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80句文案)

时间:2024-05-20 10:58:49

古代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1、驻跸亭前有嘉植,亭亭特立学高贤。一株为想千云雾,数劫那随变海田。远胜移根从异国,曾依筑室更三年。桧师楷弟何相似,又见孙枝长蘖边。

2、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位,是你们点缀了我生命的独特风景;

3、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4、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5、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6、这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豫让的故事。韩赵魏三家灭智氏,门下的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为了报答知己之情和知遇之恩,慨然面对死亡,悲壮又令人动容。

7、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一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正在附近躲雨的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称赞:“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二人结为知音,并约来年再相会论琴。

8、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左传·宣公十五年》

9、秦始皇跪荆拜师,汉武帝东巡望师,唐太宗教子尊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职业。

10、这两个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李密的《陈情表》里就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12、豫让,这是春秋末豫让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13、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1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

15、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16、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17、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18、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9、后来,韩信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她黄金一千两作为答谢。

20、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庆,走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最高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

21、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22、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23、❖ 夫妻之情,也说成是彼此之恩情,“一日夫妻百日恩”、“报答平生未展眉”。

24、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25、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26、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27、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28、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饭菜分给他吃。

29、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30、节,虽为西方节日,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起来看看我国古代这些关于“感恩”的典故,常怀感恩之心。

31、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

32、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33、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34、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35、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其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战场上的敌手;后者讲一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人们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36、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37、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38、感谢生活,让我在漫长岁月的季节里见识到生命的美丽;

39、《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离家在外的游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牵挂的目光。千言万语的叮咛,都被密密的针脚缝进了衣裳。这份血浓于水的恩情,值得千古歌颂。感恩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和所有无私的关怀和付出。

40、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41、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42、除了历史中这些报恩的故事,古代文人写书,民间传说也喜欢借报恩杜撰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

43、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44、1957年,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定为“感恩节”。

45、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46、    知恩图报出自《说苑·复恩》。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的人会死。"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47、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48、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商天下大事。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联吴伐魏,南征孟获,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知遇之恩的感念和报答,更是对建国立业的矢志不渝。

49、除了美国、加拿大,世界上还有埃及、希腊等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感恩节。

50、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他们。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51、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52、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53、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54、❖报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   

55、而在推崇儒家传统的中国,“感恩”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主题。在这个浓浓温情的日子里,让我们来细数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感恩的诗词故事。

56、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多余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到:“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弹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琴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57、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58、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月神评理,或诉衷肠。

59、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60、感谢快乐,让我幸福地绽开笑容,在美好生活着;

61、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62、月光菩萨,又称月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

63、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商天下大事。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联吴伐魏,南征孟获,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知遇之恩的感念和报答,更是对建国立业的矢志不渝。

64、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65、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孙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66、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67、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68、教师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在节日的这一天,带上家里的小朋友向老师送上一份祝福吧。每一份祝福,都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暖心鼓励!

69、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7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71、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72、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73、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抚荣垂涕,良久乃去。

74、     在中国的的传统文化中,感恩报恩一直被人们所提倡,一些关于报恩的历史人物故事也一直被人们所铭记。

75、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76、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而作为儿女,用一生也难以报答慈母的恩情。

77、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d,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78、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79、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