了103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对维新人士进行了致命打击。

8、可是,在谭嗣同被捕后,谭继洵却没有任何挽救儿子的行动。

9、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或许谭继洵的不作为才是当时最明智的做法。

10、不过,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被革职回原籍。仅仅过了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谭继洵在儿子被杀后,为其撰写了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11、在古代处以死刑的方式中,按照残忍程度而言,最为残忍的莫过于凌迟和腰斩。而除了这两种做法,就要数“钝刀”杀人了。由于刀具没有开锋,说白了就只能往下剁、反复剌。按照胡致廷的说法,戊戌六君子中最惨的,是谭嗣同,他足足被砍了三十刀,其间无异于是在锯头。而其他五位受刑者,也都被砍了好几刀。

12、袁世凯倒戈,康有为第一时间就跑路了,变法对于康有为来说就是一次创业,成功了就一飞冲天,不成功就下次再来,然而戊戌变法对于谭嗣同等人来说,却是改变时局,拯救万民的希望所在,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清朝的思想有问题,中华民族需要有人来点醒,故此当慈禧反扑的时候,谭嗣同放弃了逃跑的机会,他说革命总少不了流血,而他愿意去流第一股血,慈禧对这些人异常痛恨,不管是谁想要剥夺她权力,她都要疯狂的反扑。

13、所谓大刀王五斩谭嗣同是人们出于不忍烈士临死前多受折磨而编织的一种说法:行刑当日慈禧特意指定王五当刽子手去亲自砍掉谭嗣同的脑袋,而诡计多端的慈禧还专门指定只能使用钝刀。由于刀口不锋利,所以需要在受刑囚犯颈部狂砍数十刀才能把脑袋砍断,所砍之人则是惨叫震天,受尽痛苦而死。王五是用刀的高手,刀法如神,为了让好兄弟死得痛快点,他使出了毕生武学在三刀内尽快解决的谭嗣同,可谭嗣同还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发出惨叫声。

14、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15、谭嗣同死时只有33岁,他是父亲谭继洵42岁才生下的长子,他的死带给父亲的悲痛不言而喻。悲痛之下,谭继洵为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16、“戊戌六君子”在北京料理市场流血后,全国陷入恐怖之中,仅在上海就借英文报纸《NorhChinaDailyNews》大赞六君子。

17、当看到请出大将军刀时,愚昧的老百姓竟然欢呼起来,拍手称快,俨然是鲁迅笔下看客的形象。

18、当时,他的上司张之洞为自己的学生杨锐求情,军机大臣荣禄为自己的心腹林旭奔走,都以失败告终,更不要说身份地位低于他们的谭继洵了。

19、大家看到了吧?此时谭嗣同已决心殉法,任谁也改变不了他的主意。

20、维新派寄希望于当时的工部右侍郎袁世凯,在局势紧迫时,光绪帝发出“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

21、创办新式大学堂,像西方的教育看齐,引进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发展了经济,创建了工厂,也改革了官僚的体制。最后失败了他还想通过自己的流血去唤醒当时麻木的人们。虽然失败了当时这种勇气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需要这种精气神,不问前程,但行好事。而不是把这些关注点放在谭嗣同是不是被砍了三十刀才断气这种事情上,我们应该从谭嗣同身上学到什么?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点。

22、老百姓当时不喜欢戊戌六君子,是因为统治者通过种种方式让他们误解了戊戌六君子,他们用一系列的罪名,比如“误国”、“惑众”、“反叛”等名义来污名化他们想污名的人,因为他们掌握着话语权,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普通的老百姓很容易就被他们蛊惑了。

23、从谭嗣同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非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即使当时的人们还不能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谭嗣同对于我国近代社会的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24、谭嗣同在刑场高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接着是哈哈大笑。面对此情此景,围观的百姓无不潸然泪下。六君子中第一个受刑的是康广仁,因慈禧对六君子恨之入骨,特嘱咐刽子手使用“大将军”刀。

25、事实上,所谓“武术六君子”的说法是只有谭思东愿意承担死亡。正如谭思东死前所说的,“各国的变法是流血形成的。现在中国没有人用变法流血,这个国家没有不创造的理由。

26、谭嗣同的改革变法心是好的,如果真的辅佐光绪帝变法成功,也可能没有袁世凯什么事了,更没有珉锅时期的乱象。而在当时,袁世凯为了自己的升迁,出卖了光绪帝,包括谭嗣同,因为要袁世凯兵谏、软禁慈禧的正是谭嗣同,好大的胆子!而袁世凯却没有这样的胆量,更不会为一个没有多少实拳的光杆皇帝做牺牲,不要说为了锅家珉族了。

27、慈禧太后政变成功后,囚禁光绪皇帝,捉拿变法人士,康有为等人闻风而逃。谭嗣同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刑场慷慨赴死,周围百姓拍手称快,不断向他们扔烂菜,还有人拿馒头沾血卖钱。由此可见当时人民麻木不仁,还没有觉醒。

28、康有为、梁启超就在这个短暂的间隙中逃到了日本,得以保全性命。

29、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他所著写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1898年9月5日,光绪皇帝下诏授给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意图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谭嗣同密会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意支持变法,实则秘密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了变法志士。

30、1897年,戊戌变法开始,谭嗣同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但变法遭到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他们密谋发动政变。光绪让康有为等人设法挽救形势,谭嗣同便秘密拜见北洋新军首领袁世凯。

31、大家都说砍头是用刀砍死死刑犯,但实际上斩首死刑犯是非常痛苦的。宁可喝一杯毒酒,按照清代律法的规

32、戊戌六君子被捕之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的门生杨锐也是六君子之张之洞马不停蹄地向慈禧太后求情。

33、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娶妻纳妾,光绪帝都没有任何自主权。

34、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35、以钝刀杀人,是一种十分残忍的做法。而慈禧之所以又对谭嗣同尤为“关照”,则是因为此人性情更为耿直。说白了,他越是具有牺牲精神,宣扬变法维新,就越遭慈禧的痛恨。

36、慈禧却毫不动容,心意不改变。自己的儿子同治死了,论血缘关系,既是外甥、又是侄子的载湉是最亲近的人了。

37、(来源:头条号历史李老师 参考资料:《戊戌六君子》)

38、当时真正的行刑地点是在北平闹市的菜市口前,刽子手另有他人,谭嗣同当众被砍脑袋时或许惨叫了,因为当时的刀都不是钢刀,是一把钝刀。我们看到电视剧里面行刑者一般是在行刑前磨刀,将钝刀磨快点,这样受刑者就可以减少痛苦。行刑的时候,大刀王五就站在法场不远的地方,因为势单力薄,只能眼睁睁看着谭嗣同被杀。

39、慈禧抓住戊戌六公子后,对行刑的官员交待了这样一句话,其他人不用管,但是谭嗣同要“好好对待”,在刑场上,面对黑压压的一片,谭嗣同心里有些无力,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唤醒这群人啊,可惜他们还是老样子,麻木不仁,没有家国观念,也没有自己的思想,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谭嗣同犯了什么样的大罪,只知道这群人都是逆贼,该死。刽子手为谭嗣同准备了一把特制的砍头刀,这把刀到处都是豁口,一点都不快。

40、光绪帝被囚禁了起来,变法的主力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

41、(石虎)有人曾产生质疑,就是谭嗣同被杀时,他的父亲为何见死不救?这样的质疑是有道理的,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当时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谭继洵为何见死不救,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保住官位,其实不然。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他被革职回原籍,仅过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

42、谭嗣同,戊戌变法的提倡者,戊戌六君子。有机会出逃时候说下变法没有不需流血,如需流血从我谭嗣同开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戊戌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还是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比如要废除科举的制度,清朝科举的束缚了文人的思想,也是思想的囚牢。废除科举对当时意义深远。

43、光绪24年8月6日,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以最快的速度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英大,宣布再次垂帘听政,由此实行了10天的维新变法,宣布失败。

44、在当时一妻多妾的时代,尤其封疆大吏们,子女众多,那时的父子感情远远没有如今来的深刻。谭嗣同被抓捕后,谭继洵深知儿子必死无疑,也就没有为其求情,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职。

45、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46、本来慈禧太后下令处斩的首要人物是维新派的领袖徐致靖。徐致靖的父亲和李鸿章交情深厚,得到李鸿章的鼎力相助,李鸿章找到慈禧的心腹大臣荣禄,通过荣禄在慈禧面前美言,说光绪帝三个月都未召见徐致靖。而徐致靖正好耳背严重,必须大声说话他才能听见,光绪帝为防隔墙有耳,一直未召见他。有了这个事实证据,慈禧手指一动把“斩立决”改为“斩监候”,解除了徐致靖的死刑,“戊戌七君子”变为“戊戌六君子”。

47、谭嗣同被捕后王五并没坐视不管,事实上王五曾试图组织人马劫法场,然而监斩官刚毅改变了囚车前往菜市口的预定路线,使王五扑了一个空。王五因此错失了见谭嗣同最后一面的机会,此后王五为给谭嗣同报仇多次犯险只身刺杀监斩谭嗣同的刚毅,由于对方守卫严密而始终未能得手。

48、只是一个父亲的心该受到多么大的煎熬,谭嗣同死后两年,谭继洵忧虑而死。

49、张之洞的关系网遍天下都未能救出41岁的弟子杨锐。杨锐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得意弟子兼幕僚,经常帮助张之洞起草奏折,张之洞很欣赏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1898年9月24日,杨锐被捕,他接触变法仅仅20多天,就被打入刑部大牢。张之洞知道后,非常焦急震惊,他日夜不停奔走联系盛宣怀、陈夔龙、王文韶、湖北按察使、翟鸿等重要官员营救杨锐。并在9月27日晚致电慈禧的宠臣荣禄,并表示要亲自为杨锐作保,但由于慈禧怕夜长梦多,下懿旨,对“戊戌六君子”不经审判,立即执行死刑。因时间太紧促,所有人的努力都已回天无力。

50、他的壮烈值得后人尊敬。比起“戊戌六君子”的其他五个人,他在监狱被带到刑场的路上无所畏惧,泰然自若

51、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早期法治思想,各类刑罚制度日益完善,成为约束民众的金科玉律。不过,当时的刑罚制度对于上层贵族来说并不完全适用,正所谓“刑不上大夫”,各类按照法令施行的严刑峻法与上层贵族是处于隔绝状态的,除非独掌大权的一国之主亲自下令,这才可以让法律的范围暂时扩大至那些贵族身上。所以,当时的法律与现代法律存在本质区别,后者是为了保护一般民众,防止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说在受到侵害之后,可以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予以回击,而前者则是统治者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它们的存在是底层百姓身上无法挣脱的枷锁。

52、请来的师傅把谭嗣同头颅端正的接在颈腔上,在脖子正面左右各连一针,又在背面补上一针,就算完成了归位的程序。最后众人将谭嗣同的尸体抬进棺材,钉上棺材盖。随后棺材被运回原籍湖南浏阳,葬于城外石山下。

53、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挽长子谭嗣同

54、他被捕入狱后,大侠大刀王五孤身入狱去救谭,在狱中谭拒绝了王五的营救,他对王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55、真正的维新派人士应该是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这几个人是在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中亲自诏授的四品军机章程,负责具体变法事宜。

56、儿子抱着必死的决心,任何人动摇不了他坚定的信念,这时候当父亲的也没有办法改变儿子的想法,与其添乱不如成全儿子的大义行为,虽然很残忍。

57、对于谭嗣同被杀,有一个小细节一直被人所忽视,就是他的父亲谭继洵为何不出手相救?有人说,这哪里敢救,慈禧太后这就是要以谭嗣同之血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不错,慈禧太后确实是这样想的,任何人求情可能也不行。

58、再想想在得知康有为等人要围园猎后计划时是什么心情了,杨秀奇不过是替光绪说了一句话,结果就被为归入同列,谭继洵也未必敢替谭嗣同求情,谭嗣同虽然是一个不怕死的,其父亲谭继洵未必不怕死。

59、谭嗣同从被捕到被处死这中间仅仅间隔3天的时间。他的父亲谭继洵在儿子被捕后受到监视,连坐被革职,就是有心救儿子也没有救儿子的能力了。

60、谭继洵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在长兄的照看下,得以延续了学业,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61、对于谭嗣同的被捕被杀,谭继洵作为父亲,不可能不心痛。

62、更何况从谭嗣同被捕到死亡只有短短三天的时间,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营救。

63、(坟冢前的祭台)谭嗣同墓地前有华表一对,石马、石虎各一对。另外,华表上分别镌刻着: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这两句话是谭嗣同的名言,可以说是谭嗣同的人生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他从容赴死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