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描写荷花的古诗300首(25句文案)

时间:2024-05-15 07:24:36

描写荷花的古诗300首

1、大家好(^o^)/~,欢迎来到播视网自制节目《童趣-跟我学古诗》,每周四定时开课,小叶老师带你走进妙趣横生的古诗世界!

2、按:①原作谁,据四库本改 ②自注:予有金荷,少刻当出之侑觞也。

3、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4、《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5、一朵朵的荷花千姿百态,好似一位位美丽的姑娘。近处是一朵已展开花瓣的荷花,长在绿油油的荷叶上,远远望去像是一位身穿粉红长裙的姑娘,在绿色的地毯上优美地跳舞;远处是一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侧身看去仿佛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坐在草地上羞涩地用双手蒙着脸颊;旁边一个个莲蓬像一个个用宝石镶嵌而成的小鼓,荷花姑娘们在这绿色的舞台上唱歌、跳舞,用小鼓伴奏在举行小音乐会……。

6、《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7、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8、宋·张炎《清平乐》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秋天的古诗大全300首《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诗三百首中关于秋天的古诗立秋

9、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四时之风》北宋郭熙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10、《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11、看,荷池中长满了绿绿的荷叶,一片片挨挨挤挤的,好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透过密层层的荷叶片可见一根根墨绿的、长着小刺的荷梗在水面上昂头挺胸。荷梗上小扇子似的萼片衬着亭亭玉立白里带粉的荷花,荷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花儿们有的全开花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有的才绽开几片花瓣儿,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向着行人微笑着﹔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清风破暑连三日元·王挥《过沙沟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5、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16、走进莲湖边,里面的荷花可多了。有白的,粉红的,紫的,颜色可好看啦!那些荷花白的高雅,红的鲜艳,紫的清淡……再看看那些荷叶,有的墨绿的,有的淡绿的,有的鲜绿的。不管什么颜色,都是很好看,从近到远,和蓝天相接。有的像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的像仙女下凡似的,花都开得很灿烂,打开了自己的舞裙,随着轻风翩翩起舞;有的开了两三片花瓣,露出着淡黄色的花心;有的还是花骨朵,还穿绿色的衣裳。你们知道吗?荷花身上没有一处不具有用。荷花可以给人家欣赏,发出一丝丝香味,让人消除疲劳,又能结出莲子来当药材,荷花的底下还藏着香甜可口的莲藕。我们桥头的莲湖有300亩这么大,每天都有许多老老少少在莲湖边做运动。如果你来到桥头,没去到莲湖就等于没有来到桥头。

17、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18、>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19、荷花散发着一种清香,但是不凑近了是闻不到的,荷花含苞欲放时最为赏心悦目;荷花全开时千姿百态,像是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有的花瓣掉光了,露出了花蕊——碧绿碧绿的小莲蓬;绿的叶、粉的花、色彩斑斓的蜻蜓在绿色的海洋中飞舞、嬉戏,令人心旷神怡。

20、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

21、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样描写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22、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我、弟弟、爸爸和妈妈,去荷花塘观赏荷花。

23、啊!池塘、荷花、荷叶、蜻蜓,这一切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啊!

24、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