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语录网

经典语录

精选梅兰芳谦虚的事例(65句文案)

时间:2023-06-20 08:37:29

梅兰芳谦虚的事例

1、在周恩来和贺龙的关心下,1957年10月,程砚秋被所在单位中国戏曲研究院d组织接纳为中共预备d员,在同辈京剧名家之中第一个入d。当时,程砚秋的《入d志愿书》经中国戏曲研究院送到中南海后,周恩来在介绍人栏中郑重签署意见,并给程砚秋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他作为介绍人对程砚秋的认识和希望。程砚秋回信道:“我永久忠诚遵守d的一切,有信心为人民去工作,不会使您失望的。”遗憾的是,次年3月9日,程砚秋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此后,经中国共产d文化部委员会批准,程砚秋被追认为中共正式d员。

2、无论是梅兰芳的谦虚不耻下问,以及老者的敢于直言诲人不倦都体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高度和做人要谦虚及时弯腰学习的精神。

3、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4、 这时我又想起一个问题:这是很多年前我曾在报纸上看过的一段对于程砚秋的批评。批评的人说:程砚秋的唱功当中有一种“刚半音”,“刚半音”的声音表现得非常凄惋,也可以说是一种靡靡的亡国之音。我对这个问题怀疑了不少年代,我所怀疑的是:所谓的程砚秋的“刚半音”是不是就是西方音乐中的高半音(Sharp)与低半音(Flat)。对于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梅先生说:“因为程砚秋刚唱戏的时候,他的声音不够高,因此逢到高部音符的时候,他只能唱到两个音符之间的一半,于是便形成了‘程派青衣’,这就是别人所说的‘半音’的意思,也就跟外国的半音差不多。”

5、不久,梅兰芳向d组织提交了一份《入d申请书》,由他口授,秘书许姬传笔录、整理。中国戏曲研究院d委经过讨论,虽一致认为梅兰芳已经具备了共产d员的基本条件,但并没有马上批准他的申请,而是严肃指出《入d申请书》应当由本人亲笔撰写,不能假手他人。梅兰芳虚心接受批评,回家后闭门谢客,重新亲笔撰写申请书。他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入d?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就在心中立誓要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工作,也就是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由衷感激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同志对我在政治上的亲切关怀……我希望加入d组织的原因,既不是为着扬名显身,也不是为了名利的需要,而是为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6、 “然则在京戏中是不像西方音乐一样,有高半音(Sharp)与低半音(FIat)的么?这也是我早想知道的事。”

7、而想要真正的守好这份成功,只能靠自己多多偷师,多多学习,多去借鉴别人的意见。

8、牛子厚认为梅喜群这个艺名不够豁亮,为之改名“梅兰芳”,并大作宣传工作,令“梅兰芳”这个名字一炮打响,在戏迷中广为传扬。“喜连成”班由吉林返回北京途中,梅兰芳受到热烈欢迎,人们争相一睹当红名旦的风采。回到北京时,梅兰芳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儿。牛子厚便是造就名角儿的伯乐。

9、毕生献身于京剧艺术的梅兰芳,其伟绩为世界艺坛所共认,他曾先后荣获美、苏两国三次博士荣衔,当今世界上也属罕见。虽然这是史实,恐仍有人并不那么信服,怀疑他的真才实学或许与博士称号不相应。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唱戏者属下九流,不配与博士尊号相提并论。再则,有人以认字多少来尺度他人的文化知识程度,达不到一定的学历,即使是被授予博士衔,也不予以肯首。还有十分“革命”者,狠贬梅兰芳的艺术,指男扮女是一种畸形,仅仅为一批意识不健康的人所宠爱。以上种种论调,虽抹煞不了梅兰芳的博士事实,却使我国戏剧界以及热爱其艺术的人,似乎对此也感到有点儿理不直,气不壮了。

10、 后来卢某去世,李桂芬在沪无所依靠,因过去与福芝芳常同台演戏,两人感情很好,因此就来投靠梅家,在梅家寄居近10年之久,梅家无条件地供养她母女二人,一无异言,完全同家人一样。自梅兰芳去港后,家中无收入,生活也困难,卢家姆妈有时也出来演戏赚些钱作为零用,卢家姆妈丈夫的前妻也生有一个女儿,嫁给一个国民d政府驻檀香山的领事,后来她把卢家姆妈母女俩接到美国去居住。宝姊去美后改名卢燕,成为电影名演员。

11、 全国解放后,梅兰芳被任命为全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和中国京剧院院长。政府给他在北京护国寺1号分配了一所住宅。1959年夏季,梅家从上海全部迁回北京去了解放初期,梅剧团还常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1959年,梅兰芳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d。

12、 梅家待我妈和我也亲如家人,姥姥待我们更特别亲。我13岁那年住院割治阑尾,她是第一个来探望我的,而且守在病床边,一直等到我从麻醉中苏醒过来。在我妈生肺结核病时,她也送许多贵重药品,希望我妈能早日痊愈。我妈去世后,我每次去梅家她总要提起我妈,说着说着就哭泣起来,1960年我受冤狱在江西劳改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非常紧张,姥姥一下子就给我寄来10斤饼干。我自己的外婆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她真像我的亲外婆,也像亲娘般疼爱我妈。

13、碰巧,他看到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爷,男生就顺手把行李放在大爷身边,让大爷帮忙照看一会。

14、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15、在梅先生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形成了一个深受大家喜爱并且风格独特的艺术流派——“梅派”。

16、《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肩膀上戴云肩,腰上系马面裙;一场过后,“杨贵妃”已经喝醉,换上另一套戏服;头戴凤冠,身穿五彩大宫装,肩膀披云肩,里面穿着百褶裙。每一套戏服仿佛都是“杨贵妃”的霓裳羽衣,传统手艺及传统文化意韵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17、 “男人学习青衣是不是比学老生难,反过来说,是不是一个女人去学老生比青衣要难?”

18、从前听人说‘中国剧的作法太不象真。’但是现在我看了以后,觉得剧中意思表演非常的真,不过不是写实的真,却是艺术的真,使观众看了,觉得比本来的真还要真。

19、而有些人努力谦逊做事,默默耕耘,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20、她在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说:「长相之于演员,与后面的演艺道路都相关,我没有觉得我的形象多么不好,只是没有她们那么好,既然这样我就踏踏实实演戏,一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1、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

22、从梅兰芳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在梅兰芳刚接触戏曲的时候,因为多重原因而受到了老师的质疑,但是梅兰芳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终于用自己的行动像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们从他的性格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个执着的人,当然在表演上,梅兰芳也是个精益求精的人。每次上台前都要抽出时间来琢磨表演,不管登了多少次台,表演了多少次,他依旧要求自己做到最完美。

23、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飞向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介绍泰州城色文创开发的戏剧系列文创,徐宁副部长高度赞扬柴墟戏剧娃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4、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谦虚之风和他的学问一样为人所称道。一次,正在创作电视连续剧《围城》的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芹就此剧改编的有关问题请教钱钟书,。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钱钟书摊开《围城》一书,将毛笔微蘸墨汁,微笑着对孙雄飞说:“我称你为兄吧!”孙飞雄手足无措地连说:“不不不!”可钱钟书已经飞快地在扉页写上了”雄飞兄存览”五个字,并说:“这作为我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吧!

25、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26、据了解,接下来,《梅兰芳·蓄须记》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1个城市开展巡演。11月底、12月份将走进天津、上海、北京。此外,还将在烟台、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进行演出。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27、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28、9月的北京,天气依旧很热,大爷默默守着男生的行李,半步没有离开。

29、所以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诲和指导,作为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京剧界举足轻重的男旦演员,梅葆玖在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为之积极努力着。

30、后来梅兰芳的名气在国际上打响了,到日本苏联登国演出,最后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即分别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苏联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三个人对戏剧表演分别做了交流阐述,自从奠定了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的京剧表演也成为了三大表演体系之自此梅派艺术走向成熟。

31、其实,谦逊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智慧,谦逊的品格能让人受益终生。

32、 “这不是我自已所挑选,是我的老师教我学的。因为他看我的声音与动作可以学习青衣。”

33、老者这才说:“其实你演得很好,唯一不足的是,你在演戏时,用的是男人的剑法,这不符合虞美人的身份啊!”

34、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35、在中国剧上,各角色在台上坐的地位,都非常好看。虽然并不象真事那样自然,但安排的浓淡距离,都有点美术的研究。梅君坐立的地位,或靠前,或靠后,或侧或正,常常有变动,使观众的眼光视线一新,精神一提,所以永远不会疲倦的。梅君脸上的化妆,眉眼的描法,都非常有研究。他的白、黑、红三色的浓淡布置,都象古代的磁器。梅君俯仰坐立的姿态,也有许多地方与古画相同。这固然是梅君的艺术好,当然也是中国剧的组织好,不过梅君作来特别美观就是了。

36、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37、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38、渐渐的梅兰芳名气正红,也就自己组班唱戏,不再在老谭先生那唱了。可他自己搭班唱戏的时候在1916年前后,有一位当时算得上童星出道,可到仓以后再复出远不如从前,这位就是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可他想复出唱戏就得搭一个好班子当时最好的戏班子也就是梅兰芳的班子。

39、“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40、 我在1938年的夏天,第一次跟着我母亲到梅家去玩,那年我10岁。从此我就经常进出梅家。我在求学时,每逢寒暑假,常跟我妈到梅家吃住,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后来我在南京部队工作,出差回沪,也不住招待所,总喜欢到梅家落脚,这种情况,直到1958年我蒙冤离开上海为止,前后长达20年之久。

41、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

42、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梅兰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这位世界驰名的中国演员出来演出,好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梅兰芳拒绝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子意味着将不再登台表演。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宁愿割舍了艺术生命。这一爱国行为,受到了普遍赞扬,为中国人争了气。

43、而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和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一个全新领域。他仿照古画上的发髻创造了古装头,我们现在看到的旦角在脸颊两侧贴片子就是从梅兰芳开始的。在这个微整都不算整、脸盲越来越多的时代,梅兰芳的这一革新能达到和韩国整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无疼痛、无风险,大饼脸分分钟变锥子脸,使旦角演员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了女性的秀丽,更具有美感。

44、通过别人的劝说来反衬出梅兰芳谦虚好学的精神。

45、就在1930年梅兰芳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去美国世界巡演。可当时的1930年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都劝梅兰芳别去了,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可梅兰芳坚持要去美国演出,并把京剧的工尺码改为五线谱,在美国演出反响特别好。最后在百老汇做到场场爆满,算起来梅兰芳是百老汇演出的中国第一人。

46、真正的君子,即便身怀卓越的才能和技艺,平日里也从不张扬,只有在必要的时刻才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47、其实,袁隆平的低调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48、杨澜问:「报纸上说您这个品牌值一千亿元,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49、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50、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51、“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52、说起梅兰芳不得不先说下其祖父梅巧玲,梅巧玲是第一代京剧旦角演员。清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泰州,梅巧玲是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53、 全国各大城市的京剧院得知消息,都来邀请梅剧团前去演出。我舅父郭郊青也随着梅剧团几乎跑遍了全国许多大城市,深得梅兰芳的帮助与照顾。据我舅父说,一次在某城市演出,一位老人从百里外的农村赶来,想看一下这位世界闻名的梅兰芳的戏,谁知当天剧院已客满,而第二天梅剧团就要停演离去,老人懊丧不已。有人将这情况反映给梅兰芳,他听后十分感动,决定再加演一天,并叫人给那老人送去一张戏票,不收他的钱,是请他看的。那老人感激不已,说这样的演员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梅兰芳为人不但乐于助人,而且谦虚宽厚毫无架子。家中佣人替他倒茶,他也要说声谢谢。在家中排练时,他广泛征求他人意见,包括佣人在内,以便不断改进。

54、梅兰芳的梅派京剧表演流派确立以后,在很多传统戏做了很多改革,融会贯通自成一派,譬如《贵妃醉酒》很多名角儿都唱过,但没有任何一位达到梅兰芳的高度,还有《玉堂春》也是一出传统的折子戏,梅兰芳的演绎使苏三更多了几分血肉之美。还有就不得不提到《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本来是展现项羽壮志难酬的花脸戏,可自梅兰芳以后很多人便不再关注项羽,更多人去感受虞姬的凄美,原来十几场的戏,不得不缩减到七场,这是为什么呢?

55、《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56、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57、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58、问起缘由,袁隆平说:「自己啊,不要跑去,那个场面会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59、有一位名叫达佩尔(Ruth.Draper)的女演员,是一个创演“独脚戏”的名家。她五次观赏了梅兰芳的演出,非常满意地说:“当初我创独脚戏时,就拿定主意不用布景,一切情节都要用抽象的方法来表演;但是有好些地方若单用抽象的表演办不通,又想不起好法子来。这次看了中国戏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戏早就完全用这个法子,并且处处安排的非常妥贴美观。有许多地方我没有办法的,以后也都有办法了,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呢!推其原因,不能不谢谢梅君。倘若他不来,我往哪儿去看这样的好戏,得来这些暗示呢!”

60、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61、享誉中外梅兰芳成名后,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京剧艺术,不断创造发展旦角演技,形成风格独特的“梅派”艺术。梅兰芳演出上追求精益求精,使京剧艺术日臻完美,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1915年秋,梅兰芳被推荐参加外交部宴会厅举行的联欢会,为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斯及教职员演出《嫦娥奔月》。

62、听罢,袁隆平答道:「从来没有谈过。我现在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我的研究上面,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考虑。」

63、湖南郴州有位农民,为了感谢袁隆平杂交水稻给农民带来的粮食,曾自费请厂家用汉白玉雕了个他的雕像,供人膜拜。

64、女孩却摇摇头说:「我爷爷是天天看天气预报的。」